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消费文化视域下电视真人秀研究

2020-11-20 来源:欧得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消费文化视域下电视真人秀研究

作者:吴松

来源:《科技探索》2014年第04期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241-02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形态,正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在消费文化之下人们满足的不仅是物质消费,更追求一种对文化产品的消费。电视媒介作为文化产品的传播载体和生产者,在消费文化的渗透之下,正褪去原本的特征,电视真人秀就是在盛行的消费文化语境下产生的,本文将以时下热播的亲子类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为文本,探析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之下,电视真人秀所呈现的特征。 一、一场精心编制的符号盛宴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消费的注意力己经从物质需要转移到精神需要,从科学和技术转移到情感和逸闻趣事,消费也由对现实实物的消费转向了一种对符号的消费,而符号的消费过程恰恰是使“符号的空壳充满了意义”的过程。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再更多的受到关注,消费者关注的更多的产品的符号价值,例如衣服不再只是蔽体御寒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张艺谋电影中的大红灯笼,不再是照明的需要,而是一种民族文化的渲染;选秀节目中的草根明星不再只是明星,而是草根的一种内在的诉求,总之在消费文化的感染下,人们编制各种各样的需求,符号化越来越演化为事物的本质代表。

《爸爸去哪儿》选择了不同的拍摄地点,从安逸宁静的北京灵水举人村,再到浩瀚沙漠的宁夏沙坡头,再到风景旖旎的云南普者黑,再到孤悬大海中的山东鸡鸣岛,最后到冰雪世界的黑龙江双峰林场,节目展现的不同的路途风景,不同的风土人情,抽象化为一种独特的符号化体验,让媒介真正成为“人的延伸”,节目的不同的景色已经符号化为一种精神的体验,住惯了定居生活的现代人群,每天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中,看到的都是同样的风景,呼吸到的都是夹杂着汽油味的空气,丰富的生活体验已经变得太奢侈,于是观众选择把身心交给流逝的风景中,可以说这是“精神疗养站”。在消费文化下,商品幻化为符号意义的消费,其实也是人们内心的一种欲望化的消费,当代媒介文化中也正在日益呈现着欲望化的叙事,表征着消费文化的内涵。在《爸爸去哪儿》是满足受众内心的一种窥视的欲望,即窥视明星,也窥视明星的子女,节目中明星与子女的日常生活不再那么神秘,观众可以跟随镜头走进明星的家,曝光的不仅是孩子,还有他们的睡相,起床时的蓬头垢面,甚至是狼狈的模样,以及爸爸怎样照顾孩子的起居,在孩子犯错误时怎样与孩子沟通,做饭时的手忙脚乱,这样的画面满足了受众窥视的欲望。

二、狂欢式娱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消费文化日益盛行之下,人们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多,而收看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人们实现文化消费途径之一。现在的人们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们可能寻找一种途径释放内心的压力,获得精神上的消费需求,电视真人秀节目通过各种娱乐元素,实现人们身心上的“审美体验”,同时电视真人秀中的拟态环境,逐步实现从“仪式化的欣赏”到“众人的狂欢”的转换,因此,90年代中期以后,消费文化在电视娱乐节目中的体现是一种狂欢式的娱乐。“狂欢化使得人们把最后的问题,从抽象的哲学领域通过狂欢式的世界感受,转移到形象和具体事件感性的领域中去,而这些形象和事件如同在狂欢中一样吗,是发展流动的,多样而鲜明的”。

《爸爸去哪儿》作为一档亲子类真人秀节目,首先体验的就是“狂欢”的“全民性”,湖南卫视10月11日起推出的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从第一期起,就吸引了舆论关注,收视率也随着节目的播出水涨船高。尽管第四期节目新增的砸蛋环节因善意的慌言引起争议,但无碍第四期收视再创新高,CSM46城高达3.471,市场份额15.26%,远远高出同时段竞争对手,蝉联第一。湖南卫视一直采用的全国网收视也达到2.16,市场份额13.70%,同时段排名全国第一。同时在节目热播后,网上流行着评选最称职的老爸,给五门萌娃玩各种穿越,P上不同时代,不同作品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去哪儿》成为这个秋天众人狂欢的盛大节目。

但是《爸爸去哪儿》只是一档娱乐节目,难以担负起沉重的救赎重任,只能暂时性地娱乐一下我们的试听。狂欢化是一种对外价值淹没在内在价值,生命本体意义失落的无奈的对抗方式,是一种为了精神复归,张扬人性的探寻方式。节目虽然打着小孩教养问题,其实质的内在价值还是全民的娱乐,在观看节目时观众更多的关注还是五位爸爸做家务时的手忙脚乱,孩子的天真可爱,其实质还是人们精神上放松娱乐的诉求,节目的教育意义在人们狂欢式的娱乐中被淹没。

三、电视节目的商品化

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在满足物质的消费同时,也在寻求精神的消费,电视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其节目由原来的公共产品,慢慢演化为电视机构生产的商品,而电视观众也有原来信息获取者演化为商品的消费者,这是电视媒介在消费文化下最基本的理念。商品销售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商品的销售额,而电视节目商品化之后,就要参与社会的竞争,目前收视率作为电视节目的第三评价系统,正占于主导地位,所以电视节目的制作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收视率。

明星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在社会上很大的社会吸引力,1961年洛文塔提出了“消费偶像”的概念。在《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一书中,他通过对美国流行杂志中传记的比较发现,20世纪站前传记文学集中表现的“生产偶像”,从思想家、科学家到政治家、企业家,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了新的价值和观念,是“给予型”的人物;到20世纪40年代,“消费偶像”取代“生产偶像”成为公众注视的焦点,“消费偶像”是活动于体育界,娱乐界的各种明星。他们向人们展示其特有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是“索取型”的角色。(在《爸爸去哪儿》中,五位爸爸来自不同的领域,并且在各自的领域有一定成就,田亮曾是世界跳水冠军,张亮是模特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名模,王岳伦在导演界也是小有名气,郭涛和林志颖都已在娱乐圈混迹多年。为了提高宣传的力度,节目还擅长营造话题,对节目进行包装节目一开始就定位于明星亲子类真人秀,并且宣称“是爸爸要看,不是爸爸更要看”,同时将子女教育的问题,提到社会讨论的层面,共叙社会议题。

资本的力量是巨大,在媒介产品商品化后,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营,盈利成为传媒业首要考虑的问题,媒介的宗旨就是边际成本最小,利益最大化,获得规模经济,广告作为媒介的主要经济来源,已深深的嵌入传媒之中。媒介中广告是“二次售卖”,也就是媒介将有用信息售卖给受众,获取受众注意力,再把受众的注意力售卖给广告商,受众的注意力也就成了商品,电视真人秀节目和其他节目一样,即生产节目吸引注意力,从而获得广告收益。在广告和电视节目的联姻之下,《爸爸去哪儿》中广告随处可见,有冠名的999感冒灵和小孩感冒药,英菲尼迪的汽车赞助,同时还有去渍霸,思念食品等。同时在节目中随处可见一些隐性的广告,例如帐篷的品牌,户外衣服,方便面,火窝底料等。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也在消费这些产品,这是一种“概念式营销”。在消费文化之下,广告在电视节目中所占得比重越来越大,侵占着传媒的空间和时间,观众要观看节目,就不得不接受广告。因此在消费文化之下,一切文化产品的都是为了获取利益被生产和销售,电视节目的商品的话,无论“消费偶像”还是广告植入,都导致了媒介的“异化”。

四、消费文化视域下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的展望

电视真人秀已经在中国得到蓬勃的发展,消费文化也已经深深的嵌入电视节目的制作之中,所以电视节目的商品化是一条必须要走的路。在商品化之下,为了使节目获得很好的市场效益,也必须要规避一些目前电视节目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电视节目的同质化,也就是模仿,缺乏创新,现在很多真热秀节目是引进国外版权,“拿来主义”固然简单方便,但如果完全照搬就会出现“水土不服”;其次在消费文化的驱动之下,很多极富个性的真人秀节目,被大批量的生产出来,为了迎合受众的消费需求,获得经济利益,导致很多真人秀节目的低俗化倾向,娱乐不是没有尺度的,也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娱乐,电视媒体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不能把社会责任弃之不顾,任凭低俗化的娱乐“践踏”社会道德;最后真人秀节目要以内容为王,商品的包装与宣传能够吸引一些的注意力,但是最终商品的竞争还是商品实体,品质上乘的商品自然会收获良好的口碑,电视节目的竞争也是一样,前期的宣传与营销,高科技的拍摄手法也只能为节目“锦上添花”,最终节目在市场的反应最终要归结于节目的内容,是否吸引人。

参考文献:

[1][美]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谢立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2]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学林出版社2001版第110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孙正国《文化转型催生狂欢化新民俗》,《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周宪《视觉文化的消费社会学解析》,《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