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优秀教案

来源:欧得旅游网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教学目标】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借用中秋赏月,巧妙含蓄地把别离思绪表现了出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领悟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朗读、背诵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 3

二、译文

(1)注释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郎中:官名。

地白:地上的月光。

栖:歇。

(2)翻译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一片洁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已深,清冷的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明月当空,人们都在凝神注望,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三、赏文

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两句是写景,点明了望月的环境,渲染了中秋望月凄清冷寂的特定的气氛。月光静静地泻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微雪,聒噪了一天的鸦鹊也逐渐消停下来,仿佛不忍惊扰这安详的夜色,悄悄地隐栖在树上。夜渐渐深了,清冷的秋露润湿了庭中的桂花,散发阵阵馨香。诗人用“地白”二字写院中的月色,给人澄澈、空明之感。“树栖鸦”这三个字,简洁凝

2 / 3

练,明写树上的乌鸦已经安静栖息,暗示夜已经深了,月夜一片寂静。秋浓、夜深、露重,甚至连盛放的桂花也被润湿了,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意深情长的意境。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望月寄情,但这秋夜的愁思究竟会落到哪户人家呢?明明是自己在对月怀人,却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动态的形象的感受,似乎看见了那恼人的秋思随着月的银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

此诗先突出中秋夜深夜静,然后以深夜不寐、望月怀人,烘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怀念之情。景语引出情语,反过来又给景语增添感情,加上一个情深意曲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3 /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