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记叙文的常识之记叙的线索
五、记叙的线索
本节必须先说的“丑话”:本节难度较大。其中所用到的例文有:《皇帝的新装》《孔乙己》《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驿路梨花》《藤野先生》《背影》《荷叶·母亲》。本节中看到这些篇目时请先找到搜出相应课文读一读。再思考理解其线索。
找记叙文的线索是令很多人皱眉的问题,而且行文的线索与行文的顺序还容易混淆,就更令人头痛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用一小段来弄明白,线索与顺序的区别。
顺序是客观的,实际上是不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都是如此。而记叙文要将故事交代清楚,时间顺序——情节之间的先后顺序是必须遵循的。虽然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选择,但无论哪种形式,文章中故事情节必须符合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否则故事要么无法被读者理解,要么极易引发误解。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变形,记叙文中的故事必然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按照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组织的文章也与此类似。总之,合理的顺序是文章能被理解的必要前提——顺序是客观的,合乎顺序是必然的。
线索则是主观的,是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挑选的,用来贯穿文章主要内容的东西,就像用来串起珠子的线。“贯穿全文”这个词在讲线索的作用时是最常用的,因为所谓“线索”就是用来将文中各种材料串联成一个整体的事物,其作用是使全文内容联系更紧密,结构更严密、严谨,追求浑然一体的效果。
作者写文章时,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情感乃至自己的写作习惯与偏好选择不同的事物来贯穿全文,可以固定的、静态的某个事物、某种情思,也可以是变化的、动态的事物或情思的变化过程。前者较为简单,后者相对复杂。
不变的线索
前者更为常见,如以某个人、某样物、某件事或某种情思为线索。例如: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以“我”(人)——一个咸亨酒店的“小伙计”为线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展示孔乙己惨淡的一生;《社戏》则是以“社戏”(事)为线索,展开“盼社戏——看社戏——念社戏”的回忆。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以“新装”(物)为线索,主要情节都围绕着“新装”展开。朱自清的《春》以“春”为明线、主线,组织“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内容,暗含着情感的变化(这是暗线、副线)。
彭荆风的《驿路梨花》以“梨花”为线索更是精心选择线索的典范。文中“梨花”即是人(梨花姑娘等人)又是穿插在文中的风景,同时还具有象征意味,是助人为乐、热情善良等美好品质的象征,可以说贯穿了文中的人、事、景乃至美好的品质、精神。
以上例文中的线索看起来纷繁多样,其实都是固定的某个具体或抽象的存在:人、物、景、事件、情思。
变化的线索
相对复杂的线索是动态的、变化的,是一个“过程”,包括时间、空间(地点)的变化、
事情发展变化、情感的变化等。例如: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时空的转移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变化为主要线索,也包含着年龄(时间)的变化。《藤野先生》也是如此,从东京到仙台的地点转换包含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时空的推移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是记叙文的动态线索中最常见的形式。与此类似的是淡化时空,而以事情发展过程本身为线索,如杨绛先生的《老王》,就直接以“我”和老王的交往过程为线索,展现老王的悲剧。
时空推移、事情发展,人物的思想、情感也会变化,有的作品就主要以作者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的感情、心理、对事物的认识变化为线索。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隐含着“我”对父爱的认识的变化这一线索,冰心的《荷叶·母亲》中的“我”的情感变化也是行文的线索之一。
线索的作用
前面说过,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这是从线索在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来说的。线索的贯穿使文章各部分内容连接在一起,浑然一体,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严谨。不过,线索的作用当然不仅于此,还可以从其它角度来看。
从情节上看:线索本身出现在故事情节中,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如《皇帝的新装》中“新装”这一线索本身就不断推动着情节的发展。第一人称的线索人物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还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感与可信性。
从人物的角度看:线索常常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或人物的品质相关,有表现人物品质,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如《驿路梨花》中“梨花”洁白纯美的形象与人物的形象是相益得
彰的,同时还映衬着人物美好的心灵与可贵的品质。
从主题表现上看:线索可以是寄托或体现情思的事物,甚至是情思本身,这样的线索就间接或直接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如《荷叶·母亲》中“荷”的形象就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呵护。
怎么找文章的线索
了解线索的常见类型,理解线索在文中的常见作用之后,就不难理解找出一篇文章的线索的思路。
首先是固定的线索,一般都有较为明显的迹象可循:
一看标题,标题中的人、事、物或情思,常常就是线索。当然这还有与文章内容相映证,反复出现在文中的人、事、物或情,就定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即使其未出现在标题中。
二看人称,文章如以第一人称“我”来展现主人公的经历,“我”就是线索人物。
除了不变的线索,还有变化的线索,所以还有“两看”:
三看文中的时空转换,不要忘了,时间的推移或空间的转换也可以是行文的线索。
四看文中主人公的思想或情感在事件变化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亦是行文的线索。
如果“四看”过程中发现文章符合其中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情况,怎么办?不必紧张,有的文章是有一条以上的线索的。我们称之为“双线结构”或“多线结构”。前文所举的例文中就有这种情况,如《背影》《藤野先生》《荷叶·母亲》等。其中《藤野先生》就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主线(明线),而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情感变化为(副线)暗线的。
我们写作时如何选择合适线索?
合理的选择线索能让我们的文章中各部分内容像散落的珍珠被串着项链一样聚为一个和谐、优美的整体,所以写作时线索是应该精心斟酌一番的。
如果我们想写一篇叙事类的文章,通常的思路是先明确主题——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然后思考哪些材料适合用来表现这一主题,也就是这篇文章主要写哪些事件(文章的主要内容)。而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线索的重要性,就不能不仔细想想用什么线索才能完美地串联文章的内容,让珠子成为精美的项链,让山楂球成为糖葫芦。
怎么安排文章的线索?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事物线索:与主题密切相关的事、物,与文章中的材料密切相关,能反复出现在文中。
2.人物线索:如果“我”不是文中的主人公,就可以用来作为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展现主人公的经历。
3.情思线索:文中的情思是否经历变化的过程。如果情感是始终如一的,那这情思就可以从开头的铺垫到结尾的点题都可以或明或暗地出现,这是天然的线索。如果情思随着
情节的展开而有所变化,其变化的过程也可以构成行文的线索。
4.不建议刻意安排双线或多线结构,除非你写作很行,“行有余力”。
六、记叙的线索·正式练习
1.为讲得简洁一点,老师整理了一个表格,请你依照表格中内容,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2.多了解一点:双线结构
双线结构是一种特殊情况,文章中有主线和副线或明线与暗线两重线索,比如冰心的《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是一篇散文诗,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抒情点晴。其内容由父亲朋友送
的莲花引发回忆:故园的莲花和祖父笑说我们三姊妹的花瑞,再转回现在:雨中的莲花与荷叶,我与母亲……从表面内容上看,“荷”贯穿了全文,这是“物”的线索。在表象之下,“我”的心绪(情思)层层转移:对故园、亲人的眷恋与怀念引发的伤感——阴雨带来的烦闷不安——从母爱中获得慰藉的感动与欣喜。情感的变化同样贯穿了全文,并使文章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这就是一种常见的双线结构,以“物”为明线,以情感的变化为暗线。
3.《荷叶·母亲》的内容可以分为“送荷——忆荷——观荷——赞荷”四部分,哪部分是主要内容,哪部分点明了主题?请从这两部分中依次找出反映作者心情变化的词句。
4.本节中所用到的例文有:《皇帝的新装》《孔乙己》《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驿路梨花》《藤野先生》《背影》《荷叶·母亲》。请根据你对这些文章的线索的辨析完成归类填空。
(1)以人为线索的文章有:
(2)以事为线索的文章有:
(3)以物为线索的文章有:
(4)主要以空间(地点)的转移为线索的文章有:
(5)以情思的变化为线索的文章有:
(6)双线结构的文章有:
5.拓展练习:朱自清的《背影》是双线结构,明线是父亲的背影,暗线是什么?提示:有人说是父子间的深情,有人说是“我”对父爱的理解过程,请认真阅读原文后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主观题,提示:线索是与表现人物、主题相联系的,对线索的选择影响对文中主人公、文章主题的判断。请认真思考再作答,力求自圆其说)
6.拓展练习:参考译文辨析杜甫《赠卫八处士》中的情感线索,将相应情感填在括号中的横线上。
赠卫八处士(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人生一别便难得相见,行迹犹如参星与商星永无相逢。今晚是什么好日子,竟能与你挑灯夜谈?(与老友重逢的_______)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少壮岁月能有多长,不觉间我们便巳鬓发苍苍。寻访故友大半都已逝去,听到你惊呼我胸中就有热流回荡。(沧桑离乱中的_______)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哪能想到阔别二十年之后,我还能再次来登门拜访。当年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如今再见忽然惊觉你已儿女成行。孩子们和顺安然地敬见父亲的故友,问我来自何方?我还没来得及说完,你便叫他们张罗酒水。(忆昔思今的_______)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雨夜割来的鲜嫩春韭,刚烧好黄梁掺米饭。你说会面太难得,就该先连喝十杯。十几杯酒我也难得一醉呵,谢谢你对故友的情深意长。(欢聚的_______)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明天我们又要被山川阻隔,世事总如此渺茫!(再别的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如图,意对即可)
2.无
3.“观荷”是主要内容,描述最详细,“赞荷”部分点明了主旨。两部分中反映作者情感变化的词句依次为:有些烦闷-仍是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我心中深受了感动。
4.以人为线索的文章有:《孔乙己》(以“我”为线索人物),《背影》(《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主线,这一线索可视为人,亦可视为“物”)
以事为线索的文章有:《社戏》(以“社戏”为线索),《藤野先生》(“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主线)
以物为线索的文章有:《皇帝的新装》(以“新装”为线索),《春》(以“春”为明线),《荷叶·母亲》(“荷”是主线),《驿路梨花》(“梨花”是线索)
主要以空间(地点)或空间的转移为线索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以情思及其变化为线索的文章有:《春》(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暗线)《背影》(“父子间的深情”及“‘我’对父爱的认识”是暗线)《荷叶·母亲》(“我”的情感变化是暗线),《藤野先生》(“我”的爱国思想与情感变化是暗线)
双线结构的文章有:《藤野先生》《背影》《荷叶·母亲》《春》。
5.此题为主观题。若选择父子间的深情,与此线索相应的文章主人公是“我”与父亲,主题应包含父子间的深情;若选择“我”对父爱的理解过程,主人公对应的是“我”,主题也侧重于“我”的怀念、悔恨等。答题能明确观点,结合文章相应内容论述相应主题,做到有理有据即可。
6.(与老友重逢的惊喜)(沧桑离乱中的悲伤与激动)(忆昔思今的深沉感慨)(欢聚的幸福)(再别的悲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