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 每题3分 共计48分)
1.据记载 秦朝在建立之前 领兵作战的都是诸如将军、庶长、大良造、五大夫或客卿等 他们都是临时派遣的 事毕即解除兵权 仍归原职 不设太尉 而秦朝建立后 有太尉一职而无太尉其人 这反映出( ) A. 军权在专制统治中的重要性 B. 太尉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 C. 太尉是有职无权的临时官员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统一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 秦朝在建立前后军事领兵权力均为临时派遣或虚设 并无人掌实权 反映了统治者对军权的专制的重视 故A项正确 B项 与题干不符合 排除
C项 太尉并非临时性官员 排除 D项 题干与地方分权无关 排除 故选A
2.如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
表 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况表 古国 莒 始 封 少昊后赢姓国 周武王封之于莒 黄帝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 禹封为侯 周武王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有虞氏舜帝师所封 国都今地 莒县 存灭 历夏商、周武王又封之于莒 战国时灭于楚 历夏商西周 至战国灭于齐 历西周春秋 战国为楚所灭 春秋时为鲁单父邑 始置州郡县时期 秦因置(莒)县 秦因置郡 西汉废郡为县 西汉置县属鲁国 西晋始置郡 西汉因置单父县 薛 滕州市东薛城 曲阜市 单县 鲁 单 对表中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 ) A. 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 B. 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 C. 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
D. 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 【答案】B
【解析】从表中内容看 先秦时代 山东地区封国林立 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来临 这些古囯渐趋破灭 而后继朝代的大多郡县名却以这些古国名为名 故B项符合题意
试卷第1页,总8页
材料中莒薛封国均非姬姓封囯 A项本身正确 但材料无法得出
兼并战争严重破坏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破坏先秦文明的说法过于绝对 且缺乏材料依据 故C项错误
以郡统县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行于秦汉 D项错误 故选B
3.《史记·周本纪》载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 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封尚父于营丘 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曰鲁……”该材料反映了周代的(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井田制 D. 皇帝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周武王”“封尚父于营丘 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曰鲁”可知是西周的分封制 故选B
禅让制在夏朝以前存在 排除 井田制是土地制度 排除C
皇帝制度是从秦朝才出现 D错误 故选B
4.某教师在对秦朝历史进行讲述时 展示两张有关秦朝历史的邮票 引发了学生的热议 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们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 再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威力 B. 反映出秦王朝人民的沉重负担 C. 体现了秦朝人民的勤劳智慧 D. 暴露出了秦王朝的保守与落后 【答案】D
【解析】依据图示 结合所学可知 秦王朝能够修建出灵渠、秦陵和兵马俑这样伟大的工程 说明秦王朝是充满活力与进取精神的朝代 因此 D项说法不正确 符合题意
灵渠、秦陵和兵马俑的修建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大威力和秦朝人民的勤劳智慧 也说明秦王朝人民的徭役负担沉重 故ABC三项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选D
5.战国时期齐、赵、魏所筑的堤防 规模较大 工程坚固 其用意是在黄河水泛滥时 既能避免自身遭受灾害 又能水淹对方 但结果造成黄河水年年泛滥 下列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 A. 秦扫灭六国 B. 开凿灵渠 C. 北击匈奴 D. 修筑长城 【答案】A
试卷第2页,总8页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是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 秦灭六国结束了诸侯纷争格局 有助于缓解这一局面 故A正确
开凿灵渠 北击匈奴 修筑长城是秦朝统一后巩固统一的措施 排除BCD 故选A
6.商周时期 人们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一种存在 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 因此 周武王以纣为鉴“惟天惠民 惟辟奉天” 周公也主张“皇天无亲 惟德是辅” 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A. 挑战上天的权威
B. 认识到了民生的重要性 C. 信奉“君权神授”
D. 采纳儒家为政以德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商周时期 天在人们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 周武王认为上天惠爱民众 天子恭奉上天 作为上天代言人的天子就要遵从上天旨意惠爱民众 周公认为天没有亲疏之分 只会护佑有德之人 想要得天眷命就要敬德保民 因此反映出西周统治者认识到了民生的重要性 B项正确
材料不能反映出西周统治者挑战上天的权威 而是遵从上天的旨意 爱戴民众 A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及君主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 C项错误 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故D项错误 故选B
7.《里耶秦简》记载 一年中生病不能正常办公达三个月的官吏要被免职 病愈后调任新地吏(新占领地区任命的官员)或戍边 同那些因为犯有过错被免职废黜为新地吏的官吏一样 当时这一规定 ( ) A. 说明秦朝地方管理的随意性 B. 实现了朝廷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 制约了官员治理效能的提升 D. 表明秦官施政受到了严格限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一年中生病不能正常办公达三个月的官吏要被免职 病愈后调任新地吏(新占领地区任命的官员)或戍边 同那些因为犯有过错被免职废黜为新地吏的官吏一样”可知 秦对于官吏较为严格 制约了官员治理效能的提升 故本题应选C项 材料未体现“随意性”“垂直管理”“施政” 排除ABD 故选C
8.以下有关孔子的历史常识 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B. 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C. 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D.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 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答案】A 【解析】
9.在西周春秋时期 一方面是天子诸侯大夫的臣属关系 另一面又是“姓者 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 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也正是因为如此 周代分封时 “官司彝器”并列 分封后 “社稷宗庙”对举 这说明周代( ) A. 君统与宗统的一致性
试卷第3页,总8页
B. 具有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C. 地方诸侯的独立性大 D. 中央集权雏形初步建立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 天子、诸侯、大夫的君臣关系属于政治生活中君统臣属关系 而“姓者 统其祖考之所自出 氏者 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恰恰体现的是家族内部的宗统宗属关系 这些体现了西周时期的分封与宗法、君统与宗统的紧密结合 即具有一致性 故选A项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排除 故选A
10.诸子百家的思想中最适应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 A. 孔子提出“贵贱有序” B. 墨子提出兼爱非攻 C. 老子坚持“小国寡民” D. 韩非子坚持集权观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 并孕育了统一的因素 法家韩非的集权观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能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趋势 排除 故选D
11.秦朝时地方郡、县主官都由中央任免 以后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 但一直由中央任命 据此可知( ) A. 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 使地方分权受到了压制 C. 中央能有效控制地方 D. 消除了地方割据隐患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尽管地方主官的权力时有伸缩 但一直由中央任命”表明自秦以后地方主官由中央任命成为定制 这反映在统一政权下中央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故选C项 A项与材料中“地方主官......一直由中央任命”不符 排除
材料只涉及中央对地方主官的任命 不能反映地方自主权受到压制 排除B项 “地方割据隐患”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只要在封建社会就不可能消除 排除D项 故选C
12.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 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 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 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 可见 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 A. 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 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 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B 【解析】
B.“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体现出商朝在内外服制度下 中央政权与各附属国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 而“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
试卷第4页,总8页
的‘诸侯之君’ 反映出在分封制下 周天子对地方管控加强 形成“天下共主”的地位 故B项说法符合题意
A、B.材料强调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没有体现出血缘宗法色彩 也没有体现出疆域的变化 故排除A、C两项
D.分封制下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D项说法错误 故排除D项 故选B
13.西周时期 统治者在分封诸侯的同时又逐渐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如下图) 据此可知 当时( )
A. 多元一体民族观念确立 B. 文化中心向中原地区转移 C. 黄河流域是发展生命线 D. 防范犬戎是周的核心任务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大多分布在黄河流域 同时统治者在黄河流域沿诸侯国分布建立了一条环形防线 使得各诸侯国在镇守疆土之时也能得到庇护 黄河流域是各诸侯国赖以发展的生命线 故C项正确
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念确立要到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 排除A项
图片主要显示了西周诸侯国分布和环形防线图 无法看出文化中心的转移情况 排除B项 根据图示 西周与犬戎之间并未建立防线 故西周并未将防范犬戎作为核心任务 排除D项 故选C
14.“灌国大者 夸(通“跨”)州兼郡 连城数十 宫室百官 制同京师 ”材料描述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灌国大者 夸州兼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的王国兼有郡县 这体现了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的特点 故D正确 分封制下不存在郡 排除A
宗法制不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排除B
试卷第5页,总8页
郡县制下不存在“国” 排除C
15.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 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 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 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 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 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 这表明当时( ) A. 社会分化加剧 B. 礼崩乐坏统治失序 C. 民本思想盛行
D. 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除四大学派之外 还有纵横家、农家、兵家、杂家等比较有影响的学派 说明各学派受众较多 社会分化严重 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礼乐制度 故B项排除
民本思想属于儒家 是当时众多有影响的学派之一 故C项错误
诸子学说是针对当时社会实际而提出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学说都注重实用 故D项错误 故选A
16.战国时期 各国纷纷变法 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 B. 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C. 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D. 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 战国时期诸侯国间的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期更加激烈 为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 各国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因此 正确答案为B项
卿大夫掌握诸侯国实权 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的事情 而战国时期的变法是为了巩固地主阶级的权力 故A说法错误
C是客观结果 不是主观目的 故排除
各国改革都加强了诸侯国君主的统治 故排除D 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 每题15分 共计60分)
17.(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17.(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任用地方行政长官上有何特点? 【答案】(1)制度 分封制
积极作用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巩固周天子对全国的控制 【解析】(1)材料一反映的应该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这一制度在当时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 巩固天子对全国的控制 【答案】(2)变化 出现郡县制 特点 地方行政长官由君主直接任免 【解析】(2)材料二反映的是地方上出现了郡和县 郡县的长官都是由君主直接任免
18.(1)材料一中儒法两家“政治上泾渭分明 处世态度上各执一端”的表现有哪些?
试卷第6页,总8页
18.材料二 《诸子百家关系图》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什么特征?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 概括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 【答案】(1)政治上 儒家主张德治 法家主张法治 处世态度 儒家讲究中庸 法家苛求严谨 儒家讲究和谐 法家讲究原则 【解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政治上 儒家主张德治 法家主张法治 处世态度 儒家讲究中庸 法家苛求严谨 儒家讲究和谐 法家讲究原则 【答案】(2)特征 诸子百家争鸣 彼此吸收融合 相互传承发展 呈现多元到统一趋势 原因 社会变革的需要 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 中华文化同源 国家统一趋势增强 【解析】(2)根据图表可知 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特征是诸子百家争鸣 彼此吸收融合 相互传承发展 呈现多元到统一趋势 原因可从社会变革、国家发展趋势、社会问题、中华文化同源方面分析 19.
(1)从材料一中可获得许多历史信息 按要求填写下表(每一领域填入一项即可)
领域 信息 政治现象 经济现象 文化现象 19.(2)依据所学知识 概括说明祭孔的原因
19.(3)与材料二相比 材料三的祭孔活动有哪些继承和创新?这对儒学发展有何益处? 【答案】 (1)
领域 信息 政治现象 诸侯强大(祭孔) 孔子代表的士阶层崛起 经济现象 衣冠车琴的生产 建造房屋 文化现象 儒学产生 祭祀文化流行 制作使用书册 【解析】(1)依据材料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填写即可
试卷第7页,总8页
【答案】(2)原因 政治上 国家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大一统局面需要精神支柱 思想上 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孔子更受到尊崇 教育上 各级学校的建立 崇尚孔子的教育实践 【解析】(2)原因从政治、思想以及教育领域等思考回答即可 【答案】(3)继承 沿袭传统祭孔仪式 以曲阜孔庙为主祭地点 以褒奖孔子 发扬儒学为目的
创新 由中国地方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学联合会等重要国际组织的共同主办 世界各地的孔庙、文庙纪念地等的共同参与 CCTV向全球直播活动实况
益处 有利于儒学紧跟时代的发展 与时俱进 有利于儒学走向世界 开展全球性研究与普及
【解析】(3)第一小问从沿袭传统祭祀方式回答 第二小问从国际组织等角度思考回答 第三小问从儒学思想走向世界角度回答
20.(1)结合材料一 谈谈你的观点 并说明理由
20.(2)指出材料二中①、②、③所示机构的名称 并根据所学知识 说明材料二所示制度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是政治家 理由 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 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制度和巩固国家统一 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或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 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秦始皇是暴君 理由 实行文化专制 焚书坑儒 穷兵黩武 兵役繁重 大兴土木 徭役无度 加紧盘剥 赋税沉重 严刑峻法 囚徒无数 使得秦朝速亡 加重对百姓的压迫 对古代文化的摧残等
【解析】本小问 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反映了对秦始皇的积极和消极评价 因此可从秦始皇是政治家和暴君分析 政治家的理由结合秦始皇的功绩分析 暴君可从秦始皇措施的消极影响分析
【答案】名称 ①是尚书省 ②是门下省 ③是中书省
意义 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分工明确 提高了行政效率 将相权一分为三 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权 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 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 为后世所沿用 【解析】第一小问的名称 依据图示可知 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结合所学可知 ①是尚书省 ②是门下省 ③是中书省 第二小问的意义 结合三省六部制的意义分析
试卷第8页,总8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