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认为三个比较重要的时代。包括魏晋南北朝。
一、文学自觉的时代
1.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927年7 月的演讲):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一 个“文学自觉的时代” 。
2. 渊源:1920 年,日人铃木虎雄提出 “魏的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 ”之说。 后收入 1925 年《中 国诗论史》。
(鲁迅与铃木虎雄的观点的关系,中国文学研究,受日本的影响很大。可以做一篇论文。 )
3. 晚清开始,受外面的影响,一是西方,二是日本及日本的西方。 ①
文学 纯艺术论,脱离了政教的观念,没有美刺的目的。为艺术而艺术。 政教,毛氏父子,美刺比兴, 《诗大序》有明显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里面,也用经书作为判断事理与政事的标准。春秋断狱、诗的解释。
② 反思(上一世纪 8,90年代) 许多学者参与了争论,提出了新的观点。汉代就有了文学自觉。晚明,才有文学自觉,对中 国文学的认识有帮助。文学,西方的。应该用跨文化视野去看这个问题。
二、诗赋文
1. 小说
《世说新语》和《搜神记》成为后世志人和志怪小说的源头。 说,还值得推敲。 )
(至于《世说新语》是否是小
2. 文学理论。
曹丕《典论 ?论文》、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等,文笔特别好,比 如陆机和刘勰都是用骈文写的。写得非常美。
第一章 建安时期
三曹与七子以及围绕曹氏集团的文人、蜀吴文人。 东汉末年建安,汉献帝年号, 196――220,计二十五年。
建安为什么不归入汉代这个时期?原因: 1. 政治上:实际掌权在曹操手上
2. 文学上:曹氏这些人的作品与汉代不一样了。
第一节 曹操
一、曹操其人
1•出现在《三国志•魏志》中,也是中国文学尤其是戏曲里面的一个人物形象,是奸臣 的形象。这与历史中的曹操,是不一样的。 《三国志》作者:陈寿,注:裴松之。
2. 《三国志?武帝纪第一》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是一个非常有性格的有志气的人物。 刘备也是枭雄, 是曹操对刘备的评价。 曹操说 “惟使君与曹尔。 ”
3. 曹操畏天,好读书,注孙武《孙子兵法》十三篇,皆传於世。 《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
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登高能赋,也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一个修养,也是中国文学 创作的一个形式。
4. 曹操的思想,与汉代相比有变化。不拘礼法,重视刑名,唯才是举。
十五年春, 下令曰: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 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 其得贤也, 曾不出闾巷, 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 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 魏老则优, 不可以为滕、 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 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 明扬仄陋(明察荐举卑贱低微的人)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 《求贤令) 》
二、曹操的诗歌
1. 写现实的,对现实的感慨
(1 )《蒿里行》:(乐府旧题, 送葬的诗。这时内容和题材发生了变化,写时事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 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 (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 1 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 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刻玺於北方。 (指公元 191 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 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① 事是不是真实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把几个关节点写出来了。 ② 情感的问题,这首诗的主体,都是叙事。后面四句是直接抒情。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曹操在这四句抒发的感情:悲伤与同情。
具有这样的情感, 是非常不容易的。 具有人道主义, 他去争权, 不仅仅夺势夺利的问题。 也是他的情怀与境界。
(2)《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 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 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 (《豳风》 ),悠悠令我哀。
作于建安十一年,曹操从邺城今河北临漳,北征高干,在北度太行山时作此诗。
是一首写景诗。 一般认为曹操的 《观沧海》 是一首写山水的诗。 实际上这首诗也有山水, 不过不是纯粹的山水诗而已。
“悲彼《东山》诗 ( 《豳风》 ) ,悠悠令我哀。 ”
这首苦寒行与东山的关系也是值得探讨的。现代文学理论,有一个 互文 的理论,可以用。
《东山》
我徂东山:慆(t a o)慆不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h a ng) 枚。蜎(yu a n)蜎者蠋(zh u ),烝(zh e敦彼独桑野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臝(lu o )之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xi aha o) 在户;町畽鹿场,熠耀
(y i y a o)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di枚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聿(y u) 至。有敦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结其缡(I i ),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
2. 抒发个人情感的
(1)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① 《短歌行》汉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是四言诗。曹操的四言诗写得好。 相比《诗经》有发展。体现在许多方面。与诗经相比,相同的是四言,也就是诗的形式上。
② 语体风格:十九首里面,多的是人生短暂,这种人生感慨,在我们学过的诗里。及时 行乐,看着颓废,实际上不是。后面写他怎么爱惜人才,向周公学习,兢兢业业。采取的态 度,与十九首是不一样的 。(这个不一样,你们要格外注意,还要仔细的去分析。因为,后 面有一个概念,需要这种注意,否则,就理解不了后面的概念。 )建安风力,钟嵘诗品里面; 陈子昂,建安风骨。 (2)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
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 有死的恐惧,也希望长生。并且在现实中也养生。 不过, 在这首诗中可知他理性上不相信这 种学说。积极的人生观和心理状态,刘勰的风骨篇,主要是对文说的。
3. 山水诗
《观沧海》 (第一首写自然的,山水诗) 东临(登)碣石(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 ,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 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 哉!歌以咏志。
① 一般认为,这是文学史上最早的山水诗。可以看到曹操的心胸。建安十二年(公元
207
年)农历七月,(三国时历法, 是公历的八月中旬到九月上旬这段时间) ,曹操北征乌桓之前, 进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致所做。 ② 视角与空间
视角:碣石, “观 ”。外视角,非常有层次。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的景色。
” 写海滨与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平视,仰视:写天空是写大海,写大 海辽阔,日月星汉,空间上说比大海要大。空间内部的景物的关系,颠倒。内视角呈现出来 的颠倒的空间,体现光大的胸怀。
③ 诗经、离骚,都有写山水的,都不是整篇、整首诗。
4、曹操的诗的特点 文学自觉联系起来。没有政教的目的,美刺的目的。美,就是歌颂;刺,就是讽谏。
主文而 谲谏,毛诗的具体的注释里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观风俗,知得失。 (1) 政治家,现实的题材;主要是抒情。
(2) 风格。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的整体风格,或者说时代风格有关。诗人的作品有共同点 的。
钟嵘《诗品》下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南宋敖陶孙《臞翁诗评》评其诗云:“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上中下三品,引来后人的一些非议。古直,悲凉慷慨,有沧桑感,既有人生的悲凉、沧 桑之感,也有对百姓悲悯的情怀,还蕴涵有雄心勃勃的壮志。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 3 )用乐府题目自作诗。 沿用乐府古题,却不因袭古意,表现出新面貌。唐代乐府诗。对唐代乐府诗有影响的。
( 4 )四言诗 有新的发展
第二节 曹丕与曹植及建安七子与蔡琰
一、曹丕
1. 一是主要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二是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皆 有。成就较高的是五言和七言。
2. 《燕歌行》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最早的七言诗。 发明创造,关键是第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音浅)思归 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 发清商(商声清越) ,短歌微吟不能长(汉乐府以歌声长短,有长歌、短歌之别) 。明月皎照 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①
歌》中的《平调曲》
② “秋风肃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燕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属《相和,古辞已不存在。风格清丽。
”秋风肃瑟,与宋玉有关。
”
③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似曾相识之感:明月皎皎。
④ 大部分意象,都是和十九首有关。没什么创新,但有整体意境。
(木斋,十九首作者推测
为曹植。第一点:十九首,早于《燕歌行》 。第二点:曹丕受没受曹植的影响。实际上木斋 说十九首起码很大一部分是曹植写的,也是乱推测,没有坚强的证据。
)
3. 曹丕也擅长散文,有《典论》一书, 大部分亡轶了。只有《论文》一篇完整保留下来。在 这篇文章中,他围绕 “文人相轻 ”这个论点,提出了一系列的文学观点。其中,文以气为主的 说法,在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思想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文以气为主,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弟子。气,禀赋,禀性。文非一体,鲜能备善。
4. 文学批评史上,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 《与吴质书》 :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及过之,思何 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 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毎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 酣耳热, 仰而赋诗, 当此之时, 忽然不自知乐也。 谓百年已分, 可长共相保, 何图数年之间, 零落略尽, 言之伤心。 顷撰其遗文, 都为一集, 观其姓名, 已为鬼录。 追思昔游, 犹在心目。 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第一段,怀友人。
观古今文人, 类不护细行, 鲜能以名节自立, 而伟独怀文抱质, 恬淡寡欲, 有箕山之志, 可谓彬彬君子者矣。属《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 矣。
徳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 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 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续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 其文。 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 仲尼复醢 (音海) 于子路, 痛知音之难, 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 者难诬。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 白头耳。 光武言年三十余, 在兵中十岁, 所更非一, 吾徳不及之, 年与之齐矣。 以犬羊之质, 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 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 造不?东望于邑,裁书叙心。丕白。 (《文选》卷四十二)
① “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毎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 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回忆往昔,与朋友在一起快乐的岁月。
② 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 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写朋友逝去,十分伤心。
”
”
③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
这个时候的曹丕 30 岁,那么也就知道这封书信的明确的写作时间。正是精力旺盛。 ④ “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
30 岁心态却早早衰老。为什么三十岁就有衰老的心态?他这封信仅仅是述友情吗? 是痛心,伤心,悲哀。对生命的感叹。
⑤ 与兰亭集序有相同之处:情感上也有相同。对生命的感慨,流露一种悲情。 从十九首开始一直到南北朝,以悲为美。这是从汉末到南北朝结束的文学的一个主题。
觉得生命短暂,中国人大概有三种对待的态度。一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儒家的。二是 齐生死,道家的;三是享乐,杨朱式的。
5. 个体的觉醒。 不是人的觉醒, 人是作为一个类或者集合存在的, 无所谓死不死。 老子觉醒, 学术界叫以道杀神。看重美,从儿童心理学说,当人照镜子时,知道镜子里面的人是自己, 并且与自己有区别, 就是发现了自我,或者说自我的觉醒。世说新语里面许多例子,都说明 了个体的觉醒。看重个体的价值。
6. 曹丕的诗,有清丽的特点。
二、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诗歌的数量多,分为前后两期。主要根据生平经历。时间点, 一般是建安 25 年。
1. 不及时世,但美遨游。
(1 )曹植身边的文人群体也有政治倾向,倾向或帮助曹植争太子。 ( 2)思想比较复杂,有儒道思想。人生理想,还是建功立业。 ① 《与杨修书》:戮力上国,流惠下民。
体现青春朝气。昂扬上进的精神。对百姓的苦难也有同情与悲慨。
② 《送应氏》:送应璩(qu )、場兄弟诗歌。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与曹操“千里无鸡鸣”的景象是一样的。这场大混乱与瘟疫给他们的印象太深刻了。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愿为比翼鸟,施翮(he)起高翔”。
③ 《赠徐幹》,简化为“干”,这个名字,不能简化。
谢灵运的《拟魏太子邺中集诗 徐干》: 少无宦情,有箕颖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
( 3)积极入世, 《白马篇》 ,游侠儿,自我人格。 ①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 弓,楛(音互,楛木做的箭杆)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本西域古国名,此处 指箭靶)。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 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
青年远大志向,靓丽的青年形象,这个青年身上有光。
② 《公宴》
秋兰披长坂,朱华冒绿池。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有律诗的倾向。还是有“光” 。纯净,明亮,青春。
2. 失爱于兄,责躬自悼。
自试表,打压,猜忌。苦闷。
(1)《野田黄雀行》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曹植诗风转变的标志。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 喜,少年见雀悲。拔剑削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①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写得特别有力度。所以后人说曹植“工于起调” 。一种表现手法:渲染。写友情,解危济困。 十七年里,样板戏或少数电影,经常用这样的表现手法。
②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削罗网,黄雀得飞飞。 象征,少年,解救深陷罗网的黄雀。暗喻,自己不能解决朋友。
(2)《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卒遇回风 起,吹我入云间。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泉。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当南而更北,谓东 而反西。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飘飘周八泽,连翩歴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实际上,曹植希望曹丕及曹叡重视家族,防止外族篡权。
”
(3)《七哀诗》:乐府旧题,王粲、张载。七哀,指哀思之多。 明月照髙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
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荡子妻。君行踰十 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 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① 有几句话从古诗十九首来的。化用,或者袭用,古诗十九首的诗句:明月何皎皎,照我罗 床纬。 ② 主题来说,思妇思念丈夫的,与古诗十九首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一受古诗十九首影响,二是香草美人的传统。 因为有这个传统,他就突破了十九首,有 了寄托,写他的不得意。 思妇与思夫象征君臣关系。
传统是有变化的,不一定非得花花草草与屈原一样写才认为是香草美人的传统。美人 思妇。 十九首写思念,就是单纯的写思念,当然前人再解释的时候,有的解释给解释成有政 治的寓意。这比较牵强。 ③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
特别强调的, 明确地写出君与妾的地位的不同。 君臣的关系。 从汉代三纲五常确立之后, 夫妇关系与君臣关系是同构。地位不同,你对我很淡漠,失宠。希望自己像风,无影无踪, 自由的扑进你的怀里。 1希望亲近; 2 希望仅仅是希望。 3太投入了,忘记了自我。
另外是押韵。怨妇,可怜无自尊,表现出君臣的关系。故与十九首比较,他的这首诗与 十九首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包括主题、诗句,但主题与情感与十九首有明显的不同。
表层结构,还有深层的结构。
4)《赠白马王彪》 序曰: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 与白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 道路宜异宿止。 意毒恨之。 盖以大别在数日, 是用自剖, 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诗人以沉郁的笔调抒写了自己与任城王曹彰的死别之悲, 与白马王曹彪的生离之痛, 哭 弟伤己,巨大的悲痛中又渗透着诗人对自己命运的幻灭之感。
采用了叙事、写景、 抒情互相穿插、 互相生发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心灵深 处的悲痛。 民歌风味,采用了民歌常用的连章法,首尾相衔,使全诗气韵流贯,节奏跌宕。诗中多 用问答句,问答句又多用在每段之首,承上启下,既使全篇结构严谨,又使诗歌转折有致。
3. 曹植的总体风格
(1)曹植曹丕的高下的问题 钟嵘诗品和刘勰文心雕龙,就已经出现观点不同了。 后来王夫之更是轻视曹植,认为曹丕写得好。
(2)一般认为曹植成就高
钟嵘《诗品》说: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 ” 如果真能理解钟嵘的十六个字, 基本上可以把握曹植诗的艺术特征: 注重回环之美; 律句的 出现;工于起句;语言华美。
三、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 196—220 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 孔融、陈琳、王粲、 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他们的生活和创作都可以分为两期。处在汉末动乱之中,目睹生 民的遭遇,个人生活也颠沛流离,所以前期往往反映动乱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标准,就是归附曹操。七子归附曹操,除孔融被杀之外,其他均仕途顺利,是曹操的近 臣。所以,后期作品往往表达对曹氏政权的拥护,表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
1. 七子文学成就,在文体上各有所长。
(1)孔融,散文。
(2)王粲、刘桢诗歌写得好,王粲也擅长写赋。 ① 王粲《七哀诗》因战乱离开长安。 ② 刘桢《赠徐干》和《赠从弟》
(三首)是他的代表作。
(3)徐幹诗文兼善,陈琳、阮瑀擅长于章表书记。 ① 徐幹,《中论》二十二篇。代表作是《室思》
,类似后来的“闺情”,全诗共计六首。
② 陈琳, 后来入冀州袁绍幕。 《为袁绍檄豫州文》 、《饮马长城窟行》 ,太原卒与其妻子的对话, 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③ 阮璃《驾出北郭门》。
(4)应瑒现存诗只有数首,难以对其成就做出确切判断。应瑒今传诗数首,皆无甚特色, 不具论。
2. 七子里面到底谁成就最大,地位最高。钟嵘与刘勰也有不同的看法。
①刘勰称为王粲是七子之冠冕。
②钟嵘《诗品》评刘桢:“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人,雕润 恨少。然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 ”
3. 百一诗,诗坛不仅仅每个诗人有自己的特色,还有共同的特征。体现出时代的 精
神。
(1) 刘勰《明诗》说: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聘节;王、徐、应、 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 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 ”
(2) 《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笔长有很 多解释,有的解释是擅于写作,有的说感情充沛。似皆不确,当为表达深沉之意。 而多气也。”
),故梗概
四、蔡琰
蔡文姬与《悲愤诗》 ,一般认为五言为蔡琰的作品,一是写实,如第一段,相当具体。二是 有细腻的情感描写,写出了战乱给她心灵带来的打击以及情感的折磨。如第二段,第三段。 三是整篇都是叙事, 但包含着浓郁的感情。 通过具有震撼力的细节抒发感情。 这对后来杜甫 的《北征》的运思有深刻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