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实用新型专利]

2021-07-02 来源:欧得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2393609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1.26

(21)申请号 202020980378.3(22)申请日 2020.06.02

(73)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

究所

地址 100039 北京市丰台区青塔村150号(72)发明人 刘年飞 王娜 陈国强 李醒 

侯子顺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51)Int.Cl.

A01K 61/73(2017.01)A01K 61/75(2017.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层浮鱼礁、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所述下层浮鱼礁和中层浮鱼礁间通过下锚绳相连,所述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间通过上锚绳相连;所述下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底部;所述中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中层,包括长方体形状的中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中鱼礁主体顶部的若干中浮球;所述上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上层,包括球体形状的上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若干上浮球。本实用新型能够分别为海洋底层、中层和上层的海洋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和栖息的场所,所涉及的水域范围大,有利于大范围的海洋生态修复。

CN 212393609 UCN 212393609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层浮鱼礁、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所述下层浮鱼礁和中层浮鱼礁间通过下锚绳相连,所述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间通过上锚绳相连;

所述下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底部;所述中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中层,包括长方体形状的中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中鱼礁主体顶部的若干中浮球;

所述上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上层,包括球体形状的上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若干上浮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浮鱼礁为混凝土框架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层浮鱼礁还包括包覆于中鱼礁主体表面的中渔网,所述中鱼礁主体由主撑杆连接构成长方体形状,位于同一平面且相对的两个主撑杆的中点间以加强杆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鱼礁主体的上层及下层主撑杆上均设有若干拉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浮鱼礁还包括包覆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上渔网,所述上鱼礁主体由若干纵向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构成球体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浮球安装于横向支撑杆上,且至少为两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固定于上层浮鱼礁顶端的浮盘、安装于浮盘下方并伸入上鱼礁主体内部的摄像头以及安装于浮盘上方的太阳能板和信号发射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盘的上表面边缘连接有向内倾斜的挡边,所述浮盘的下表面边缘与上层浮鱼礁间连接有固定柱。

2

CN 212393609 U

说 明 书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人工鱼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0002]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其目的是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为鱼类等提供繁殖、生长、索饵和庇敌的场所,达到保护、增殖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现有的人工鱼礁为单层结构,只能为某一范围深度的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场所,结构单一,生态修复范围小。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能够分别为海洋底层、中层和上层的海洋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和栖息的场所,所涉及的水域范围大,有利于大范围的海洋生态修复。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0005]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层浮鱼礁、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所述下层浮鱼礁和中层浮鱼礁间通过下锚绳相连,所述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间通过上锚绳相连;

[0006]所述下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底部;[0007]所述中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中层,包括长方体形状的中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中鱼礁主体顶部的若干中浮球;

[0008]所述上层浮鱼礁投放于海洋上层,包括球体形状的上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若干上浮球。[0009]优选的,所述下层浮鱼礁为混凝土框架式结构。[0010]优选的,所述中层浮鱼礁还包括包覆于中鱼礁主体表面的中渔网,所述中鱼礁主体由主撑杆连接构成长方体形状,位于同一平面且相对的两个主撑杆的中点间以加强杆相连。

[0011]优选的,所述中鱼礁主体的上层及下层主撑杆上均设有若干拉环。[0012]优选的,所述上层浮鱼礁还包括包覆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上渔网,所述上鱼礁主体由若干纵向支撑杆和横向支撑杆构成球体形状。[0013]优选的,所述上浮球安装于横向支撑杆上,且至少为两层。[0014]优选的,还包括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固定于上层浮鱼礁顶端的浮盘、安装于浮盘下方并伸入上鱼礁主体内部的摄像头以及安装于浮盘上方的太阳能板和信号发射器。

[0015]优选的,所述浮盘的上表面边缘连接有向内倾斜的挡边,所述浮盘的下表面边缘与上层浮鱼礁间连接有固定柱。[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

CN 212393609 U[0017]

说 明 书

2/3页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分别投放于海洋底层、中层和上层的

下层浮鱼礁、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能够分别为海洋底层、中层和上层的海洋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和栖息的场所,所涉及的水域范围大,有利于大范围的海洋生态修复;[0018](2)下层浮鱼礁和中层浮鱼礁间通过下锚绳相连,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间通过上锚绳相连,结构稳定性高;中层浮鱼礁包括长方体形状的中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中鱼礁主体顶部的若干中浮球,上层浮鱼礁包括球体形状的上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若干上浮球,中层浮鱼礁和上层浮鱼礁分别通过中浮球和上浮球实现不同深度的投放,且形状结构多样,能够为海洋生物提供不同模式的栖息场所。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20]图2是中层浮鱼礁的结构示意图;[0021]图3是中层浮鱼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22]图4是上层浮鱼礁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5是上层浮鱼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24]图6是监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0025]图中标记为:1、下层浮鱼礁;2、中层浮鱼礁;21、主撑杆;22、加强杆;23、中渔网;3、上层浮鱼礁;31、纵向支撑杆;32、横向支撑杆;33、上渔网;4、下锚绳;5、上锚绳;6、中浮球;7、上浮球;8、监测机构;81、浮盘;82、固定柱;83、挡边;84、信号发射器;85、太阳能板;86、摄像头;9、拉环。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如图1和2所示,一种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层浮鱼礁1、中层浮鱼礁2和上层浮鱼礁3,下层浮鱼礁1和中层浮鱼礁2间通过下锚绳4相连,中层浮鱼礁2和上层浮鱼礁3间通过上锚绳5相连;下层浮鱼礁1投放于海洋底部;中层浮鱼礁2投放于海洋中层,包括长方体形状的中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中鱼礁主体顶部的若干中浮球6;上层浮鱼礁3投放于海洋上层,包括球体形状的上鱼礁主体以及设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若干上浮球7。

[0029]如图1所示,下层浮鱼礁1为混凝土框架式结构,结构强度高,不仅具有锚定作用,还能为海洋底部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改善海洋底部生态环境。[0030]如图2和3所示,中层浮鱼礁2还包括包覆于中鱼礁主体表面的中渔网23,中鱼礁主体由主撑杆21连接构成长方体形状,位于同一平面且相对的两个主撑杆21的中点间以加强杆22相连,加强杆22能够增强中鱼礁主体的结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中鱼礁主体的上层

4

CN 212393609 U

说 明 书

3/3页

及下层主撑杆21上均设有若干拉环9,分别用于固定上锚绳5和下锚绳4。[0031]如图4和5所示,上层浮鱼礁3还包括包覆于上鱼礁主体表面的上渔网33,上渔网33和中渔网23能够使浮鱼礁成为一个独立空间,为形体较小的海洋生物提供产卵、栖息场所。上鱼礁主体由若干纵向支撑杆31和横向支撑杆32构成球体形状,结构稳定性高。上浮球7安装于横向支撑杆32上,且至少为两层,上浮球7能够提供足够的浮力,使上层浮鱼礁3保持在海洋上层。

[003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人工鱼礁,还包括监测机构8,监测机构8包括固定于上层浮鱼礁3顶端的浮盘81、安装于浮盘81下方并伸入上鱼礁主体内部的摄像头86以及安装于浮盘81上方的太阳能板85和信号发射器84。摄像头86能够实时监测上层浮鱼礁3内海洋生物的栖息状态,所获得的信息通过信号发射器84发送至信号接收端,便于人们观察,太阳能板85能够为监测系统提供工作时所需要的能源。浮盘81的上表面边缘连接有向内倾斜的挡边83,能够减少海水对浮盘81上方设备的影响,浮盘81的下表面边缘与上层浮鱼礁3间连接有固定柱82,能够提高浮盘81安装稳定性。[00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人工鱼礁,包括分别投放于海洋底层、中层和上层的下层浮鱼礁1、中层浮鱼礁2和上层浮鱼礁3,能够分别为海洋底层、中层和上层的海洋生物提供繁殖、生长和栖息的场所,所涉及的水域范围大,有利于大范围的海洋生态修复;下层浮鱼礁1和中层浮鱼礁2间通过下锚绳4相连,中层浮鱼礁2和上层浮鱼礁3间通过上锚绳5相连,结构稳定性高;中层浮鱼礁2和上层浮鱼礁3分别通过中浮球6和上浮球7实现不同深度的投放,且长方体形状和球体形状的多样结构,能够为海洋生物提供不同模式的栖息场所。[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

CN 212393609 U

说 明 书 附 图

1/4页

图1

6

CN 212393609 U

说 明 书 附 图

2/4页

图2

图3

7

CN 212393609 U

说 明 书 附 图

3/4页

图4

图5

8

CN 212393609 U

说 明 书 附 图

4/4页

图6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