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联系知识-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2022-12-26 来源:欧得旅游网


联系知识?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随着新地理课程标准的出台,可持续观念的树立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主要要求,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师需要着力培养学生对各要素之间的综合性与联系性能力,联系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本文便以当前教学条件下,影响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为研究基点,并以湘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标签:迁移能力;地理教学;联系

所谓的迁移能力,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对另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产生的影响与作用,实际上是一种举一反三,将知识体系之间建立起联系的学习能力。近年来我国初中地理教学,开始逐渐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这也就是所谓的迁移能力的培养,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不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相应的要求。

一、影响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当前,在我国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虽然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体系做出了相应调整,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作为,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因素,从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角度看,具体如下。

1.教师对迁移能力没有足够认识

我国义务教育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虽然已经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着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质,但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经验不足,教师培养学生素

质的意识也相对薄弱[1]。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单纯地参照地理教材进行授课,不仅教学氛围呆板枯燥,还无法将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造成学生的知识点分散,无法构成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学习效果欠佳。

2.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

每个学生因自身素质与学习能力的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同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也很有可能会有所差异,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已经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与知识认知结构,加之不同的思维习惯,使得每个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其迁移能力的培养产生影响[2]。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针对以上影响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因素,笔者认为初中地理教师要做好以下工作,以真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了解

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师来讲非常重要,在我国,很多学生在儿童时期便已经开始接触地理知识,而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把握这一特征,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有效联系起来。初中的地理教师需要对小学地理教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分析在小学地理教学结构中,有哪些可以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服务,以便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将知识点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2.打好学科领域基础知识

打好基础是培养一切能力的基本条件,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正确科学地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够让学生实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有效结合与迁移。举例来说,在进行湘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七年级上册所学的内容进行回忆,并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根据上册所学到的知识框架,分析下册中的教学内容[3]。运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减少负迁移,培养学生的知识联想能力与思维发散能力。

3.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学习对生活与自身发展有益的地理知识,这也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或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将问题与知识相联系的迁移能力,进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论

教师对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了解、打好学科领域基础知识、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蔚东英,王 民.协作学习在地理教育中的运用——以全球地理教育在线中心CGGE

项目为例[J].地理教育,2007(01).

[2]王 志,徐秀梅.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相互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廖荣华,欧雁宾.略论经济统计图在经济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7(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