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安徽省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操作细则(终稿)

2021-09-26 来源:欧得旅游网


安徽省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

“一张图”年度更新操作细则

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二〇一九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 1

第一条 更新目的 ..................................................................................................................... 1 第二条 工作组织 ..................................................................................................................... 1 第三条 工作思路 ..................................................................................................................... 2 第四条 主要任务 ..................................................................................................................... 2 第五条 更新时点 ..................................................................................................................... 4 第二章 技术标准与要求 ............................................................................................................... 4

第六条 参照标准 ..................................................................................................................... 4 第七条 林业地类划分 ............................................................................................................. 5 第八条 林地地类变化原因 ..................................................................................................... 5 第九条 属性变化要求 ............................................................................................................. 6 第十条 土地利用现状地类 ..................................................................................................... 7 第十一条 其他要求 ................................................................................................................. 7 第三章 更新方法 ........................................................................................................................... 9

第十二条 技术流程 ................................................................................................................. 9 第十三条 资料收集 ................................................................................................................. 9 第十四条 遥感判读 ............................................................................................................... 11 第十五条 与国土三调成果衔接 ........................................................................................... 11 第十六条 林业专项数据衔接工作 ....................................................................................... 12 第十七条 森林督查工作 ....................................................................................................... 13 第十八条 其他变化图斑调查 ............................................................................................... 14

第十九条 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 ........................................................................................... 19 第二十条 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 ............................................................................... 19 第二十一条 数据库要求 ....................................................................................................... 19 第四章 更新成果 ......................................................................................................................... 20

第二十二条 县级成果要求 ................................................................................................... 20 第二十三条 森林督查报告 ................................................................................................... 21 第二十四条 年度更新报告和统计表 ................................................................................... 21 第二十五条 数据库成果 ....................................................................................................... 22 第二十六条 组织方式 ........................................................................................................... 23 第二十七条 检查方法 ........................................................................................................... 24 第二十八条 外业现地核实 ................................................................................................... 25 第二十九条 检查数量 ........................................................................................................... 25 第三十条 质量评定 ............................................................................................................... 26 附表1 林业地类划分

附表2 林地变化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 附表3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 附表4 遥感判读区划图斑数据库结构 附表5 森林督查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附表6 变化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 附表7 现状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附表8 变化图斑现地核实表 附表9 年度更新成果统计表

附录1 森林资源“一张图”成果说明报告编写细纲

为推进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加强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与评价,统一技术方法,明确成果要求,确保成果质量,根据《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方案》,在《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LY/T 2893-2017)的基础上,制定本操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更新目的

全面掌握全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建立覆盖全省、分级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常态化森林资源监管机制,督促各地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通过遥感判读区划结合现地核实验证的方法,加大对涉林案件的发现、查处和整改力度,坚决遏制违法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完善公益林区划界定信息,推动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逐步将全省林地“一张图”升级为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保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的现势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全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第二条 工作组织

按照统一组织、多方参与、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分级实施、一查多用的原则,局森林资源管理处负责组织协调和技术培训等工作。省国有林管理局负责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库的衔接,开展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评价等工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对技术工作负总责,负责按时上报工作成果。市级林业主

1

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各项工作的技术指导、质量跟踪、进度督促、审核把关和督促违法案件查处整改等工作。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疑似变化图斑的调查核实,数据更新和成果上报等工作;负责对破坏森林资源问题进行查处整改。更新工作以县级行政区为调查基本单位,黄山风景区和九华山风景区单独列入,共计108个县级调查基本单位。

第三条 工作思路

2019年森林督查与全国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和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等工作协同开展,实现共用一套遥感数据,一次判读区划,一次验证核实,一次现地复核。

以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林地“一张图”为基础,采用遥感等技术手段,对发现的改变林地用途和采伐林木等变化图斑,通过核对档案资料、实地验证等方法,坚持县级全面自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核查的分级质量控制机制,及时发现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并移交相关部门依法查处,构建全省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数据库,建立案件登记和查处销号制度,实现案件查处情况动态管理。应用森林督查结果完善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库,逐步实现全省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一个体系”监测、“一套数”评价。

第四条 主要任务

(一)森林督查工作任务

重点是督查地方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落实情况,发现存在的破坏森林资源问题,并依法查处整改。

2

1、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建设和执行情况。

2、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全面排查毁林开垦、采石采矿、工程建设等各类违法使用林地问题、滥砍盗伐问题,以及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的其他问题。

3、对破坏森林资源问题进行查处整改、执纪问责。 4、对上一年度查处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

5、对地方自查情况进行复核。重点对未上报自查结果,以及自查结果不能如实反映破坏森林资源问题的单位进行现地复核和质量巡查。

6、建设森林督查专题数据库,建立破坏森林资源违法问题查处、整改销号制度,健全重大案件报告和通报制度,加大对破坏森林资源违法问题的查处和整改力度。

(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任务

1、在现有林地“一张图”基础上,完善森林资源、公益林等信息,整合形成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库;采用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遥感判读、森林资源档案核实、现地核实等手段,对“一张图”数据库进行更新,应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实现林分因子更新;推进构建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常态化、动态化管理。

2、整合并更新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库,对国家级公益林范围、质量、生态状况、生态功能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监测评价。

3

3、推进基于GIS的森林资源档案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省级森林资源档案矢量化数据库。

4、更新内容

(1)行政区划界线、国有森林经营单位等界线的变化情况。 (2)林地转为非林地(如建设用地、耕地、设施农用地等)、非林地(如耕地、废弃矿山等)转为林地的变化情况。

(3)对林地地类发生变化进行更新的,要求对地类、权属、林种、起源、土地管理类型等因子进行更新。对森林资源进行更新的,除按林地地类更新要求进行更新外,还应对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平均胸径、公顷蓄积、公顷株数等林分因子进行更新。

(4)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公益林,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国家储备林基地等林业工程批准的界线变化情况。

(5)自然灾害引起的林地利用状况变化情况。 (6)其他土地上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7)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省林业局补充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五条 更新时点

更新时点截至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

第二章 技术标准与要求

第六条 参照标准

年度更新技术要求参照以下技术标准。 LY/T1812-2009 林地分类

4

LY/T1821-2009 林业地图图式

LY/T1954-2011 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 LY/T1955-2011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 LY/T1956-2011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LY/T2009-2012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制图规范 LY/T2174-2013 林业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 LY/T2893-2017 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 GB/T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6424-2010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国家林业局资地函[2012]2号)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开展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的通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资发[2019]30号)

第七条 林业地类划分

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划分为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林地划分执行《林地分类》,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13个三级地类。非林地划分为耕地、牧草地、水域、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6个二级地类。详见附表1。

年度更新时,林地地类记载到三级地类;非林地地类记载到二级地类。

第八条 林地地类变化原因

5

林地地类变化原因划分为造林更新、林木采伐、规划调整、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毁林开垦、森林抚育、灾害因素、自然因素、调查因素9个一级变化原因,17个二级变化原因。地类变化原因要求调查填写到二级变化原因,“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要求调查填写到三级变化原因。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和森林督查需要,修改“林地变化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扩充“毁林开垦”、“自然因素”、“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代码,合并“调查因素”代码,并在“调查因素”中增加“标准调整”和“公益林、二类整合导致变化”。详见附表2。

第九条 属性变化要求

年度更新调查中不得随意改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以及重点生态工程、公益林、林地保护等级等的范围和界线。上述范围和界线变化,应依据经批准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调整或修编,公益林区划界定调整、自然保护区等范围调整的批文和批准结果进行变更。

各地开展二类调查等工作,原则上不得改变经批准实施的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空间规划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确定的林地界线,对于近期二类调查没有依据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进行的,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确定的林地界线范围内,可以采用近期二类调查成果对林地小班进行变更或替换,并提取林地地类变化图斑。

调查现状已经变为有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等新增的林地,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工程新增的林地,及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或空

6

间规划等已规划为林地的,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为建设用地等非林地。

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仍按前期数据库中的“土地管理类型”、《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技术规定》)新增的“土地利用现状地类”两个字段进行衔接。

对于遥感影像与现地均没有发生变化,从林地范围调出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等图斑,从国家级公益林范围调出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图斑,全面进行内业检查,核实变化依据及其变化原因合理性,不得无原则调整林地范围和国家级公益林范围。

第十条 土地利用现状地类

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统一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标准,详见附表3。

第十一条 其他要求

(一)最小变更图斑面积

1、对于森林督查图斑,原则上最小变更图斑面积为0.0001公顷(1平方米);对于其他变化图斑,原则上最小变更图斑面积为0.067公顷(1亩)。

2、对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等地栽植的达不到有林地标准的各种竹丛、林木,包括平原农区达不到有林地标准的农田林网树,可不进行变更。

(二)林地变化图斑区划

7

1、在相应遥感底图的比例尺上,林地变化图斑界线与遥感影像上同名地物的偏移不得大于图上0.5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

2、林地变化图斑的区划原则上不应修改前期界线,当两次区划图斑面积误差大于5%时,需调整面积,并对涉及图斑面积进行平差处理。

3、图斑发生合并、分割等变更时,应保持与原图斑面积一致。 (三)错划或漏划

1、错划:图斑界线区划不符合区划要求的图斑。但因季节性涨水、影像阴影、卫星侧视角及影像校正误差产生位移等导致的影像边界变化,现地未发生变化的,维持原小班界线,不予修改。

2、漏划:属于林地范围,但前期未区划成林地的图斑。 对于错划和漏划的,要求在调查成果报告中说明原因。图斑属性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在落图上存在位移的,不记为变化图斑,也不记为错划或漏划图斑。

(四)面积控制

1、林班界线和林班总面积原则上保持不变。

2、省级和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和土地总面积不得擅自改变,各地类面积之和等于行政辖区控制面积。确经省级以上民政管理部门批准变更的,须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五)工作环境

内业工作环境为Arcgis Desktop 10.2或以上版本。

8

(六)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其中,1∶5000、1∶10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3˚分带;1∶50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6˚分带。

(七)区划精度

为提高小班区划精度,在勾绘小班时应将比例尺放置于1:3000到1:8000范围内。

第三章 更新方法

第十二条 技术流程

第十三条 资料收集

(一)年度更新基础资料。包括:

9

1、2017年度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本底数据)。 2、2017年遥感影像和2018年遥感影像。 3、2018年度遥感判读变化图斑。 4、行政界线矢量面图层(政区数据)。 5、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成果。 (二)林业经营管理资料。

收集2017和2018两年的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包括:

1、勘察、开采矿藏、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以及商业开发等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的可研报告以及相关审核审批资料和设计图,以及可能引起林地范围变化的其他规划实施的相关资料。

2、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图)、林地权属发生变化的证明材料、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资料等可能引起林地图斑管理属性变化的相关资料。

3、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和飞播造林等造林设计(图)和验收资料,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林地范围和林地利用状况(地类)变化的林业工程建设的设计(图)和验收资料。

4、引起林地地类变化的森林主伐、低产(效)林改造和更新性采伐等森林采伐设计(图)和验收资料。

5、引起林地利用状况(地类)变化的林政案件或刑事案件的卷宗和相关勘查资料。

6、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病虫害等灾害调查资料。

7、其他能证明林地范围变化及林地利用状况和管理属性变化的

10

材料。

第十四条 遥感判读

遥感影像判读工作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院完成,并将成果下发至省林业局,在遥感判读中,判读区划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图斑,填写“判读地类”和“判读变化原因”。判读数据库结构见附表4。

“判读地类”分为乔木林地(代码0301)、竹林地(代码0302)、灌木林地(代码0305)、其他林地(代码0307)及非林地(代码9999)等6类,按代码填写。

“判读变化原因”分为建设项目占用林地(代码10)、林木采伐(代码20)、毁林开垦(代码30)、灾害等引起的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代码40),以及可识别的因造林更新引起的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代码50)和其他变化(代码60),用代码填写。

“判读变化原因”为建设项目占用林地(代码10)、林木采伐(代码20)、毁林开垦(代码30)的3类图斑,是森林督查和更新工作均需核实的图斑,按森林督查要求进行核实,按“森林督查数据库”(见附表5)要求记载核实因子;因灾害等引起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因造林更新引起的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以及其他原因引起变化的3类图斑,经核实后按“变化数据库”(见附表6)要求填写变化原因。

第十五条 与国土三调成果衔接

在现状数据库属性结构表中增加“土地利用现状地类”(见附表7),依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成果,实地认定土地利用现状地

11

类,确保土地利用现状地类不重不漏全覆盖。

(一)林地和湿地按《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的二级地类填写,其他地类原则上按一级地类填写,但建设用地目前难以细化分类的,可以整合按原代码250填写。

(二)林地中的其他林地,细分为疏林地(代码 0308)、未成林地(代码0309)、迹地(代码0310)、苗圃地(0311) 等,按代码填写。

(三)经济林地,原来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要与园地对应。 (四)宜林地,《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中不认可宜林地,因宜林地不是现状林地,是规划林地。

(五)土地管理类型:分为“按林地管理”(代码10)、“非林地管理”(代码20)、“其他”(代码30)3类,林地图斑均要求填写此项因子。

按林地管理:指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和生产经营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依法管理的确定为林地用途的土地。

非林地管理:指有森林植被分布、由林业、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依法管理的确定为非林地用途的土地。

其他:指目前国土、农业、建设等部门确定土地用途与林业部门确定的林地用途不一致的土地,对权属有争议的地块,采取谁经营谁变更的原则。

第十六条 林业专项数据衔接工作

(一)公益林衔接工作

12

根据最新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数据材料和各类指标控制数据,将公益林数据落入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小班位置和面积(累计)要和公益林界定书保持一致,现状数据库结构增加公益林界定书号、生态区位、生态区位名称、土地使用权等字段,字段及代码填写要求见附表7。

对于遥感影像与现地均没有发生变化,从国家级公益林范围调出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图斑,全面进行内业检查,核实变化依据及其变化原因合理性,不得无原则调整国家级公益林范围。

(二)退耕还林工程衔接工作

对于截止到2018年补偿到期的退耕还林专项中的生态林,之后按照公益林管理的小班,在现状数据库(见附表7)中的工程类别中填写退耕还林代码,保证小班位置、面积和汇总面积与省林业局造林经营总站的统计数据一致。

(三)新造林工程衔接工作

将2017年和2018年通过省级核查验收的新造林小班落入森林资源“一张图”中,根据附表6、7的要求形成变化数据库和现状数据库。

第十七条 森林督查工作

对于按森林督查要求进行核实的图斑,县级全部组织进行自查。在对照工程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可行性报告和使用林地现状图等相关审核审批资料,以及森林采伐设计和验收等有关资料后,确认与判读情况相符的图斑,可根据相关资料填写森林督查核实因子;不相符

13

或有疑问的图斑应进行现地核实调查,查清实际情况。

按森林督查要求开展现地核实的变化图斑按《森林督查技术方案》附件1检查用表要求填写,然后按照附表5、6的数据库要求,形成森林督查数据库,并将核实后的变化图斑加入变化数据库。具体工作参照《森林督查技术方案》。

第十八条 其他变化图斑调查

对于森林督查没有要求,而森林资源数据库需要更新的变化图斑,或者遥感影像未反映的变化及遥感判读未区划的变化图斑,需要进行核实调查工作,进行现地核实的,需要填写附表8,并按照附表6的数据库要求形成变化数据库,主要包括:

(一)林地范围变化调查

1、新增林地,包括因林业工程建设,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增加的林地,及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划实施后变为林地的。

新增林地的地类,按现状进行调查确认,调查记载相关因子。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在耕地上种植林木,使土地用途发生改变的,按现状调查确认地类,但要在“土地管理类型”属性中标注为“非林业部门”。

2、减少林地,主要指因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减少的林地。依照有关土地(林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办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建设项目实施后变为非林地而减少的林地。

14

在林地规划范围内,没经过审批但现实已变为建设用地、且无法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按林地记载,并做标注说明。同时,形成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数据库,对于查处到位并完善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手续的,再依据相关批准文件从林地范围划出,从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数据库销号。

经批准实施的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中落实的林地边界和范围是林地管理的法定界线,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动。确属林地落界错误需要调整林地界线的要说明原因,并在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中说明。

因林地范围发生变化而增加或减少的林地图斑,按附表6要求填写地类变化原因。

对于遥感影像与现地均没有发生变化,从林地范围调出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等图斑,全面进行内业检查,核实变化依据及其变化原因合理性,不得无原则调整林地范围。

(二)林地地类变化调查

1、新增森林地块。由非森林的地类转为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新增的森林地块。

2、减少森林地块。由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转为非森林减少的森林地块。

3、其他林地地类变化的地块。包括疏林地、一般灌木林地、未成造林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辅助生产林地等之间地

15

类变化的林地地块。

建设项目临时使用的林地地块,尽管暂时(2年内)改变了林地用途,但仍属林地范围。毁林开垦种植农作物的,仍属于林地范围,要纳入未经审批使用林地数据库,还林后从未经审批使用林地数据库销号。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林业生产条件完全丧失的林地地块,在规划调整前也属林地范围。这3种情况地类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

林地地类发生变化的图斑,按附表6填写地类变化原因。 (三)林地属性变化调查

1、林地权属。包括国有和集体所有权之间的变更,以及国有、集体、个人和其他等林地使用权之间的变更,依据有关权属证明核实确认。

2、森林类别。国家级公益林地、省级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之间的变更,依据经批准的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或调整成果核实确认。

3、林种。按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碳林进行变更调查,核实确认记载到亚林种。

4、工程类别。根据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核实确认。 5、林木起源。根据林木起源等变化情况进行变更调查。为适应“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总体要求,完成天然商品林区划落界工作,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和停伐资金补助提供依据,重点核实调查区划落界全省天然商品林。

6、事权等级、林地保护等级。对事权等级、林地保护等级等变

16

化情况进行变更调查。

7、蓄积量,本次年度更新要求进行林分因子变更,在附表6中增加采伐蓄积量字段,变化图斑中发生蓄积量减少的均需填写。

对于重要林地管理属性的变化情况,需要逐图斑进行登记,并逐图斑说明变化情况及原因,报省林业局审核后确认。表样如下:

**县(区、市)林地年度变更调查主要因子突变情况登记、审查表

技术审查人:日期:年月日 行政审查人:日期:年月日

(四)现地核实调查

对照林地档案记录的林地变化图斑与遥感监测判读的林地变化图斑,对有疑问的地块开展必要的现地核实调查,查清林地变化地块。

1、遥感判读林地变化图斑与林地档案记录林地变化图斑的位置、范围、信息对应的,确认为林地变化图斑,根据林地档案信息、林地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等资料转录记载相关因子。

2、遥感判读林地变化图斑与林地档案记录林地变化图斑不对应的,应进行现地核实调查,现地调查林地是否发生变化及变化情况,并根据现地调查记录有关因子,填写附表8,转录相关数据库未发生变化的属性因子。

17

3、根据遥感判读林地变化图斑与林地档案对照情况、现地核实调查情况,形成林地变化数据库。数据库结构见附表6。

4、对于遥感判读出的林地变化图斑,经核实确认为未经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毁林开垦的,在遥感判读结果数据库的基础上,扣除经审批的正常变化图斑后,进入森林督查数据库。未经审批使用的林地变化图斑保留在林地范围内,地方完成相关查处或完善使用林地手续后销号。完善使用林地手续的,在后期年度更新时从林地范围划出。

(五)林地变化图班属性记载

林地变化数据库主要反映地类、权属、林种、森林类别、事权等级、林地保护等级、工程类别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变化年度、变化原因、变化依据。林地变化数据库属性因子及填写要求见附表6。有关属性因子记载要求为:

1、地类、权属、林种、森林类别、事权等级、林地保护等级、工程类别:按现状记载。

2、前期地类、前期权属、前期林种、前期森林类别、前期事权等级、前期林地保护等级、前期工程类别及没有变化的基础因子:从前期林地数据库中抄录。

3、变化年度:填写林地发生变化的年度,按图斑实际变化年度记载,如2018。

4、变化原因:按照附表2记载。

5、变更依据:填写林地图斑变更的依据,即森林督查(代码11)、

18

档案更新(代码12)、现地核实(代码13)。

6、蓄积量减少:填写图斑实际采伐的蓄积量,保留1位小数。

第十九条 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

建立县级森林资源档案动态管理机制,收集整理森林资源档案,建设森林资源“一张图”管理平台,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其中,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档案数据库结构至少应包含项目名称(C,50)、审核(批)文号(C,50)、审核(批)面积(N,10,4)等字段;林木采伐审批档案数据库至少应包含伐区名称(C,50)或林木采伐许可证号(C,50)、发证面积(N,10,4)、发证蓄积(N,10,1)等字段。

第二十条 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

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技术方案另行规定。

第二十一条 数据库要求

(一)变更内容

1、空间数据变更。林地变化图斑界线数据变更,以及境界、权属界、线状地物等变更。

2、属性数据变更。林地变化图斑的属性数据变更。 (二)变更方法

以2017年度林地现状数据库为基础,依据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成果数据库,通过遥感判读、档案更新和现地核实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是否需要修改林地图斑边界,核定土地管理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地类。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林地空间和属性数据库进行变更,生成森林督查数据库、林地变化数据库和林

19

地现状数据库,开展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评价工作,形成公益林监测成果数据库,再逐级汇总形成省级森林督查数据库、省级林地变化数据库和省级林地现状数据库及公益林监测数据库,入库后按年度管理,与以前各期林地数据库共同形成各年度森林督查数据库、林地变化数据库和林地现状数据库及公益林监测数据库。

第四章 更新成果

第二十二条 县级成果要求

(一)统计单位

县级以乡级单位、省级以县级单位,逐级统计汇总。 (二)面积单位

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2位小数。 (三)矢量数据库

基本要求:包括图层完整、坐标系及投影正确、数据存储格式 正确等。

属性要求:属性字段数量和名称、阈值、编号、逻辑关系要符合规程,属性是否存在缺漏等;注意:现状数据库属性结构表在前期的基础上增加了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生态区位、生态区位名称、土地使用权属、林木所有权 属、林木使用权属、界定书号七项(详见附表7)。

图形要求:拓扑关系正确、无碎线、最小上图面积和各级图斑面积符合要求。

20

一致性要求:图斑与属性一致、属性面积与图层面积一致(平差的应符合平差要求)、政区总面积一致、矢量成果与影像一致、变化数据库与两期变更底数一致等。

数据库代码表:行政名称代码、自行扩充编码符合规程要求的数据结构,并与属性数据库一致。

各县级单位调查更新完成后,将软件导出的本期林地成果数据库(林地变化数据库和现状数据库)和森林督查数据库、遥感判读区划图斑数据库、公益林监测成果数据库提交到市级单位、以市级为单位进行数据拼接,重点解决插花小班的拼接问题。市级拼接成省级数据库。

第二十三条 森林督查报告

森林督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检查工作开展情况、森林资源管理基本情况,主要检查结果,对检查结果的分析评价,开展森林督查的做法和成效,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存在问题,以及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建议等,上一次检查发现问题的移交、查处和整改情况。

第二十四条 年度更新报告和统计表

成果报告:县级森林资源一张图年度更新成果说明以word格式提交,成果报告编写细纲见附录1。命名规则:县名_森林资源一张图年度更新成果说明_调查年度.docx;。

成果统计表:按调查基本单位进行统计,县级以乡级单位、省级以县级单位逐级统计汇总。保证“图数一致”,统计报表表内、表间

21

逻辑关系正确,统计表不得删除统计表的行列数,统计表中的0或空值勿删。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以xlsx格式提交。内容包括:

(一)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命名规则:34_县代码(6位)_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_调查年度.xlsx。

(二)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命名规则:34_县代码(6位)_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_调查年度.xlsx。

(三)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命名规则:34_县代码(6位)_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_调查年度.xlsx。

(四)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命名规则:34_县代码(6位)_林地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_调查年度.xlsx。

(五)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命名规则:34_县代码(6位)_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_调查年度.xlsx。

(六)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命名规则:34_县代码(6位)_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_调查年度.xlsx。

(七)森林类别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命名规则:34_县代码(6位)_森林类别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_调查年度.xlsx。

(八)各类林地与森林类别面积变化统计表。命名规则:34_县代码(6位)_各类林地与森林类别面积变化统计表_调查年度.xlsx。

第二十五条 数据库成果

(一)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shp或gdb格式)。命名规则:F_LD_县代码_XZ_调查年度.gdb。

(二)变化数据库(shp或gdb格式)。命名规则:F_LD_县代

22

码_BH_调查年度.gdb。

(三)遥感判读数据库(shp或gdb格式)命名规则:F_LD_县代码_PD_调查年度.gdb。

(四)行政界线(含村界)发生变化的,提交最新行政界线数据库(shp或gdb 格式)。命名规则:F_LD_县代码_XZJX_调查年度.gdb。

(五)森林督查数据库(shp或gdb格式)命名规则:F_LD_县代码_DC_调查年度.gdb。

(六)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shp或gdb格式)命名规则:F_LD_县代码_DA_调查年度.gdb。

(七)公益林监测成果数据库(shp或gdb格式)命名规则:F_LD_县代码_JC_调查年度.gdb。

第五章 质量检查 第二十六条 组织方式

实行成果质量分级控制制度,采取县级自检、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核查。

(一)县级林草主管部门按照省级林草主管部门要求,完成变化图斑的现地自查,数据更新和成果的上报工作,并负责本县级单位“一张图”年度更新成果的质量检查。

(二)省级复查由省林业局组织完成,负责本省各县级单位的更新成果质量检查,编制省级质量检查报告,汇总本省“一张图”更新成果。

(三)国家级检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负责

23

我省检查。

各级检查要强调事中和事后检查,事中检查确保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符合本方案,不走弯路;事后检查确保变更调查成果符合要求。

第二十七条 检查方法

采用以遥感影像为主,现地检查为辅的方式,对年度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和变化数据库进行检查,将检查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组织单位。组织单位对相应数据库修改完善后,再次提交检查,直至检查合格后,方可对数据库成果进行验收。数据库成果通过验收后,还要对统计表和成果报告进行分析检查。

第二十八条 检查内容

检查方式为内业检查和外业现地核实,检查内容包括变化图斑检查、数据库检查和管理属性检查。

(一)变化图斑检查。包括遥感判读变化图斑和档案记录的变化地块。检查变化图斑和变化地块是否变更到现状数据库和变化数据库中,变化图斑边界与影像的吻合程度,是否存在漏划、错划图斑,面积求算等错误。

(二)数据库检查。包括矢量数据拓扑关系、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性、属性因子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

1、用最新的质检软件对数据库进行检查。包括: 图形拓扑关系:多部件、相交、缝隙、细碎。

属性逻辑关系:小班唯一性、必填因子、不填因子、因子间逻辑关系等。

24

投影和坐标系:是否正确。 2、检查变化库是否完整。

检查是否有主要因子发生变化但未填写变化原因。 3、现状数据库和行政区划数据的接边检查。

要特别注意:修改了现状数据库后应再次对变化数据库进行逻辑检查。

(三)管理属性检查。

分别对比两期森林资源现状数据库,重点检查分析公益林地、林地保护等级、林木起源、管理类型等因子的变化情况以及国土地类衔接情况,通过面积统计、专题图卷帘比对、转移矩阵等方法,找出各地区存在不合理突变图斑。

可先通过面积统计和转移矩阵的方法找出不合理变化的行政单位, 再有针对性的通过ArcGIS筛选,找出突变图斑。

第二十八条 外业现地核实

外业抽查中,重点检查遥感影像特征变化明显,但未变更的图斑,主要包括小班区划与影像不吻合和地类填写不准确二种情况。

按森林督查要求核实的图斑,从内业复核结果不一致中抽取部分自查结果与判读面积差异较大的图斑进行现地复核;其余需对森林资源数据库更新的,从与档案不一致的图斑中抽取。

同时适当抽取重要管理因子(森林类别、事权等级、林地保护等级、林地管理类型等)突变或填写不合理的图斑进行验证核实。

第二十九条 检查数量

25

(一)县级自检

对现状数据库及变化数据库进行内业全面检查。对按森林督查要求进行核实的图斑,全部组织进行自查,其他变化图斑充分利用档案对变化图斑进行内业核实,对内业不确定的变化图斑进行全面现地核实。

(二)省级复查

对现状数据库及变化数据库进行内业全面检查。对按森林督查要求进行核实的图斑,省林业局抽查县级单位数量不少于全省县级单位数量的5%,优先在县级自查结果与遥感影像判读结果以及掌握了解情况差异明显不符的县级单位中抽取。

对于森林督查没有要求,而“一张图”需要更新的变化图斑,经与森林资源档案核实确实需要开展现地核查工作的,现地核实抽取比例根据变化图斑与森林资源档案不一致的具体情况确定,省级核查比例不低于不一致图斑数量的5%。重点检查遥感影像特征变化明显,但未变更的图斑。

第三十条 质量评定

(一)森林督查数据库和林地变化数据库。图斑的空间拓扑关系、属性数据逻辑性、图斑和属性数据的关联性等检查项目完全合格的为合格,有一项不合格的,则为不合格。林地变化图斑区划和面积求算检查中,发现问题图斑数小于检查图斑总数的5%,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二)林地现状数据库。数据的空间拓扑和属性数据逻辑性检查

26

完全合格则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三)森林督查数据库、林地变化数据库与林地现状数据库能有效衔接,森林督查变化图斑均更新到林地变化数据库中,林地变化图斑均更新到林地现状数据库中,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四)成果齐全,命名规范。

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县级成果按照《操作细则》的要求提交,成果报告、统计表和数据库存在缺失项或者命名不规范为不合格。

对于检查不合格的,检查者应根据变更调查计划安排及检查修改的工作量,限定修改完成时间;被检查者应按要求认真修改,修改完成后再履行检查程序,直至合格后为止。

27

附表1 林业地类划分

一级 二级 三级 乔木林 有林地 红树林 竹 林 疏林地 灌木林地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其他灌木林地 人工造林未成林地 封育未成林地 代码 111 112 113 120 131 132 141 142 150 采伐迹地 无立木林地 火烧迹地 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地 宜林沙荒地 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 耕地 牧草地 非林地 水域 未利用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161 162 163 171 172 173 180 210 220 230 240 250 254 未成林造林地 林地 苗圃地

注:①建设项目临时使用、毁林开垦以及地震、塌方、泥石流造成的林地变化,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为了区别于原范围的“其他无立木林地”,代码分别记为建设项目临时使用(1632)和毁林开垦(1633),地震、塌方、泥石流(1634)。原范围的“其他无立木林地”代码记为1631。对于没经过审批现实已变为建设用地的,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代码记为1635,并做备注说明。

②重点国有林区林权证范围内的耕地、建设用地等地类,参考重点国有林区二类调查技术方案确定。

附表2 林地变化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

一级变二级变化化原因 原因 人工造林或 飞播造林 造林 更新 人工更新 12 代码 说明 11 前期地类为非林地,由于间隔期内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本期地类变为有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人工灌木林地。 前期地类为迹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由于间隔期内人工造林,本期地类变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人工灌木林地。或者,前期地类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人工灌木林地,由于间隔期内采伐和更新,本期地类又变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人工灌木林地。 经审批 未审批 21 22 前期地类为有林地,由于采伐,地类变为疏林地或采伐迹地;前期地类为疏林地,由于采伐,地类变为采伐迹地或灌木林。 包括退耕还林、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划实施后引起地类变化,林木 采伐 规划调整 30 以及未规划为发展林业的土地上农民自主经营引起的农林种植结构引起的地类变化。 411 经审批使用林地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未审批使用林地 422 423 51 毁林(湿)开垦 52 森林抚育 火灾 灾害 因素 地质灾害 其他灾害因素 封山育林 自然 因素 其他自然因素 60 71 72 73 412 413 421 依法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永久使用林地。 依法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的临时占用林地。 依法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的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项目。 未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永久使用林地。 未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的临时占用林地。 未办理审核审批手续的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项目。 非法侵占各类林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 土地整理 森林抚育等经营活动引起林相变化的。 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林地地类发生变化。 81 由于封山育林使林地中非有林地地类变为有林地、灌木林地或未成林封育地。 以上自然因素不能包括的自然因素。 82

人为调查因素 标准调整 91 人为调查原因导致的地类发生变化。 94 95 因采用的地类分类标准调整引起的变化。 因国家级公益林区划成果、二类调查成果等数据进行数据库整合过程中引起的图斑发生变化 因行政界线改变而引起图斑发生变化。 因国营林场等管理界线改变而引起图斑发生变化。 因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管理界线改变而引起图斑发生变化。 地类未发生变化,管理因子发生变化的。 调查 因素 行政界线和其他管理界线变化引起的因素 96 97 98 99 注:变化原因(类型)记载到二级代码,个别记载到三级代码。地类变化地块有多个变化原因的,记录导致地类变化的主要变化原因。

附表3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

一级类 编码 01 耕地 名称 二级类 编码 0100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 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010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0102 水浇地 生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0103 旱地 02 种植 园地 0200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指种植果树的园地。 0201 果园 0201K 可调整果园 指由耕地改为果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名称 含义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0202 茶园 0202K 可调整茶园 指由耕地改为茶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种植橡胶树的园地。 0203 橡胶园 0203K 可调整橡胶园 指由耕地改为橡胶园,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生0204 其他园地 作物的园地。 0204K 03 林地 可调整其他园地 指由耕地改为其他园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城镇、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指乔木郁闭度≥0.2的林地。 可调整乔木林地 指由耕地改为乔木林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0301 乔木林地 0301K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二级类 编码 指生长竹类植物,郁闭度≥0.2的林地。 0302 竹林地 0302K 可调整竹林地 指由耕地改为竹林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名称 含义 0305 灌木林地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包括疏林地(树木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0307 其他林地 迹地、苗圃等林地。 0307K 可调整其他林地 指由耕地改为未成林造林地和苗圃,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04 草地 0400 0401 天然牧草地 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不包括沼泽草地。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实施禁牧措施的草地。 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 0403 人工牧草地 0403K 可调整人工牧草地 指由耕地改为人工牧草地,但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土地。 0404 其他草地 03 湿地 0300 0303 红树林地 0304 森林沼泽 0306 灌丛沼泽 0402 沼泽草地 0603 盐田 1105 沿海滩涂 指树木郁闭度<0.1,表层为土质,不用于放牧的草地。 指红树林地,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盐田,滩涂等。 沿海生长红树植物的林地。 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的沼泽化的低地草甸、高寒草甸。 指用于生产盐的土地,包括晒盐场所、盐池及附属设施用地。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包括海岛的沿海滩涂。不包括已利用的滩涂。 指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1106 内陆滩涂 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洪水位间的滩地。包括海岛的内陆滩地。不包括已利用的滩地。 指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包括草本沼1108 沼泽地 泽、苔癣沼泽、内陆盐沼等。不包括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和沼泽草地。 05 商业服务 业用地 0500 05H1 商业服务业用地 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指主要用于零售、批发、餐饮、旅馆、商务金融、娱乐及其他商服的土地。 指用于物资储备、中转、配送等场所的用地,包括物流仓储设施、配送中心、转运中心等。 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不包括盐田。 指工业生产、产品加工制造、机械和设备修理,及直接为工业生产等服务的附属设施用地。 0508 物流仓储用地 06 工矿 用地 0600 0601 工业用地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二级类 编码 0602 采矿用地 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排土(石)及尾矿堆放地。 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不含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等用地。 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公用设施等的土地。 指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广播电台、电视台、电影厂、报社、杂志社、通讯社、出版社等的用地。 指用于各类教育,独立的科研、勘察、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环境评估与监测、科普等科研事业单位,医08H2 科教文卫用地 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为社会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的设施,图书、展览等公共文化活动设施,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08H2A 高教用地 指高等院校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名称 含义 07 住宅 用地 0701 城镇住宅用地 0702 农村宅基地 08 公共管 理与公 共服务 用 地 08H1 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用地 指用于城乡基础设施的用地。包括供水、排水、污水处理、0809 公用设施用地 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信、消防、环卫、公用设施维修等用地。 指城镇、村庄范围内的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街心花园、0810 公园与绿地 广场和用于休憩、美化环境及防护的绿化用地。 0810A 09 10 特殊 用地 交通运 输用地 1000 0900 广场用地 指城镇、村庄范围内的广场用地。 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风景名胜等的土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汽车客货运场站、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以及轨道交通用地。 1001 铁路用地 指用于铁道线路及场站的用地。包括征地范围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 指用于轻轨、现代有轨电车、单轨等轨道交通用地,以及场站的用地。 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征地范围内的1002 轨道交通用地 1003 公路用地 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 1004 城镇村 道路用地 指城镇、村庄范围内公用道路及行道树用地,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专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及其交叉口等。 指城镇、村庄范围内交通服务设施用地,包括公交枢纽及其1005 交通服务 场站用地 附属设施用地、公路长途客运站、公共交通场站、公共停车场(含设有充电桩的停车场)、停车楼、教练场等用地,不包括交通指挥中心、交通队用地。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二级类 编码 在农村范围内,南方宽度≥1.0米、≤8.0米,北方宽度≥1006 农村道路 2.0米、≤8.0米,用于村间、田间交通运输,并在国家公路网络体系之外,以服务于农村农业生产为主要用途的道路(含机耕道)。 1007 机场用地 1008 港口码头用地 指用于民用机场、军民合用机场的用地。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程、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 指用于运输煤炭、矿石、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 指陆地水域,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包括滞洪区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城镇、村庄、道路等用地。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区段水面。 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设计库容≥10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用于水产养殖的水面及相应附属设施用1104 坑塘水面 1104A 养殖坑塘 1104K 地。 可调整养殖坑塘 指由耕地改为养殖坑塘,但可复耕的土地。 名称 含义 1009 管道运输用地 11 水域及 水利设 施用地 1100 1101 河流水面 1102 湖泊水面 1103 水库水面 指人工修建,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用于引、1107 沟渠 排、灌的渠道,包括渠槽、渠堤、护路林及小型泵站。 1107A 干渠 指除农田水利用地以外的人工修建的沟渠。 1109 水工建筑用地 冰川及永久积雪 指人工修建的闸、坝、堤路林、水电厂房、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建(构)筑物用地。 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它类型的土地。 指城镇、村庄、工矿范围内尚未使用的土地。包括尚未确定用途的土地。 1110 12 其他 土地 1200 1201 空闲地

一级类 编码 名称 二级类 编码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畜禽养殖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直接用于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等农产品生产的设施及附属设施1202 设施农用地 用地;直接用于设施农业项目辅助生产的设施用地;晾晒场、粮食果品烘干设施、粮食和农资临时存放场所、大型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等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1203 田坎 1204 盐碱地 1205 沙地 1206 裸土地 1207 裸岩石砾地 指梯田及梯状坡地耕地中,主要用于拦蓄水和护坡,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地坎。 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不包括滩涂中的沙地。 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 指表层为岩石或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 名称 含义 注:1. 林地和湿地按二级地类填写,其他地类原则上按一级地类填写,但建设用地目前难以细化分类的,

可以整合按原代码250填写。

2. 林地中的其他林地细分为疏林地(代码 0308)、未成林地(代码 0309)、迹地(代码 0310)、苗圃地(0311)等,按代码填写。

附表4 遥感判读区划图斑数据库结构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字段名 ID PAN_N0_TB SHENG XIAN XIANG CUN LIN_YE_JU LIN_CHANG LIN_BAN GPS_X GPS_Y MIAN_JI PAN_DILEI PAN_BHYY BEIZU 中文名 顺序号 判读图斑编号 省(区、市) 县(市、旗) 乡 村(营林区) 林业局(场) 林场(分场) 林班 横坐标 纵坐标 判读面积 判读地类 判读变化原因 备注 数据类型 整型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整型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长度 8 6 2 40 40 40 40 40 40 8 7 18 5 2 250 小数位 4 备注 注:1.顺序号,为遥感判读区划图斑数据库顺序编号,计算机自动生成。

2.判读图斑编号:以县级单位为单位,按顺序依次编码,县级禁止修改。 3.行政区划:包括省、县(市、区)、乡(镇)、村,填写代码和中文名称。 4.林业局:包括林业局、林场、林班,填写代码和中文名称。

5.横坐标、纵坐标:填写图斑质心所在CGCS2000大地坐标高斯投影6度或3度带的公里横、纵坐标值,单位为米。

6.判读面积:填写遥感判读变化图斑的GIS求算的投影面积,单位hm,保留四位小数。

7.判读地类:填写遥感影像判读地类,按乔木林地(代码0301)、竹林地(代码0302)、红树林(代码0303)、灌木林(代码0305)、其他林地(代码0307)及非林地(代码9999)等5类用代码填写。

8.判读变化原因:按建设项目占用林地(10)、林木采伐(20)、开垦(30)、灾害等引起地类或林相变化(40),以及可识别的因造林更新引起的地类或林相变化(50)和其他(60)用代码填写。

9.判读图斑不得跨行政区划、林业区划界线。

10.行政区划、林业区划等因子直接从林地变更调查前期数据库中提取。

2

附表5 森林督查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字段名 ID PAN_N0_TB SHENG XIAN XIANG CUN LIN_YE_JU LIN_CHANG LIN_BAN GPS_X GPS_Y MIAN_JI HSXBH LDGLDW BHYY XMMC SH_WH SH_ND SH_MJ SJ_MJ WF_MJ 中文名 顺序号 判读图斑编号 省(区、市) 县(市、区、旗、局) 乡(镇) 村(营林区) 林业局(场) 林场(分场) 林班 横坐标 纵坐标 判读面积 核实细斑号 林地管理单位 变化原因 项目名称(伐区名称) 审核(批)文号 审核(批)年度 审核(批)面积 实际改变林地用途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面积中自然保护地面积 自然保护地名称 自然保护地级别及类型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前地类中乔木林地面积 数据类型 整型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整型 双精度 字符型 字符型 整 型 字符型 字符型 整 型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长度 8 6 2 40 40 40 40 40 40 8 7 18 12 40 3 100 50 4 10 10 10 小数位 4 4 4 4 备注 22 23 24 WF_ZRBHD_MJ WF_ZRBHD_MC WF_ZRBHD_JB 双精度 字符型 整 型 10 60 2 4 25 WF_MJ_QM 双精度 10 4 26 WF_MJ_ZL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前地类中竹林地面积 双精度 10 4 27 WF_MJ_HSL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前地类中红树林地面积 双精度 10 4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前28 WF_MJ_TM 地类中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前地类中其他灌木林地面积 双精度 10 4 29 WF_MJ_GM 双精度 10 4 30 WF_MJ_QT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前地类中其他林地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森双精度 10 4 31 WF_MJ_YJGYL 林类别为一级国家公益林地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森双精度 10 4 32 WF_MJ_EJGYL 林类别为二级国家公益林地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森双精度 10 4 33 WF_MJ_DFGYL 林类别为地方公益林地面积 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森林类别为商品林地面积 使用林地性质 林木采伐许可证号 发证面积 发证蓄积 凭证采伐面积 凭证采伐蓄积 超证采伐面积 超证采伐蓄积 无证采伐面积 无证采伐蓄积 备注 现状林业地类 双精度 10 4 34 WF_MJ_SPL 双精度 10 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SYLDXZ CFZH FZMJ FZXJ PZMJ PZXJ CZMJ CZXJ WZMJ WZXJ BEIZHU XZDL 整 型 字符型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双精度 字符型 字符型 1 10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250 5 4 1 4 1 4 1 4 1 注:1.编号为1-12项属性字段为遥感判读因子,直接从遥感判读区划数据库中提取,作为森林督查线索,不做任何改动。

2.核实细斑号:当一个判读图斑涉及2个或者2个以上项目(伐区)时,调查人员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该图斑进行区划,填写核实细斑号。否则,不填写核实细斑号。核实细斑号格式为:判读图斑编号-序号,序号从1开始,顺序编写。如判读图斑编号为n,该图斑涉及3个项目(伐区),则核实细斑号为n-1,n-2,n-3,填写3张卡片,以此类推。

3.林地管理单位:林地管理权属为所属县的,填写县级林草主管单位名称,如****县林草局。县级行

政区域内,林地管理权属为同级或上级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填写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名称,如****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4.变化原因:按照“附表2 林地变化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要求填写。如果一个图斑既涉及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或者毁林(湿)开垦,又涉及林木采伐,按照以下优先顺序确认:建设项目使用林地(411、412、413、421、422、423)、毁林(湿)开垦(51、52)、林木采伐(21、22)。

5. 项目名称(伐区名称):有立项(核准、备案)或审核(批)文件的,按文件上的名称填写;无文件的,填写的名称要体现建设项目(伐区)地点、范围、单位和用途等。同时涉及改变林地用途和采伐林木的,填写项目名称。不涉及改变林地用途,只涉及采伐林木的,则填写伐区名称。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图斑时,填写的项目名称必须完全一致。

6.审核(批)文号:指县级以上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按照审核(批)权限对使用林地项目办理审核(批)同意的文号。

7.审核(批)面积:指县级以上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按照审核(批)权限审核(批)同意文件上的面积。

如果图斑只涉及审核(批)同意项目的部分面积,则参照项目使用林地审核(批)同意文件和项目使用林地现状图填写该图斑中经审核(批)同意的面积,不要填写审核(批)同意文件上的总面积。审核(批)面积应小于或者等于实际面积。

如****铁路工程建设项目,2018年经A省林草局以A林资许准[2018]32号审核同意使用林地面积3.5222公顷。

2019年森林督查判读6号图斑涉及该铁路项目,6号图斑实际使用林地面积0.8500公顷,其中0.5500公顷在A林资许准[2018]32号文件审核同意范围内。则卡片填写如下:

审核(批)面积:0.5500公顷,实际使用林地面积:0.8500公顷,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面积:0.3000公顷

8.实际改变林地用途面积:对图斑变化原因为建设项目永久使用林地、临时占用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毁林(湿)开垦、土地整理等改变林地用途的图斑填写现地量测至检查时实际改变林地用途面积。

9.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面积:现地量测用地单位未按规定办理审核(批)手续改变林地用途的面积;或者未按审核(批)文件中的时间、地点、范围和用途等规定使用林地的面积。

10.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面积中自然保护地面积:填写违法违规改变林地用途面积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海洋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重要湿地以及其他自然保护地的面积。

11.自然保护地级别及类型:由两位数组成,十位数代表级别,分1-国家级 2-省级 3-市级 4-县级 5-其他;个位数代表类型,分1-自然保护区 2-森林公园 3-湿地公园 4-风景名胜区 5-地质公园 6-海洋公园 7-世界自然遗产地 8-国际重要湿地 9-其他 10-国家公园。如“32”代表市级森林公园。国家公园填写代码10。

12.二级国家级公益林地:原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为“三级”的,并入“二级”统计。

13.使用林地性质: 1-未经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审核(批) 2-越权审核(批) 3- 超审核(批)使用 4-未按用途使用 5-超期限占用 6-依法依规使用林地。

当图斑变化原因同时符合一个以上占地性质时,按照从1至6的优先顺序确定。对图斑变化原因为毁林开垦和土地整理时,使用林地性质应为1-未经主管部门审核(批)。

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批):用地单位未办理使用林地审核(批)手续使用林地,或办理了林地审核(批)手续而未按批复的地点使用林地的。

越权审核(批):林业主管部门超过规定权限审核(批)使用林地的。 超审核(批)使用:实际使用林地范围超出林草主管部门审核(批)批范围的。 未按用途使用:未按林地审核(批)手续批复用途使用林地的。

超期限占用:临时占用(包括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的临时占用林地)超过审批规定期限的。 依法依规使用林地:用地单位按规定办理了使用林地审核(批)手续,并按照审核(批)文件中的时间、地点、范围和用途等规定使用林地。

14.林木采伐许可证号:填写核放的林木采伐许可证号。 15.发证面积:核放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上的采伐面积。 16.发证蓄积:核放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上的采伐蓄积。

17.凭证采伐蓄积:指伐区采伐地点(四至)、采伐方式、采伐树种与采伐证的规定相符,伐区采伐蓄积与发证采伐蓄积相差≤5%的,伐区采伐量即为凭证采伐蓄积。

18.超证采伐蓄积:指伐区采伐地点(四至)、采伐方式、采伐树种与采伐证的规定相符,伐区采伐量与发证采伐量相差>5%的,伐区采伐量中相应于采伐证规定的采伐量为凭证采伐蓄积,剩余部分为超证采伐蓄积;或者超过采伐证规定范围采伐林木蓄积。

19.无证采伐:没有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就采伐林木。

附表6 变化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字段名 BHTB_N0 SHENG XIAN XIANG CUN LIN_YE_JU LIN_CHANG LIN_BAN Q_XIAOBAN Q_LD_QS Q_DI_LEI Q_L_Z Q_QI_YUAN Q_SEN_LB Q_SQ_D Q_GC_LB Q_BH_DJ XIAOBAN BH_MIAN_JI XZ_LD_QS XZ_DI_LEI XZ_L_Z QI_YUAN GLLX BHYY BHND BGYJ BEIZU Q_TDSYQS Q_ER_MJ Q_YSSZ Q_YBD Q_GQ_ZS Q_HLMXJ 中文名 变化图斑编号 省(区、市) 县(市、旗) 乡 村(营林区) 林业局(场) 林场(分场) 林班 前期小班号 前期土地权属 前期地类 前期林种 前期起源 前期森林类别 前期事权等级 前期工程类别 前期林地保护等级 本期小班号 变化面积 土地权属 现状地类 林种 起源 土地管理类型 变化原因 变化年度 变更依据 备注 前期土地使用权属 前期二类小班面积 前期优势树种(组) 前期郁闭度/覆盖度 前期每公顷株数 前期每公顷蓄积(活立木)

数据类型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型 双精度 字符串 浮点型 整型 双精度 长度 6 2 6 3 3 6 3 4 5 2 5 3 2 3 2 2 1 5 18 2 5 4 2 2 2 4 2 100 2 18 6 6 5 12 小数位 4 2 2 1 备注 编号 35 36 37 38 39 40 41 字段名 TDSYQS ER_MJ YOU_SHI_SZ YU_BI_DU GQ_ZS HUO_LMGQXJ CFXJ 中文名 土地使用权属 二类小班面积 优势树种(组) 郁闭度/覆盖度 每公顷株数 每公顷蓄积(活立木) 采伐蓄积量 数据类型 字符型 双精度 字符串 浮点型 整型 双精度 双精度 长度 2 18 6 6 5 12 12 小数位 2 2 1 1 备注 注:1.编号为1-17项属性字段,直接从林地变更调查前期数据库中提取。

2.本期小班号:填写更新图斑编号。

3.变化面积:根据核实情况求算变化图斑面积,保留四位小数。 4.现状地类:按附表1要求填写林业地类代码。 5.变化原因:按附表2要求填写变化原因代码。 6. 变化年度:填写发生变化原因的年度,如2018。

7.变更依据:填写图斑更新的依据,主要包括有3种,即森林督查(代码11)、档案更新(代码

12)、现地核实(代码13)。

8.其他属性字段填写,执行《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LY/T 2893-2017)规定要求。 9.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数据库需增填编号29-40等12项属性因子内容,其

他省森林资源年度更新参照执行。

10.蓄积量减少的小班填写41项。

附表7 现状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字段名 SHENG XIAN XIANG CUN LIN_YE_JU LIN_CHANG LIN_BAN XIAO_BAN DI_MAO PO_XIANG PO_WEI PO_DU KE_JI_DU TU_RANG_LX TU_CENG_HD MIAN_JI LD_QS DI_LEI LIN_ZHONG QI_YUAN SEN_LIN_LB SHI_QUAN_D GJGYL_BHDJ G_CHENG_LB LING_ZU YU_BI_DU YOU_SHI_SZ PINGJUN_XJ 中文名 省(区、市) 县(市、旗) 乡 村 林业局(场) 林场(分场) 林班 图斑(小班) 地貌 坡向 坡位 坡度 交通区位 土壤类型(名称) 土层厚度 面积 土地权属 地类 林种 起源 森林类别 事权等级 数据类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整型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长度 小数位 2 6 3 3 6 3 4 5 1 1 1 2 1 20 3 18 2 5 3 2 3 2 1 2 1 6 6 6 4 2 1 备注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 字符串 工程类别 龄组 郁闭度/覆盖度 优势树种 平均胸径 字符串 字符串 浮点型 字符串 浮点型 编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7 字段名 HUO_LMGQXJ MEI_GQ_ZS TD_TH_LX DISPE DISASTER_C ZL_DJ LD_KD LD_CD BH_DJ LYFQ QYKZ GLLX GTDL STQW STQWMC TDSYQS LMQS LMSYQS JDSH Remarks 中文名 公顷蓄积(活立木) 每公顷株数 土地退化类型 灾害类型 灾害等级 林地质量等级 林带宽度 林带长度 林地保护等级 林地功能分区 主体功能区 土地管理类型 土地利用现状地类 生态区位 生态区位名称 土地使用权属 林木所有权属 林木使用权属 公益林界定书号 说明 数据类型 双精度 整型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双精度 双精度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串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型 字符串 长度 小数位 12 4 1 2 1 1 8 8 1 10 1 2 4 3 60 2 2 2 14 60 1 1 1 备注 注:1.土地管理类型:按 “按林地管理”(代码10)、“非林地管理”(代码20)、“其他”(代码30)等3类填写代码。

按林地管理:指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和生产经营,由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依法管理,确定为林地用途的土地。

按非林地管理:指有森林植被分布,由自然资源、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依法管理,确定为非林地用途的土地。

其他:指目前自然资源、农业、建设等部门确定的土地用途与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掌握的用途不一致的土地。

2.土地利用现状地类:按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分类和编码标准填写,林地和湿地按二级地类填写,其他地类原则上按一级地类填写,但建设用地目前难以细化分类的,可以整合按原代码250填写。

3.生态区位:按照规定的代码填写。110—江河源头 210—江河两岸 310—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20—世界自然遗产 410—国际重要湿地 420—重要水库 510—边境地区陆路水路接壤的国境线 610—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710—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 720—红树林 730—海峡西岸第一重山脊临海山体林地 810—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未开发的原始林 820—东北内蒙古重点

国有林区森林和陆生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 830—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重点保护树种天然林 900—上述范围外的2001年试点面积。

4.生态区位具体名称:填写具体生态区位名称,如“长江”、“丹江口水库”等。 5.其他属性字段填写,执行《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LY/T 2893-2017)规定要求。

附表8 变化图斑现地核实表

省: 县(市、区、旗、局): 判 判读图斑编号 乡 村 横 坐 标 纵 坐 标 判 读 面 积 6 判 读 地 类 7 读 变 化 原 因 1

检查单位名称: 检查人员: 检查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说明:

1.1-8项为遥感判读因子,直接从遥感判读区划数据库中提取。 2.前地类:直接从林地变更调查前期数据库提取。 3.现状地类:按附表1要求填写林业地类代码。 4.变化原因:按附表2要求填写变化原因代码。

2 3 4 5 8 9 10 11 12 13 前 地 类 现 状 地 类 变 化 原 因 蓄 积 量 减 少 备注

附表9 年度更新成果统计表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见表9.1,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见表9.2,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见表9.3,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见表9.4,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见表9.5,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见表9.6,森林类别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见表9.7,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地类面积变化统计表见表9.8。

表9.1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年 省(区、市) 县(区、旗、林业局)单位:公顷 有林地 统计 单位 疏 权属 项目 林地 小计 乔木林 竹林 7 红树 林 8 林 地 9 小 计 10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 11 其他 灌木林 12 灌木林地 未成 林地 苗 圃 地 14 无立木林地 15 宜 林 地 16 辅助生产用地 1 2 3 现状 4 5 6 13 17 林地 新增 减少 净增 现状 合计 新增 国有 其中,来自集体林地 减少 其中,减少到集体林地 净增

现状 新增 集体 其中,来自国有林地 减少 其中,减少到国有林地 净增 ……

表9.2 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年 省(区、市) 县(区、旗、林业局)单位:公顷

重点公益林地 统计项目 单位 合计 小计 小计 1 2 现状 合计 新增 减少 净增 …… 3 4 5 防护林 6 特用林 7 林地 小计 小计 9 10 防护林 11 特用林 12 林地 13 14 公益林 其中,国家级公益林地 其他 公益林 其他 小计 小计 15 防护林 16 特用林 17 林地 18 公益林 其他 一般公益林地 8 注:其中防护林、特用林按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统计,其他林地按疏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辅助生产用地统计。

表9.3 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年 省(区、市) 县(区、旗、林业局)单位:公顷

重点商品林地 统计 项目 单位 合计 合计 小计 用材林 薪炭林 经济林 林地 9 10 商品林 其他 合计 小计 用材林 薪炭林 经济林 林地 15 一般商品林地 商品林 其他 1 2 现状 3 4 5 6 7 8 11 12 13 14 合计 新增 减少 净增 …… 注:其中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按有林地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统计,其他林地按疏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辅助生产用地等统计。

表9.4 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年 省(区、市) 县(区、旗、林业局)单位:公顷

统计单位 1 项目 2 增加林地到 合计 减少林地自 林地净增加 …… 合计 3 有林地 4 疏林地 5 灌木林地 6 未成林地 7 苗圃地 8 无立木林地 9 宜林地 10 辅助生产用地 11

表9.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年 省(区、市) 县(区、旗、林业局)单位:公顷 造林更新 统计 单位 前期 地类 后期地类 合计 小计 人工造林或飞播造林 1 2 3 合 计 有林地 疏林地 灌木林地 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合 计 其中,其他灌木林地 未成林地 苗圃地 无立木林 宜林地 辅助生产用地 非林地 …… …… 5 6 封山人工 更新 7 8 9 10 11 育林 森林 采伐 规划 调整 小计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经审批使用林地 12 未经审批使用林地 13 14 15 16 17 毁林 开垦 灾害 因素 自然 因素 调查 因素

表9.6 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

年 省(区、市) 县(区、旗、林业局)单位:公顷

有林地 统计 单位 林地保护等级 疏 项目 林地 小计 乔木林 竹林 红树 林 8 林 地 9 小 计 10 国家特别规定 灌木林 1 2 3 现状 林地 新增 减少 净增 现状 新增 合计 一级 其中,来自其他林地保护等级 减少 其中,减少到其他林地保护等级的林地 净增 二级 现状 新增 4 5 6 7 12 13 14 15 16 17 其他 灌木林 灌木林地 未成 林地 苗 圃 地 无立木林地 宜 林 地 辅助生产用地

其中,来自其他林地保护等级 减少 其中,减少到其他林地保护等级的林地 净增 ……

表9.7 森林类别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年 省(区、市) 县(区、旗、林业局)单位:公顷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统计 单位 前期 森林类别 后期 森林类别 人工造林合计 或飞播造林 规划调整(包含管理因子99) 小计 经审批使用林地 11 未经审批使用林地 12 13 16 毁林 开垦 调查 因素 1 2 3 合 计 公益林地 4 8 9 10 合 计 其中,国家级公益林地 商品林地 其中,重点商品林地 非林地 …… ……

表9.8 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地类面积变化统计表

年 省(区、市) 县(区、旗、林业局)单位:公顷 有林地 统计 单位 1 森林类别 2 项目 林地 小计 5 乔木林 6 竹林 7 红树 林 8 疏 林 地 9 小 计 10 灌木林地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 11 其他 灌木林 12 未成 林地 13 苗 圃 地 14 无立木林地 15 宜 林 地 16 辅助生产用地 17 3 现状 4 合计 新增 减少 净增 现状 新增 公益林 合计 其中,来自商品林地 减少 其中,减少到商品林地 净增 现状 其中,国家级公益林地 新增 其中,来自商品林地 减少 其中,减少到商品林地 净增

现状 新增 商品林 其中,来自公益林地 减少 其中,减少到公益林地地 净增 现状 新增 其中,重点商品林地 其中,来自公益林地 减少 其中,减少到公益林地 净增 ……

附录1 森林资源“一张图”成果说明报告编写细纲

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编写包括工作概况和调查成果两部分。提纲具体如下:

引子:简述林地变更调查的目的、任务、主要内容,变更调查的依据,变更时点与变更范围。

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组织:简述工作组织方式,领导机构组成与分工情况、参加调查工作的技术人员数量、组成结构与分工情况。

(二)工作开展情况:简述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开展时间、阶段安排与工作完成情况,同时说明相关林业主管部门在该项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三)有关情况说明(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简述调查单位在《技术方案》基础上创新的方法或增加的内容,以及数据统计的范畴、方法和结果。重点说明有关调查单位的特殊问题,如错划、漏划数量及原因,行政界线发生变化的要说明变化依据与范围,已批未占林地、非林地上的有林地等的统计范畴、方法和统计结果等。

(四)调查成果质量:简述成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工作流程,对于发现问题的处理方法,列示各级内外业质量检查结果,说明产出的调查成果质量、合格率。

二、工作量及资金使用情况

(一)投入工作量:说明累计投入工作量(以人日表示),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工作量,可列表说明。

(二)资金使用情况:说明累计投入的经费数量和经费来源、各主要工作环节投入的经费数量。

三、主要经验和问题与建议

(一)主要经验:从工作机制、调查方法、技术创新、数据建库建设,以及质量管理、经费筹措等方面取得的经验。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从工作组织和工作机制,调查技术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林地“一张图”与二类调查的统一协调、数据管理、成果应用等方面分析本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一、林地资源现状:介绍自然概况,阐述变更后林地资源的现状数量、结构(地类、权属、起源、经营类型、林种、林地保护等级)等现状,并列专栏或图表。

二、林地动态变化分析

对比分析变更前后两期的林地数量(图斑数量与面积)、质量、分布、保护利用状况等方面的变化情况,按以下内容分析阐述。

(一)林地范围变化:阐述总体及林地面积增加、减少的总体变化量情况,新增林地和减少林地的地类、质量和分布情况,以及重点或敏感区域(可按县、乡等行政区域)的林地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

(二)地类变化:阐述林地各地类增加、减少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以及新增

森林和减少森林的类型、质量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

(三)土地权属变化:阐述林地权属变化情况,以及因林地范围变化引起的不同林地权属变化的面积,并分析变化原因。

(四)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变化:分析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数量、地类等变化情况及原因,分别重点公益林地和一般公益林地、重点商品林地和一般商品林地、国家级公益林地和地方公益林地、及各林种分析林地变化情况及原因。重点分析国家级公益林地范围内的地类变化情况及原因。

(五)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不同林地保护等级面积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三、林地变化原因分析

按造林更新、封山育林、森林采伐、规划调整、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毁林开垦、灾害因素、自然因素、调查因素等一级变化原因,分析引起林地范围及林地地类变化的数量和比率,并列专栏分析。

四、典型事例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列举2-3个有关林地管理的好的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林地保护利用方面的潜在效益和风险。林地变化原因可分析到二级原因。

五、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成效 综合分析林地保护利用的相关措施(包括林业重点工程)与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评价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情况、国家级公益林地保护情况、规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并对“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数据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衔接问题处理说明”。

六、存在问题和建议 剖析林地保护与利用、林地管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管理措施和政策建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