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有哪些例子是不顺应时代潮流的

2024-01-21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中国古代有哪些例子是不顺应时代潮流的

1、燕王哙行禅让

燕王曾命令地方官凡是三百石以上俸禄的都将印信缴回,再由子之颁行。

子之南面行王事,燕王哙反而称臣,造老不理政事。 燕王哙实行禅让,这在春秋战国时代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第二年,燕国发生大乱。

将军市被和太子平结党聚众,谋划攻击子之。

市被领兵包围子之的公宫,双方相持很久,始终未能攻克。 百姓起而反攻太子平,杀死将军市被。 这次内乱长达数月之久。

周赧王元年(前314),子之终于平息内乱。

内乱期间,中山国乘机进攻,攻占方圆数百里的地方和几十座城邑,使燕国遭受很大损失。

齐国也乘燕内乱之际攻燕,杀燕王哙,擒子之。

周赧王元年(前314),赵送燕公子职入燕为王,是为燕昭王。 燕昭王求士,后乐毅、剧辛等赴燕,复国。 2、八王之乱

西晋司马氏政权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取得的,西晋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世家大族完全控制的大一统王朝,可以说,士族是西晋王朝维持统治的阶级基础。

因此,西晋在建国后所制定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都是围绕着保护士族利益和巩固自身专制统治为前提而展开的。

基于这些原因和考虑,晋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大封同宗子弟为王。

八王之乱发生的重要原因是晋武帝司马炎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重大失误。

他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问题上的重大失误,造成了贾南风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3、王莽复古改制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

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

王莽开始进行的全面社会改革。

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到了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

导致新朝的灭亡。 4、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 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5、闭关锁国

1723年(雍正元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被视为锁国的开始。

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西洋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

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

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造成国际冲突。 影响社会科技发展。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百度百科-八王之乱 百度百科-王莽复古改制 百度百科-闭关锁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