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3、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可怕再失去。
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人假如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7、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决的目标。
8、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9、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历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1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篇二
1、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6、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7、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假如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仅仅死读书。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篇三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2、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4、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难;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假如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假如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8、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持续进取,持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