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近五年来关于偏见研究的综述

2023-08-04 来源:欧得旅游网
社会心理科学第26卷总第128期2011年第10期总第1171页

·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陈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基础心理学,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现状:硕士研究生在读。

西方社会心理学界近五年来关于偏见研究的综述

———社会认知维度

陈巍

摘要:社会认知涉及对社会环境信息进行加工。偏见从其属性上看是一种态度系统。不同的认知加

工过程和加工产物产生不同的态度。因此对认知加工过程进行研究能揭示出偏见的发生、发

展过程及其本质。本文将介绍近五年来西方学者的在此方面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涉及:归类加工、编码加工、刻板印象以及面孔识别。并对下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其过程的研究来揭示偏见的产生及其本质。本文

1.前言

历史上社会心理学界对偏见的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与偏见有关的社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群体的社会地位、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第二,与偏见有关的动机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对挫折和威胁的反应、对社会地位的需要以及归属的需要。近年来随着社会认知理论的兴起,社会心理学界对偏见的研究有了新的取向。通过对社会信息的加工机制及

将介绍近五年来西方学者通过社会认知视角研究偏见所取得的最新进展。

2.社会认知视角的偏见研究

2.1归类加工维度

)研究了自动化歧Degner和Wentura(2010

视行为①,在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时期。Devine认为自动化的歧视行为来源于儿童早期个体广泛、频繁的歧视行为和对刻板印象的使用。

①无意识、内隐的歧视行为,属于一种内隐态度

19

·理论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第26卷总第128期2011年第10期总第1172页

这个假说与关于态度自动化的理论不谋而合。该理论将自动化的态度定义为:一个基于逐渐积累经验和掌握各种社会联系的学习过程[1]。虽然强调经验积累,但Devine的双加工理论(dualprocess个体在儿童早期被动的储存来自家长的和社会的群际态度,而此时个体还没有能力对这些态度进行归纳加工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态度。这些早期获等待儿童具备必要的认知能力时成为那些后来发展出来的个人态度和信念的基础。另一方面这些早期经验仍以最初习得的形式储存在记忆中,并影响个体一生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实从三岁开始儿童就有能力分辨社

采用三类不同种族人群的照片(摩洛哥裔,土耳其裔和白种荷兰人)作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了IAT实验和情绪启动实验。实验结果分别支持早期和晚期理论。他们认为分离的结果揭示了两种体水平上的自动化歧视行为,例如分辨不同的群体,和一个晚期发生的个体水平上的自动化歧视行为,例如将成员归入所属群体[1]。Degner和们生活中社会结构方面的知识,包括存在什么样的群体、他们怎样被标识以及对这些群体的评价。这些信息稳定地存在于儿童的认知—情感系统中,它们能快速、轻而易举的激活儿童对于相应群体的评价,即在群体水平上产生自动化的歧视行为。

)是一个早期发展理论。双加工理论认为,相互补充的自动化歧视行为。一个早期发生的群theory

得的社会态度,一方面稳定的储存在长时记忆中,Wentura进一步解释说,儿童在早期就获得了他

会类别,特别是当这种差异在知觉上可以分辨,但是这些基本知识在开始之初很抽象,儿童早期如皮肤颜色;具有明确的标签,如非洲裔美国人;并不能将特定群体下的个体准确的归入某一类。突出的群体规模,如少数民族;和可观察的明确或含蓄的社会信号时,如长辈的社会行为。这些证据支持了双加工理论,儿童记住来自社会和家长的态度并且具备分辨社会范畴的能力,因此他们能够产生自动化的歧视行为。Nesdale()对Devine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他1999,2001

指出儿童早期表现出的群际偏见仅仅是由于内群体偏爱而不是因为所习得的社会态度。虽然个体很早就能意识到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态度,但儿童只有成长到后期才能将其接纳为自己的态度。在儿童晚期和青年早期,个体会审慎地面对自身的各种社会身份,更加自觉地与他们所属的群体保持一致。这种内群体认同伴随着将所属群体价值观,信念和态度的内化。基于以上的观点,社会范畴只有等到儿童晚期和青年早期才会真正融入并改变个体的知识结构,并且越来越频繁地涉及到社会身份认同的发展之中。Nesdale认为如果歧视行为自动化“涉及广泛、频繁的歧视行为和对刻板印象的使用”[1],那么自动化的歧视行为产生的时间将比Devine预期的晚。Degner和Wentura

在这一时期儿童对于特定样例和其代表的群体,这二者的态度是相分离的,尤其当该样例种族特征不够典型时。直到后期,儿童的社会认知技能增长、儿童对社会范畴的理解和应用社会范畴的行为增多后,个体水平上的自动化歧视行为才会发生。

)等探索了跨群体友谊对Page-Gould(2010

群际交往积极影响的内在认知机制。跨群体友谊,即柏拉图式的①、存在于两个不同社会群体成员间的亲密关系[2]。Page-Gould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当被试与外群体成员交往时,跨群体友谊可以降低被试自我报告中的紧张感。进一步,Page-Gould将怀有内隐偏见的被试分成两组后发现相比那些在实验情境中交到同种族朋友的被试,那些交到外种族朋友的被试在随后的日常生活中报告了更多与外种族成员的交往行为。社会认知理论将人际间的友谊理解为将他人与自我相联系的过程,并将这个过程称为自我膨胀(self-ex-)[2]。Aron()做过一个实验演示了个pansion2001人特质水平②上的自我膨胀效应,他要求被试判断

①纯粹的、不涉及相互利益的亲密关系

②一些描述个人特征的概念词,如热心的、善良的

20

社会心理科学第26卷总第128期2011年第10期总第1173页

·理论研究·

一些描述个人特征的词为“我”或“非我”,结果所花的时间比判断中立特征词(不描述被试自身Page-Gould认为集体特征水平上①也存在自我膨胀效应,并且认为将外群体朋友的特征(包括个人即自我膨胀过程,解释了跨群体友谊对群际交往的积极影响,它就是跨群体友谊对群际交往影响的内在认知机制。Page-Gould通过三个实验,分别证实了①跨种族朋友具备的集体特征也像个人特质那样被接纳进自我图示②接纳行为积极的影响群际交往经验。Page-Gould还发现认知容易度(),即工作记忆中是否储存了cognitivelyaccessible

有关朋友的信息,对产生或激活自我膨胀过程至关重要。在关于什么样的群际交往可以降低歧视行为这个问题上,Pettigrew(2006)认为焦虑的降低,外群体知识的增长以及移情作用的增加是回答这个问题的三个因素。而自我膨胀过程恰好对这三个因素起着积极作用[2]。Page-Gould认为自我服务偏见反应了对内群体的偏爱,而自我膨胀过程在将外群体的集体特征纳入自我之后,自最后,Page-Gould还认为自我膨胀对群际交往所我们会把自己亲密伙伴的重要朋友纳入自我的范畴,就比方说我们会对自己爱人的好友同样感觉亲近。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意味着自我膨胀的过程可以沿着某个方向,比如黑人种族,持续进行(一旦交到了第一个黑人朋友那么其他的黑人也有可能成为朋友)。而持续进行的自我膨胀对进一步增强群际交往时的积极体验非常重要。

2.2编码加工维度

偏见性语言,即抽象的语言描述,对刻板印象

起着维持作用。偏见性语言包括①对内群体和外同社会成员的典型行为的描述[5]。Maass、Cecca-员消极行为和内群体成员积极行为的描述更加抽象。比如两个人打架,其中一人踢了另一人。个假如这人是街头混混他会使用抽象的形容词(野蛮,暴力)描述情景。如果这人是他的朋友则会使用具体语言描述行为。这种语言使用上的偏见与编码),两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Encoding(即面对同一事件不同个体从不同侧面对信息进行提取并储存(更加抽象或者更加具体)。另一个因素是CommunicationGoals(交流目标),它涉及信息的检索和交流,就是说个体想要或者感到自己需要把什么样的信息传达给别人[3]。Wenneker、)认为编码和交流目标Wigboldus和Spears(2005两个因素相互独立,并影响语言的抽象、具体程度。编码因素对描述词的影响是自动化的,它是对信念无意识的传递;交流目标对描述词语的影创造[3]。Douglas和Sutton(2003)发现交流目标产生的效应更强,它往往会压倒编码因素产生的被激活时编码因素就不产生效应。因为如果这两为在当时个体只能意识到那个效应更强的因素。他们认为交流目标通过两种途径实现自己的效应,一方面是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编码因素与交流目标冲突的情况下(比如说要求个体对外种族成员的消极行为进行客观描述),交流目标会抑制编码效应。Wenneker他们认为这种干预行为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因此他们假设:虽然交流目标产生的效应是稳定存在的,但在认知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编码效应能够得以体现。Wenneker等人通过实验首先证实了存在独立的编码效应,他们发现

发现被试判断描述自己配偶的特征词为“非我”群体成员的积极或消极行为的不同的描述②对不也不描述其配偶)为“非我”所花的时间要长。relli和Rudin()的实验发现被试对外群体成1996

特质和集体特征)接纳进个体自我图示②的过程,体会怎么描述这个事件呢?答案是依情况而定,

这是因为自我膨胀扩大了的自我服务偏见的范围。响属于受控制的系统性的,它是对信念有意识的

我服务偏见实际上就加强了群体间的联系和融合。效应。但Wenneker等人认为这不意味当交流目标产生的积极效应,是以间接的扩大的方式进行的。个因素独立产生效应,那么遮蔽作用很可能是因

①一些描述群体特征的概念词,如白人、黑人、少数民族②对自我的认知表征,它被用来组织与加工与自我有关的信息

21

·理论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第26卷总第128期2011年第10期总第1174页

相比事后才被告知故事主公身份信息的被试,那些事先就知道了主人公身份的被试在叙述故事时使用的语言更加带有偏见性。继而他们证实了“认知资源占用”假说,实验结果显示相比没有时间限制的被试,那些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故事叙述的被试表现出更多编码因素的影响。

2.3刻板印象维度

刻板印象是稳定的吗?Princetontrilogy实验显示:相同的刻板印象稳定的存在于三个批次的大学生当中(Gilbert,1951;Karlins,Coffman和)。Garci-Walters,1969;Katz,Braly,1933

)及其同事想知道使用纵向研究a-Marques(2006时相同的结果是否还会出现。关于刻板印象稳定性学界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经典抽象主义)认为刻板印象对节省个体(ClassicAbstractionist

的认知资源起着关键作用。认知资源有限性要求个体依赖刻板印象节省对它的使用,而刻板印象发挥效力又需要固定的认知结构与其配合,这就忽视掉很多关于个体成员社会类别方面的细节信息。因此经典抽象主义认为刻板印象与对客观事从样例提取视角()进行的研究对ExemplarView)等经典抽象主义提出了挑战,Kahneman(1986包括偶然事件,特质变化等。Kahneman认为这说明关于特定群体的细节信息并不会被丢弃,且当我们需要它时可以随时使用。因此支持样例理论()的学者认为刻板印象的稳定TheExemplarView

度并不高。个体提取哪一个具体样例取决于当时当刻的环境信息①。环境信息不同提取出的样例不同,进而我们对相应社会群体的刻板印象也会发生变化。折中的混合模型()偏向抽MixedModels象主义观点,因为该理论同样认为节省有限的认知资源对个体来说非常重要性。而混合模型同样采纳样例理论是因为,一方面抽象主义也认为刻

板印象是会发展变化的,另一方面有时抽象主义观点过于狭窄以至于无法解释对少数群体内异类成员的认知[4]。按照混合模型的观点,刻板印象稳固程度取决于个体赋予新异信息的权重。如果权重足够大则原有刻板印象发生改变。联结主义观点(TheConnectionistPerspective)认为存在于神经网络结构()中的动态的激活模neuralnetwork式描述了刻板印象。网络中的节点单一且无区别,每个节点根据自身权重有不同的激活水平。所有信息都被同一网络结构描述,但不同信息有不同激活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被这个结构习得的信息不会被储存。信息重建依赖于储存在节点中的权重,也就是说模型储存的是一个加工模式而不是加工后的信息。另外,网络模型也加工环境信息。随着环境的不同即使是相同刺激,它们的激活模式也不同。因此,联结主义认为刻板印象是不稳定的。

Garcia-Marques等做了三个实验,他们要求三批被试在实验开始的第一周和第四周分别:1.恋,非洲人),2.对列出的具体人物,这些人物分属上述三个群体,的典型性打分,3.列出认为能上他们都发现刻板印象是变化的,并且相对于居于中心位置的刻板印象那些居于边缘的刻板印象环境变量证实了刻板印象的改变确实是由于,至少部分归因于,环境变化。

2.4面孔识别维度

)和他的同事想知道特定种Zebrowitz(2010

族的面孔结构与某类情绪表达是否存在相似之处,进而这种相似性是否影响了人们对该种族的印象。个体会将他人暂时性的情绪表达理解成其稳定的人格特质,比如说一个发怒的人会被看待为不友善和具有高支配性,一个面露惊奇或者害怕神色的人会被认为具有低支配性和适度友善。而那些

)用形容词描述三个群体的成员(吉普赛人,同性强迫社会信息处理器(socialinformationprocessor

物的心理表征一样历经纷杂的环境而保持不变。够分别代表上述三个群体的人物。在这三个维度

发现个体能提取很多关于某群体特定样例的信息,更容易改变。最后Garcia-Marques等人通过操纵

①个体对当前环境的一系列判断和决策

22

社会心理科学第26卷总第128期2011年第10期总第1175页

·理论研究·

在面孔结构上与这些表情存在相似性的个体也会)被理解为具有相应人格特征。Zebrowitz(1997将后一种现象表述为“情绪的过度泛化”。Ze-)等人之前的实验证实了在性别与browitz(2007成熟度方面,不同的中性情绪面孔确实与某类表情存在相似性。比如说相比成人,婴儿面孔与惊奇和恐惧的表情存在更多相似性,而与愤怒的表情看上去差异更大。相比男性,女性面孔与惊奇和高兴的表情存在更多相似性。Hugenberg和Bo-)发现持有高种族偏见的美国白denhausen(2003人对黑色皮肤面孔的生气表情更快做出反应。对于上述现象存在两种解释,第一种从社会文化方向进行的解释认为由于刻板印象人们更加倾向于将男性和外群体成员的面孔知觉为愤怒,另一种从面孔结构相似性上进行的解释认为将男性面孔知觉为愤怒表情是因为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结构上

因素的抑制。

3.展望

最后,这些研究者针对后续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Degner和Wentura认为,首先个体1的内群体认同程度与其表达出的内隐偏见息息相关,今后的研究可以利用情绪启动范式考察这两个因素的关系。他们还建议后续研究采纳纵向研究的方式,以便更好的考察儿童晚期至青年早期这一态度发展的关键年龄段。更好的考察内隐偏见,外显偏见和相关行为三者间的关系。Degner和Wentura认为以情绪表征为基础的内隐态度系统和以知识表征为基础的外显态度系统,这二者间的复杂关系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由于考2察的是跨群体友谊对群际交往的积极影响,因此

的相似性。Zebrowitz,Kikuchi和Fellous(2007)在这项研究中Page-Gould等人关注高亲密度的跨

的另一个实验得出了支持第二种解释的证据,他群体友谊。他们认为后续研究者可以增加对中低们在将一个面孔操作之后(缩短了嘴与眼睛间的距离)发现,相比之前这个面孔显得更加“生气”。Zebrowitz等人希望进一步确定是否真的存在面孔结构相似性,因此在实验中他们用人工神经网络为研究手段①,完全排除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模型显示相比男性,女性面孔激活了更多探测惊奇表情的单元,与之前研究结论不同的是相比女性男性面孔激活了更多探测高兴表情的单元。这一点揭示出女性看起来更加快乐确实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因为人们倾向于对女性形成低支配性和适度友善的刻板印象。分离的结果同样出现在种族领域,和Hugenberg的实验结果不同,模型显示相比黑人白人面孔与愤怒表情更相似。Zebrowitz等人接下来探讨了这种结构相似性是否影响人们对特定种族的印象。结果显示白人

度亲密关系的关注,以便考察友谊亲密程度对自我膨胀过程的影响。另外,近期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处理信息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信息触发相应的表征,依赖表征个体形成不同的预期。因此,Page-Gould等人还认为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跨群体友谊和群际交往的关系,即什么特征的外群体成员能够触发个体关于跨群体友谊的表征。继而促使个体对即将进行的交往行为作出积极的预期。()Wenneker等人认为他3们的研究与一个基础理论即Devine的双加工理论(dualprocesstheory)存在密切联系。Devine的理论探讨的是自动化的联想性的加工过程(内隐态度)与系统的受控制的加工过程(外显态度)之间的关系。早在1989年她就通过实验演示出在一些情况下人为了表达适当的外显态度会压制内隐态度,

被试对黑人的刻板印象,比如认为黑人是危险、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内隐态度又确实对人的思想行暴力的,受到了黑人面孔结构因素的抑制。而白为造成了影响。Wenneker等人认为编码效应对应人被试对自己同胞的内群体偏爱,比如认为白人是友善和有教养的,也同样受到了白人面孔结构

①一种数学模型,通过模拟大脑神经突触联接结构进行信息处理②交流目标能够抑制编码效应的作用

于内隐态度,属于无意识的、不占用认知资源但却是可控的②。交流目标对应于外显态度,是有意

23

·理论研究·

社会心理科学第26卷总第128期2011年第10期总第1176页

识有意图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不仅交流目标是可意识的,其控制(抑制)编码因素的过程也是)指出虽然交流目可意识的。然而Sutton(2003

标作为策略是可意识的,但并不意味使用策略的过程也一定是可意识的。所以Wenneker等人认为后续研究需要考察内隐激活的交流目标是否比外显激活时更强有力的压制编码效应以及是否占用认知资源。()Garcia-Marques认为虽然他们的4实验结果倾向于支持后三个理论但并没有完全排除抽象主义理论。首先从信息提取上看,样例理进而对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也不同。Garcia-Mar-ques他们认为上述逻辑可能同样适用于抽象主义理论,假设个体关于特定群体的刻板印象是一个较大的体系,而随着环境不同个体提取的只是这个体系中不同的部分。Garcia-Marques等人的假设是有理论基础的,Yeh和Barsalou()认为2002假如个体习得刻板印象是一个系列的过程并且伴随着对环境信息的加工,那么就有理由认为随着环境不同个体提取的刻板印象也不同。Garci-a-Marques等认为后续研究需要探索刻板印象的抽象性即稳定性和环境敏感性即可变性之间的关系,即二者是相互竞争还是兼容的。并选择和完善上述某个理论模型。(5)Zebrowitz及其同事认为除了加入更多变量,例如肤色,使模型得出的数据更加精确以外。后续研究还需要考虑这种情绪泛化现象对人际交往或群际交往的影响。例如,白人面孔与愤怒表情间的结构相似性,可能造成黑人与其交往时往往高估对方的威胁性而低估白人伙伴的合作意愿。

参考文献:

[1]JulianeDegner&DirkWentura(2010).Au-

tomaticPrejudiceinChildhoodandEarlyAdoles-cenc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8,356-374.

[2]Elizabeth

Page-Gould,

Rodolfo

Men-doza-Denton,JanMarieAlegre,JohnOliverSiy(2010).UnderstandingtheImpactofCross-GroupFriendshiponInteractionsWithNovelOutgroupMember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8,775-793.

[3]ClemensP.J.Wenneker,DanielH.J.Wig-StereotypeMaintenance:TheRoleofEncodingandGoal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89,504-516.

[4]LeonelGarcia-Marques&A.SofiaC.Santos(2006).Stereotypes:StaticAbstractionsorDynamicKnowledgeStructur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1,814-831.

[5]LeslieA.Zebrowitz&MasakoKikuchi(2010).FacialResemblancetoEmotions:GroupDifferences,ImpressionEffects,andRaceStereotyp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8,175-189.

社会心理学》,乐国安等[6]戴维.迈尔斯:《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42-268

).社会认知:和谐社会构建[7]贾林祥(2010哲学社会科的社会心理基础.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学版),36(),137-142.3

人格心理学》,陈会昌等[8]JerryM.Burger:《

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311-316

).Stereotypesand[9]PatriciaG.Devine(1989

Prejudice:TheirAutomaticandControlledCompo-nent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6,5-18.

论认为随着环境不同个体提取的具体样例不同,boldus,RussellSpears(2005).BiasedLanguageUsein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