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分析:欲证M是BE的中点,已知DM⊥BC,所以想到连结BD,证BD=ED。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DBE=
B A D 1 M C E 11∠ABC,而由CE=CD,又可证∠E=∠ACB,所以∠122=∠E,从而问题得证。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的中点 所以∠1=
1∠ABC 2 又因为CE=CD,所以∠CDE=∠E 所以∠ACB=2∠E 即∠1=∠E
所以BD=BE,又DM⊥BC,垂足为M
所以M是BE的中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
例2. 如图,已知:ABC中,ABAC,D是BC上一点,且ADDB,DCCA,求BAC的度数。
A B C D 分析:题中所要求的BAC在ABC中,但仅靠ABAC是无法求出来的。因此需要考虑ADDB和DCCA在题目中的作用。此时图形中三个等腰三角形,构成了内外角的关系。因此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外角关系定理来求。 解:因为ABAC,所以BC
因为ADDB,所以BDABC;
因为CACD,所以CADCDA(等边对等角) 而 ADCBDAB
所以ADC2B,DAC2B 所以BAC3B
又因为BCBAC180
即BC3B180 所以B36 即求得BAC108
说明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沟通本题中角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把边的关系转化成角
的关系是此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本质所在。本条性质在解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后边的解题中将进一步体现。
2. 注意“等边对等角”是对同一个三角形而言的。
3. 此题是利用方程思想解几何计算题,而边证边算又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常用方法。
例3. 已知:如图,ABC中,ABAC,CDAB于D。求证:BAC2DCB。
D B A 1 2
分析:欲证角之间的倍半关系,结合题意,观察图形,BAC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于是想到构造它的一半,再证与DCB的关系。 证明:过点A作AEBC于E,ABAC 所以12 3 E C 1BAC(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2 因为1B90
又CDAB,所以CDB90
所以3B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所以13(同角的余角相等) 即BAC2DCB 说明:
1. 作等腰三角形底边高线的目的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构造角的倍半关系。因此添加底边的高是一条常用的辅助线;
2. 对线段之间的倍半关系,常采用“截长补短”或“倍长中线”等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对角间的倍半关系也同理,或构造“半”,或构造“倍”。因此,本题还可以有其它的证法,如构造出DCB的等角等。
4、中考题型:
1.如图,△ABC中,AB=AC,∠A=36°,BD、CE分别为∠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E B A 36° F C D
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可求得等腰三角形有8个,故选择C。
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DF⊥AC,E、F分别是垂足。求证:AE=AF。
E B A F C D
证明:因为ABAC,所以BC 又因为DEAB,DFAC 所以BEDCFD90 又D是BC的中点,所以DBDC 所以DEBCFD(AAS)
所以BECF,所以AEAF
说明:证法二:连结AD,通过AED AFD证明即可
5、题形展示:
例1. 如图,ABC中,ABAC,A100,BD平分ABC。
求证:ADBDBC。
1 B 2 A D C
分析一: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在BC上截取BFBD,只需证明CFAD,考虑到12,想到在BC上截取BEBA,连结DE,易得,则有ADFD,只需证明DECF,这就要从条件出发,通过角度计算可以得出CFDFDE。 证明一:在BC上截取BEBA,BFBD,连结DE、DF 在ABD和EBD中,BABE,12,BDBD
E F ABDEBD(SAS)ADDE,BEDA100DEF80
又ABAC,A100 ABCC 121(180100)40 214020 2 而BDBF BFDBDF11(1802)(18020)80 22DEFDFE80DEDFDFE80,C40 FDCDFEC804040
FDCCDFFCBCBFFCBDAD 即ADBDBC
ADDEDFFC分析二:如图,可以考虑延长BD到E,使DE=AD,这样BD+AD=BD+DE=BE,只需证明BE=BC,由于220,只需证明EBCE80
1 B 2 A D E 3 6 4 5 F C
易证EDCADB1801002060,BDC120,故作BDC的角平分线,则有ABDFBD,进而证明DECDFC,从而可证出E80。 证明二:延长BD到E,使DE=AD,连结CE,作DF平分BDC交BC于F。 由证明一知:1220,A100
则有31801002060,6360,BDC18060120 DF平分BDC4560
345660,在ABD和FBD中 12,BDBD,34 ABDFBD(ASA)
ADFD,BFDA100,而ADDE,DFDE 在DEC和DFC中,DEDF,56,DCDC DECDFC(SAS)
EDFC180BFD18010080 在BCE中,220,380
EBCE BCE80, BCBE,ADBDBC 说明:“一题多证”在几何证明中经常遇到,它是培养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水平的有效途径,读者在以后的几何学习中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去体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实战模拟】
1. 选择题: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5cm,一腰上的中线把其周长分为两部分的差为3cm,则腰长为( ) A. 2cm B. 8cm C. 2cm或8cm D. 以上都不对 2.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CBD90,BDBC,则1的度数是________。
3. 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中线的交点在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上.
4. ABC中,ABAC,A120,AB的中垂线交AB于D,交CA延长线于E,求证:DE A C 2 1 B 3 D 1BC。 2 B A E D O 1 2 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