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班主任学习笔记 《教师如何管理你的班级》读后感

2022-08-06 来源:欧得旅游网


班主任学习笔记 (教师如何治理你的班级)读后感

读了(教师如何治理你的班级),令我感受最深之一的是他对班级从“人治〞到“法治〞作出了分析,其关键点有以下5点。

有规则意识的学生重视规则超过老师的脸色,没有规则意识的学生才会“得寸进尺〞。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是不是红灯,没有规则意识的人过马路看有没有警察。这就是法治和人治的区别。

班规最能表达班主任的治班理念。与学生共同商量确定适宜的班级目标是关键。以目标为导向和动力,要求学生为完成目标而努力,并以不同的方法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形成班级集体是治理工作的目标,而班级集体一旦形成绩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的功能,完成马卡连柯的“为了集体而教育、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教育学生〞的原则。

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制定班规。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情愿去,母亲觉得很奇异,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觉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恐怖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班规应该多做加法,少做减法!一次“加法〞增加的是学生的一个闪光点,一份转变的自信;与之相反,滥用“减法〞往往就会减少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责备的内心空间,减掉了学生重塑自我的心愿和信心,加强了个人的短处缺陷,削减了自我教育的勇气。初始分数为0分,

.

上不封顶;以加分为主,扣分为辅;期末以l00分为合格标准;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期末为终结。最后得分作为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校园之星、班级之星,操行评定等推优评先的依据。

正确把握奖与惩的根本要求⑴奖惩要以鼓舞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⑵奖惩要以精神鼓舞为主,物质奖惩,金钱刺激尤不可取,精神奖励学生受益一辈子,物质奖励只能是一阵子。⑶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惩前,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每每体验的都是失败,他们为了使自尊心免遭进一步损害,就可能放弃上进的努力,或者产生退缩行为,自我封闭以躲避失败的体验;或者为了寻求一时的心理满足,到达临时的心理平衡,就以淘气捣蛋、欺负同学、对抗教师等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力量,或引起老师同学的关注。因此,对于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我们的教师尤其是我们班主任老师更要注意援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以鼓舞他们积极向上。然而,鼓舞不是X的。就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样,没有惩处同样没有教育。那么怎样鼓舞?如何惩处?

(教师如何治理你的班级)一书很好地为我们作出了解答。这本书没有深刻的理论,而是通过朴实、诗意、形象而又充满激情的言语,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鲜活的教育故事中,在一个个真实、生动,富有代表性的故事里,把具有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的鼓舞〔处分〕理念、鼓舞〔处分〕机智、鼓舞〔处分〕技巧以及真切的教育感情融会其中,启人智慧、发人深省。在空闲时间,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拿出来翻看翻看,有时“拿几招〞出来用一用,还挺管用,同仁们不妨试试。 4、在对话中制定班规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要在与学生公平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完成教学相长〞。这里的对话不仅要落实于课堂教学中,也应落实到班级治理之中。在对话精神指导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制服与被制服的关系,而是公平的双向交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及人格尊

.

严的人,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托中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诚恳地赏识对方、欢迎对方、肯定对方,同时也受到对方的赏识、欢迎和肯定。班规制定作为班级治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必定也应表达课改的对话精神。

一、班规的生成不是教师“办公室文件〞的预设,学生应享有充分的参与自由民主型的班级规章制度,多诞生于学生的商量。但凡遭到学生抵触的班规,大多产生于班主任办公室,制订过程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要制订出一份针对性强、可行性好、指导意义大的班规,可先由班主任指导班干及学生代表拟出商量稿,提交全班共同商量后再修订定稿。

二、班规的规约性不仅指向学生,同时也应作用于教师 教师是班级成员中必不可少的局部,班规又是班级的规章制度,所以班规中写入与教师相关的条款也就理所当然,这是表达师生人格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不少学校现已经制定教师教学一般行为标准等相关文件,但这更多只从是学校治理层面来考虑。如果从班级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有权了解也很想了解“这堂课老师为什么没来?预备铃后我们都按要求进了教室,为什么不见老师身影?我们都按时交了作业,可老师什么时候批改完才算及时……〞诸如此类问题,如果能在班规中找到相应的答案,是不是更显示出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公平对话的交互活动呢?

一份师生公平的班规,对教师的规约性至少应表达于三个方面:教师的责任与权利、教师教学一般行为标准和教师教学事件〔问题〕解决方法。在班规中我们常约定学生“尊敬师长,按时上交作业,知错能改……〞,也就应相应约定教师“尊重学生不侮辱不体罚学生,及时批改作业并向学生反应,及时反思教学并改良……〞。正如北师大校训所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

三、班规的言语倡导表达公平与尊重,富有亲和力 不少传统班规从设想开始,便把学生推向了教师的对立面。这种言语形式主要表现出三种意识:禁令式的权威、模糊的不确定性、精神的恐吓。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