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2023-01-18 来源:欧得旅游网
金学导航2017模拟版.语文(10-------3)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从泥土烧硬定型而发明了陶器,其后陶器的制作历经泥条盘筑和轮制成型,又由堆烧、穴烧到窑烧,制作方法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器物器形也日益丰富多彩,其中有碗、盆、釜、瓶、瓯、壶、缶、瓮等生活用陶器,也有砖、瓦等建筑用陶器。随着选料和制陶技术的进步,原始瓷器在商代开始出现,到东汉中晚期,开始出现瓷胎坚密、釉层光亮、高温烧成的真正瓷器。此后,中国古代的陶瓷历经唐宋元明清而蔚为大观,为中国成为“瓷国”奠定了基础。陶瓷本来是为实用而发明的,但随着质量的提高,其观赏性和艺术性日益增加。

随着陶瓷功能的扩大,陶瓷逐渐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成为重要元素构成的一部分。如在汉语中,制陶由原始社会产生的手工技艺,历经数千年生活中的使用,逐渐与道德教化、安邦治国、人格修养等概念相联系,成为语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史记》记载邹阳上书梁孝王,认为“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意即治世要像陶轮转动制陶那样有控制力。又如《汉书》记载董仲舒的对策,认为:人性修养如同制陶,“或仁或鄙,陶冶而成”。社会风尚“犹泥之在钧,唯甄之所为”,需要上层的引领。

陶瓷从生活用品到艺术赏玩,渗透到古人生活中,上至皇帝,下至臣民,无不通过诗词歌赋,表达对陶瓷的喜爱。如西晋杜预《荈赋》:“水则砥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拣,出自东瓯。”唐代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宋代苏东坡《试院煮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明代王绂《黄广文席上咏白瓷杯》:“浅深自是甄陶出,制作应从模范来。”乾隆帝则有歌咏哥窑瓷枕、蟾蜍砚、钧窑碗、无当尊、花瓷灯等诗词几十首。

陶瓷构成的雕塑是最主要的代表。陶俑自诞生起,就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从祭祀神灵和祖先到殉葬明器,充斥着原始意义的祖先与神灵崇拜。陶制雕塑的范围后来逐渐扩大,却又与儒、释、道及各种民间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大量孔庙、佛寺、道观、祠堂以及各类神祇建筑中的塑像,包括圣贤、菩萨、神仙、英烈和各类神灵,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宗教信仰和对祖先的追忆物化为偶像崇拜,陶瓷成为连接精神与物质的纽带,以此满足着人们的各种需求。宗教信仰与思想意识促进了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也将无生命的陶瓷与令人敬畏的历史人物和宗教代表完美结合,使之成为传统文化元素中的明显符号。

陶瓷从实用品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构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糅入了大量优秀文化元素,集语言、文学、艺术、历史为一身,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记忆和民族符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自李绍强的《陶瓷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器是由泥土烧硬定型而成,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发明了陶器。

B.瓷器是在制陶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产生的,因而它的诞生历史晚于陶器,直到商代我国才出现原始瓷器。

C.陶瓷逐渐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并成为重要元素构成的一部分始于汉代,这从《史记》和《汉书》中可得到印证。

D.从生活用品到艺术赏玩,陶瓷逐渐渗透古人生活,备受人们喜爱,这于古代诗词歌赋中可见一斑。 【答案】:C.(“陶瓷逐渐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误,原文是“陶瓷逐渐渗透到中国传

1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统文化中并成为重要元素构成的一部分”。“始于汉代”也于文无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的制作水平和工艺水平也不断提高,陶器的品种也日益丰富,产生了各种不同用途、不同形状的陶器。

B.中国有“瓷国”之誉,但真正的瓷器产生于东汉中晚期,经历唐宋元明清数代后,瓷器的实用性下降而观赏性和艺术性增加。

C.在汉语中,制陶不仅仅是一种手工技艺,而且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道德教化、安邦治国、人格修养等概念密切相联。

D.作为传统文化元素中的明显符号,陶瓷雕塑艺术与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密不可分,将陶瓷与历史人物和宗教代表完美结合。 【答案】:B.(“瓷器的实用性下降”于文无据,原文是“陶瓷本来是为实用而发明的,但随着质量的提高,其观赏性和艺术性日益增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史记》中,邹阳以制陶为喻阐述治国安邦之道,而在《汉书》中董仲舒借制陶来阐述说明人格修养与道德教化之理。

B.在我国古代,上至皇帝,下至臣民,无人不喜爱陶瓷。其中以乾隆皇帝为最,他一生留下了几十首歌咏陶瓷的诗词。 C.陶制陶塑的范围后来逐渐扩大,由充斥着原始意义的祖先与神灵崇拜转而与儒、释、道及各种民间信仰结缘。

D.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陶瓷从实用品演变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构成,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B.(“其中以乾隆皇帝为最”夸大事实,原文只是说乾隆留下有几十首与陶瓷有关的诗词,并没有说他留下的诗词是最多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伏尔泰传 有人说,中世纪是上帝的时代,17世纪是君主的时代,而l8世纪则是伏尔泰的时代。伏尔泰一生致力于揭露和批判黑暗的封建制度和宗教统治,“为行将到来的革命而开导人们的头脑”,被人们誉为“欧洲思想界的泰斗”、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当他是婴儿时,每天早晨他的保姆下楼告诉他母亲的话常是:“这孩子活不过一个小时了。”然而,在他3岁时,就已能背诵《摩西亚特》全诗。读中学时,他就“喜欢把欧洲重大的问题放在他的小秤上称称”。他从小就敢说敢做,桀骜不驯。中学的神甫教师诅咒他:“坏家伙!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法国自然神论的宣传者。”这个诅咒竞成为灵验的预言。 伏尔泰在84载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享有崇高的荣誉。他刚刚20出头就成为著名的悲剧作家,被誉为“高乃依和拉辛的继承人”。此后,他在哲学、史学方面又先后写出了多部震惊世界的巨著。l743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46年他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曾一度成为法国国王和王后的宠臣,普鲁士国王、俄国女皇和波兰前国王等也和他有十分友好的关系;他出入上流社会,王公大臣、贵妇名媛都把他敬为上宾;他的许多同窗好友都担任国家要职。

但是,他也经受过无数次痛苦的磨难。在18世纪受迫害的自由思想家中,还没有一个人像伏尔泰这样受到如此之多的“殊荣”,有案可查的流放或“自愿流放”——逃亡,就有七八次之多,最长的一次竞达29年之久。他两进巴士底狱,这是孟德斯鸠、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诸辈,甚至卢梭也没有“享受”过的。就连《百科全书》的主编狄德罗也只进过一次监狱,还不是“最高档次”的巴士底狱,而仅仅是文森监狱而已。伏尔泰不懈地为争得生活与精神的自由、正义和法律而呼唤。他是反暴政、偏执和酷虐的

2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斗士。他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整个社会都倾听着他的声音。如果单就其赫赫威望而言,他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就远比同时代的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启蒙思想家要大得多。与他同时代的评论家杜威尔纳说过:“任何国君也不能有如此类似的威望来控制舆论。”伏尔泰以他毕生的斗争经历证明,他是一个健全而伟大的人,是他的时代的肖像。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的那样:“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伏尔泰的雄辩天才和嬉笑怒骂的嘲讽才能,曾经令反动教会和专制统治者闻风丧胆,自由思想家和进步人士则对此万分崇拜和钦佩。他的这一非凡的才能,时至今日仍无人能望其项背。他一生都在不停地思考,不屈地斗争,不倦地写作。他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遗产。他90多卷的浩繁著述,涉及到自然科学、历史、哲学、文学、政治、法律、美学等各个领域,并且在诸多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他所处的时代的精神之王,他是当之无愧的历史巨人!

灵魂总是有生有灭的,但是塑造一个时代的精神却是不朽的。伏尔泰死后,他的心脏被人们精心地装在一只盒子里,存放到了巴黎国家图书馆。盒子上刻着他生前一句最能体现他的性格的话:这里是我的心脏,但到处是我的精神。

法国人民为法兰西民族拥有伏尔泰这样一颗伟大的心灵而骄傲和自豪。尽管伏尔泰预言的法国大革命已经过去200多年,但是伏尔泰不朽的英名仍在法兰西广泛传颂。伏尔泰作为世界文化巨人也必将永远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但愿我们的青年朋友都能像伏尔泰那样,孜孜不倦地追求自由、平等,崇尚科学、理性,奋力进取,勇敢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以饱满的热情豪迈地跨入充满希望的21世纪。 (摘编自戴金波《伏尔泰传》)

【相关链接】

伏尔泰(1694~1778),本名弗朗索瓦一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布封等人,无不是他的后辈,对他推崇备至,公认他是他们的导师。代表作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论》《路易十四 时代》《老实人》等。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18世纪之所以被称作是伏尔泰的时代,是因为伏尔泰领导和指引了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为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B.伏尔泰作为一名自由思想家,能成为“欧洲思想界的泰斗”,从根本上来说,得益于他聪慧过人、有胆有识、喜好思考的个人品质。

C.伏尔泰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思想、文学、哲学、史学各个领域他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是这些成就给他带来了崇高的荣誉和显赫的官职。

D.伏尔泰深受法国乃至世界人民敬仰,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法国人民一直将他当作世界级文化巨人来推崇。伏尔泰英名不朽,精神永存。

【答案】A.(B项的表述不够严谨。客观地说,伟大思想家的成长,除了天赋等个人因素外,更多的是时代的造就。C项中“给他带来了显赫的官职”错误,文中只交代“他的许多同窗好友都担任国家要职”,并未明言伏尔泰有显赫的官职。D项中“不管是生前,还是死后,法国人民一直将他当作世界级文化巨人来推崇”错误,由文中“伏尔泰作为世界文化巨人也必将永远活在世界人民心中”可知,把“把伏尔泰当作世界级文化巨人来推崇”是传记作者的评价。)

5.“伏尔泰在84载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伏尔泰取得了哪些“辉煌的成就”。(4分)

3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答案】 ①作为一名文学家,伏尔泰是一名著名的悲剧作家,被誉为“高乃依和拉辛的继承人”。②作为一名哲学家、史学家,伏尔泰在哲学、史学方面写出了多部震惊世界的巨著。他90多卷的浩繁著述,涉及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在诸多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③作为一名思想家,伏尔泰是“欧洲思想界的泰斗”、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他一生致力于揭露和批判黑暗的封建制度和宗教统治,不懈地呼唤自由、正义和法律,对人类进步事业贡献巨大。

6.作为一篇人物传记,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以议代叙,叙议结合。文章以评价伏尔泰的贡献和影响来绾结、串联伏尔泰的生平事迹,方便读者全面而具体地了解伏尔泰的事迹和贡献。②大量引述他人的精辟言论,言简意赅,有助于让读者对伏尔泰的为人品质、精神成就获得真实而鲜活的认识。③巧用反语,语言活泼风趣。文中“殊荣”“自愿流放”“享受”“最高档次”等加有引号的词语,正话反说,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和鲜活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老 闷 班琳丽

老闷是个“义士”。名声响得很远,香远益清,像莲。

老闷跟老蔫对门。两家的女人好比两家的鸡鸭串门,出大门,进对门,方便得很。男人们又都不爱说话,她们便同命相怜似的,觉着投缘,也就好得跟姐妹一样。聚一块免不了牢骚,叨唠最多的,当然是她们的爷们儿,说摊上这样的活哑巴,比树叶还稠的日子就像咸饭不咸,淡饭不淡,没滋味透了。

其实老闷跟老蔫不同,老蔫没话,因为他蔫;老闷没话,则是因为他有话不说。老闷像个舞者,好的是肢体语言,乐意将话附着在行为上表达。

那次他的二小子虎子偷了李寡妇家一兜酸杏,被李寡妇骂骂咧咧找上门来,好一番数落。等李寡妇颠着小脚走后,老闷将儿子扔进粪堆的青杏疙瘩一个个捡了出来,拿手捧了往儿子面前一撴,嘴巴紧紧绷着,手指着“赃物”,眼瞪着儿子。他儿子就乖乖地一个一个拿了往肚里吞,小脸跟眼睛挤一块了,挤出好多的泪珠儿,和着酸口水,流了一肚皮。

老闷不说,或者说他那肢体语言已告诉儿子:小子,“青疙瘩”吞多了,你脑瓜里跟种庄稼似的,自会长出道理。

还有一次,邻庄上一个愣头青掂着砍刀来庄上骂街,庄上的人没伸头的。恰好老闷从城里送货回来,赶上了,他东西朝地上一丢,紧前两步,铁塔似的在小青年面前站成八字,瞪圆眼睛,指指自己的左脸。那楞小子被老闷的眼神激怒了,举起砍刀“哑哑”着照老闷脸上砍去。再看老闷,还是铁塔一样立着,那小子却扳倒的木头桩子,横地上了。老闷的颧骨跟凸额头上因此贯穿着一条长长的刀疤,像搭在眼帘上的一根紫藤。

老闷的长相原本就有个性,头顶早早败了,头皮光滑地像脸面,脱落的头发倒像大面积移栽于嘴巴四周,耳下腮边,郁郁葱葱,很是丰茂。起初他还每天刮,可越刮脸青得杨树皮般不说,胡子倒更旺盛了。奶奶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它去吧。不管理,抛了荒了。村里人戏说,老闷是“一头好脸,一脸好头”。 “一头好脸,一脸好头”的容颜上不离不弃地悠荡着一根紫藤疤,这让老闷看上去特别像个奇人物。初次跟老闷交往的人都心生畏怯,自觉不自觉地就质疑到老闷的人品。

老闷是个生意人,少不了跟五行八作的人交道,没话可不行。老闷也知道不行。他说,只是说得极其经济、简约,比如这事成,就说:好。中。是了;不成就是:球。别。散了。可但凡跟老闷合作过的人,总是后脚拎了重礼来求老闷八拜为兄弟。

4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常跟老闷合作的有个陈老板,这人为事巧诈、世故。他欺老闷是乡里巴人,眼力短,路子窄,就经常在老闷的货物上采取地毯式寻“刺”,借机压价。

自己的货心里有数,砍不下价你不乐意,本里头我也不乐意。老闷的交易有一条底线,在他的成本与同等货物市场价格的中间画着。生意嘛,讲究双赢,我不多赚,绝不亏本;你不多占,绝不吃亏。

说是一天下午,陈老板将货物验了四个多钟头,价格一压再压。老闷烦了,脸上的疤像一条暴突的血管,他突地站起身,一挥手,示意跟车的几个人装车走人。陈老板慌了,拉他到背静处,说明原由,说他老母亲要换眼角膜,手术费十几万,他一时手紧,才出此下策,实在没别的。

老闷的神情缓了,但坚定地举出四个指头,那是这一车货的触底价。陈老板心疼地把四万现金交到老闷手上,挥手谢客。没想到老闷一把抓住陈老板挥过来的手,将刚刚过到自己名下的四捆“老人头”啪地拍回上面,再紧紧一握,点点头,转身走出门去。陈老板诧异了许久。他过后懂老闷了,刚才是你的钱,现在是我的钱;刚才叫交易,现在叫帮忙。本质不同,心情不同。事后不久,陈老板就提重礼上老闷的门了,执意要拜老闷为大哥,并许诺老闷的货物一律免检。

老闷做事,“义”字当头。大人不蒙,小孩不欺,权富不攀,贫贱不压。义士!

村主任“闻香到”死后,村里再没人敢接任,怕呗,他家里还有五只虎呢。最后村民推举老闷,一是老闷有领大伙致富的能力和资本;二是老闷不怕“五虎”,是“五虎”怯他。 “好!”老闷说,此后便上台了,扎扎实实领乡亲们致富。事实上等于把他的生意拓展到各家各户,收益大伙有份。老闷给各家张罗生意,就像给儿子张罗婚事。他老婆嘴一撇:“傻种,没听说狼多肉少的理儿,不怕人家争份儿?”他眼一瞪,“一头好脸,一脸好头”上是佯吓,娘们儿家,懂球儿?老闷古道热肠的行为,许是表达这样一段话:狼多肉少,也可能是另一种情况,狼多了,地界大了,猎物也多,天宽地阔。

后来,有记者想把老闷推成美丽乡村建设路上的领军人物。老闷给来送信的乡通讯员只一个连挥两下的手势。那通讯员闹了个红脸,对着老闷的后影一连说:“你看你老闷,你看你这个老闷!”

有人说老闷那手势是:别来这一套。

还有人说,老闷的意思是:跟着学就是。

老闷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费琢磨的人,可琢磨透了,也许就像老单说的,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开头写老闷和老蔫两家的女人像姐妹一样,聚在一块牢骚、叨唠自己的丈夫,流露出对自己丈夫的厌恶。

B.老闷教训二小子虎子偷李寡妇的酸杏,将扔到粪堆里的酸杏捡来,让儿子一个个吞下,老闷教训儿子的行为,表现出其言语不多,以行动立身的特点。

C.老闷面对无端前来滋事的愣头青,不躲不避让,在额头上留下一条长长的刀痕,虽然用为人的气势灭其邪性,显示其正义一面的同时,也显示出老闷有勇无谋。

D.村主任去世后,没人敢接任,老闷挺身而出,不避邪俗,带领乡亲们致富就像张罗自家生意一般用心,全然没有私欲杂念。

E.小说语言好,长短句错落,读起来流畅,有一种诗性表达的意味。如“老闷是个„义士‟。名声响得很远,香远益清,像莲。”

【答案】:A、C.(A项,“流露对自己丈夫的厌恶之情”错误。C项,前面部分正确,最后一句“也显示出老闷有勇无谋”不妥。)

8.小说是如何描写老闷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小说中教训儿子、镇住邻居楞青头、解囊帮助老陈、出任村主任带领村民致富等是正面描写,开头老闷和老蔫的妻子的唠叨、结尾的

5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议论是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多角度展示老闷的品格,丰富了人物形象。②对比描写。小说开头老闷和老蔫的对比,同样是闷,但是老蔫是没话,老闷是有话不说,突出了老闷乐意将话附在行动上表达的特点。 9.小说结尾写道:“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这句话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并说说有怎样的现实意义。(6分) 【答案】作用:①小说以“老闷是个火炉,可以供你烧饭,也可以让你取暖”结尾,铿锵有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②既凸显了老闷的权富不攀,贫贱不欺,古道热肠的品性的形象特点,又突出小说的主旨。 现实意义:①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的人,是一种引领和榜样,会起到中流砥柱、率先示范的作用。这种品性,大到国家民族、社会集体,小到家庭,都需要这样的人。②和谐与美好的生活,需要形成这样一种正能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嘉靖二年策问阴诋守仁,德与魏良弼等直发师训无所阿,竟登第。除知六安州,建龙津书院,聚生徒论学。入为刑部员外郎。六年诏简朝士有学行者为翰林,乃改德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作讲亭,进诸生与四方学者论道其中。寻改南京尚宝卿。召为太仆少卿。以便养,复改南京鸿胪卿。父忧,服阕,留养其母,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日讲学。以荐起故官。累迁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 母忧归,服未阕,即用为礼部尚书。丧毕之官,命直无逸殿。时储位久虚,帝惑陶仲文“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建储,德恳请。会有诏,裕王出邸同日婚。德以裕王储贰不当出外,帝不许。德言:“《会典》醮词,主器则曰承宗,分籓则曰承家。今裕王当何从?”帝不悦曰:“既云王礼,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册立耶?”德即具册立仪上。帝滋不悦,然终谅其诚,婚亦竟不同日。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事侃侃,裁制诸宗籓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 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将柄用,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 B.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 C.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 D.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 【答案】A.(正确的断句是“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B.翰林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始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 C.学士指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南北朝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现指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授予的学位名称。 D.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太师教武,太傅教文,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6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答案】D.(应为“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德刚正不阿。当时会试策问时,他坦率地阐发老师王守仁的学术而不曲意逢迎。

B.欧阳德敢于直谏。他奏请皇帝遵从先君礼仪,皇帝先是不悦,后又高兴地原谅了他。

C.欧阳德遇事从容。有时朝堂上争执激烈,别的大臣往往战战兢兢,只有他意气自如。

D.欧阳德笃行孝义,父死守孝期满后仍留家奉养母亲,母亲去世,他服丧期结束才赴任。

【答案】:B.(“后又高兴地原谅了他”错,原文是“帝不悦,然终谅其诚”意思是:帝更加不高兴,然后最终体谅他的诚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甫冠举乡试。之赣州,从王守仁学。不应会试者再。

(2)德器宇温粹,学务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

【答案】(1)(欧阳德)刚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后来去赣州,拜王守仁为师,两次不参加会试。(关键词“甫冠”“之”“应”“再”及句子大意)

(2)欧阳德风度温和,学问讲求实际,不尚空谈。皇帝很晚才了解他,将任用他掌握大权时,他却突然去世。(关键词:“温粹”“务”“见知”“遽”及句子大意)

【参考译文】 欧阳德,字崇一,泰和人。他刚二十岁就乡试中举,后来去赣州,拜王守仁为师,两次不参加会试。嘉靖二年(1523),会试策问中有诋毁王守仁的意思,欧阳德与魏良弼在考卷中坦率地阐发老师的学术,但不偏袒,结果进士及第,授六安州知州。他在六安建立了“龙津书院”。聚集生徒讲学。后调入北京任刑部员外郎。嘉靖六年,诏令选择朝中有学问和有德行者为翰林,于是改欧阳德为编修。后调任南京国子监司业。设置讲亭,集国子生与四方学者在那里论道。不久,改任南京尚宝卿。随后,召入京为太仆少卿。为便于奉养父母,又调任南京鸿胪卿。父死,守孝期满,仍留家奉养母亲。此时,他与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每日讲学。其后,被荐举起任原官,又转任吏部左侍郎兼学士,掌管詹事府。

母亲去世,归家服丧,期未满即起用为礼部尚书,但等到服丧期满才赴任。世宗命他在无逸殿当值。当时,迟迟不立皇太子,因为世宗相信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讳言立皇太子之事。欧阳德恳请建立储君。世宗诏令裕王出京至其分封藩地,并于同日完婚。欧阳德则认为太子不应出京。世宗不许。德奏道“:《会典》关于婚礼中说,太子结婚曰„承宗‟,分藩诸王结婚曰„承家‟。今裕王是承宗还是承家?”世宗不高兴地说:“既然是王礼,自有典章制度。如你所言,何不册立裕王为太子?”欧阳德立即准备册立礼仪。帝更加不高兴,然后最终体谅他的诚意。婚事最终也没有安排在同一天。裕王的母亲康妃杜氏死,欧阳德奏按成化朝纪淑妃的成例丧葬。帝不答应。

当时,欧阳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都是饱学之士,居显要地位。他们集四方名士于灵少保,谥文庄。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阙题

刘眘(shèn)虚

7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注解】

①阙题:即缺题。因诗题丢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②道由句: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道:道路。由:因为。春:春意,即诗中所说的花柳。

③闲门:指门前清净,环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门。

④深柳:即茂密的柳树。

⑤幽映:指“深柳”在阳光映照下的浓荫。 【韵译】

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 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 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 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赏析】

殷璠评论刘眘虚的时候说:“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河岳英灵集》)的确如此。首先,诗人为我们描绘的是一个清幽的去处,而其所表现的情致则是甚为清远。这是一个超凡绝尘的所在,它在白云的尽头,有美好的春色伴着的清清的溪水流过。时常落入溪流之中的落花随同流水散发出幽幽的花香。就在这山的深处,有一个面对山路的书屋,白天人就在这样的绿树掩映、清辉播撒的地方读书。环境极其清幽美好。从诗的语意看来,。

再就是它的“思苦语奇”。前四句似在不经意地描写路途的景象,而读后细思则不难发现,正是这看似不经意的描写,使这里给我们以桃花源般的感觉,烘托出了“读书堂”的清幽美好和高雅,突出了它的超凡绝尘。后面的四句诗看似白描,却也写出了主人的志趣的高雅,生活的闲适,给人以“禅意”的感觉,读至此,我们终于明白,原来诗人要表现的是对主人暮春山中隐居读书生活的赞赏之情啊!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评析】阙题:即缺题。因诗题缺失,后人编诗时标以“阙题”为名。这首诗所描绘的景物及其所表达的意境来看,不是写自己山居的闲适,而是写友人山中隐居的幽趣。清新自然,婉转流畅,全诗按空间顺序写来,使读者仿佛随着诗人走访了这位隐者的别墅。由远及近,从外向里而行。

这首诗原来应是有个题目的,后来不知怎样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在辑录这首诗的时候就没有题目,后人只好给它安上“阙题”二字。

这首诗句句写景,画意诗情,佳句盈篇,可推为刘眘虚的代表作。诗描写深山中一座别墅及其幽美环境。一开头就写进入深山的情景。“道由白云尽”,是说通向别墅的路是从白云尽处开始的,可见这里地势相当高峻。这样开头,便已藏过前面爬山一大段

8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文字,省掉了许多拖沓。同时,它暗示诗人已是走在通向别墅的路上,离别墅并不太远了。

“春与青溪长”,伴随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时正当春暖花开,山路悠长,溪水也悠长,而一路的春色又与溪水同其悠长。为什么春色也会“悠长”呢?因为沿着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无尽春色源源而来。青溪行不尽,春色也就看不尽,似乎春色也是悠长的了。

三、四两句紧接上文,细写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诗人自己的喜悦之情。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二句,要特别注意“至”字和“随”字。它们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此时,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适,丝毫没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伤情调。他沿着青溪远远地走了一段路,还是不时地看到落花飘洒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觉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总括上面四句:开头是用粗略的笔墨写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细笔来特写青溪,仿佛是把镜头里的景物从远处拉到眼前,让我们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可以闻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观赏,别墅终于出现在眼前。抬头一看,“闲门向山路”。这里是没有多少人来打扰的,所以门也成了“闲门”。主人分明爱好观山,所以门又向山路而设。

进门一看,院子里种了许多柳树,长条飘拂,主人的读书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来这位主人是在山中专心致志研究学问的。

写到这里,诗人从登山到进门的一路经历,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来了。但他不过把几件景物摄进镜头,并没有叙述经过,仅仅给你以几种不同的变化着的形象。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结末两句,诗人仍然只就别墅的光景来描写。“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里的“每”作“虽然”讲。因为山深林密,所以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真是专志读书的最好地方了。诗到这里,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诗的韵味。

全诗都用景语织成,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韵盈然,意境幽美。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诗人巧妙地运用景语,不但写出风景,给风景抹上感情色彩,而且又藏有人物,人物的行动、神态、感情、心理活动乃至身份、地位等等,给读者带来了直觉的美感和形象之外的趣味。因而这首诗余韵萦绕,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江东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唐才子传》作“开元十一年徐徵榜进士”。据徐松《登科记考》,徐徵是开元二十一年状元,则“开元十一年”当为“开元二十一年”之误),调洛阳尉,迁夏县令。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9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刘眘虚是盛唐著名诗人之一。郑处晦《明皇杂录》把他和王昌龄、常建、李白、杜甫等人并列,说是“虽有文章盛名,皆流落不偶”(《唐诗纪事》引)。严羽也把他与沈宋、初唐四杰、陈子昂、王维、韦应物并举,称之为“大名家”(《沧浪诗话·考证》)。殷璠撰《河岳英灵集》,别择精严,而选录其诗多至11首,说他“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他和孟浩然交谊甚深,有《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孟去世后,又有《寄江滔求孟六遗文》,词意垦挚。其诗题材、体制以及意境也与孟颇近似,而清微淡远之中,有幽深拗峭之趣,则又于孟之外自辟蹊径。《阙题》“道由白云尽”一首,最能代表这种风格。

《全唐诗》收其诗15首,除去其中窜入的他人作品,基本上就是《河岳英灵集》所录存者。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

C.“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D.“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E.“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答案】:B、E(B项,“淡淡的忧伤”错。水面上漂浮着花瓣,流水也散发出香气。芬芳的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诗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体现了诗人悠然自适。E项,“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虽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写出了那环境的安谧,气候的舒适,正适合读书。) 15.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拟人),又暗示诗人也正在行动之中,从中可以体味出诗人遥想青溪上游一片繁花似锦的神情。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视觉、听觉、嗅觉结合),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附加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 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忧伤。 答.A、C(B“孤寂”应该为“宁静”。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E“淡淡的忧伤”错。

附加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出简要分析。

答: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2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

10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江水汹涌、波浪翻卷如雪的句子是。

(2)韩愈在《师说》中列举孔子之师与孔子比较事实的句子是“,”。这一事实证明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

(3周敦颐在《爱莲说》用“予独爱莲之,” ”表达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美好节操。

【答案】(1)卷起千堆雪 (2)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虽然不断加大力度治理交通拥堵,但大多屡试不爽,拥堵依旧,重要原因是没有真正提高人们的交通意识。

②在书名上大做文章是伪劣辞书编写者的惯用招数,如在《现代汉语词典》等精品辞书前加上“新编”“新世纪”等,以此来鱼目混珠。

③人们在追思启功先生的时候,不仅感佩他卓越的书画功力,更感佩他的高尚人品。他不但是文化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谦谦君子。

④日本挑起钓鱼岛事端后,在政治上日渐孤立,他们自知理亏,便东奔西跑,逢人说项,试图拉拢不相干的国家,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⑤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吐故纳新、转型攻坚过程中的精神原动力,所以,涵养城市的文化底蕴是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

⑥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力挽狂澜,技压群雄,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首枚球类集体项目的金牌。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答案】:C.(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逢人说项:比喻到处为人说好话。吐故纳新: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技压群雄:指技能高超,跟其他所有人相比都有压倒性的优势。一般专指男性。)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首届国内规格最高的中华设计大赛的开启,旨在汇聚全国的优秀设计人才,确立与时代追求相一致的一种新设计理念。

B.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学呈现前所未有繁荣景象,网络写手大批涌现,当然,其中也不乏滥竽充数的人很多。

C.世贸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最新预测显示,近两年全球贸易额的预测增长值有所下调,低于1993~2013年均值。

D.新鲜蔬菜口感好,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

【答案】C.(A项,语序不当,“首届”应在“中华设计”前。B项,赘余,删去“很多”。D项“所以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较为安全”句式杂糅。糅合了“食用新鲜蔬菜应该洗净”“洗净较为安全”两种句式。)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1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正如地球表层有大洋和大陆一样,①要了解某一历史事件距今有多久远,② 需要给时间填入历史事件。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这不是什么难事。③我们也许会感叹,光阴似箭,20年好似白驹过隙。 ④记得某一事件发生了多久却不难,想想前后的事件⑤行了。正是由于有一连串的往事,人的一生⑥不致变得一团模糊。

【答案】:B.(从语段来看,前两个空前后构成了假设关系,所以可以排除CD。从语句关系看,第④空用一个转折类的关联词,更符合句子的意思。所以排除A。选择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因为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所以是毒针。①,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的身体,然后放出毒液。有时你无意中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飞来蜇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②,但是却被它蜇了,那是因为误会,蜜蜂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蜇了你。总之,③,因为一旦蜇了人,它就会很快死去。 【参考答案】①毒针是蜜蜂在自然界进行自卫的武器 ②还有时你并没有惹它 ③蜜蜂不会轻易用毒针蜇人

21.20国集团(简称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2016年G20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本届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下图就是杭州G20峰会的会标,请写出该标志中除字母、数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案示例】:会标由线条构成的桥、倒影及篆刻隶书“中国”印章组成。20根线条象征20国相聚,桥寓意沟通、合作、发展,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寓意各国团结协作,印章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守信负责的中国形象。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

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本次作文命题材料,选材非常能够体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但在指导学生时,要充分体现“一事一议”的思路,即以“一事”来驱动“一议”。具体说来,要针对材料中以下要点:

①外国人为什么会对我们爱“争第一”感到困惑?②国人热衷于竞争,究竟应该如何看待?③东西方对于“争第一”有如此差异,我们如何看待?

12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还可以概括为:①老外为何对“争第一”如此淡然?②国人如此看重“争第一”究竟为那般?

参考立意:

(1)对“争第一”淡然,需要一种底气。

(老外为什么对“争第一”无所谓?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一种无需“争第一”的境界,无论是物质文明的丰裕,还是精神文化的积淀,他们已经有足够厚实的底子,早已超越了“原始积累”阶段,对于我们发展中的国家的人们需要孜孜以求“争第一”,自然有些大惊小怪)

(2)国人崇尚竞争,热衷于“争第一”,既是一种积极进取,也是一种无奈之举。 (联系我们国家近代历史与初级阶段,自可说明)

(3)对于“争第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该竞争还得竞争,该“争第一”时还得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民族谋求生存的选择,这是一个国家追求发展的必然,这也是每一个当代人、每一个有志者必须要面对的社会现实,是必须面对的当今世界的严酷现实„„

(4)一个不得不在乎“争第一”的民族,一个不得不“争第一”的国度。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 “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本题仍然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形式。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征,有两点:第一,它会提供材料,这一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是一致的;第二,它的作文要求具有特殊性,“你对上述问题(或观点、或现象)有何看法”,要求直面题目中的问题或现象,不可避免地要对材料展开直接的分析与讨论;“思考与权衡”,尤其是“权衡”,意味着必须对材料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能的立场进行原因比较、利弊分析。 【解析】1.按照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要求来写,就为何要“争第一”或“不争第一”进行合理的因果分析,对“争第一”与“不争第一”的利弊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比较分析2.不应孤立地提出“争第一”或“不争第一”,对二者没有比较分析3.凡是按照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套路来写的,应被视为“基本符合题意”4.如果立意为“争不争第一并不是要点,真正的关键是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切合题意的高超的立意,评分应尽量就高不就低。

【参考立意】1、竞争是必要的,但并非凡事都要争。2、争第一是可贵的精神,但不应是最终的目的。3、国人崇尚竞争,热衷于“争第一”,既是一种积极进取,也是一种无奈之举。(联系中国社会崇尚第一,自可说明)4、对于“争第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该竞争还得竞争,该“争第一”时还得当仁不让,这是一个民族谋求生存的选择,这是一个国家追求发展的必然,这也是每一个当代人、每一个有志者必须要面对的社会现实,是必须面对的当今世界的严酷现实。

不争的智慧

流水不争,恒自流长。冬梅不与百花争妍,风雪之中暗自流芳。

非说不争,社会需要竞争,各个行业才能互相促进,百花齐放。但是,做人做事,更需坚持自我,不改变初心,专注于事,不争虚荣。

中国竞争之风盛行,然本应清纯的竞争之风,似乎夹了些污浊之气。家长们不顾孩子喜爱,从幼儿园开始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生怕孩子落在了起跑线后。如此竞争,不仅增加了家庭的负担,也压抑了孩子的天性。盲目的竞争,只是伤害了孩子。家长们如此紧张,也源于社会竞争太大。

13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贪官污吏,争钱财,争名利;研究学术之人,争关注,争名气。老辈科学家曾经感慨:“年轻学者肯坐冷板凳的人太少啊。”原本竞争应是一条相互牵连的绳子,彼此互相拉动着前进,攀越的是学术的巅峰;然而如今有些竞争,却成了名与利的笼子,人们在名利的笼子里互相争夺,在探索学术的路上脚步却被笼子禁锢了。这样的竞争需要摒弃。

做人做事,理需要不争的智慧。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缘于她专注做事,不争虚名的精神。她并不是为了这项荣耀而去钻研青蒿素。她是与疾病斗争,与时间竞争。哈珀李写下一部轰动世界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却在她最当红时,退出该文坛,过着隐居生活,不与世争名争利。然而,几十年过去,她的名字依然铭记在我们心中。

难道争做第一真的有那么重要?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第一”只是一个虚名,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虚荣心。竞争带来的名与利,就像一个虚幻的梦境,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然而它对社会、对人类并无实质上的益处,并不能带来精神上的充实。 若只是为了“第一”去竞争,为了“名利”去竞争,那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竞争,是和过去的自己竞争,让自己变得更好;是友好竞争,与他在专业上互相进步。做人做事,更需不争,在竞争之风中坚持自我,不改初心,在竞争中做到“不争”。

有一种竞争叫急功近利

钢琴大师格拉芙曼的话引发人深深思索„„

是的,国人太强调竞争,一个“太”字形象地描绘出国人急切的心态;“尤其要争 第一”是这种心态的一种延续;绝大多数的家长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强调竞争而让孩子苦不堪言;这种竞争的本质是急功近利。

毫无疑问,竞争是必要的,争做第一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在当今喧嚣的文化场域中,又有几人能不卷入竞争呢?幼儿园的孩子与小伙伴竞争谁获得的小红星多,小学的孩子要比拼谁背的诗文多,初中的孩子要竞争谁的分数多,高中各校要竞争谁的升学率高„„因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标语深入人心,所以各类培训班如过江之鲫;因为太多人相信“没有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峰”,所以“争第一”就甚嚣尘上进而让人疲于奔命。

毫不否认,在竞争中赢得第一的确可以暂时获得认可;然而,又有几人能够长期维持第一的位置?就算是你在某个方面能维持较为长久的第一,但,你的内心深处真的就快乐吗?也毫不否认竞争中获得第一会让你光彩夺目,但这只能是我们追求过程中自然而然的结果;倘若我们把这样的结果当成目标来追求,那这种追求会让你精疲力竭苦不堪言,那这样的追求又有什么值得提倡的呢?陈鹤琴先生有一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这句话只能作为教师的自勉而不能作为对教师的要求;倘若,教师以此为自勉,我们应该对这类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倘若这作为对教师的要求,那这就是一把枷锁让教师喘不过气;同理,我们强调竞争的精神,也重视争第一;但,我们只能用“争第一”的精神来自勉;当这种精神用以自勉时,其难能可贵甚至相当崇高;倘若把“争第一”作为目的,那它同样会成为枷锁而让我们苦不堪言。

过分“争第一”是很可怕的,人不可能天天过着打鸡血的日子。从小以竞争的名义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知识灌输也是很可怕的,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进而破坏了想象力与思考能力,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德国对孩子的教育是很少强调竞争的,他们不主张孩子赢在起跑线,但他们拥有世界一半的诺贝尔奖;国内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或者成凤,因此,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却引发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当我们“争第一”的理念成为日常生活的不自觉时,它就成为精神的枷锁,我们丧失的不仅仅想象力与思考能力,甚至丧失了民族的未来!

14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并非不争

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

格拉夫曼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诚然,竞争是必要的,而且在有些时候是非常必要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不竞争,就落后”“不竞争,就死亡”!在商场,同类商家要竞争,谁不争,谁掉队;在职场,同行职工要竞争,谁不争,谁落后;在战场,两个狭路相逢的敌手更要争,谁不争,谁死亡。这些可归为“不得不争”。选手参加规定了金、银、铜牌的体育比赛,必然奋力拼搏,勇争前列;国与国之间,涉及到政治、经济、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必然寸步不让,寸土必争。这些可归为“必须要争”。然而,也有“不必要争”。她家四岁的孩子学了美术、书法、珠心算、小提琴,我家的孩子只学了两样,不行我得让我家的孩子学五样,有必要吗?他家的孩子读的是每年一万八的贵族学校,不行我家的孩子得读每年二万五的,有必要吗?他开的是个十五万的福特,不行我得开个二十万以上的大众,有必要吗?„„

可见,并非竞争不必要,而是竞争分为有必要的和无必要的竞争。若国人在无必要的事情上也趋之若鹜地去盲目竞争,难免就会让格拉芙曼之类的外国朋友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了”。一个“太”字,就告诉我们,他也觉得,并非不需要竞争,并非不可以竞争,而是不要时时、处处、事事都去竞争,不要盲目地去进行不必要的竞争。

那么,是否竞争就一定要争第一呢?

争第一难道有什么不好吗?的确,有的时候一定要争第一。一个单位招聘职员,只有一个职位,要想获得这个职位,一定要争第一;两个拳手,在决赛场上相遇,争夺拳王金腰带,要想得到金腰带,一定要争第一;出国留学,只有一个公派名额,一定要争第一;古罗马竞技场,只能活一个,一定要争第一„„是的,当机会、名额只有一个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争第一。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是不需要争第一的。排队上火车,都有位置,有必要争第一吗?看完电影离场,都能出去,有必要争第一吗?给小孩报辅导课程,数量上有必要争第一吗?给孩子选学校,金钱上有必要争第一吗?去世后买墓地,位置上有必要争第一吗?

因此,在不必要的时候,仍然什么都去争第一就显得急切甚至是愚昧。争第一并非不好,但什么都去争第一,急切地、盲目地、愚昧地去争第一就不好,要分清时、地、事,把握好度。

15

金学导航模拟版.语文(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