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2022-06-02 来源:欧得旅游网
医用基础化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至三章

1.下列关于分散系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 分散系由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组成。 B.分散系包括均相体系和多相体系。 C. 分散系可有液、固、气三种状态

D. 分散相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体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2.符号n用来表示( )。A

A. 物质的量 B. 物质的质量 C. 物质的量浓度 D. 质量浓度 3.关于粗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 分散相离子的直径小于100nm B. 粗分散系统为非均相系统 C. 粗分散系统为不稳定的多相系统 D. 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会自动分离 4.关于胶体分散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 分散相离子的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 B. 胶体分散系统又分为溶胶和高分子溶液两类

C. 胶体分散系统为不稳定的多相系统 D. 分散相离子扩散慢 5.医学中常用的质量浓度单位( )。D

A. kg﹒m-3 B. mg﹒ml-1 C. g﹒ml-1 D. g﹒L-1 6.关于物质的量,下列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A

A. n(硫酸) B. n(NaCl) C. n(HCl) D. n(NaOH) 7.医学中不太适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 )。 B

A. mol﹒dm-3 B. mol﹒m-3 C. mol﹒L-1 D. mmol﹒L-1

8.正常人的血浆中每100ml含Na+ 0.326g,M(Na+)=23.0g/mol,试计算其物质的量浓度。( )C

A. 0.00142 mol﹒L-1 B. 0.0142 mol﹒L-1 C. 0.142 mol﹒L-1 D. 1.42 mol﹒L-1

9.市售HCl溶液的浓度为12mol﹒L-1欲配制0.60 mol﹒L-1的HCl 1000ml,需取市售HCl溶液多少毫升?( )D

A. 20ml B. 30ml C. 40ml D. 50ml

10.关于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 存在不允许溶质粒子透过的半透膜 B. 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不相同 C.存在不允许溶质粒子透过的半透膜,并半透膜两边的溶液浓度不相同 D. 半透膜既可允许溶质粒子通过,也可以允许溶剂通过

1

11.关于溶液的渗透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总是从纯溶剂一方往溶液一方,或者从稀溶液一方往浓溶液一方渗透 B. 总是从纯溶剂一方往溶液一方渗透 C. 总是稀溶液一方往浓溶液一方渗透 D. 总是浓溶液一方往稀溶液一方渗透

12. 关于渗透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D A. 一般表达式只适用于非电解质溶液

B. 在一般表达式中增加校正因子后,可近似处理电解质溶液问题 C. 渗透压与温度有关 D. 渗透压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13. 试计算温度在37℃,物质的量浓度为0.154 mol﹒L-1的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 )B

A. 397 kPa B. 793 kPa C. 397 Pa D. 793 Pa 14. 医学上等渗溶液的渗透浓度范围为( )。C

A. 大于320mmol﹒L-1 B. 小于280 mmol﹒L-1 C. 280~320mmol﹒L-1 D.320~460mmol﹒L-1 15. 关于溶胶的电泳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溶胶的分散相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的定向移动 B. 中性粒子,电泳时不移动

C. 带有正电荷的溶胶粒子,电泳时移向负极 D. 带有负电荷的溶胶粒子,电泳时移向正极

16. 欲使被半透膜隔开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的( )。B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渗透浓度相等 C.质量摩尔浓度相等 D.质量浓度相等 17.反应速率常数k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

A.反应物浓度 B.催化剂 C.活化能 D.反应温度 18.对于一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加入催化剂只能使正反应速率越大 B. 加入催化剂只能使逆反应速率越大

C.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D.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19.为提高CO在下列反应中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

A.增加水蒸气的分压 B.增加总压力 C.增加H2的分压 D. 增加CO2的分压 20.500mL水中溶解25g蔗糖,该溶液的质量浓度为( )D

A.0.025g·L-1 B. 0.050 g·L-1 C. 25g·L-1 D.50g·L-1 21.下列浓度表示法中,数值与温度有关的是( )A

A.物质的量浓度 B. 质量摩尔浓度 C. 质量分数 D.摩尔分数

2

22.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内因是( )B

A.温度 B.活化能 C.催化剂 D.内能 23.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D

A.改变了反应的历程; B.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增加了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频率; D.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24.下列条件中,能使任何反应平衡时产物的产量增加的是( )D

A.升高温度 B.增加压力 C.加入催化剂 D.增加起始物浓度 25.下列溶液中渗透压最大的是( )C

A. 0.10mol·L-1 NaCl溶液 B. 0.10mol·L-1葡萄糖溶液

C. 0.10mol·L-1CaCl2溶液 D. 0.10mol·L-1蔗糖溶液

26. 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 )。D

A.蒸汽压下降 B.沸点升高 C.冰点下降 D.渗透压 2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溶液中H+离子浓度越大,pH越低 B.在室温下,任何水溶液中都有[H+][OH-]=10-14

C.温度升高时,值变Kw大 D.在浓HCl溶液中,没有OH-离子存在 28.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 )。A A.HCO3- B.NH4+ C.S2- D.PO43-

29.关于反应速率的有效碰撞理论要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为了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物分子必须碰撞

B. 只有具有足够高的能量的哪些分子的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C. 对活化分子不需要具备一定的能量 D. 只有沿着特定方向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30. 关于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搅拌反应器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B. 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C. 反应物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D.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31. 关于反应速率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的乘积成正比 B. 反应速率方程适用于元反应 C. 纯固态或纯液态需写入反应速率方程 D. 温度不影响反应速率 32. 关于催化剂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参与反应,但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组成不变 B. 有一定的选择性 C. 催化剂只催化正反应 D. 只能催化热力学上能够发生的反应 33. 关于化学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化学平衡是动态的平衡 B. 化学平衡是静态的平衡 C. 化学平衡时,正向反应的速率大于逆向反应的速率

3

D. 化学平衡时,逆向反应的速率大于正向反应的速率 34. 关于标准平衡常数K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Kθ与温度有关 B. Kθ与反应物的浓度或分压有关 C. Kθ值越大产物的平衡浓度或分压越大 D. Kθ值越小反应物的平衡浓度或分压越大

35. 关于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浓度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B. 压力对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可能有影响 C. 温度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D.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影响

36. 从化学平衡影响因素考虑,下列哪种方法用以提高合成氨的产率是不正确的。( )A

N2(g) + 3H2(g)37. 增加2NOBr(g)B

A. 向右移动 B. 不发生移动 C. 向左移动 D. 移动方向无法判断 38. 在下列电解质中,哪一个化合物是弱电解质。( )C A. HCl B. KCl C. HAC D. NaOH

39. 在下列酸碱对中,哪一对不是共轭酸碱对。( )A A. H3PO4 ~ HPO42- B. H2PO4- ~ HPO42- C. HPO42- ~ PO43- D. HCl ~ Cl-

40. 关于水的质子自递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发生在水分子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B. 纯水的pH值偏碱性 C. 水中的[H+]和[OH-]的乘积为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 D.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是吸热反应

41. 关于pH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pH=7溶液显中性 B. pH值大于7溶液显碱性 C. pH值小于7溶液显酸性 D. pH值越小,溶液的酸度越低 42. 关于缓冲溶液的组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A. NaH2PO4 ~ Na3PO4 B. HAc ~ NaAc C. NH3 ~ NH4Cl D. NaHCO3 ~ Na2CO3

43. 关于正常人血的pH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 B. pH值维持在7.25~7.45之间 C. pH值维持在7.35~7.55之间 D. pH值维持在7.25~7.55之间 44. 关于溶度积常数Ks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 Ksp与难溶电解质的本性有关 B. Ksp与温度无关

C. Ksp与沉淀量无关 D. Ksp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变化无关

4

2NH3(g) ∆H=-92.22kJ﹒mol-1

2NO(g)+ Br2(l)平衡体系的总压,其平衡(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加体系总压力 D. 减小NH3的分压

45. 关于溶度积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Ksp小于Qi,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Ksp大于Qi,溶液为过饱和溶液 C. Ksp等于Qi,溶液处于平衡状态 D. Ksp和Qi均与温度无关 46. 0.010molL1HCl溶液中OH浓度为( ) B A、1.0102molL1 B、1.01012molL1

C、1.0101molL1 D、1.01010molL1 47. 室温下,1.01010HAc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为( )C

A、1.0102 B、1.0101 C、1×10-14 D、1.01010 48.某一可逆反应体系采用某种催化剂以增大正反应生成物的产量,这种催化剂具有下列哪一性质( )B A.仅能增大正反应速度

B.同等程度地催化正逆反应,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能使平衡常数K发生改变,从而使正反应速度加快 D. 使正反应活化能较低,从而使正反应速度加快

49. 用理想半透膜将0.02mol·L1蔗糖溶液和0.02mol·L1NaCl溶液隔开时,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D

A.蔗糖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B.蔗糖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C.水分子从NaCl溶液向蔗糖溶液渗透 D. 水分子从蔗糖溶液向NaCl溶液渗透

50. 配制300mL 0.10molL1NaOH溶液,需要称取固体NaOH的质量是( )。A

A、1.2g B、1.2mg C、4.0g D、4.0mg 51. A.

B.

C C.

D.

52.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 B. 酸失去质子后就成为碱 C. 酸愈强,其共轭碱也愈强

D. 强酸与强碱反应后生成弱酸和弱碱 53.在下面的几组溶液中,哪一组用来制备缓冲溶液( )D A、KNO3和NaCl B、NaNO3和BaCl2

C、K2SO4和Na2SO4 D、NH3·H2O和NH4Cl

54. 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平衡转化率为25 .3%,当有一催化剂存在时,其转化率是:( )B

5

A、>25.3% B、=25 .3% C、<25 .3% D、接近100% 55. 在某温度下,纯水的pH为6.5,则其pOH值应为( )B

A、7.5 B、6.5 C、小于6.5 D、大于7.5 56. 室温下0.1molL1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接近于( )C

A、25kPa B、101.3 kPa C、250 kPa D、217 kPa 57.会使红细胞发生缩皱的溶液是( )C

A、9.0g·LNaCl B、50g·L葡萄糖 C、100g·L葡萄糖 D、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 58、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 )D

A、90.0g·LNaCl B、50g·L葡萄糖 C、100g·L葡萄糖 D、生理盐水的10倍稀释液 59.HPO42-的共轭酸是( )。B A.

B.

C.

D.

11111160. 溶液稀释时的计算公式C1V1C2V2,它表示( )。B A. 稀释前后溶剂的物质的量相等 B.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C. 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浓度相等

第四至八章

1. 下列数字中,哪个数字的有效数字位数是3位。( )A A. 0.00500 B. 0.05 C. 0.50 D. pH=8.61 2. 关于杂化轨道的类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sp杂化轨道 B. sp2杂化轨道 C. sp3杂化轨道 D. 孤电子杂化轨道 3. 下列哪种作用力不属于分子间作用力。( )A A. 氢键力 B. 取向力 C. 诱导力 D. 色散力 4. 下列配合物属于螯合物的是( )。D

A. [Cu(NH3)4]SO4 B.[Pt(NH3)4]Cl2 C. [Cu(H2O)4]SO4 D. [Cu(en)2]SO4 5、下列各组分子间同时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和氢键的是( )。D A. 苯和CCl4 B. CH3F和C2H6 C. CH4和C2H6 D. H2O和CH3O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B. 直线形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C.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D. HBr分子之间只存在色散力 7、在CO2 、SiH4 、BF3分子中,它们( )。C

6

A.都是极性分子 B. CO2 、SiH4是非极性分子,BF3是极性分子 C.都是非极性分子 D. CO2 是非极性分子,SiH4 、BF3是极性分子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p轨道之间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可形成σ键 B.p轨道之间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可形成π键 C.p轨道之间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可形成σ键 D. s轨道与p轨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可形成π键 9.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配合物的是( )。C A. 10. 11. 乙二胺

B.

C.

D.

中,中心离子( )的配位分子数是( )B

能与金属离子形成下列那种物质( )。C

A.5 B.2 C.1 D.4

A. 配合物 B. 沉淀物 C. 螯合物 D聚合物. 12. 在氢气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C

A. 氢键 B. 取向力 C. 色散力 D. 诱导力 13. 在水分子之间存在的主要作用力是( )。A

A. 氢键 B. 取向力 C. 色散力 D. 诱导力 14. 下列物质中,分子间仅存在色散力的是( )A A.

B.

C. HBr D. HI

15. 水具有反常的高沸点,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 )C A. 范德华力 B. 共价键 C. 氢键 D. 离子键 16. 乙醇和水分子之间存在的分子作用力有( )D

A. 取向力和诱导力 B. 色散力 C. 氢键 D. 以上四种作用力都存在 17. pH=10.00的有效数字为( )位。 C

A. 4 B. 3 C. 2 D. 1 18.下列各数修约到三位有效数字,正确的是( )。C

A. 15223→15200 B. 0.077550 →0.0775 C. 32.361 →32.4 D. 180.500→180.5 19.下列各项对有效数字判断正确的是( )。A

A. 1.0003是五位有效数字 B. 3.430是三位有效数字 C. 0.00600是六位有效数字 D. lgk=3.024是四位有效数字 20.下列分子和离子中,不能作为配体的是( )C A.H2O B.NH3 C. NH4 D.en 21.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

7

A.H2O B.CCl4 C. H2 D.N2 22.下列分子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D

A.NH3 B.H2S C. H2O D.CH4 23.由非极性共价键组成的分子是( )。C

A.HCl B.CCl4 C. H2 D.NH3 24.由极性共价键组成的分子是( )。B

A.Cl2 B.HCl C. H2 D.O2 25.下列关于物质内部范德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A. 极性分子间没有色散力。 B. 非极性分子间没有取向力。 C. 氮气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 D. 极性越强的分子之间取向力越大

第九至十一章

1.下列烷烃命名正确的是( )。C

CH3CHCH3CH2CH2CH3

A.异丁烷 B.异戊烷 C.异己烷 D.异庚烷 2.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A

Cl

A.反—1—氯—4—溴环己烷 B. 顺—1—氯—4—溴环己烷

BrC. 反—1—溴—4—氯环己烷 D. 顺—1—溴—4—氯环己烷 3.下列哪一个化合物相对酸最不稳定( )。C

A.己烷 B.环己烷 C.环丙烷 D.甲基环己烷 4.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A

ClHCCCl HA. 反—1,2—二氯乙烯 B. 顺—1,2—二氯乙烯 C. 1,2—二氯乙烯 D. 二氯乙烯

5.苄基型化合物具有催泪作用,下列哪一个属于苄基卤化物( )。A

CH2BrA.B.CH2CH2ClC.CH3BrD.CH2CH2Br

6.下列烃类化合物哪一个能被KMnO4氧化( )。B

8

A.苯 B.甲苯 C.环己烷 D.叔丁基苯

CH2CH37.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8.下列烯烃哪一个有顺反异构体( )。B

A. CH3CHCH2 B. CH3CHCHCH3 C. CH3CHB

A.2-乙基环戊烯 B. 3-乙基环戊烯 C. 1-乙基环戊烯 D. 5-乙基环戊烯

C(CH3)2 D. CH2CH2

9.下列哪一个醇难溶于水( )A

A.正戊醇 B.正丙醇 C.乙醇 D.甲醇 10.下列哪一个化合物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D

A.氯苯 B. 环己烷 C.己烷 D.乙醚 11.下列哪个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C

A. CH3CH2OH B. CH3(CH2)4CH3 C. CH3CH2SH D.

12.下列哪一个化合物易溶于水( )。D

OHA.B.OHC.OHD.ONaCH3

13.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能与三氯化铁溶液显色( )。B

CH3A.苯甲醇 B.对-甲苯酚 C. 丙醇 D.环己醇 14.下列哪一个化合物在室温条件下能溶于浓H2SO4( )。B A.溴乙烷 B.乙醚 C.己烷 D.苯 15.下列哪一个醚与氢碘酸一起加热不会发生醚键的断裂( )。A A.二苯醚 B.苯甲醚 C.乙醚 D.甲基叔丁基醚 16.下列试剂中,可与烯烃进行反马氏规则加成的是( )。C A. HF B. HCl C. HBr D. HI 17. 下列化合物中,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的是( )。 D A.丙醛 B.甲醛 C.乙醛 D.苯甲醛 18.鉴别1-丁炔和2-丁炔选用下列哪种试剂( )。 A

A.Ag (NH3)2NO3B.I2 / NaOHC.HCl / ZnCl2D.KMnO4

19. 鉴别乙烯和乙烷选用下列哪种试剂( )。D

A.Ag (NH3)2NO3B.I2 / NaOHC.HCl / ZnCl2D.KMnO4

20.下列哪一个化合物能被弱氧化剂(土伦试剂)氧化( )。B A.丙酮 B.苯甲醛 C.二苯基酮 D.苯乙酮 21.下列哪一个化合物在水中是以水合物的结构存在( )。C

9

A.氯仿 B.己烷 C.福尔马林 D.己酮 22. 下列化合物相对分子量相近,其中沸点最高的是( ) C

A. 正戊烷 B. 正丁醛 C. 正丁醇 D. 丁酮 23.乙硫醇具有极难闻的气味,常作为无气味燃料气漏气的警报。下列化合物中属于乙硫醇结构的是 ( ) A A.

B.

C.

D.

24. 下列化合物中能形成分子间氢键的是 ( )。D A. 烷烃 B. 烯烃 C. 炔烃 D. 醇 25. 分子中的所有碳碳键均以单键相连的烃是( )。A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芳香烃 26.烯烃的官能团是( )。B

A、碳碳单键 B、碳碳双键 C、碳碳三键 D、碳碳单键和三键 27. 硫醇的官能团是( )。A A、-SH

B、-OH

C、-CHO

D、-COOH

28.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苯环的碳氢化合物称为( )。D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芳香烃 29.室温下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B A、CH3CH2CH2CH3 B、CH3D、 CH3CH2CHCH2CH2CCCCH3CH

C、CH3

30.醇的官能团是( )。D

A、醛基 B、羰基 C、氨基 D、羟基 31.下列环烷烃中,最稳定的是( )。D

A、环丙烷 B、环丁烷 C、环戊烷 D、环己烷

CH332.下列化合物CH3CH3CH2CHCHO命名正确的是( )。 A

A、2-甲基丁醛 B、2-甲基丁酮 C、甲基-1-丁醛 D、异戊醛

OCH2CCH333.CH3CH命名为( )。 B

A、4-甲基-2-戊醛 B、4-甲基-2-戊酮 C、4-甲基-2-戊酸 D、异戊酮 34.下列化合物命名为苯甲醛的是( )。C

OCOOHCOHCHOOHA、

B、 C、

10

D、

35、乙醇与二甲醚是什么异构体( )。C

A、碳架异构 B、位置异构 C、官能团异构 D、互变异构

第十二章至十五章

1.葡萄糖属于( )。D

A. 戊酮糖 B. 戊醛糖 C. 己酮糖 D. 己醛糖 2. 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水中溶解度最小( )D

A. 甲酸 B. 乙酸 C. 丙酸 D. 丁酸 3. 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C

A. 戊糖和脱氧核糖 B. 含氮碱基 C. 单核苷酸 D. 磷酸和戊糖 4. 糖原是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的糖( )。D

A. 单糖 B. 双糖 C. 寡糖 D. 多糖 5.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B

A. 核酸 B. 氨基酸 C.有机酸 D. 无机酸 6. 在DNA分子中不存在的碱基是( )A

A. 尿嘧啶 B. 胸腺嘧啶 C. 胞嘧啶 D. 鸟嘌呤 7.下列羧酸分子中,沸点最高的是( )。D

A.正戊酸 B.正己酸 C. 正庚酸 D. 正辛酸 8.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的是( )。C A.

CH3CH3CH2CH2CHCH2 B. CH3CHOHCH3CH3CH2CH2CHCH3CCHCH3

C. D.

9.下列哪类化合物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D

A.戊烷 B.氯苯 C.苯甲酸 D.苯胺

N10.下列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

OH C

A.1-羟基喹啉 B.1-羟基异喹啉 C.8-羟基异喹啉 D. 8-羟基喹啉 11.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D

COOHA. B. C. D.

12.碘是一种很有用的鉴别试剂,常以碘试液即碘-碘化钾溶液参与鉴别,下列哪种化合物可用碘鉴别( )。C

A.氨基酸 B.纤维素 C.淀粉 D.油脂

11

13. CH3COOH的结构俗称为( )。D

A、草酸 B、蚁酸 C、甘油 D、醋酸 14.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强的是( )C A、苯胺 A、苯胺

B、氨 B、氨

C、二甲胺 C、二甲胺

C、淀粉

D、N-甲基苯按 D、三甲胺 D、脂肪 D、糖原

15.下列化合物中碱性最弱的是( )。A 1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D A、葡萄糖 A、葡萄糖

B、纤维素 B、果糖

17.血糖通常是指血液中的( )。A

C、麦芽糖

18.糖在人体中储存的形式是( )。D

A、葡萄糖 B、蔗糖 C、麦芽糖 D、糖原

19.氨基酸以偶极离子(两性离子)形式存在时,溶液的pH值称为( )。A A、等电点

B、显色反应

C、水解反应

D、盐析

20.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 )。C

A、脱氧核糖核苷酸 B、胸腺嘧啶 C、核糖核苷酸 D、嘧啶 21.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 )。D

A、尿嘧啶 B、嘧啶 C、核糖核苷酸 D、脱氧核糖核苷酸 22. 下列哪一个化合物易溶于碳酸氢钠( )。A A.苯甲酸 B.苯酚 C.对-甲基苯酚 D.β-萘酚 23. 下列化合物哪一个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 )。A

A.苯甲酸钠 B.苯甲酸 C.邻-甲基苯甲酸 D.对-甲基苯甲酸 24. 下列哪一个二元酸的酸性最强( )。A

A.草酸 B.己二酸 C.丁二酸 D.丙二酸

二、判断题:

第一至第三章

1.( √ ) 为维持只允许溶剂通过的膜所隔开的溶液与纯溶剂之间的渗透平衡而需要的超额压力称为渗透压。

2.( × )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所需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的。

3.( √ ) 活化络合物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为活化能。 4.(× )对于反应,当温度不变时,化学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成正比。

5.(√ )当外来因素引起平衡系统移动时,平衡向着消除外来影响,恢复原有

12

状态的方向移动。

6.(×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不含相同离子的电解质,使该弱电解质的解离度略有增加,这种作用称为盐效应。

7.(√ )在温度一定时,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幂之乘积称为溶度积常数。

8.(× )总反应的反应速率取决于各基元反应中速率最快的一步。 9.( √)浓度、温度、催化剂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

10.( √ )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等渗溶液以任意体积混合后得到的溶液还是等渗溶液。

11.( √ )把红细胞浸泡在某水溶液中,若红细跑皱缩,则此溶液为高渗溶液。 12.( √ )把红细胞浸泡在某水溶液中,若红细跑漲破,则此溶液为低渗溶液。 13.( ×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这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正反应速率增加,逆反应速率减少。

14.( × )往HAC溶液中加入NaAC后产生同离子效应,故往HCl溶液中加入NaCl也会产生同离子效应。

15.( × )从物质的聚集状态看,分散系可以是液态的和气态的,但没有固态的。

16.( × )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但它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组成都发生了改变。

17. ( √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如果反应物气体分子总数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总数相等,则增加总压力,化学平衡将不发生移动。

18. ( ×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是能提供质子的任何分子或离子都是碱。 19. ( √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与其释放一个氢离子后产生的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20. ( × )pH和pOH都可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值越大,则表示溶液的酸性越大。

21. ( × )这种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弱电解质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解离度增大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22. ( × )在NH3NH4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少量的HCl,混合溶液的pH值将减少。

23. ( √ )质量浓度,它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4. ( × )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为活化分子,因此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的。

25. ( √ )催化剂只能催化热力学上能够发生的反应,它不能使非自发的反应变成自发反应。

13

26. ( × )化学平衡移动时,其平衡常数一定随之改变。

第四至第八章

1.( √ )根据“四舍六入,五留双”的规则,将11.2350修约成4位有效数字,其结果为11.24。

2.( × )分子中通过共用电子达到稳定的稀有气体的电子构型并形成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3.( √ )一般来说,π键只能与σ键同时存在,在双键或叁键中,必须也只能有1个σ键。

4.( × ) 同一周期,自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5.( × ) 用光电天平称出9.2340克的样品,9.2340就是4位有效数字。 6.( √ ) 测定的准确度高,精密度也必然高。

7.( √ ) 在配合物的内界中,有配位键存在,也可能有共价键存在。 8.( √ ) 所有配合物都是由内界和外界两部分组成,内、外界靠离子键结合。 9.( √ )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理化性质(如:熔点、沸点)影响很大。 10.( × ) 含氢化合物之间都存在着氢键。

11.( × ) 由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12.( √ ) 两个原子之间最多只形成一个σ键。 13.( √ ) 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14. ( √ ) 这种存在于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15. ( × ) 两个原子轨道沿键轴(两原子核间连线)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重叠所形成的共价键称为π键。

16. ( √ ) 在分子之间存在着较弱的相互作用,其作用能是化学键的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这种分子之间的较弱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分子间力,也称为范德华力。

17. ( √ )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多齿配体。 18. ( × ) 离子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9. ( √ ) 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0. ( √ ) 电负性就是分子中原子对成键电子对吸引力相对大小的量度。 21. ( × ) 一个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数目通常受单电子数目的限制,单电子相互配对成键后,就不能再同其它原子的单电子配对,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22. ( √ ) 共价键尽可能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叠方向形成,所以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23. ( × ) 具有未成对电子的两个原子相互靠近时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

14

24. ( × ) 同一种金属离子所形成的螯合物的稳定性一般比配位数相同的非螯合物要低。

25. ( × ) 螯合物的稳定性与形成环的大小及数目有关,一般来说,形成的鳌环愈大,此鳌合物愈稳定。

26. ( √ ) 鳌合物中五、六员环的数目愈多,鳌合物就愈稳定。

27. ( × ) 色散力只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而取向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28. ( √ ) 由非极性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第九章至第十一章

1.( × )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总是服从马氏规则。

2.( × )醇脱水形成的烯烃,其主要产物总是双键碳上烃基取代较少的烯烃。 3.( × )苯与浓硝酸作用,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称为硝化反应。

4. ( √ )苯和浓硫酸在加热或与发烟硫酸作用时,苯环上氢原子被磺酸基取代,生成苯磺酸的反应称为磺化反应。

5. ( × )烯烃有顺反异构现象,环烷烃不可能有顺反异构现象。 6.( √ )烃是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又称碳氢化合物。 7.( × ) 烷烃的沸点随着烷烃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8.( √ )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化合物称为苯酚。

9.( √ ) 苯酚已被氧化而带有颜色,市售的苯酚一般呈粉红色。 10.( × ) 烯烃和炔烃一般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CH3CH2CH311.( × )命名为对乙基甲苯。

12.( × ) 分子中含有官能团-OH的化合物都属于醇。

13.( √ )低级醛和酮可以溶于水,但醛和酮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14.( × ) 所有的醛和酮都可以和土伦试剂发生银镜反应。

CH2CHOHCH2OHO15.( √ )OHCH3命名为丙三醇,俗称为甘油。

16.( √ )的正确命名为对甲基环己酮。

17.( × ) 硫醇在空气中非常稳定,不易被氧化。

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

1.( √ ) 一对对应异构体总有实物和镜像的关系。

15

2.( √ ) 羧酸和醇在酸(如硫酸)催化下,生成酯和水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 3.( × ) 连有四个相同原子或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

4.( √ ) 糖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化合物。

5.( × ) 氨基酸是一类分子中只含有氨基的化合物。 6.( √ ) 氨基酸在水溶液中的结构形式取决于溶液的pH值。 7.( × ) 氨基酸按其结构可分为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 8.( √ )α-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可生成蓝紫色配合物。 9.( × )水杨酸是对羟基苯甲酸。

10、( × )羧酸分子中,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羧酸在水中的溶解性依次增加。

11、( √ )羧酸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羧酸钠盐。

12、( √ )胺可以看作是氨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烃基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 13、( × )单糖是不能再被水解的糖,所以淀粉属于单糖。 14.( × )含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光学活性。

三、填空选择题

第一至第三章

1.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ωB()、 ρB()、cB()表示,而[AB] 表示()。A A. 质量分数、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平衡浓度 B. 平衡浓度、质量分数、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 C. 物质的量浓度、平衡浓度、质量分数、质量浓度 D. 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平衡浓度、质量分数、

2. 硫酸的物质的量可以表示为n()和n(),而不能表示为n()和()。B A. n、H2SO4、1/2 H2SO4、硫酸 B. H2SO4、1/2 H2SO4、硫酸、n C. 硫酸、n、H2SO4、1/2 H2SO4 D. 硫酸、H2SO4、1/2 H2SO4、n

3. 将浓溶液c1稀释为所需浓度c2时,其稀释后的溶液()、()变化了,而溶液中的()、()没有改变。C

A. V2、n、m、c2 B. n、m、c2、V2 C. c2、V2、n、m D. m、c2、V2、n 4. 在计算NaCl、CaSO4、MgCl2、Na2SO4溶液的渗透压时,公式中校正因子一项NaCl取()、CaSO4取()、MgCl2取()、Na2SO4取()。 D

A. 2、1、1、2 B. 2、2、1、1 C. 1、2、2、1 D. 2、2、3、3 5. 带有()的溶胶,电泳时将移向();带有()的溶胶,电泳时将移向()。A

16

A. 正电荷、负极、负电荷、正极 B. 正极、正电荷、负极、负电荷 C. 负电荷、正极、负极、正电荷 D. 负极、负电荷、正极、正电荷 6.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而()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A A. 浓度、温度、催化剂、压力 B. 压力、浓度、温度、催化剂 C. 催化剂、压力、浓度、温度 D. 温度、催化剂、压力、浓度 7. 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因素有()、()、(),而()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B A. 催化剂、浓度、压力、温度 B. 浓度、压力、温度、催化剂 C. 温度、催化剂、浓度、压力 D. 压力、温度、催化剂、浓度 8. pH值(),其溶液的酸度();pOH值(),其溶液的碱度()。C A. 越高、越高、越高、越大 B. 越大、越高、越小、越高 C. 越小、越高、越大、越低 D. 越高、越大、越高、越小

9. 已知HAc的Ka=1.7×10-5、HCN的Ka=6.2×10-10,其酸的强度()大于();而相应共轭碱的强度()大于()。D

A. Ac-、HAc、HCN、CN- B. CN-、Ac-、HAc、HCN C. HCN、CN-、Ac-、HAc D. HAc、HCN、CN-、Ac-

10. 在已达平衡的( )溶液中加入( ),会产生同离子效应;在已达平衡的()溶液中加入( ),会产生盐效应。A

A. HAc、NaAc、NH3、NaCl B. NaCl、HAc、NaAc、NH3 C. NH3、NaCl、HAc、NaAc D. NaAc、NH3、NaCl、HAc

11. 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它的作用机理是( )。加入催化剂,化学平衡将( )。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 升高温度,使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A

A 降低活化能 不移动 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B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不移动 降低活化能 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 C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不移动 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 降低活化能 D 降低活化能 不移动 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 12.根据酸碱质子理论,酸是( ),碱是( )。D

在共轭酸碱对中,若共轭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 )。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 )物质。 A. 质子供给体 两性 质子接受体 越弱 B.质子供给体 越弱 两性 质子接受体 C. 两性 质子供给体 越弱 质子接受体 D.质子供给体 质子接受体 越弱 两性

13.产生渗透现象的必要条件是( )存在以及膜( )溶液渗透浓度( )B A.透膜 两侧 不相等 B.半透膜 两侧 不相等 14.溶胶的三大基本性质是指( )、( )和( )。C

17

A. 有规则运动 虹吸现象 渗透现象 B. 无规则运动 渗透现象 升华现象 C. 布朗运动 丁铎尔现象 电泳现象

15. 今有气体反应:2H2(g)O2(g)2H2O(g),rHm0,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氧气的分压,平衡将向( );当加大总压力时,平衡将向( );当升高温度时,平衡将向( )。C

A. 向左 向右 向右 B. 向右 向左 向右 C. 向右 向右 向左 D.向左 向左 向左

16. 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温度、浓度的关系为(),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中()数目成正比,而与()无关。 A

A. Π=CRT 溶质质点 溶质性质 B.溶质质点 Π=CRT 溶质性质 C. Π=CRT 溶液质点 溶液性质 D.正比例 溶液质点 溶液性质 17.能抵抗外加的少量()、()或 (),而保持()值基本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B

A. 弱酸、弱碱、稀释、PH B. 强酸、强碱、稀释、PH C. 弱酸、弱碱、水、PH

18. 一种或几种物质以较小颗粒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叫做(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统分为( )、( )、( )。A A. 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分子分散系、粗分散系 B. 分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粗分散系、分散系 C. 胶体分散系、分子分散系、粗分散系、分散系 D. 粗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分子分散系、分散系

19.标准平衡常数K°与( )或( )无关,但与( )有关。标准平衡常数K°值越大,可逆反应向( )进行的越彻底。A A.反应物浓度 分压 温度 右 B.反应物浓度 分压 温度 左 C. 温度 分压 反应物浓度 右 D. 温度 分压 反应物浓度 左

20.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归纳为:增加( )的浓度或减少( )的浓度,平衡将( )移动。B

A. 反应物 生成物 向左 B. 反应物 生成物 向右 C. 生成物 反应物 向右

21.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与( )有关,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逆反应必为( )反应,升高温度将使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将使平衡向( )反应方向移动。 C

18

A.反应物浓度 吸热 吸热 放热 B.反应物浓度 放热 放热 吸热 C.反应的热效应 吸热 吸热 放热 D.反应的热效应 吸热 放热 吸热

22.强酸强碱在水中是( )解离的。因此,一元强酸溶液的氢离子浓度( )该酸的浓度;一元强碱溶液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该碱的浓度。D A.部分 等于 等于 B.部分 小于 小于 C. 完全 大于 大于 D. 完全 等于 等于

23.Ksp只与( )的( )和( )有关,而与溶液中离子的( )无关。 A

A. 难溶电解质 本性 温度 浓度 B. 难溶电解质 浓度 温度 本性 C. 强电解质 本性 温度 浓度 D. 强电解质 浓度 温度 本性

第四章至第八章

1. 共价键分为( )、( )、( ),而( )不属于共价键。 A A. σ键、π键、配位键、氢键 B. 氢键、σ键、π键、配位键 C. 配位键、氢键、σ键、π键 D. π键、配位键、氢键、σ键 2.化学键可分为( )、( )和( )三种基本类型,其中大部分化合物以( )相结合而形成。 A

A.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共价键 B.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金属键 C.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离子键 3.( )键具有( )和( )的特点。C A. 离子键 饱和性 方向性 B. 金属键 饱和性 方向性 C. 共价键 饱和性 方向性 4. 范德华力包括( )、( )和( )。B

A. 取向力 诱导力 氢键 B. 取向力 诱导力 色散力 C. 取向力 诱导力 共价键

5. 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 ),质子带有一个单位的( ),分子带有( )C A. 正电荷 负电荷 零电荷 B. 正电荷 零电荷 负电荷 C. 负电荷 正电荷 零电荷

6. 组成原子的微粒有( )、( )和( )。A

19

A. 质子 中子 电子 B. 微子 中子 电子 C. 中子 电子 粒子

7. 现代理论认为电子既具有( )性,又具有( )性,即电子具有波粒( )性。 A

A. 粒子 波动 二象性 B. 粒子 二象性 波动 C. 二象性 波动 粒子

8、HF的沸点比HCl的沸点( ),这是由于( )。A

水具有反常的高沸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着分子间( )。

CH4和CH4分子间只存在( )。

A. 高 HF存在氢键 氢键 色散力 B. 高 HF存在氢键 色散力 氢键 C. 高 色散力 HF存在氢键 氢键 D. 高 色散力 氢键 HF存在氢键 9.乙醇形成氢键后,对其的( )、( )等性质有较大影响,但对其( )、( )等性质没有影响。 B

A. 溶解度、酸性、脱水、沸点 B. 沸点、溶解度、酸性、脱水 C. 酸性、脱水、沸点、溶解度 D. 脱水、沸点、溶解度、酸性

10. 当H原子与电负性很( ),半径很( )的X原子(如F、O、N原子)形成H-X共价键时,还能去吸引另外一个电负性很( ),半径很( )的Y原子产生静电作用,从而形成氢键。氢键通常用X-H…Y表示。A

A. 大 小 大 小 B. 大 小 小 小 C. 小 大 大 小 D. 小 小 大 大 11.按照配位理论,配离子是指( )与一定数目的( )结合形成的具有( )空间构型的( )结构单元。 B

A. 金属离子或原子 中性分子 一定 不稳定 B. 金属离子或原子 中性分子或阴离子 一定 稳定 C. 非金属离子 阴离子 一定 不稳定 D. 原子 阳离子 一定 不稳定

12.这种由中心( )与( )所形成的具有( )结构的配离子称为螯合离子,含有螯合离子的配合物称为( )。 C A. 原子 多齿配体 直线 螯合物 B. 离子 单齿配体 直线 螯合物 C. 离子 多齿配体 环状 螯合物 D. 原子 单齿配体 环形 螯合物

13.电负性( )的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与电负性( )的活泼金属元素的原子通过( )得失形成( )。 D

A. 较小 较大 原子 金属键 B. 较小 较大 电子 离子键 C. 较大 较小 原子 共价键 D. 较大 较小 电子 离子键

20

14.电负性可以用来衡量金属和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 )2,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 )2,在周期表中F的电负性( ),是( )的非金属元素。 A

A. 小于 大于 最大 最强 B. 小于 大于 最小 最弱 C. 大于 小于 最大 最强 D. 大于 小于 最小 最弱 15.现代价键理论认为,两个原子相互接近时,只有自旋( )的两个单电子可以相互配对,使核间电子云密度( ),使体系能量( ),形成( )的共价键。B

A. 相反 降低 增大 稳定 B. 相反 增大 降低 稳定 C. 相同 增大 降低 稳定 D. 相同 减低 增大 稳定 16.下列数据:0.0610有效数字位数是( ),65.78%有效数字位数是( ),

1.52103有效数字位数是( )。C

A. 5位 2位 3位 B. 2位 4位 1位 C. 3位 4位 3位 D. 4位 4位 2位

第九章至十一章

1.下列三个化合物命名正确的顺序是( )。C

CH3CHCH3CHCH3CH2CH3CH3CH3CHCCH2CH3CH3CH2CHCH2CH3CH2CH2CH3

A. 3,4—甲基戊烷 3—甲基—3—戊烯 3—丙基戊烷 B. 3—甲基—3—戊烯 3,4—甲基戊烷 3—丙基戊烷 C. 2,3—二甲基戊烷 3—甲基—2—戊烯 3—乙基己烷 D. 3,4—二甲基戊烷 3—甲基—2—戊烯 4—乙基己烷

2.

名称为( ), 名称为( )。B

名称为( ),

A. 3—乙基丁炔 3—乙基苯 乙炔苯 B. 3—甲基—1—戊炔 3—乙基甲苯 苯乙炔 C. 3—甲基—1—丁炔 邻—乙基苯 苯乙烯 D. 3—甲基戊炔 邻—乙基甲苯 甲苯

CH3CH3CH3CH33.

CH2CH3命名为( )。D

21

A. 甲基环丁烷 1,2—甲基环已烷 1—甲基—2—乙基环己烷 B. 乙基环戊烷 二甲基环已烷 顺—1—甲基—2—乙基环己烷 C. 环戊烷 1,2—二乙基环已烷 反—1—乙基—2—甲基环己烷 D. 甲基环戊烷 1,2—二甲基环已烷 反—1—甲基—4—乙基环己烷 4. 下列化合物的命名正确顺序是( )。A

CH2CH3OHCH3CHCH3CH2CHOHCH2CH3O

A. 2—乙基苯酚 5—甲基—3—己醇 二苯醚 B. 间—乙基苯酚 5—甲基己醇 苯醚 C. 对—乙基苯酚 2—甲基—4—己醇 二苯醇 D. 苯酚 甲基—3—己醇 苯甲醚 5.下列醇的沸点有小到大的顺序为( )。A A. 甲醇 乙醇 正丙醇 正丁醇 B. 正丁醇 正丙醇 乙醇 甲醇 C. 正丙醇 甲醇 乙醇 正丁醇

D. 甲醇 乙醇 正丁醇 正丙醇

6. 烷烃分子中的碳碳( )键可以( )旋转,烯烃分子中的碳碳( )键均( )旋转。B

A. 双、任意、单、不能自由 B. 单、任意、双、不能自由 C. 单、不能自由、双、任意 D. 双、不能自由、单、任意 7. 醇按分子中羟基的数目可分为( )、( )和( )。A

A. 一元醇、二元醇、多元醇 B. 一元醇、二元醇、三元醇 C. 简单醇、复杂醇、多元醇

8. 烷烃的通式是( ),烷烃属于( );烯烃的通式是(),烯烃属于( )烃。A A. C.

饱和 不饱和

不饱和 B. 饱和 D.

饱和 不饱和

不饱和 饱和

9.烯烃中存在着( ),造成的原因是由于( )不能( )造成的,顺式异构体的沸点( )反式异构体的沸点。 C

A. 顺反异构、单键、自由旋转、大于 B. 双键、顺反异构、自由旋转、大于C. 顺反异构、双键、自由旋转、大于 D. 顺反异构、双键、自由旋转、小于 10. 炔烃的叁键是由一个( )键和二个( )键构成的,且( )。C A.

、 、相互平行 B.

22

、 、相互垂直

C. 、 、相互垂直

11. 醚较易溶于水,是由于醚中的( )原子可与( )形成( )。A A. 氧、水、氢键 B. 氢、水、氢键 C. 碳、水、氢键 12、烯烃和炔烃都属于( ),分子中都有( )键,都可以发生( )。B A. 不饱和烃、

、加成反应 B. 不饱和烃、

、加成反应

C. 不饱和烃、 碳氢 、加成反应

13.在烷烃分子中,只与另外一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 )原子;只与另外三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碳原子称为( )原子。烷烃不溶于( ),易溶于( )。A

A、伯碳 叔碳 水 有机溶剂 B、叔碳 伯碳 水 有机溶剂 C、伯碳 叔碳 有机溶剂 水 D、叔碳 伯碳 有机溶剂 水

14.当( )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卤化氢分子中带正电荷部分的氢离子总是加到碳碳双键中含氢( )的碳原子上,分子中带负电荷部分总是加到碳碳双键中含氢( )的碳原子上,此规律简称为( )规则。 B

A、不对称 较少 较多 反马式 B、不对称 较多 较少 马式 C、对称 较多 较少 反马式 D、对称 较少 较多 反马式 15.苯的性质非常( ),通常很难发生( )反应,只能发生( )反应,芳香族化合物都具有( )。 C

A、稳定 取代 加成 芳香性 B、不稳定 取代 加成 芳香性 C、稳定 加成 取代 芳香性 D、不稳定 加成 取代 芳香性

OH16.命名为( ),俗称为( )。能与( )反应,生成( )溶

于水的苯酚钠。 D

A、环己醇 醋酸 氢氧化钠 难 B、苯酚 水杨酸 碳酸氢钠 难 C、苯甲醛 水杨醛 碳酸氢钠 易 D、苯酚 石炭酸 氢氧化钠 易

17.( )的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沸点( ),( )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沸点( )。C

A、醇 较低 醚 较高 B、醚 较高 醇 较低 C、醇 较高 醚 较低 D、醚 较低 醇 较高

23

O18.HCH的名称是( ),40%的( )水溶液称为( ),是有效的( )。A A、甲醛 甲醛 福尔马林 消毒剂 B、甲酸 甲酸 福尔马林 消毒剂 C、甲醛 乙醛 福尔马林 消毒剂 D、乙醛 乙醛 福尔马林 消毒剂 19.醇脱水成烯的反应遵循( )规律,即醇脱水时脱去含氢( )的( )碳原子上的氢。即主要产物是双键上连有( )烃基的烯烃。C

A、马氏 较多 β 最少 B、反马氏 较少 α 最多 C、查依采夫 较少 β 最多 D、查依采夫 较多 α 最少 20. 醛和酮分子中都含有( )结构单元,故醛酮又称为( )化合物。醛的通式为( ),酮的通式为( )。A

A、羰基 羰基 RCHO RCOR’ B、羰基 羰基 RCOH RCOOH C、羟基 羟基 RCHO RCOR’ D、羧基 羧基 RCOH RCOOH

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

1.下列化合物名称分别为( )。D

CH2CH3NH2CH3NCH2CH2CH3NCH3CH2CH3

A. 苄胺 三甲胺 N—甲基苯胺 B. 苯甲胺 甲乙胺 甲基乙基苯胺 C. 甲胺 丙胺 N—乙基苯胺

D. 苯胺 甲乙丙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CH32.

SNO2称为( )。

CH2CH3N称为( )。C

O称为( )。

A. 2—硝基呋喃 4—甲基噻吩 3—乙基吡啶 B. 硝基噻吩 甲基吡啶 乙基呋喃 C. 2—硝基噻吩 4—甲基吡啶 3—乙基呋喃 D. 5—硝基噻吩 4—乙基基吡啶 4—乙基呋喃 3.下列羧酸在水中溶解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B

A. 庚酸 戊酸 乙酸 甲酸 B. 甲酸 乙酸 戊酸 庚酸 C. 乙酸 戊酸 甲酸 庚酸 D. 甲酸 庚酸 乙酸 戊酸

24

4.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下列全部属于单糖的是( )。D A. 葡萄糖 糖原 核糖 B. 淀粉 果糖 纤维素 C. 果糖 核糖 纤维素 D. 葡萄糖 果糖 核糖

5.-COOH称为( ),是( )的官能团。-COOH是由( )和( )组成的。B A、醛基 甲醛 醛基 羟基 B、羧基 羧酸 羰基 羟基 C、羧基 酮 醛基 羟基 D、羟基 醇 羧基 羰基

COOH6.命名为( ),它可以溶于( )中,生成( ),生成

的钠盐常作为( )。A

A、苯甲酸 氢氧化钠 苯甲酸钠 食品防腐剂 B、苯甲醛 氢氧化钠 羧酸钠 食品防腐剂 C、苯乙酸 氯化钠 苯甲酸钠 食品防腐剂 D、苯酚 氯化钠 苯酚钠 食品防腐剂

7.HOOC-COOH命名为( ),俗称( ),是二元酸中( )最( )的。C A、乙酸 草酸 酸性 弱 B、甲酸 醋酸 酸性 弱 C、乙二酸 草酸 酸性 强 D、乙二酸 醋酸 酸性 弱 8.苯胺具有弱( ),几乎( )溶于水,但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 )溶于水的苯胺盐酸盐。苯胺在空气中( )被氧化。D

A、酸性 不 不易 易 B、酸性 不 易 不易 C、碱性 不 不易 不易 D、碱性 不 易 易

9.能被( )成( )以上单糖分子的糖称为( )。果糖属于( )。A A、水解 10个 多糖 单糖 B、水解 2个 多糖 多糖 C、水解 6个 多糖 单糖 D、水解 4个 多糖 多糖 10.油脂是( )和( )所形成的酯。在室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为( ),在室温下呈固态的油脂称为( )。B A、甘油 脂肪酸 脂肪 油 B、甘油 高级脂肪酸 油 脂肪 C、脑磷脂 高级脂肪酸 油 脂肪 D、卵磷脂 脂肪酸 脂肪 油

11.彼此成( )关系,但( )重叠的一对( ),互为( )。C A、镜像 能 立体异构体 非对映体 B、非镜像 能 立体异构体 对映体 C、镜像 不能 立体异构体 对映体 D、非镜像 能 非立体异构体 非对映体

12.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只由( )种氨基酸组成,其中( )种为人体必需

25

氨基酸。含有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称为( )蛋白质。D

A、三十 十 完全 B、十五 九 不完全 C、十二 七 不完全 D、二十 八 完全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