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UNIVERSITYOFJINAN(SocialScienceEdition)
Vol.18No.6
2008
・城市发展论坛・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柳兴国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摘 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许多城市都在致力于寻求解除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资源压力增大及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因此加强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十分重要。首先,就是要正确把握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特点,明确生态城市的科学定义。其次,综合分析与研究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坚持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城市;生态建设;指标体系;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C9121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842(2008)06-0015-06
一、生态城市的内涵目前对生态城市这一概念的阐发,众说纷纭。基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领域,相关人士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我国目前的生态城市建设理论研究正处于由开始到完善的过渡过程
[1](P8-9,P29-33)中。相对而言,国内比较认同的生态城市定义是:生态城市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互惠共生的复合生态系统,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指导城市建设的具有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工业污染排放严格、市政建设协调、城市环境优美、生活安全舒适、人们安居乐业、信息交流快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生态系统,是经济—环境—社会的有机统一体。
1.从生态哲学角度看。生态哲学是从广泛关联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展示一个相互依赖、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它向我们阐释了一种新的伦理观与道德观,即人不能受大自然的制约与约束,同时人作为自然生态系统有机组成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其他物种之上,应互惠共生。
收稿日期:2008-07-09
2.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看。依据生态经济学
的原理,财富源于劳动、物质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三要素。生态经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循环经济,注重废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努力实现清洁生产与废物利用的结合,变废
[2]
为宝。生态城市是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3.从文化层次角度看。生态城市是生态文化的产物,又是生态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生态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生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营造的独特的文化魅力,一方面保持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与动态发展的统一,另一方面在生态全球化浪潮中保存一种相对独立的同时,又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生态。
4.从自然环境层次角度看。生态城市可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健康协调发展,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具备:城市绿化好、基础设施完备、环境整治优美、污染水平低、生态环境健康,从而为生态城市建设和城市的可持续
[3]
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有力的支持。
作者简介:柳兴国(1965-),男,山东昌邑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06JDB037)。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研究”
15
5.从社会发展角度看。生态城市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努力实现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法律的生态化,保障城市的发展与城市负荷能力的统一,实现资源配置供给的平衡,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相应的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倡导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建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
[4](P35-71)
的新机制,实现城市的持续性发展。
二、进行生态城市评价的意义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评价和监测,有助于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明确城市的发展目标,同时对城市的发展进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准确理解掌握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的优势、劣势及存在的主要障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才能正确制定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抓住生态城市建设各方面的关键要素,为生态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发展现状和未来可达到的发展水平进行相应的评判、评价,进而针对不同时期生态城市建设的实际制订发展规划。其次,评判未来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状况,有赖于对城市庞杂系统中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多因子间复杂关系的准确理解与把握。在正确把握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演化规律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起主要作用的评价指标,从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度三个方面对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科学评价。
最后,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生态城市系统中的主动性因子,不同人群按照一定的社会分工组成不同的职能系统,各自担负一定的社会职能,这也是人类社会系统的基本运作方式。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不同职能系统中的各个成员相互协调和合作。因此,有必要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对生态城市建设实践过程中各个阶段和部门运作进行跟踪评价与调整。三、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准则
11实用性与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能够客观反映生态城市的本质特征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水平,同时要注意指标的可操作性和易取性,注重实用性原则。
21规范性与全面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应符
全面地反映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实际。
31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原则。指标应采用动态与静态指标相结合,不但要反映生态城市某一时点上的水平,还应包含反映生态城市发展演变趋势的指标。世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处在不断运动过程中,因而指标体系也应随着城市建设水平和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指标体系始终保持科学性与发展性。
41强调重点性与可操作性的原则。生态城
市具有多样性,衡量生态城市的指标数量众多,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一一选取,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或重要指标,要抓重点、抓主要矛盾,同时要强调指标的可取性,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四、指标体系建立并确定其分级的标准11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生态
系统的内涵和评价思路,将城市生态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级指标为城市生态综合指数,其下的一级指标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一级指标是在二级指标下选取若干指标组成,二级指标是在三级指标下选取若干指标组成。通过参考生态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并结合实际,拟定生态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见表1)。
21指标值的计算。主要包括三级评价指标
值、二级指标值、一级指标值和城市生态综合指数
[5]的计算。
(1)三级评价指标值的计算。三级指标是城市
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其计算公式如下:
当指标为正作用指标,即指标值越大城市生态化水平越高时,Qi=1-(Si-Ci)/(Si-Cmin)(i)=1,2,3……
当指标为负作用指标,即指标值越小城市生
态化水平越高时,Qi=1-(Ci-Si)/(Cmax-Si)(i
)=1,2,3……
式中:Si为某三级指标的标准值,Ci为根据评价城市选取的某三级指标的现状值,Cmax为所选相关城市指标中最大值乘以1.05,Cmin为所选相关城市指标中最小值除以1.05。
(2)二级指标值计算。二级指标值(Vi)是根据其所属三级指标值的算术平均值计算而得,其
m
合国际、国内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不能盲目地进行选取,同时要选取适当的代表值,便于计算和比较,也利于相应的实证研究。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指标的选取要具有综合性,能够16
计算公式为:Vi=(
i=1
∑Qi)/m
式中:Qi为某三级指标指数值;m为该二级
表1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5-7]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人口结构
三级指标
人口密度(市域)万人高等学历数(市域)人均道路面积(市区)
结构
基础设施
人均住房面积(市区)万人拥有病床数(市区)
城市环境城市绿化
环境噪声(市区)人均公共绿地(市区)绿地覆盖率(市区)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市域)工业废气处理率(市域)人均日生活用水(市区)百人拥有电话数(市区)人均GDP(市域)失业率(市区)
万人拥有藏书量(市区)科教投入占GDP比重(市域)乡村与城市收入比单位人/km2人/万人
m2/人m2/人
标准值
3500520281690501645100100455555.01.2340002.50.8依据
参照欧洲城市现状值北京现状值伦敦现状值
东京、首尔等城市现状值国内先进城市现状值国家一级标准国内城市最大值深圳的现状值国际标准国际标准
参考东京、纽约、巴黎等市平均值国内先进城市深圳现状值
接近国际城市最好年份的就业率东京、首尔、莫斯科现状值根据发达国家现状值外推根据缩小城乡差别的要求
床/万人
dB(A)m2/人%%%L/d
污染控制
功能
资源配置生产效率社会保障
部/百人万元
%
协调度
可持续性
%0-1城市文明册/万人
指标所属三级指标的项数。(3)一级指标值的计算。一级指标指数(Ui)是根据其所属各二级指标值乘以各自的权重后进n
表2 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
指标等级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权重指标名称权重一级指标
结构
0.372
功能0.325协调度0.303
行加和,计算公式为:Ui=
i=1
∑ViWi
二级指标
人口结构0.260物质还原0.310社会保障0.320基础设施0.230资源配置0.360城市文明0.310城市环境0.270生产效率0.330可持续性0.370城市绿化0.240
式中:Vi为某二级指标的数值;Wi为二级指
标对应的权重;n为该一级指标所属二级指标的项数。
(4)城市生态综合指数计算。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标(ECI)是将各一级指标值乘以各自的权重,再进行依次加和,其计算公式为:ECI
n
表3 城市生态化程度评价分级表
分级第Ⅰ级第Ⅱ级第Ⅲ级第Ⅳ级第Ⅴ级
生态综合指数(ECI)
大于0.80
0.60-0.800.45-0.600.25-0.45
评语
城市生态化程度很高城市生态化程度较高城市生态化程度一般城市生态化程度较低城市生态化程度很差
=
i=1
∑UiWi
式中:Ui为一级指标指数;Wi为某一级指标
的权重:n为一级指标的项数。
31权重的选取。权重是衡量各项指标层和准则层对其目标层贡献程度大小的物理量。权重对于一级指标和城市生态综合指数的计算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参考了宋永昌等人用专家咨询
[6]
法获得并经检验可行的权重值(见表2)。
41城市生态化水平评判标准。本文设计并
小于0.25
《山东统计年鉴》《山东城市统计年鉴》《济南统计年鉴》等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获取济南、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泰安等六城市与生态系统评价指标有关的原始数据[8-11],并进行测算和整理。在数据的整理和收集过程中,对一些不合逻辑、明显有误的数据进行了必要的修正;有些原始数据可以直接用来评价,另外部分数据要经过计算求得,比如万人高等学历数、城乡收入比等。统计数据
17
提出了城市生态化程度的五级分级标准,用来评
判某城市的生态化水平(见表3)。
五、山东六城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11原始数据的来源及处理。通过查阅包括
的直接采用或计算处理都遵循了客观、准确、连续和可比较原则,以保证实证分析的科学性、有效性、严谨性与针对性。
21生态系统评价。根据前面提出的生态城
(1)生态系统结构指数分析。2000年六城市
的排序为:威海、潍坊、青岛、泰安、济南、烟台。其
中排名最高的为威海0.4,其之所以排在前面,得益于城市建设把生态化发展列为重中之重,政府提出了明确的生态化建设纲要,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推进精品城市建设。而济南这一指标落后,是因为政府还没有把城市生态化发展列为政府的重要日程,目标模糊,因而起步较晚。2005年六城市的排序为济南、潍坊、威海、青岛、
烟台
0.010.050.400.10150.146460.5620.020.030.191320.2871.310.090.534110.280
市综合评价方法,同时结合济南、潍坊、烟台、威
海、青岛、泰安等六城市2000年、2005年的各项统计指标值,计算出了它们在2000年、2005年各项指标的指数值以及生态综合评价指数(见表4、表5)。
31结果分析。对以上的计算结果分析如下:
等级
名称人口结构
二级指标
城市环境城市绿化
一级指标
结构污染控制
二级指标
资源配置生产效率
一级指标
功能社会保障二级指标
城市文明可持续性
一级指标生态综合指数
协调度
0.3820.09950.14660.35840.0250.0240.12800.120.17830.3040.20740.1567
0.420.0830.148720.230.080.010.10340.320.150.080.17850.143
表4 六城市2000年各项指标的指数值以及生态综合评价指数
济南
0.016150.067
泰安
0.0150.05
威海
0.37350.0940.6520.531050.4221.00.03950.0390.337090.5830.8230.03750.46140.406
青岛
0.037850.47030.3590.1160.1707210.52140.04150.020.18320.0260.6280.0990.239890.1955
潍坊
0.0580.2560.330.4310.26650.8510.2880.0640.388610.290.0900.2810.224670.294
基础设施
2000年上述6城市的生态系统结构生态指数由低到高依次为:泰安<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
表5 六城市在2005年各项指标的指数值以及生态综合评价指数
等级
名称人口结构
二级指标
城市环境城市绿化
一级指标
结构污染控制
二级指标
资源配置生产效率
一级指标
功能社会保障
二级指标
城市文明可持续性
一级指标生态综合指数
协调度
0.5080.3370.60260.72450.4050.4560.52090.070.070.0540.064780.4238
0.3790.320.387730.84350.220.140.3870.070.030.1190.075730.2931
0.350.4910.346340.6751.0950.4860.763830.071.4200.2650.561350.547
0.3550.607250.398981.00.06250.680.55690.1670.4690.12550.2470.404
0.5550.41610.3932010.8860.108750.5240.48670.0770.0850.52750.2470.479
0.4750.3180.4420.9150.6040.2020.5680.100.1030.4390.226360.418
济南
0.93690.613
泰安
0.0150.89
烟台
0.12350.443
威海
0.02150.66
青岛
0.374950.5744
潍坊
0.0330.995
基础设施
2005年上述6城市的生态系统结构生态指数由低到高依次为:泰安<威海<潍坊<济南<青岛<烟台。
18
进经验,突出重点,注重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发展环境,努力建设特色城市—“风筝城市”成果丰硕。
(3)生态系统协调度分析。2000年六城市的排名为:威海、潍坊、烟台、青岛、济南、泰安。在这一指标上山东沿海城市较靠前,这仍旧由各个城市的总体实力决定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有高水平的物质文明,因而才能有高水平的精神文明。2005年济南在这一指标的异军突起值得关注,济南在城市生态文化建设体系领域采取了很多重要举措,如重点进行基础教育和科普宣传,开展生态文化活动,引导绿色消费等方面加强教育,发掘和发扬优秀的生态文化传统,保障规划建设。
(4)生态综合指数分析。2000年山东沿海城市稍高,这主要是由于它们在各方面发展较为均衡,城市发展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高速的状态。济南、泰安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较为薄弱,城市生态化程度较低。2005年济南在城市生态综合指数上提升较大,济南的优势在于城市经济发展实力较强,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社会保障、生产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城市生态综合指数势必会提高。在未来的几年内,济南市应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后发优势,推进和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生态环境对生态经济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经济的竞争力,达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六、山东省生态城市建设对策与措施
1.山东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山东省生态城市建设呈现出良好势头,但也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整体的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呈现“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虽然山东省实行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等一系列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措施,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同时各政府部门加大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很多地区仍然未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污染物的控制治标不治本,不是从源头上进行控制与管理,使得环境污染在加剧。
(2)社会价值观混乱,出现文化危机、精神危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得到了很多的实惠,然而精神文明的发展
19
图1 六城市2000生态系统结构指示图
图2 六城市2005生态系统结构指示图
图3 六城市生态综合指数2000年、2005年变化指示图
泰安、烟台。其中排名最高的为济南,济南作为省会城市是山东的政治、文化、科技中心,政府逐渐意识到城市生态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济南生态城市建设“三步走”的规划,并在最近几年重点进行了城市的基础设施改善和兴建工作,效果较为明显。
(2)生态系统功能指数分析。2000年六城市
的排序为:潍坊、威海、烟台、青岛、济南、泰安。其中山东沿海城市在这一指标上排名靠前,这其中固然有一定的自然因素,但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因素,沿海城市在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上对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整改,如若依旧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依法取缔。由于沿海城市经济速度发展较快且对外开放的力度较大,有实力大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2005年济南、潍坊在这一指数上增长较快,得益于它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治理与改善,济南重点整治小清河、护城河、工商河,加大污染源治理与监督管理力度,切实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效果显著。潍坊注重学习借鉴先
并没有随着物质文明的提高而得到发展,反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城市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山东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省市之一,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列,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较中西部省市均高,但山东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各市的发展不均衡,鲁东、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相对发达,而鲁中和鲁西由于自然原因与历史原因经济发展较慢,经济上的差距也就导致了各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水平方面的参差不齐。
2.山东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与措施。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涉及城市物质文明的建设,还涉及城市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建设。针对山东的具体实际,提出以下生态城市建设的对策:
(1)加强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教育工作,使人们自觉地形成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习惯,建立人与自然的伙伴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适时超前立法并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依法严厉打击和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适时制定具有前瞻性的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地方法规,完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而使生态建设有法可依,让制度走在时代的前列,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使生态保护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法制化轨道,对破坏生态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
(3)突出山东各市的城市特色,建设特色城市。山东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建设条件,每个城市都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
(4)抓重点抓关键把握核心环节———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重点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即生态城市规划,从而更好地指导生
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5)充分发挥山东作为教育大省的优势,重视高校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的贡献。高校是其所在城市的重要构成,是城市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人才、技术、信息、思想、文化于一身,能够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知识信息,为城市规划、市政建设等各项事业提供理论论证、咨询和建议,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
(6)重视城市间、区域间的合作,特别是与省内先进城市的交流与合作。城市和区域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城市间、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特别要注重交流、借鉴和学习。建设生态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现代文明在发达城市中的象征,建设生态城市是人类共同的愿望,然而生态城市建设提出的新的建设目标,涉及到庞大的系统工程和新的建设思维,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祥荣.生态建设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
划,2001,(1):59-65.
[3]冯启凤,曹荣林.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比较研究[J].浙江大学
学报,2006,(3):346-350.
[4]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2.
[5]常克艺,王祥荣,等.生态型城市指标体系研究[J].上海环境
科学,2003,(2):76-79.
[6]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
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5):17-19.
[7]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李向前.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1,(6):54-58.
[8]山东统计局.山东城市统计年鉴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
版社,2001.
[9]山东统计局.山东城市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
版社,2006.
[10]济南统计局.济南统计年鉴200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11]济南统计局.济南统计年鉴200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1
责任编辑:王希标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