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如果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 )
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2、两宋时期造船业水平很高的城市不包括( ) A.广州
B.泉州
C.明州
D.大都
3、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期(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C.青铜器种类丰富、工艺高超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5、唐朝后期,一位去过日本的中国人回来后向人们描述了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描述中不可能提到的是( ) A.遣唐使陆续回国,参加建设 C.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发展
B.人们在议论鉴真传法
D.戚继光打败倭寇的消息在日本传开
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康熙帝
7、“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哪种瓷器的赞
1 / 8
美之词?( ) A.唐朝白瓷
B.唐三彩
C.唐朝青瓷
D.冰裂纹瓷器
9、历代开国名君大都能够休养生息,崇尚节俭,励精图治,其实质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发展社会经济的策略 C.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 D.“仁政”思想的实践 10、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盘庚迁殷
C.武王伐纣
D.平王东迁
11、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体现了南宋统治者怎样的心态?( )
A.立志北伐,收复中原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B.一心求和,与金对峙 D.发展经济,向往和平
12、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其原因是武则天( ) A.创立殿试制度 C.打击大族势力
B.重用有才之人 D.促进社会发展
1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其中,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14、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C.文天祥抗元
B.岳飞抗金 D.戚继光抗倭 2 / 8
15、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16、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 A.吸取秦亡的教训 C.发展生产
B.减轻人民的负担 D.巩固封建统治
17、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封建政权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8、“朕选儒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D.设立御史台
19、导致西晋王朝迅速衰落下去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经济的萧条 B.社会上层的腐败 C.西晋皇族的混战 D.少数民族的反抗
20、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原始文化有较大差异,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农业发展状况 C.体质进化程度 D.生产力水平 21、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C.对外贸易活跃
B.商业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22、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恰、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 A.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C.对仕途道路的认识不同
B.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现实不同
3 / 8
23、据图可知,隋唐时期扬州、苏州、杭州经济发展的相同因素是( )
A.交通便利 B.海运发达 C.外贸兴隆 D.文化昌盛
24、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5、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反抗蒙古族入侵,兵败后被俘不受利诱,威武不屈,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陆秀夫
D.寇准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二:大唐文武孝德皇帝与大蕃圣神赞普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沦替,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是以盟文节目题之于碑也。
——唐蕃会盟碑碑文
4 / 8
材料三:“大唐国者,法式(法度)备定,珍国(文明发达)也,常须达(应该经常去看看)。”
——《日本书纪》
材料四:“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贞观年间的统治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并说明其民族政策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人现实“常达”大唐的主要史实。
(4)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时中日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影响。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概括唐朝的时代特征。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1)材料一中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该制度选拨官员的依据是什么?
(2)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和隋炀帝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5 / 8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结合所举知识和材料一分析,秦朝在中央和地方上的制度创新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香港曾推出“汉武盛世:帝国的巩固和对外交流”大型现代文物展,让观众近距离欣赏逾160件(套)珍贵文物。展览以汉帝国崛起为重心,共设有“汉帝国的巩固和扩张”“汉代社会生活”和“汉代的科技、文化与中西交通”三个主题。
(2)列举汉武帝时期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经济上采取的重要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皇汉武”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陈胜、吴广起义最终失败。
材料四: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禀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四中两种不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6 / 8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D 3、A 4、B 5、D 6、B 7、A 8、C 9、A 10、B 11、C 12、D 13、A 14、B 15、B 16、D 17、C 18、C 19、C 20、A 21、B 22、D 23、A 24、C 25、B
二、非选题(第1题18分,第2题15分,第3题17分,共50分)
1、(1)人口增多,经济逐步发展,粮价低廉,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路不拾
7 / 8
遗。
(2)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包容。 (3)遣唐使。
(4)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和日本文化的发展。 (5)繁荣、开放。
2、(1)科举制度;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3)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
3、(1)中央: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
(2)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经济:经济上,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
(3)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4)原因:材料三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材料四的原因是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认识:统治者应勤政爱民,爱惜民力,与民休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言之有理即可)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