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季期
学习摆渡教师石兰松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何超琼
每天清晨7点,他都会准时赶到湖边接附近的孩子到教学点去上课。26年来,他把学生当亲生子女照顾,荡起希望的双桨,在水面上往返4万多次,先后划破8条木船,接送过1000多名学生,被当地群众誉为“摆渡老师”。 这就是石兰松,广西优秀乡村教师的杰出代表。
一条小木舟、一间办公室、一间教室、十几个孩子就是他的全部人生。 “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只因这一句,他便义无反顾地倾注了 26 年光阴, 26 年个寒暑,摆渡了 1000 多个上学的孩子,他不仅是把孩子送上那风景如画的大龙湖 岸边,更是把孩子送上了充满知识与希望的彼岸。 26 年,桨声风雨中,小小木船,摆渡人生,承载了多少的信念和梦想…… 26 年,小小办公室里的一套炊具,烧柴做饭、擦衣洗脸,包含着多少博爱和无私…… 26 年,汉语与壮语的双重教学,成就多么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教学生涯。以因为,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他。 为了山里的孩子, 仅仅 200 多元的工资, 他几乎倾囊相助, 却成全不了自己儿子的学费……他有机会选择到广东工作,拿更高的薪水,就可以解决自己孩子上学的费用,但为了乡村的孩子,他选择了留下,奉献教育事业作为毕生的追求。石兰松,一个让人听了就很难忘记的名字,以那么一种平凡的姿态,做出了那么些让人 听了就不可能忘记的事情,那么不平凡的事情。想象 26 年如一日的肩负教师、船夫、保姆的 三重角色,到底需要多博爱的胸怀和多坚定的意志。 守着“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的坚持,抱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省着每月 200 多 元的工资,在山里一扎就是 26 年。他深知读书是大山孩子的惟一希望,因此他甘做点亮希望的那盏明灯。这就是那个为了一个简单而又崇高的使命,在大山深谷穷尽青春年华的人吗? 多少甘苦,自在不言中。对任何人来说,这是每一天难以坚持的坚持,但他们终以无私的大爱,坚守下来。除了
1
爱,除了一个人民教师最博大的爱, 还有什么有如此大的力量来支持一个人呢?多少年月的相处,他已经离不开孩子们,而更多的,是孩子们不能没有他。靠着爱的支撑,以顽强的坚韧力,他扛起了山村教师的旗帜,为山里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为山里的孩子带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他对孩子们的爱, 是渡船上平平凡凡、日复一日的沉甸甸、满载载的爱,也是教室里呕心沥血、不厌其烦的爱,更是生活上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爱。 他们做了一个普通人民教师必须做的,也做了一个普通公民所应该做的,更做了一个普通人所做不到的! 这崇高的师德和人格,让多少同行人自惭形秽,为多少后辈人点亮心灯。当我们在舒适 的办公室里为纠正后进生的作业而头疼时,当我们在学校中为班级琐事缠绕而心烦意乱时,让我想到,一个远在山里的教师,正承受着高于我们数倍的担子而无怨言,付出比我们多 数倍的精力而不后悔,生活比我们困苦数倍而尚救济他人……相形见绌。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在顺境中不可沾沾自喜,停步不前,在逆境中更应反思自省,虚心学习。学习他们的崇 高师德,恪尽职守,坚守阵地,怀着的博爱之心,以生为子,教书育人。
他的先进事迹充分诠释了“爱心、责任、信念、奉献”,体现了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体现了人民教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石兰松做的事看起来很平凡,坚持下来就很难得,如果心里没有对学生的爱,不把爱当作一种信仰,就不可能坚持下来。自己作为一名老师,也应该具备这样的精神,把学生当朋友当亲人,把学生的成长成才,当作自己最大的幸福。石兰松身上展现的这种爱心、责任、信念、奉献的品质,在当前这个社会弥足珍贵,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具备的。我们应当以石兰松同志为榜样,坚持不懈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锐意创新,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出新贡献。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