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探民俗文化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开发与利用

2021-02-11 来源:欧得旅游网


初探民俗文化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的开发与利用

一、相辅相成,互为包含的文化资源与民俗文化

文化资源其实包含了许多方面,像建筑、民风民俗、文学创作、还有旅游文化资源等。而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来说,它的旅游文化资源就要穿上一件“衣服”,变成民俗旅游文化资源。民俗旅游文化资源作为旅游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旅游文化资源含义上的区别就是它具有民族性与民俗性。对于西江千户苗寨来说,首先这里是苗族的居住地,是比较完整地保留和反映苗族民族文化的旅游地区。其次,苗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有许多的民俗文化与民族习惯,正是因为这种特有的民风、民俗,才使其旅游文化资源穿上了一件“衣服”,成为了民俗旅游文化资源。这种具有民俗性的旅游文化资源本身就能够反映出其民族性,这便与一般旅游地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区别开来了。

西江千户苗寨是我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地,来到这里的游客在享受愉快的旅途的同时,也希望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其民族文化与内涵。西江千户苗寨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它的民族文化、民族手工技艺以及其民族信仰等民俗,是与其他地方所不同的。游客来这里不只是在享受美景,通过对其民俗活动的体验来感受其民族文化的内涵,在文化上、精神上的冲击才是其魅力所在。这样一来,可以说是在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旅游”。这与一般旅游地区所表达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意义就截然不同了。

二、体验型产业化模式是民族旅游地区资源的开发重点

“文化是源泉,创意是关键,产业是保障。”西江千户苗寨作为苗族聚居地,其丰厚的民族文化便是其源泉,也可以说是其开发和发展的资源。民族文化不会自动转化成旅游资源,势必要通过一定的创意手段将其发展为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在一系列的开发与利用

之中,如今的西江千户苗寨渐渐向成了自己的产业运营模式。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参与也为西江千户苗寨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帮助。这不仅仅体现在资金上的支持与帮助,也体现在了政府对于苗族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主要体现在西江千户苗寨里两个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形式上:一是非遗体验商店,二是具有苗族特色的苗家乐体验项目。

西江千户苗寨里边的非遗体验商店的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遵循了传承与保护的原则,没有盲目遵从商业化的开发方式。而是采用“人人可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的形式,让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和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手工技艺的制作过程。在这期间,游客在感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在文化内涵上也能够潜移默化地理解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内涵。而不是仅仅逛逛旅游地区的纪念品商店,购买一些旅游商品。这在文化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升和感受。而这里的创意点就是:不是机械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投入生产将其转化为旅游商品。而是在生产的同时,加入体验的形式,让游客深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这样就不是单单的通过肉眼来欣赏这些民俗文化,而是以一种更直接、更直观的体验方式去理解苗族的民族文化。这在文化上,也起到了一个教育的作用。

西江千户苗寨里的非遗体验商店是根据苗族的民俗文化发展而来的,有蜡染体验馆、芦笙制作体验馆苗银制作体验馆等。全寨里的旅游纪念品商店大部分是以这类非遗体验商店为主,这不仅是为游客提供体验活动的地方,更是一个感受其民族文化内涵的文化课堂。游客在旅游当中既能享受自然风貌,在文化与精神上得到熏陶与教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于苗寨来说,这更是旅游产业当中的经济增长的一个方式。在这其中,既保留了非遗的传统文化内涵,又做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最终将文化转变成资源,再将资源转变成产品,再把产品投入到产业之中去的链条合作。

第二是西江千户苗寨里的苗家乐体验项目。西江千户苗寨的苗家乐是以提供住宿和经营餐饮为主的游客体验项目活动。它有着一般农家乐的基本功能,能够给游客带来田园野趣的乡村感受,能够提供乡村的特色美食,能够让游客除了在在文化层面获得充分的休闲娱乐满足感。但是西江苗寨的苗家乐最大优势是它承载的苗族传统文化,除了体验当地生活之外,游客通过交谈聊天等方式了解当地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用当地人的“眼光”看待当地的文化,理解或是困惑都是一种精神交流和沟通。当旅游体验上升为一种精神享受时往往令人获得最大的满足,这种满足使游客难以忘怀。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现代经济发展已不能让旅游者完全体验到旅游目的地不加丝毫粉饰的“真实”了。大众旅游者似乎也不再追究舞台背后的“真实”,然而游客似乎不愿完全放弃体验旅游地的“真实”,他们的旅游需求让一些民族旅游地区的农家乐相比较于快捷酒店等,能更好地展现当地风俗文化。类似苗家乐这一类承载民族文化的经济体将成为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类农家乐相对于很多城乡结合处的农家乐是自然真实且更加吸引游客的。

西江千户苗寨将非遗文化以创意体验的方式将其变为一种事业,进而发展成为旅游产业的一部分。在传播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能将文化、创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真正地做到了把文化资源通过创意的手段,转化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物质资本。而对于苗家乐来说,这里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创意思维,就将原原本本的苗族文化加以取舍,也是以体验的形式呈現在人们的眼前。游客通过与苗家人亲切的交谈和生活,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之中近距离去感受他们的性格、精神。用心去体会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对民族风俗的热爱,尤其是在他们过民族节日的时候,更能够展现他们对民族传说、民族宗教、民族习惯。这样有深度的与其进行交谈和生活才是更直观、更完整的理解其民族文化的内涵的方式。这便体现出民族旅游地区给人们带来的文化上和精神上收获是与一般的旅游地区所不同的。这是一种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在某种层面上可以使人的思想发生转变,并不是简

单地来体验生活。所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旅游,更是一次文化上的“旅游”。他们的某种习惯、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等,是否可以带给人一定的影响,这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上的旅游的意义之所在。

三、创新与传承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传统都未必适应现代,文化不会自动转换成文化创意产业资源。”也就是说文化资源你不去开发它就只是资源,资源是一种原始的存在,但不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展开。不管你开发与否,资源它永远都存在于那里,是亘古不变的。因此,有些传统的文化资源不一定能够适应或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那就需要通过合适的创意手段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注意一个问题:在开发的过程中,经济利润是我们应该一味追求的目标吗?在读金光老师《艺术与管理》一书中《文化创意产业的思索》这篇文章时开篇就提到:“创意”现象古已有之,文化创意产业的终极目标不是利润。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利润固然重要,但显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利润还有钱在创意开发过程中的作用。西江千户苗寨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其已经在朝着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走去,对于这样一个具有丰厚的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旅游地區来说,传统民族文化是它的敲门砖,也是其获得长远发展,取得游客肯定,扬名于外的灵魂续命汤。但纵观全寨的人文环境,看到的是一个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原始的文化风貌和原汁原味民俗情感的地方。相反,有一些民族旅游地区却没有很好地对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善加利用和开发。

西双版纳作为我国久负盛名的民俗旅游圣地,但随着物质生活的飞速我的发展,在这里的某些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却在旅游业发展腾飞的今天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例如:在曼掌村里的赞哈表演。傣语中赞哈意为歌手,他们的演唱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些赞哈表演,曲目都改编自现下一些流行的歌曲。对于原汁原味的赞哈表演的内容几乎视而不见,变成了一种机械式的、为了“表演

而表演”的演唱形式,这其实是对传统的文化资源的不够尊重的一个表现。只注重形式,而不看重内涵的表达。这样一来,这样的民俗活动、表演已经剥离了民俗本身的某些性质,在内涵上也失去了其固有的意义,在形式上演变这样一愉悦性的失去内涵的“作秀”。

其次是丽江和大理。丽江和大理是我们国家非常著名的民族旅游地,可现在的丽江、大理建了许许多多现代化、商业化的酒吧,除了名称以外,已经跟以前印象当中的丽江、大理相去甚远了。丽江和大理渐渐被这种现代化的酒吧文化充斥着,那么对于传统的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游客来到这里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去感受、去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可来到这里却发现这里的商业化气息过于浓重,对于传统文化的表达显然有些喧宾夺主的意味。这种功利化地一味追求消费额,游客量等数字,而盲目跟风采用程式化的商业发展模式,其结果可谓是本末倒置。如果丢掉了它本身的文化魅力点和价值点,那么它的特色与亮点就会被这种机械化、商业化的氛围所湮没。

针对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一味地追求市场份额,而不考虑文化资源的传统价值与意义,那结果可能会导致文化资源的贱卖。“传统的文化资源是可供我们去进一步加工的资源,而不是我们可以直接拿来出售或交换的物品,它不是物品。它是我们文化灵感、文化传统、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它不是用来拍卖的。更因为如此,文化的财富和力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如果你保护得好,开发得好,它就可以成为你无穷无尽的宝藏。”而对于少数民族的旅游地区,我们首先要对其固有的民俗文化资源加以传承和保护,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只是追求利润和游客量,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这些,更重要的是要将文化资源以一个更合适、更合理的创意手段对其进行开发。真正做到既能够传播民俗文化,又能获得经济效益。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把握好创意的尺度,真正做到对民俗文化“活态的传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