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卷第2期 2007年2月 上海涂料 SHANGHAI COATINGS Vo1.45 No.2 Feb.2Oo7 调色的基本知识与原理(二) 楼铭鹤 (上海涂料有限公司上海造漆厂201 108) 俞峰周克尧 (上海涂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00062) 摘要:主要介绍了调色的基本知识与原理,供刚从事涂料调色人员参考之用。 关键词:调色;原理;颜色 中图分类号:TQ 6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t696(2007)02-0035-03 6决定涂料颜色的因素 前面依次讲了颜色和光的一些基本原理后,我 们对颜色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这里我们将强调 决定涂料颜色的因素,因为这将便于我们理解涂料 的调色原理。 色的本质就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这样就便于我们 对一些调色原理的理解,从而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 进行调色而不是单凭感觉与经验。 7.1与调色有关的专业名词 在介绍调色原理之前,我们先介绍几个专业名 词。 首先,就像前面所讲的光是颜色的决定性因 素,对涂料而言这也是正确的。因为离开了光我们 将看不到颜色,更谈不上区别不同的颜色了。光由 光源所决定,所以光源将是涂料颜色的最主要决定 因素之一。 调色:把2个以上的原色混合成指定的颜色叫 调色。 原色:不掺杂其他成分的颜色。只用一种颜料 制成的涂料叫原色漆。 色样(标准板):调色的标准、被指定的颜色叫 色样。(色样有多种形式,如:涂板、布、皮革、木片、 其次,就是我们人眼的主观因素了,如前所述, 由于我们人眼的生理因素,所以涂料颜色的判断在很 电镀板、玻璃板等比较多见。其中,很多色样都是 其他公司的涂板。) 大程度上都与观察者有关。而且这里有一点要提到 的是,在涂料中任何调色都是为了满足人眼的视觉美 观需要,仪器只是我们判断颜色是否一致的手段。 最后,则是漆膜的光谱反色率分布,这也是我 颜色再现:在调色的操作条件固定的情况下, 相同的颜色可以反复调出。 允许范围:在调色工作中,被指定的标准色和 新调色之间合格范围内的色差。 7.2有关混色的知识 们调色人员所要做的,在入射光源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调整涂料成分配比的不同,我们能调整漆膜的 光谱反射率,从而使漆膜具有不同的颜色。 在此我们不难看出。虽然涂料的颜色受到很多 颜料混色原理:减法混合原理,即:红+黄+ 蓝=黑,这就是我们涂料中所用的混色原理,所以 因素的影响,但对调色人员来说,所要做的就是改 对我们涂料调色而言,随着调色的进行,涂料的色 变涂料中颜料的成分和配比,从而调整其光谱的反 色率分布,以满足我们对颜色的需要。 饱和度都将下降,直到颜色变黑为止。 光的混合:加法混合原理,即:红+黄+蓝= 白,这就是我们显示器所用的混色原理。其实我们 见到的太阳光是白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但通过 三菱镜我们又能将不同的光分离出来。 7与调色相关的内容 在介绍了颜色与光的一些原理之后,我们对颜 【收稿日期】2006—11-17 中性混合: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 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在印刷行业中用得比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上海涂料 第45卷 多。把不同色彩的以点、线、网、小块面等形状交 错杂陈地画在纸上,离开一段距离就能看到空间混 合出来的新色。 8调色 8.1调色的操作方法 调色大致有以下这些过程: (1)原材料选定 首先,我们要根据样板对原材料进行选定,其 中包括:色浆——这是针对样板的色相;铝粉,珠 光粉——这是针对样板的特殊效果;消光粉——这 是针对样板的光泽,除此之外还有树脂、溶剂、以 及添加剂等——这主要是针对涂料的性能以及产 品规格等而定。 原材料的选择在涂料的调色中是一个比较重 要的环节,它将直接关系到调色的成功与否。铝粉 和珠光粉必须通过和漆膜的对比,以确定其粒径是 否一致,只有选择了合适的铝粉或珠光粉才能让漆 膜有理想中的闪光效果。消光粉的选择将会影响到 其消光强度,一般粒径越大的消光粉其消光效果就 越好,只有选择合适的消光粉才能充分发挥消光粉 的效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对色浆(颜料) 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涂料的色相,以及前面所说到 的同色异谱现象。 (2)下料方法 ①从下料量多的原色开始下料(金属色的场 合,先要把铝粉用稀释剂分散调匀)。 ②下料少的原色要微量地分几次慎重地下料。 特别是着色力大配比量少的原色下料时,要特别注 意,通常我们可以根据配方或以往的经验,适当减 去部分的用量,如有需要再进行,l,TJil。因为此类原 料下料稍稍过量要调整时,就要投入多量的原色或 金属色,这会对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3)涂板的制作方法 首先,这里要强调的是,任何涂料都只能将其 制成样板后与色样进行比较,直接将涂料与色样比 较的方法不可取,因为等漆膜干了以后,势必会对 涂料的深浅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漆膜未干就根本 无法判断涂膜的光泽。 色板的制作有以下这些方法:喷涂法、辊涂法、 刷涂法、辊筒刷涂法、刮涂法、浸涂法、淋涂法、抽 涂法。 根据制板的不同方法,我们可选用喷枪、毛刷、 静电涂装等装置。一般采用喷涂法制板时,需要稀 释的液体(稀释剂、水等)。关于稀释比,应该遵照 打样时的稀释剂条件,否则对涂膜的光泽会有很大 的影响。 而且我们在制作样板时,对涂料的膜厚也有很 高的要求,特别是对有光泽要求的场合而言,因为 略微的膜厚差异就将影响到涂膜的光泽。 这里还要补充一点,特别是对金属漆而言,铝 粉的定位对漆膜的明暗程度会有很大影响,而下面 这些因素就会影响铝粉的定位: 明亮(淡色) 暗(深色) 稀释剂的比例 多 少 使用的稀释剂 干燥快 干燥慢 空气压力 高 低 喷枪口径 小 大 喷枪面积 宽 窄 喷枪距离 远 近 喷枪运行速度 快 慢 8.2颜色的判定方法 8.2.1仪器判断 这是比较科学也比较简单的方法,我们能利用 光泽仪直接从数值上看到色板与样板的光泽差异, 从而进行调整。 利用色差仪,我们能直接测出色板与样板在L、 a、h值上的差异,通过对这些数值的调整,我们就 能得到色差最接近的样板。 8.2.2肉眼判断 这是比较主观的判断方法。会受到观察者以及 周围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1)观察者自身的情况 人眼的灵敏度总是略有差别,甚至认为色觉正 常的人,对红或蓝仍可能有所偏倚;随着年龄的增 大,视力也会改变。由于这些因素,同一种颜色在 不同人看来不一样。因此,尽量选用仪器比色评价。 当进行目视比较时,对观察者的要求是:观察者必 须由没有色视觉缺陷的人来担当,如果观察者佩带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楼铭鹤,等:调色的基本知识与原理(二) 37 眼镜,镜片必须在整个可见光谱内有均匀的光谱透 过率;为了避免眼睛疲劳。在对有强烈色彩板比色 后。不要立即对浅色样板和补色样板进行比色;在 对明亮的高彩度色进行比色时,如不能迅速做出判 定,观察者应对近旁中性灰色看上几分钟再进行比 色;如果观察者进行连续比色,则应经常间隔地休 息几分钟,以保证目视比色的质量,在休息期间不 看彩色物体。 (2)判定场所 一般在建筑物等北侧的太阳阴影下用目视判 定。但是。小汽车领域要求也在直射阳光下判定。 (3)光源 颜色是从光源发出的光,也就是照射到涂膜的 入射光线透过吸收后。再反射出来的颜色,光线的 性质如变化的话涂膜的颜色也会变化。判定时,有 必要决定作为基准的光源和明亮度等。 在阳光、日光灯、钨丝灯等光源下,每一种照 明都使同一个被测物体看起来不一样。因此,国家 标准GB 976l一88在对色漆的目视比色评判时,做 出了详细的规定。 对于比色工作,可采用自然光或人造日光。自 然光,就是部分有云的北方光线,从日出3小时以后 到日落3小时以前的北方光。光照应均匀,其照度不 小于2 000 Ix。人造日光光照,采用具有CIE标准照 明体D65光谱能量分布近似的我工光源照明的比色 箱,其比色位置的照度应在1 000—4 000 xI,比色箱 的基体规格应符合GB/T 9761的规定。对于深色漆的 比色,照度要大些。 (4)关于周围的颜色 放在明亮背景之前的物体看起来要比放在暗 淡背景之前的显得灰暗,这称之为对比效应。对于 准确地判断颜色来说,这是不利的。在进行目视比 色时,观察者的判断也易受周围彩色物体的影响。 因此。观察者所穿着的衣服应为中性色。在视场中, 除试板外,不允许有其他彩色物体存在。使用光源 时。不应有彩色物体(如红墙、绿树等)的反射光。 (5)方向的差别 当我们从两个稍稍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时,被测物上的某点看起来会有明暗之差,这是涂 料有方向特性的缘故。某种带色的材料,特别是金 属涂料有强烈的方向特性。国家规定,进行目视比 色时。眼睛至样板的距离为500 mm,在自然光下进 行观察时,必须保证从一个方向观察试板。例如接 近直角方向观察。在比色箱中进行观察。使照光以 零度角入射,人眼以45度角观察。 这里还需补充的是,当我们肉眼判断颜色时, 必需同时将样板和色板呈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而不 能分两次来观察。因为我们的肉眼和大脑对颜色是 没有记忆功能的。 8-3调色窍门 上面介绍了配色的基本方法。按照上面的方 法,我们能配出颜色,但配色还有一定的窍门,这 将能提高我们的配色效率: (I)使用的原色越少越好。 (2)一定要使用和色样上相同的原色。 (3)先加入主色(在配色中用量大、着色力小 的颜色),再将染色力大的深色(或配色)慢慢地间 断地加入,并不断搅拌,随时观察颜色的变化。 (4)微调整时,如果随意添加用于修正的原色 的话,颜色的变动会混乱,颜色就调不好,所以要 求有正确的判断。 有关微调整必要的确认事项如下: ・要判断颜色偏差的方向。 ・颜色是深?或浅? ・哪种原色过多?或过少? ・颜色混浊?还是清晰? ・光泽过了?还是没到? (5)颜色过深的场合 确认过多下料原色的量,回到淡的方向,再一 次把原色微量地慎重加入。此外,除有经验者外不 要同时添加2种以上的原色。 9结语 本文从色彩理论上介绍了调色原理,以便我们 在调色过程中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而不再是盲目 的。 当然光有理论上的指导还远远不够,只有在实 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调 色工。 (续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