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声乐基础1教案

2020-08-20 来源:欧得旅游网
声乐基础Ⅰ教案

音 乐 舞 蹈 系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 时:15学时 学 分:1学分 课程编号:0508307b2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1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课堂训练和课后实践,使学生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达到发声、气息的协调统一,能分析处理一般声乐作品,具备一定的歌唱审美能力和演唱能力。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的歌唱教学和课外声乐活动的辅导工作。 二.教学内容:发声技能技巧训练,作品分析演唱 三.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从理论上账务歌唱发声的生理原理,了解歌唱的发声器官,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 2.能力目标

(1)要求歌唱姿势正确,心理状态积极,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2)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声自然、流畅。音准、节奏正确,吐字清楚。 (3)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气息支点的稳固

四.重 点 :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强调歌唱中气息、声音、情感的良好配合,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演绎能力。 五.难 点:稳定歌唱状态,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

六.教 法 :讲解、示范、讨论、练习、比较、比喻、分析 七.授课形式:本学期分四个单元,前三单元为4周,最后一个单元为3周,小组课,每2人为一组(每生每周1学时) 八.授课时数:15*( )组 八.授课地点: 工作室

2

第 一 单 元(4周)

教学内容 1. 发声训练 2. 作品演唱 授课班级 11级音教班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 学 目 标 与 要 求 一. 教学目标 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学习歌唱呼吸方法,了解歌唱的发声器官,发声原理、初步训练在积极歌唱状态下松弛、自如的发声方法。逐步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歌唱发声的器官 2.学习正确的歌唱姿势 3.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 4.学习歌曲,在自然声区内能够做到声音的通畅,自如。克服歌唱发声中存在的毛病。 1. 了解歌唱的发声器官 课 型 小组课 授课方法 讲解、示范、练习 教学重点 2. 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并保持在吸气状态下的歌唱发声方法。 3. 歌曲演唱中音准、节奏正确无误。 教学难点 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并保持在气息支持下的歌唱发声方法 选用教材 1、《声乐曲选集》女高音(上、下册) 罗卉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声乐曲选集》男高音 (上、下册)刘大巍(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声乐曲选集》女中音(上.下册) 丁小琴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声乐曲选集》男中音(上.下册)朱振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教 学 过 程

一.歌唱的发声器官 1.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腔、横膈膜等。 2.发声器官:包括喉头、会厌、声带。 3.共鸣气管:包括胸腔、喉咽腔、鼻腔和头腔。 4.咬字器官:主要是口腔,包括:唇、齿、舌、下腭、上腭(软腭和硬腭)等。 二.正确的歌唱姿势 1.人体自然直立,上身放松,下半身稳而不僵硬,整个身心处于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状态。 2.两脚与肩同宽,成丁字型分开站立,支撑点再前脚或后脚上,以便歌唱时保持重心。 3.腰部直立,使胸部挺起,同时微收小腹,两肩平放而略向后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4.头眼平视,颈部放松。下巴自然下垂而微向后收,切不可向前突出。 5.脸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大方。切忌皱眉,撅嘴,歪头等。 6.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加入少许动作,但动作要简练自然,避免矫揉造作,以免影响舞台形象。 三.歌唱的呼吸 吸气时,胸腹部的吸气肌肉群收缩,使两肋骨张开,横膈膜同时收缩下降,压迫腹部脏器向下推移,整个胸腔向下伸展,4

教 学 过 程 容量扩大,从而吸入大量气息。这种呼吸方法是最为可取的歌唱呼吸方法。这种方法气息的容量大,控制气息能力强,呼气均匀而深沉,并能对呼气气势的强弱进行调节,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控制自如。这种呼吸方法解除了胸部的僵硬紧张,呼吸支点明显,音量、音域都得以扩大,声区调和统一,声音的表现力丰富。 四.发声练习 1、呼气训练 (1) 要求呼气时气息要均匀,声音要稳而流畅。 (2)

要求呼气时气息要均匀,声音要稳而流畅。母音转换时保持喉咙口腔打开状态,喉头稳定。 2.母音练习 要求所有的音都应在一个呼吸支点上,位置要统一,气息要均匀,每一个母音要唱到下一个母音的开始,声音要连贯流畅。 5

五.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要点。 2.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发声练习,老师随时指导。 六.歌曲演唱 本单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要求完成以下曲目中的两首 《花非花》《延水谣》《送别》《摇篮曲》(舒伯特) 《月之故乡 》 作品分析 (1)《花非花》 《花非花》是黄自于1933年以白居易的诗词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是一首在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富有朦胧美食这首歌曲最大的特点。演唱时要求速度缓慢,声音均匀连贯,字头要轻柔,声音要抒情而柔美。 (2)《延水谣》 《延水谣》是继《延安颂》之后产生的又一首优秀抒情歌曲,这首纯朴的情歌,集中体现了郑律成创作中具有浓厚抒情性的风格,也表现出他对民间音乐高度的敏感性。歌曲的商、徵混合七声调式,形成了特殊的色彩和韵味,具有鲜明的黄土高原

6

的特色,表现了朴实纯真的感情。歌曲的节奏和句幅的发展非常有意思,它由宽阔的“信天游”式的节奏开始,然后逐步紧缩。乐句由四小节一句,变为三小节一句,再变为二小节一句,然后又逐渐回到开始时的音调和节奏。整首歌曲由九个乐句组成(不算分节歌的重复部分),每个乐句包含的小节数列表如下(汉字数码表示乐句顺序,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乐句的小节数) 以五、六两个乐句为中心,全曲的小节数基本上呈对称的“拱形结构”,而且包含着不平衡的活跃因素,使曲调具有民间音乐随机性的流动特点。这都是民间艺术给作曲家提供的营养。 这首歌产生在1938年,属于我国最早的吸收陕北民间音调的创作歌曲之一。演唱时要注意其信天游的风格特征,气息悠长而均匀,声音甜美而抒情。 (3)《送别》 这是一首由J·P·奥德威作的曲调,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歌词类似中国诗词中的长短句,有古典诗词的文雅,但意思却能平白易懂;整个中文歌词与曲调结合得十分完美,几乎不能发现是谱曲后重填词的歌曲。歌曲选自电影《城南旧事》,歌曲旋律委婉,舒缓,情感深沉、忧伤。表现了主人公充满忧伤、惆怅的内心世界。歌曲结构为起承转合的四句式。演唱时一二句气息深沉悠长,声音平稳舒缓,表现出长亭、古道、垂柳、笛声、夕阳的画面。为主人公彷徨、惆怅的内心情感的抒发作了铺衬。三四

7

句是歌曲的高潮,主人公的没心情感迸发出来,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歌词和乐曲相得益彰。 (4)《摇篮曲》(舒伯特) 这首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旋律基本以级进为主,平稳而舒展,歌曲充满了温馨,安详、静谧的气氛。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与慈爱的万般柔情。演唱时要求用柔和、甜美、舒缓的声音和气息的连贯深情的演唱。控制好气息,稳定喉头,保持声音的通畅性和流动性,音量不宜过大。 (5)《月之故乡 》 这是一首游子怀念故乡的歌曲,语言质朴、真挚、感人,曲调婉转,带着淡淡的哀愁,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全曲是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结构,连续三次变化重复构成。音调用的是雅乐七声羽调式,与清乐七声羽调式的交替,使该曲具有浓郁的、古典的民族风格,柔和的色彩和深沉、优美的旋律,使人感到思乡之情更加深沉内在。 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气息均匀、线条流畅、音色柔美,还要注意各乐段轻响情绪方面的细微变化,以形成对比。当唱到“看月亮,思故乡”时,声音和感情要有推进,而后的“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可以加大力度,放慢速度,然后恢复原速,最后的结束渐慢、渐轻,把人带入遐想的空间。

8

七.演唱要求 (1) 对气息和声音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 稳定歌唱状态,做到喉咽打开,喉头稳定,自然声区声音通畅,自如。 (3) 咬字清晰、准确,声音线条连贯流畅。 (4) 演唱较为完整、生动。情感表达准确到位。 课后 作业 1.课后及时思考、归纳总结书写出课后笔记。 2.巩固课堂发声练习 3.背唱歌曲,着重从发声的基本技能和音乐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练习。

9

第 二 单 元(4周)

教学内容 1.发声训练 2.作品演唱 授课班级 11级音教班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 学 目 标 与 要 求 一.教学目标 歌唱发声时打开喉咙,稳定喉头,保持声音的通畅,能够在自然声区内流畅、自然均衡的歌唱。能够做到作品演唱中节奏,音准准确,乐句分句清晰富有音乐的美,旋律表达要有起伏。 二.教学要求 1.用“u”、 “o”母音练习打开喉咙,稳定喉头 2.发声训练中强调呼吸支点。 3.作品演唱要完整,声音线条连贯,延绵不断,节奏,音准准确。表达情感真诚自然。 1. 打开喉咙,稳定喉头 课 型 小组课 授课方法 讲解、示范、比较、实践 教学重点 2. 保持呼吸支点支持下的发声方法 3. 作品演唱的完整性,准确性 教学难点 1.保持呼吸支点支持下的发声方法 2.歌唱发声时保持喉头的相对稳定 选用教材 1、《声乐曲选集》女高音(上、下册) 罗卉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声乐曲选集》男高音 (上、下册)刘大巍(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声乐曲选集》女中音(上.下册) 丁小琴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声乐曲选集》男中音(上.下册)朱振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0

教 学 一. 发声训练 1.打开喉咙练习 歌唱时的喉头位置,是指歌唱时喉头位置的安放。这是歌唱发声中的一个极其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歌唱时要求打开喉咙,这种稍低于静止状态的喉头位置,实际就是未了打开喉咙,使喉咽扩大,从而充分加强咽腔共鸣的作用。 (1) (2) 过 程 找打开喉咙状态。 2.呼吸支点下的发声练习 (1)

发声练习时要沉稳吸气,松弛的打开喉咙,用“打哈欠”的感觉寻 呼吸支点——一方面是指气息的保持,利用胸腔肋间肌、腹肌和横膈膜控制气息呼出,使气息呼出时均匀而有节制。两一方面是指声带支点,声门闭合,根据所发的音的高低强弱调整呼气的压力和声带的张11

力,使有节制的呼气与声带正常的振动密切结合。 二.训练要求 (1)练习速度:中速缓慢 (2)与无声的呼吸练习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用叹气时的感觉体会气息支持下的发声。 (3)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三.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要点。 2.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发声练习,老师随时指导。 四.歌曲演唱 本单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要求完成以下曲目中的两首 《故乡的小路 》《思乡曲》《嘎达梅林》《牧羊姑娘》 1. 作品分析 (1)《故乡的小路 》 陈克正词、崔蕾曲。这是一首两段体的优美抒情歌曲。4/4、3/4拍,D宫调式,曲调流畅而又抒情。歌曲表达了人们回忆美好童年的内心激动的心情。歌曲的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此段音区低而深沉,乐句都以弱拍起音开始,平稳的曲调,表达了人们带着思绪万千的心情走在熟悉的小路上,勾起了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在第二乐句中还出现了一个临时变化音。音调上使人感到对小路是多么亲切的情感流露。在第二乐句中一个八度跳进,使人仿佛追忆到儿时欢乐生活的情景。歌曲以六度跳进到第二乐段,使情绪渐渐地得以抒发,在音区上升高,

12

由衷地抒发了热爱家乡的心情。 演唱时要求气息均匀、线条流畅、音色柔美。八度跳进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持力,保持喉头的平稳。 (2)《思乡曲》 这是电影《海外赤子》里的一首插曲,歌曲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有着淡淡的哀伤,表达了海外赤子的思乡情怀。 (3)《牧羊姑娘》 这是一曲曾风靡全国、流传世界各地的旋律。歌词是诗人邹荻帆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四十年代经由金砂谱曲后,在五十年代真正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流传。《牧羊姑娘》的成功在于表达出作者的绵绵情思和美好人生的向往,反映出当时中国的特点,牧羊女的不幸与哀怨恰好表达出那个时代大多数中国人的感情。歌曲旋律基本上由上而下延绵、悠长、质朴,充满了浓浓的伤感 ,民歌中小调的结合,听起来歌曲更加优美、流畅、感人。演唱时要求把握住歌曲的基调,运用柔和、缠绵、细腻的声音来演唱,尽可能用深的气息支持和高的声音位置这样一对辩证统一的歌唱状态。 (4)《嘎达梅林》 这是一首蒙古族长篇叙事歌曲。歌曲成功地塑造了嘎达梅林这一英雄形象,刻画了他的叛逆性格。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

13

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演唱时要抓住歌曲表现的艺术形象,把握好气息的支持力,高低声区声音位置要统一。 2. 演唱要求 (1)对气息和声音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稳定歌唱状态,做到喉咽打开,喉头稳定,自然声区声音通畅,自如。对重点、难点的训练要有突破。 (3)咬字清晰、准确,声音线条连贯流畅。 (4)演唱作品要注重作品的艺术处理,加强歌曲艺术表现力的训练。 课后 作业 1.课后及时思考、归纳总结书写出课后笔记。 2.巩固课堂发声练习 3.背唱歌曲,着重从发声的基本技能和音乐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练习。

14

第 三 单 元(4周)

教学内容 1.发声训练 2.作品演唱 授课班级 11级音教班 授课时数 4学时 教 学 目 标 与 要 求 教学重点 一.教学目标 1.逐步培养辨别声音正误的能力。 2.纠正歌唱发声时出现的不良发声习惯。 3.能够做到咬字吐字准确清楚。 二.教学要求 1.强调对自己所发出声音的听觉训练,使学生建立起好的声音概念。从而寻求圆润,结实,饱满,优美富有音乐表现力的声音。 2.克服发声时存在的鼻音、喉音、舌声、白声、浊声、直声等弊病。 3.歌唱中的语言要求清晰、准确,学会掌握以“声、韵、调”为特点的汉语发音规则。 1. 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追求圆润,舒展、自如、明亮的声音。 2.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课 型 授课方法 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练习、 小组课 教学难点 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选用教材 1、《声乐曲选集》女高音(上、下册) 罗卉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声乐曲选集》男高音 (上、下册)刘大巍(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声乐曲选集》女中音(上.下册) 丁小琴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声乐曲选集》男中音(上.下册)朱振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5

教 学 过 程 一. 歌唱中的咬字吐字 1. 声 指汉语拼音中的声母(也称字头)是一个字发音时的开始音。声母发音时,用力部位要分明,短促、准确,用力要比一般讲话更集中一些,略微夸张一些。使声母的阻气更加有分量和弹性。 2. 韵 韵就是韵母(又称字腹)一个字中除了前面的声母,其他的音都称为韵母。歌唱语音中的韵母是声音位置的基础,歌唱声音线条主要是由各个韵母连贯而成的,声音是否圆润,主要取决于歌唱的咬字吐字中,韵母发音的准确、连贯、流畅。念韵母时,口咽腔应作上下垂直方向打开,特别是咽腔部位,使咽壁挺立,这样的声音线条比较圆润,通畅。 3. 归韵 字尾归韵。 在歌唱的咬字吐字中,要做到咬紧字头,延长字腹,收准字尾,即“字正腔圆”。 二. 发声训练 (1)

16

(2) (3) 要求缓慢,沉稳,连贯。每个音都在一个呼吸支点上,气息要连贯,声音位置要统一,在横膈膜的支持下,喉咙打开,喉头稳定。哼鸣时 寻找哭泣的感觉将声音集中在眉心哼出。 三.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要点。 2.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发声练习,老师随时指导。 3.回顾上节课训练内容与方法,让学生感受自己在训练中存在的毛病, 师生共同探讨,发声的科学方法, 四.作品演唱 本单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要求完成以下曲目中的1-2首 《梅娘曲》《我亲爱的》《 在路旁》《二月里来》 1. 作品分析 《梅娘曲》 《梅娘曲》是田汉的话剧《回春之曲》的插曲,作于1935年。 创作背景是主人公高维汉在战争中负伤后,他的情人梅娘不顾父母的反对,只身从南洋赶回祖国,高维汉因受伤而昏迷不醒,之后醒来却 17

又失去了记忆。曲子表达的正是梅娘见心上人变成这样后抑制不住痛苦的心情。 这首歌曲的鲜明特色是:一、音乐语言与歌词配合得非常紧密,几乎唱与说完全是一回事。二、三段歌词的每一个结尾乐句,为了表现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的需要都作了不同的处理:第一个结尾句表现梅娘沉浸在幸福的回忆里,第二个结尾乐句表现梅娘面对痛苦的现实而又抱着期待所交织成的内心惆怅,第三个结尾乐句表现梅娘控制不住自己的失望而痛苦地抽泣起来。三个不同的结尾乐句将人物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一步步地、层次分明地作了细致的刻画。三、成功地运用了戏剧音乐中常用的朗诵式的音调,“但是”的重复,加深了梅娘内心思想感情的表现。 这首歌曲音域不宽,旋律变化也不大,演唱上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把这首看似简单的歌曲唱好并不容易。 演唱者要在表达人物悲痛的感情基调的同时,表现出三个段落细微的感情色彩变化:首先是以回忆往日的甜蜜来反衬现在的痛苦;其次是为当时没能追随爱人而深感内疚;最后因抛弃一切追求爱却没有结果而悲痛欲绝。演唱时声音要自然,咬字要清晰,要有明显的语气感,在如泣如诉中把感情逐渐推向高潮。 开始一句“哥哥,你别忘了我呀!”,这句中间有一个休止符,是一个情绪上的停顿,在演唱时绝对不能在休止符上吸气,要音断气不断,声隐情相连。 “但是,但是”前的两个空拍,表现得像女主人公悲伤得已经泣不成

18

声。 《我亲爱的》 意大利古典歌曲,作者乔尔达尼。歌曲旋律委婉感人,流畅率直,加上安静、平稳的节奏,使这首短歌具有女性柔美的性格。这首艺术歌曲是一首抒情性的小型声乐体裁,具有室内乐的性质,结构短小、形象单一,演唱者易于把握歌曲内容。从声乐的技术角度讲,整体音域不是很宽,行进在人声的中声区,既无强力的高音,亦无浓厚的低音,有利于巩固、发展中声区。 《 在路旁》 这是一首巴西民歌,它唱出了一位青年对住在路旁树林里的姑娘的爱慕和思念之情。全曲的气氛孤独、伤感、渗透着一种为许多传统的巴西城镇锁共有的、十分典型的巴西情调。 《二月里来》 塞克词,冼星海曲。作于1939年。这是冼星海的《生产大合唱》中的一首歌曲,歌曲表现的是风和日丽的播种场面,以非常恬静、安适的情绪唱出。旋律舒展流畅,线条柔婉,感情细腻,具有清新的民歌风格。装饰音的运用,过完年更增添了曲调秀美的抒情色彩。全曲是起承转合四句体乐段结构。 2. 演唱要求 (1)对气息和声音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稳定歌唱状态,做到喉咽打开,喉头稳定,自然声区声音通畅,自如。对重点、难点的训练要有突破。

19

(3)咬字清晰、准确,声音线条连贯流畅。 (4)演唱作品要注重作品的艺术处理,加强歌曲艺术表现力的训练。 课后 作业

1.课后及时思考、归纳总结书写出课后笔记。 2.巩固课堂发声练习 3.背唱歌曲,着重从发声的基本技能和音乐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练习。

20

第 四单 元(3周)

教学内容 3. 发声训练 4. 作品演唱 授课班级 11级音教班 授课时数 3学时 教 学 目 标 与 要 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选用教材 气息支持下的发声训练及起音训练 1、《声乐曲选集》女高音(上、下册) 罗卉 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声乐曲选集》男高音 (上、下册)刘大巍(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声乐曲选集》女中音(上.下册) 丁小琴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声乐曲选集》男中音(上.下册)朱振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授课方法 实践、讨论、讲解.比喻 课 型 小组课 一.教学目标 1.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声自然、流畅。音准、节奏正确,吐字清楚。 2.在深刻理解歌曲情感内涵的基础上,能够准确表达作品情感。 二.教学要求 1.在自然声区内进行发声技能训练,做到气息控制较稳,口腔喉咙打开使声音圆润流畅,并有气息支点,声音位置统一。 2.歌唱中咬字清晰、准确。声音线条集中明亮润泽富有美感。 3.表达歌曲情感真诚、自然、准确。 1. 气息支持下的发声训练及起音训练 2. 歌曲情绪情感的把握 21

教 学 过 程

一. 起音 起音是发声的开始,是一个重要的动作。起音必须十分柔和而自然,温柔而圆润,起音时要做到咽肌松弛,避免喉头紧张。舌肌、舌根肌、软腭、舌尖和唇部、下腭等肌肉要放松,气息要有控制、稳定而有劲,起音要自由、轻快、敏捷而清楚并有弹性。 二. 发声练习 (1) (2) 三.训练要求 1.练习时精神饱满的,全身积极地,放松的,协调的演唱,选用中速。 2.发声时再横膈膜的支持下,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喉头稳定,母音清楚,准确。 3.起音要柔和、准确,有气息支持,声音连贯、润泽,线条清晰连贯。 4.母音转换时位置要统一,气息要连贯。 四.训练方法 1、老师示范,提出要求,讲解练习要点。 2.学生按老师要求进行发声练习,老师认真听辨学生的声音,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22

五.作品演唱 本单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要求完成以下曲目中的1-2首 《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一片丹心》《渔光曲》《长城谣》 1. 作品分析 (1)《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 歌曲《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选自歌剧《傲蕾.一兰》。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第一乐段由起承转合四句构成,平缓的节奏,叙述性的音调,抒发了对傲蕾一兰姑娘的赞美之情。第二乐段,四句构成,是歌曲的高潮部分,赞美了傲蕾一兰姑娘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第三段是再现部分,抒发了对傲蕾一兰姑娘的怀念之情。演唱时要注意控制气息的均匀,掌握好气息支点,声音饱满而沉稳,“她从未低下过高傲的头颅,啊……..”这一句要注意气息支点的稳定,在深沉的气息支持下,保持喉头的稳定,咬字吐字的位置到位,完整的表现这个乐句。 (2)《渔光曲》 安娥词,任光曲。作于1934年,是同名影片的主题歌。歌曲描绘了当时渔村破产的凄凉景象,质朴写实的歌词和柔婉惆怅的音乐中饱含着渔民的血泪。歌曲采用三部性结构,形象单一,徐缓的速度和关窗全曲的特定节奏,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颠簸起伏的形象。在旷远中透露着压抑和哀伤。 (3)《长城谣》 潘孑农词,刘雪庵曲。作于1937年。音乐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沉而不缠绵。兼有抒情和叙事的特点。旋律线条起伏不大,节奏进

23

行平稳,结构比较单一(单二部),全曲音域不宽,整个旋律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歌唱起来既口语化,又有民族特色,给人以亲切感。歌曲叙述人民被迫流亡的苦难,因而激发起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2. 演唱要求 作品演唱时精神要饱满,全身处于积极地,放松的状态,面部表情自然,根据歌曲情绪情感需要表现。 2.歌唱时在气息的支持下,喉头稳定,喉部肌肉放松,咬字清楚,准确。 3.声音要柔和,声音连贯、润泽,线条清晰连贯。 4.歌词转换时咬字位置要统一,声音要连贯。 5.表达歌曲情感要真诚、自然、准确,生动,富有音乐美和感染力。 课后 作业

1.课后及时思考、归纳总结书写出课后笔记。 2.巩固课堂发声练习 3.背唱歌曲,着重从发声的基本技能和音乐表现力等方面进行练习。

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