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论美术实践作业的创新途径

2021-09-11 来源:欧得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美术实践作业的创新途径

作者:王冬蓉

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04期

摘 要:实践性作业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课程下的美术教材中包含手工、绘画、欣赏三大类别,其中手工类占教材的40%。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美术实践作业的创新性,既关系到整个美术的教学质量,又能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审美能力。本文将针对常态美术课堂中的美术实践作业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和探索,提出美术实践作业的创新途径的策略。 关键词:美术;实践作业;创新途径

新课标表明:“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美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通过对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对实践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为学生设计剪纸型、制作型、绘画型作业,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打造高效的美术课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1 美术实践作业的现状

现有的美术实践作业教学存在材料准备困难、作业时间不足、作业创新能力较弱等现状。 1.1 材料准备困难

面对这种实践性极强的美术实践作业课,课程材料的准备是复杂的,以至于很多教师都放弃实践作业的教学改为绘画课。当前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绘画课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触觉体验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所以,教育工作者渴望寻求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创新美术实践作业教学。 1.2 课堂作业时间不足

一方面,在美术课堂中,实践作业的演示程序比较复杂,教师因示范时间太长,担心课上预留给学生的作业时间太短,就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美术作业;另一方面,由于实践作业课前期材料的准备不充分,如学具中的陶泥会干燥硬化,课上学生需要花费时间去练泥,因此会耽误上课实践作业的时间,往往在课堂上呈现的实践作业都是半成品。 1.3 作业创新能力较弱

实践美术教学充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通常能在课堂上体验到学习的乐趣。然而,学生经常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材料的感官体验上,所展现的作品往往缺乏创新,甚至有的是直接临摹教材中的示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美术实践作业的创新途径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实践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设计。下面对创新美术实践作业提出几点建议。 2.1 绘画型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动手能力比较强,且对颜色和线条比较敏感。因此,绘画型作业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绘画满足学生对事物的想象力,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绘画型作业是美术教学中常见的一种作业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对于作业的完成效率和质量会有所提高,进而强化教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七彩的生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选取一个场景或者一件事情进行绘画创作,并且为画的场景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绘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自己所画的场景进行讲解和展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作目的。通过作品展示,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绘画型美术作业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持久的美术兴趣。 2.2 剪纸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美术学习不仅是一项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更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创新。新课标要求淡化以美术学科为中心,传承美术文化,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其独特的魅力,感受美术蕴含的文化价值。例如,《剪纸》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剪纸的由来、流程、方法、技巧等相关知识。老师可以顺势布置相关的剪纸作业:“老师想利用剪纸来装饰一下我们的教室,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剪出自己喜爱的剪纸作品吗?”在剪纸活动中,同学们的创造思维被激活:有的说可以剪一些可爱的小动物,有的说可以在那面墙上贴一些花花草草。

剪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在美术实践作业中融入剪纸,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感受剪纸文化的魅力,促使学生更热爱和尊重传统文化。剪纸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在剪纸活动中,学生通过调动自身的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创作,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还能促使實践能力得到提升。 2.3 制作型作业,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实践作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要让学生乐于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制作型作业还是绘画型作业,都是艺术作品的创作,都蕴含着美术创作的法则和原理。制作型作业与绘画型作业相比,主要区别是作画材料发生了改变,如用泥条和毛线代替了线条。例如,在《夸张的人脸》一课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借助各种材料,制作一个人脸面具。制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穿戴表演,并且要对自己的作品从制作想法、制作过程、制作材料等方面进行说明。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体验了美术课的愉悦性,还能让学生在创作、表演中提高对美术知识的认知和美术技能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3 结语

美术实践作业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教师引导实践作业创新的方式也很多。如何提高美术实践作业的创意,既关系到整个美术教学的质量,又影响到学生对美术价值的认知。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创新美术实践作业,在多元化的实践作业形式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作者简介:王冬蓉(1985—),女,江苏姜堰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