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构成

2023-12-25 来源:欧得旅游网
3.2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构成

为保障高速铁路的高效运营,安全问题必须作为一个首要的问题予以重视。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正是保障高速铁路安全运行、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以及尽量减少事故损失的一个复杂大系统。深入探索和把握高速铁路的安全规律,建立健全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形成高速铁路安全的长效机制,是确保高速铁路持续安全稳定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

3.2.1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构建

构建高速铁路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应从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工作的系统性、复杂度和行车安全保障系统的大系统特征出发,着眼于人、设备、环境和管理四方面来构建该技术体系。

为了保障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国内外铁路部门都采取了各种安全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中,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预防和事故避免的高速铁路安全的监控和检测技术

在高速铁路运行的过程中,采取最先进的技术,对影响高速铁路安全的人员、移动设备、固定设备和环境等因素的状态以及运输对象实时监控,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达到预防事故和消除事故隐患的目的。

2.基于维护、维修的移动设备和固定设备的安全检测技术

在高速铁路设施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其完好状态,需要随时对其进行维护和维修,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可帮助维修人员发现需要维修之处和确定维修的时间等。

3.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技术

包括规章制度和标准管理、高速铁路安全教育管理和高速铁路安全监督检查三部分。

4.应急救援和调查技术

虽然采用了以上三种技术来保障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但还是存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会产生一定数量的事故,这就需要采取紧急救援技术和措施,最大程度降低事故的损失。

5.货运安全保障技术

我国部分高速铁路存在客货混跑的运营模式,货运对高速铁路的安全也有一

定的影响。所以,应以确保高速列车安全运行为重点,全面强化货运安全管理,形成质量可靠、监控有力、管理有序的货运安全保障技术体系。

高速铁路的高效运转离不开标准。建立科学完善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高速铁路运营安全最基本的保障。在高时速的运行条件下,技术标准必须科学严密,规章制度不能有任何疏漏,作业程序必须规范。为此,从21世纪初期,铁道部有关部门就开始研究和编制提速线路和高速铁路技术管理的办法、各专业的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并发布了一系列技术标准。

适应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需要,以职工素质达到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要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培训网络,改进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着力构建铁路安全教育保障体系。

高速铁路运营组织具有联动性的特点,需要车、机、工、电、辆多部门的协调配合,因而安全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建立高速铁路安全监督检查保障体系对于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构建如图3.1所示的“全覆盖、立体化、高可靠”的我国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为运营安全稳定提供可靠的保障。

图3.1高速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

3.2.2基于预防和事故避免的高速铁路安全的监控和检测技术

高速铁路运营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其组成要素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为了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应加强对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检测。高速铁路安全监控和检测的内容涉及高速铁路运营相关的所有方面,可以分为高速铁路设施设备(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人员等。高速铁路安全的监控和检测,应依靠先进可靠的检查监测工具和手段,采取人机结合、动态检测和静态监控结合的方式,实现对主要行车设备、主要行车岗位、安全关键部位全方位、全过程的检查监测、信息反馈、考核评估,加快形成监控有力、反应灵敏、闭环管理的监控和检测保障技术体系。

1.对高速铁路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与检测技术

高速铁路设备包括固定和移动两种。对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进行监控的目的是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影响运营安全的因素和隐患。

(1)列车运行控制技术

高速铁路的核心是高速度。实现高速度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列车运行控制。

列车运行控制技术主要由通信和信号作为支撑,以技术手段对列车运行方向、运行间隔和运行速度进行控制,使列车能够安全运行且提高运行效率,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地面设备和车站联锁设备主要实现联锁控制功能,并生成列车控制所需的基础数据,通过车—地信息传输通道将地面控制信息传送给列车,经列车运行控制车载设备进行处理后,生成列车速度控制曲线,监督控制列车安全、高速运行。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主要由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组成。地面设备主要检查列车在区间的位置,形成速度信号,向列车传送允许速度、线路参数等信息。车载设备主要由天线、信号接收单元、制动控制单元、司机控制台显示器、速度传感器等组成。车载设备根据接收到的地面信息、列车特性,计算列车制动模式曲线,控制列车运行状态。

各国研制生产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ATP/ATC)有十余种,如德国的LZB系列和FZB系列、法国的TVM系列、日本的ATC系列。

作为时速350km及以上的高速铁路,我国采用的是基于GSM-R(铁路无线通信)的CTCS-3列控系统。该系统由车载子系统和地面子系统组成,可以实现移动闭塞,列车位置及列车移动授权由GSP和GSM-R传输解决,列车完整性检查和定位校核分别由车载设备和点式设备实现,使室外设备减至最少。其结构原理如图3.2所示。

图3.2CTCS-3结构原理示意图

(2)列车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

列车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主要应用于对列车各部分状态进行监测并进行故障诊断。监测的主要设备有轴温、车门、轮对、牵引电机等。利用该技术可以及时通报司机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通知前方的维修部分做好检修更换的准备工作。

高速列车实现全列车自动诊断,动车和拖车都装有数据采集和诊断计算机,对牵引动力、制动系统、走行部分、轴温、列车火灾以及车门、空调、照明等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危及行车安全的隐患和故障时,会发出报警信息,问题严重时还会自动控制列车减速,甚至停车。

例如,德国的ICE列车的诊断系统,不仅可以检测机车车辆、电气及机械方面的故障,而且可以实现列车故障诊断单元在发车前对每个系统进行可靠性和功能测试,有效地缩短整备时间。

(3)机车车辆诊断和实时检测技术

高速运行的机车车辆的状态,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与否。机车车辆的故障诊断和实时检测技术能够及时探测高速运行时的转向架的疲劳破坏状况、接触部件运动破坏状况、车体结构、振动噪声、轴温状态、弓网接触压力、接触面几何状态、温度、滑动速度、磨损以及受电弓的结构状态、轮轨噪声、轨道变形、振动加速度等状态值。另外,将列车分离状况、车内温度、烟雾探测等情况通报给司机,使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并通知前方的维修部门做好检修、更换的准备。

(4)桥梁、隧道、重要立交道口的监测技术

高速铁路戴亮采用了桥梁、隧道、重要立交道口等建筑结构,这些结构的状态对列车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对在这些结构及设备、设施进行监测,采用传感器件和信号处理技术,对桥、隧道和线路的一系列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提供报警信号,使之通过信息通道及时传到综合调度中心,防止突发事件引起重大的行车事故。

(5)车站、站场状态的监测技术

车站及站场是列车与旅客相对密集的地方,为保障安全运营,应该设立相应的车站、站场状态的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站场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事故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在车站站台也要设置相应的监测系统,保证列车进站时或经过车站时,站台上旅客、工作人员及物品的安全。

(6)轨温监测技术

在现场设置钢轨及大气温度传感器,建立轨温监测报警系统,实时掌握钢轨温度,确定轨温控制标准,科学地进行轨温预报,也是保障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关键技术之一。轨温监测系统由设置在现场的钢轨温度传感器、大气温度、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养路工区(工务段)的信息处理器、显示器、道床状态信息输入设备(报警器、记录仪等)组成。同时在线路选定地点附近设气象信息采集点,以便对比决策。

(7)牵引供电设备的安全监测技术

牵引供电设备的安全监测技术有利于减少供电系统事故隐患,降低事故概

率,缩短故障查找和检修时间,确保供电系统可靠运行。实现在线监测的关键技术包括个性化信号采集处理模块(传感器、信号采集及处理、嵌入式微机处理系统、远程通信)、后台智能专家系统和远程诊断及设备状态监测(调度中心)。

2.对环境的监控与检测技术

高速铁路运营系统处于开放的环境状态,环境中的各个因素都会影响到高速铁路运营状态的安全性。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两种。加强对环境状态的监控和检测,随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对安全预防和事故避免具有重要的意义。

(1)自然环境的监控和检测技术

自然环境监测与灾害预测报警技术是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它主要是对自然灾害及沿线环境进行监测,在要监测的地区设置相应的监测设备和预警系统,并将信息传送给有关场所。监测的信息主要有雨量、风速、风向、地震、洪水、落石、着雪量、泥石流等。防灾用的监测设备预先设定基准值,一旦达到基准值,系统自动报警。

①雨量及洪水监测技术

雨量及洪水监测系统由数据采集设备、监测终端设备以及监测主机设备构成。数据采集设备主要包括雨量计、水位仪、防撞监视仪、冲刷测量仪、洪水测量仪等。数据采集设备测得的数据通过通信线路传输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调度人员根据此降雨状况发出警戒命令及限制列车运行速度。

②地震监测技术

地震监测系统主要是对地震进行监测并采取紧急措施以减少事故损失。系统由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和中心监视设备两部分组成。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加速度值和P波,具有自动报警、显示加速度波形功能,同时能够分析处理监测数据。例如,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沿线的14个地方设置了地震预报系统,在沿线的25个变电所设置了地震计,一旦监测到危害可能性大的地震后,变电所内的断路器会自动断开,停止送电,使列车紧急停车。

③强风监测技术

强风监测技术是在铁路沿线设立监测点,安装风速、风向传感器和采集单元,实时采集风速、风向数据,数据超过报警值便发出报警;用户确认报警信息和现场情况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减速、停车或躲避等。

④落石监测技术

在易发生危害性落石滑坡的地方安装落石监测仪,当落石砸到检知网上时,监测线路被切断,使现场的红色信号灯闪亮,安装在车站上的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从而阻止列车驶入相应地区。

⑤泥石流监测技术

在泥石流易发生区及其周围设置雨量计、风速计,在有滑坡的地方增设滑坡计等,同时设置测量通过颗粒的组合成分等仪器,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确定适当的标准值,数据超过一定值时就会报警或预报险情。

(2)社会治安环境的监控和监测技术

加强防护网、立交道口、沿线绿化等工程建设,健全护路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区段巡查看护制度,采取物防、技防、人防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着力构建全天候,立体化的治安防范保障体系。

①安全防护工程技术

为杜绝机动车辆等异物侵入运营线路,高速铁路基本上采取的是“全封闭、全立交”安全防护方式。安全防护技术包括安装高标准的栅栏,做好线路绿化,完善道口防护设施,提高道口防护能力,加固上跨铁路立交桥防护设施,实现站区全封闭管理等。

同时,应健全护路防控责任制。以铁路公安部门为主,工务,车务等单位配合,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地护路联防责任体系。公安部门重点抓好线路治安

巡查、路外宣传等工作,切实发挥沿线治安防范的主体责任;工务部门重点抓好栅栏、绿化等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和日常管理;车务部门重点加强站区管理。进一步明确公安民警、工务巡线人员、护路联防人员的巡护范围、工作标准和职责要求,健全联防联控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确保各项巡查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线路巡查制度,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护路管理机制。

②铁路入侵检测技术

铁路入侵检测技术是指在铁路视频监控环境下,让计算机在不需要人参与的情况下,通过对视频序列的处理,实现对入侵行为的自动检测和分析,并对危害行为做出报警。铁路入侵检测的核心技术包括实现铁路入侵物体的定位与跟踪、对入侵行为进行识别和分析、生成报警信息等内容。

3.对人员的监控与检测技术

人员是指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的人员,包括提供服务者、被服务者及其他人员。一些人员的行为与交通密切相关时,应加强对其行为的监控与检测,这是保证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

提供服务人员的行为,可通过交通行业相关的作业标准、规范等约束,并采用一定的设备,监控提供服务人员的工作状态。

对被服务人员的监控与检测,主要是在客运站内、高速列车上运行,需要一定的监控和检测设备(主要采用红外线、超声波检测,电视监控等设备)完成。如对旅客、行李、货物等进行检查的安全检查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防止将易燃、易爆、危险品带到车站内,带上运输工具,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站内和登上高速列车。再如,对车站隔离区、车站出入口管理和安全监控,对重要设施和区域的进行监控和检查的安全保卫系统,其主要功能是防止旅客或非旅客炸毁列车,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隔离区、登上列车、进入轨道,保障车站设施安全,维护候车室正常秩序。

3.2.3基于维护、维修的移动设备和固定设备的安全检测技术

高速列车的普遍开行加剧了轨道等设施装备的恶化,使得养护维修工作量增加,但随着行车密度的提高使得养护维修作业时间越来越少,如何提高养护维修的针对性和作业效率是维修技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维护、维修的移动设备和固定设备的安全检测技术应以确保高速铁路的线桥隧涵、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等固

定设备质量为重点,更新维修理念,采用先进维修手段,创新维修方式,加强设备精修细修,全面提升设备质量,确保动态达标。

设施装备维修技术的主要功能有:对线路状况进行监测及管理,管理线路的日常维护及保养,安排施工,工务设施检修、故障履历管理,维护计划管理,通过集中对全线的信号及相关的控制设备的状态,合理安排维修,保证系统正常运转,一旦出现故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危害降至最低程度,并作为制定维修计划和安排综合维修天窗的主要依据。在发生事故灾害时,提供紧急救援方案。负责线路维修计划、慢行区段指定以及受灾情况修复作业安排,在轨检车定期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测试数据及线路巡视人员的检查报告等进行管理。

基于维护、维修的移动设备和固定设备的安全检测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树立全新的维修理念。工务部门要树立零误差的维修理念,严格执行线路维修标准,提高线路质量;电务部门要树立零故障的维修理念,通过精修检修,提高设备安全可靠性;供电部门要树立零缺陷的维修理念,加强对牵引供电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修,消除设备主要缺陷。

二是优化检修资源配置。增加并统筹大型养路机械资源,做到科学布局、集中管理、统一调度使用,最大限度发挥大机效能;动态优化维修机具配置,做到大机和小型机群成龙配套,维修能力与作业量相互匹配。

三是推行新的维修方式。工务系统要大力推进“检养修”分开,加快构建以专业修、集中修、机械修为主,临时补修为辅的维修模式;电务系统要大力推行“值班修”分离的维修模式,全面实行状态修、集中修和专业修,大力提升设备维修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供电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委管体制,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质量监督考核,确保接触网设备动态达标。

四是强化关键部位质量控制。组建线路、道岔、曲线、钢轨打磨等专业维修队伍,充实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力量,提高关键部位的维修质量;加大设备投入,配备专用维修设备,特别是各类检测、监控、维修设备,满足设备日常检测维修的需要;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研制轻量化、高精度、适合现场作业需要的小型工装机具,提高日常维修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基于维护、维修的移动设备和固定设备的安全检测技术。1.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Testing,NDT)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它以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为前提,应用多种物理原理和化学现象,对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和结构件进行有效地检验和测试,借以评价其完整性、连续性、安全可靠性及某些物理性能。周期性地对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各零部件进行无损检测,对于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机车车辆转向架无损检测

列车车轴的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磁粉检测法和超声波检测法。车轮动态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检测法、电磁超声检测法、振动加速度检测法和光学图像检测法等。

(2)机车车辆滚动轴承无损检测

为了预防由轴承引起的事故,在我国铁路干线上都安装了大量的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并形成了探测网络,以便及时发现温度过高的轴承,防止燃轴、切轴和脱轨事故。在高速铁路中,一些新技术与新装备在不断地应用到滚动轴承早期故障的预报检测中。

(3)铁路钢轨无损检测

主要采用手推式和全自动式轨道检测车相结合的方式对钢轨进行检测,采用的无轨检测手段主要是超声波检测法、磁粉检测法和涡流检测法。

机车车辆无损检测基本方法应用于机车车辆的无损检测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检测法、磁粉检测法和涡流检测法。

2.轨道几何形位不平顺检测技术

由钢轨、轮枕和道砟组成的轨道结构是一个不完整的、易变形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变形即轨道不平顺,它是导致机车车辆和轨道产生振动和破坏的原因。轨道几何形位检测分静态和动态检测,检测设备主要是轨检车。我国轨检车的车载计算机系统对检查的数据进行处理,提交给用户轨道III、IV级超限报告表、曲线摘要报告表、区段总结报告表、轨道质量指数报告表和轨道几何不平顺波形图。若建立轨道不平顺职能专家辅助决策系统,用于指导现场的综合养护和修时,需要利用这些未进行处理的、以原始采样间隔保存的数据,这些数据包含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对建立轨道状态恶化预测模型是不可缺少的数据源。

3.高速综合检测列车

综合检测列车是实施定期检测、综合检测和高速检测的重要手段。实现对轨道、接触网、通信信号等基础设施的综合检测。综合检测列车上安装了以下系统: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轮轨动力学检测系统,接触网状态检测系统,轨道电路特性、列车控制系统状态检测系统,无限场强检测系统。综合检测列车主要装备:录像装置、架线间隔测定装置、ATC测定装置、列车无线设备测定装置及测定台;轴重恒压测定轴、轴箱测定加速度计;轨道高低变位和车辆摇动测定装置、线路状态监视装置、轮重恒压数据处理装置和录像装置;架线磨耗偏位高低测定装置、集电状态监视装置、受电弓观测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供电回路测定装置、车次号地面设备测定装置。

4.大型养路机械设备

大型养路机械设备是轨道综合维修的主要作业手段,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的综合性修理,已恢复良好的线路技术状态。大型养路机械设备包括三枕捣固综合作业车、正线和道岔综合作业捣固车、高精度连续式捣固车、高效清筛机、路基处理车、线路大修列车、96头钢轨打磨车等大型养路机械设备、道岔清筛机、移动式焊轨车和大容量的物料运输车等大型养路机械设备。

5.动车组的检测与维修

高速运行的动车组停站时间非常短,在停站时无法通过人工检查或监视各种设备和部件

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动车组设备在设计阶段就已考虑到自动诊断和故障、工作状态的监测。

为提高高速铁路动车组的使用寿命及性能,提高其经济效益,必须采用先进的维修技术对高速铁路动车组进行维修。国外高速动车组的检修制度是以可靠性、舒适性为中心,实行计划定期检查和整备与监测预报状态修理相结合;单元部件换检修和寿命管理、主要元部件实行专业化集中修理相结合的维修制度。

动车组的检修在动车组检修基地和运用所中进行。检修基地负责全部修程的检修任务。运用所负责动车组的日常检查和少数部件更换。铁道部直接管理动车组检修基地,并以检修基地为中心,辐射各个运用所,形成统一管理的检修网络。

我国现已建立了北京、上海、武汉、广州四大动车检修基地;建成了北京、北京西、上海南、沈阳、青岛、广州东6个动车组运用所;并在2010年,发展

哈尔滨、大连、济南、西安、程度、郑州、汉口、长沙、新深圳、福州、南昌、杭州、南京等运用所。

6.综合维修天窗

建立完善的“天窗”维修管理办法。运输调度部门要树立保“天窗”就是保安全、保能力、保效率的思想,科学调度,精心铺面;设备维修单位要优化生产组织、劳动组织和作业方式,提高作业能力和作业效率,尤其是夜间作业能力,用足用好“天窗”点。要区别不同线路情况和作业内容,合理安排“点”内“点”外作业,缓冲施工与运输的矛盾,满足设备动态达标的要求。

7.通信信号系统维修技术

高速铁路的通信信号系统采用了大量的新设备、新技术、科技含量高,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其维修技术要求更高。信号设备维修实行电务段、维修车间、维修攻取三级管理模式。大修由铁路局委托专业公司或施工企业进行;硬件日常维修由信号工区负责,软件维护和升级由设备供应商负责。通信设备维修工作分为大修、日常维修两部分。电务段负责通信设备的运用管理、铁通公司等通信企业负责通信设备维修工作。

3.2.4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管理技术1.规章制度和标准管理

交通安全法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规范组织和个人在生产活动中的行为,坚持“去年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强化安全管理、安全监察和安全技术培训是安全生产的保证。高速铁路规章制度保障体系应以确保运营安全为重点,以基本规章为依据,分系统、分层次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办法,形成科学严密、统一规范、动态优化、具体可行的规章制度保障体系。科学严密,就是结合新技术、新设备大量运用的实际,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标准到作业标准,深入进行科研论证,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经得起运营实践的检验。统一规范,就是以基本规章为基准,建立覆盖各专业、各层面的专业规章、技术文件、作业标准和作业程序,形成统一、规范、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动态优化,就是根据铁路运输生产组织的变化要求和运输安全工作实际需要,即使废止、修订和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指导性。具体可行,就是依据基本规章制度,每个层次、各个系统制定出明确、具体、

细化的规章制度,确保落实到一线、落实到岗位。

(1)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铁道部有关部门应结合高速铁路运营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对技术

管理规定和技术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进行充实和完善。个专业部门要对专业规章规程进行废修补。各铁路局、站段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对《行规》、《站细》、《段细》进行细化和完善,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严密规范。

(2)建立规章制度动态优化机制

明确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规章制度的管理范围、管理责任和归口部门,实现规章制度的分层分级管理;进一步完善贵行制度的起草、评审、公签、批准和发布程序,确保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建立规章制度的动态完善制度,保证各项规章在动态中优化、在发展中完善。

2.高速铁路安全教育管理

高速铁路的运营除了需要高可靠性的设备和运行控制手段之外,人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所有的设备

和控制仪器都需要靠人来掌握,所有的法规章程都靠人来执行。建立健全高速铁路安全教育保障体系,是减少认得不安全因素、提高运营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1)建设培训基地

建设铁路职工培训基地,集中全路培训资源,重点组织好高级专业管理人员和先进装备运用操作人员的培训;建设铁路局或高速铁路运营公司的系统培训基地,重点对行车主要工种、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建设完善站段实训基地,强化对一线职工实际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加强部校战略合作,建设铁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职工培训网络。

(2)开发培训教材

高速铁路管理部门联合有关高等院校,编写分别适用于高等院校教学、职工培训和职工应知应会需要的三大教材体系。通过开发课件、装备先进的模拟培训设备等手段,提高培训效果。

(3)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培养高素质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基层站段职教队伍建设,优化和改善职教队伍的文化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为提高职工实作技能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高速铁路安全监督检查

高速铁路安全监督检查保障体系应严格遵循我国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察”来建立。强化铁道部安全监察司的行业监管机构的职能,强化铁路局和铁道部安监司特派员办事处两级安全监督检查力量的整体功能,加强站段的安全监督检查力量,强化安全生产的外部监督、安全监督更贴近运输现场。各级安全监察部门应加强对问题整改情况的检查,及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和问题。

3.2.5应急救援与调查技术

安全保障技术的作用是保护列车安全,避免事故发生,尽管高速铁路为保证行车安全采取了各种措施,但仍可能有不可预见的事故发生。因此,除了采取各种防范于未然的措施之外,还应具备各种应急救援、事故处理、灾后恢复等设备和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对减少人员伤亡、减轻事故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高速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技术

高速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的作用是科学规范灾害事故发生时的救援抢修和突发事件出现时的应急处置方法和程序。在高速铁路运营系统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通过应急救援技术及系统向上级报告、向下级发出救援命令,指挥组织救援并协调地方救援力量。防止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扩大,减少对运输秩序的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的运营秩序。

2.高速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和处理技术

高速铁路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置技术,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其目的是通过对事故应处置的的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事故的致因因素,对事故责任进行追究,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和教训,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发生。

3.高速铁路交通事故预防技术

通过建立高速铁路交通事故预防的网络体系,实现对列车、乘务人员、线路和车站的实时监控,对事故易发地段的重点预防、专业预防,并将采集的灾害信息传递给高速列车调度和控制中心。

3.2.6货运安全保障技术

我国部分高速铁路存在客货混跑的运营模式,为了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迫切需要先进的技术装备来保障货运的安全。

1.货车质量保障技术

加强货车厂修、新造车辆的质量把关,完善质量检查验收和召回赔偿制度,提高货车生产制造质量。加强货车日常检修,严格货车检修标准,加强检修工艺线建设,完善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高货车段修质量。加强货车运用维护,重点抓好装卸车作业标准化。加强列检作业,随时处理货车质量问题。加大车辆检查整修制度,集中整治不良货车,大力压缩破损货车。建立货车质量联保控制机制,确保车辆状态良好。

2.货车装载加固技术

优化装载加固方案,建立方案库,实现信息化管理。改进装载加固手段,提高装载加固效率和质量。加强特种货物承运管理,重点抓好散堆装、易脱落、会窜滚、可旋转和阔大货物,以及危险化学品的全过程装载运输管理,加强在途和保留货物列车监控,确保运输万无一失。

3.货运安全监控网络

利用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5T系统,不断提高货车运行状况实时监控质量。采用超偏载检测装置、轨道衡、危险货物检测仪等安全检测设备来保障货物的安全状态,实现信息联网、集中控制,充分发挥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