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突发有机溶剂中毒事故应急处理
夏丽华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一、 临床表现
有机溶剂种类多,靶器官不同,作用机制及毒性也各有不同。有机溶剂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靶器官、靶组织损害的表现。
1.中毒性中枢神经损害
引起急性中毒性脑病的有机溶剂有:1,2-二氯乙烷、汽油、苯、甲苯、二硫化碳、三氯乙烯(TCE)、甲醇、乙醇、氯乙醇、甲硫醇、氯甲烷、碘甲烷、四氯乙烷、环氧乙烷、四氯化碳、乙酸丁酯等。
主要表现:头痛、头昏、失眠、恶心、呕吐、乏力、精神萎靡、步态蹦珊,甚至抽搐,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等。
2. 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正己烷、磷酸三邻甲苯酯、二硫化碳、1-溴丙烷等。
主要表现:肢体远端麻木、蚁爬感、电击感、烧灼感,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同时可
有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
3.中毒性肝损害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三氯甲烷(氯仿)、1,2-二氯乙烷、三氯乙烷、四氯乙烷、氯乙烯、TCE、四氯乙烯等 。
在较短期内吸收较高浓度肝脏毒物后,可出现急性中毒性肝病。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功能异常,黄疸,严重者出现肝性脑病
在长期低剂量接触某些有机溶剂可引起慢性中毒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硬化。
4.中毒性呼吸系统损害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汽油、煤油、润滑油、柴油等。
表现有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羞明、流泪、咽痛、呛咳、胸闷、咯黏液性痰等,偶有痰中带血。严重病例出现肺水肿、窒息、气胸等。
5.中毒性血液系统损害
长期慢性接触苯可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甚至白血病。
6.中毒性肾损害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氯仿、四氯化碳、TCE、乙苯、萘、汽油等。
主要表现:蛋白尿、血尿,严重者出现肾衰竭。
7.中毒性心脏病
主要致病有机溶剂:苯、甲苯、汽油、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
主要表现:心律失常、心肌酶升高,胸片示心脏大小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猝死。
8.皮肤黏膜的损害
皮肤干燥、皲裂,引起接触性皮炎或皮肤灼伤。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还可出现口腔黏膜、泪腺黏膜的损害。
二、 诊断原则
有明确的有机溶剂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相应靶器官损害特征;综合分析,排除其他致病因素,方可诊断。
三、 现场救援和处置原则
(一)急性中毒现场救护、处置人员的个体防护
参与救援或现场处理的人员要确保个人安全。如现场有机溶剂浓度很高,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才能进入;若存在有皮肤损害的有机溶剂,有关人员应穿相应的防酸防碱防护服。
(二)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内容包括所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毒性、使用量、开始使用时间,生产工艺、流程情况、卫生防护设施、劳动时间,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情况,特别要关注近期变化情况;周围环境变化和自然因素情况等。
患者访视重点是首发和早期发病病例,了解病人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诊断等,同工种或接触同一职业因素工人的情况。
(三)现场控制措施
切断火源、气源,停止导致危害事故的作业;控制事故现场,撤离现场无关人员,设置隔离区;强力通风;禁止缺乏有效防护的人员进入现场;保留导致危害事故的生产原材料、设备和工具等;对中毒样本(如中毒者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生产原料和现场空气)进行采集和检测。
(四)现场救援
迅速将病人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注意保暖。必要时迅速给患者戴上防毒面具,防止毒气继续吸入。对呼吸停止者尽量采取人工呼吸器。若必须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注意避免因吸入患者呼出或衣服内逸出的有害气体而发生中毒。
当医疗救援资源相对不足时,应对病人开展现场检伤分类,按 “红标”、“黄标”、“绿标”、“黑标”顺序优先处理红标(危重)病人。
四、 院内治疗原则
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加快毒物排泄,保护心、脑、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对症治疗。同时根据不同的有机溶剂损害特点确定治疗重点。
(1)中毒性神经系统损害的治疗
中毒性脑病治疗:合理氧疗,有条件者给予高压氧治疗;积极防治脑水肿;控制抽搐;应用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
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治疗:可用B族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能量合剂或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中医中药治疗,辅以理疗与对症、支持治疗
(2)中毒性肝病治疗
卧床休息;给予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葡萄糖、维生素C、肝泰乐、谷胱甘肽等;重症肝损害可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人工肝治疗;积极防治肝衰竭
(3)中毒性呼吸系统损害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氧疗;及时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肺水肿和继发性感染
(4)中毒性血液系统损害治疗
预防和控制感染;促进造血功能;纠正出血倾向;避免使用血液毒性药物和放射线;严重病例可给予输全血或成分输血;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和免疫制剂等;顽固性再障病人和白血病患者可考虑骨髓移植
(5)中毒性心脏病治疗
应绝对卧床休息;及时纠正缺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减轻心脏负担,限制输液量与输液速度,限制钠摄入量;给予改善心肌细胞营养及代谢的药物;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其他治疗原则与内科相同
(6)中毒性肾损害治疗
早期利尿,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积极采用血液净化疗法,积极防治感染及其它合并症,慎用肾毒性大的药物
(7)皮肤黏膜损害治疗
清除毒物,保护皮肤黏膜,对症治疗,防治感染
五、 小知识
【小知识1】 (亚)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
1,2-二氯乙烷为无色;易挥发;具有氯仿气味的油状液体。以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为主,也可经皮肤吸收。高毒,人口服15~20ml可致死。其配制的粘合剂(如ABS514胶;3435胶;快干胶等)具有黏性好;易干;防水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玩具;电子;橡胶制品;制鞋等行业。
近年来国内报告的病例多属亚急性中毒,职业病临床一般把亚急性中毒归入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急性中毒不尽相同,它见于较长时间接触较高浓度经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患者。其临床特点是:潜伏期较长;常散发,起病隐匿,病情可突然恶化;以中毒性脑病为主,肝肾损害及肺水肿较少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可反复出现;部分患者可遗留小脑功能障碍;常因突发脑疝死亡。
【小知识2】三氯甲烷中毒
三氯甲烷又名氯仿,常温下为无色易挥发液体,稍有甜味。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中等毒性,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者可引起呼吸麻痹;心力衰竭,并可损伤肝;肾。长期接触者主要出现肝脏损害,消化系统症状及神经衰弱症状,少数可出现肾损害或者嗜氯仿癖。我省中毒主要发生在电话机厂;五金塑胶玩具厂;电子厂等。
【小知识3】 正己烷中毒
正己烷为无色透明;略带汽油异味的液体。易挥发,不溶于水,易溶于醚和醇等。低毒,但具高挥发性;高脂溶性;蓄积作用。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吸收。工业上主要用作清洗去污剂;粘胶配制;溶剂;汽油添加剂;油漆稀释剂等。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为主,慢性中毒则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我省中毒主要发生在五金电子厂;印刷厂;鞋厂;制箱厂;制球厂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