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
吴书科 李振杰 刘宏
近年来,我市按照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省会城市,特别是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和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中东西协调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着力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近十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经济总量实现了三次跨越:从2002年到2007年,经过5年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由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跨越;从2007年到2009年,用2年时间完成由2000亿元到3000亿元的跨越;2009年到 2011年用2年时间实现由3000亿元到4000亿元的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十年增长了2.5倍,年均增速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两番,达到39715元(折合6304美元),年均增速16.1%。
1
均高于全国全省增长水平。
全市财力逐步增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市财政收入连续登上新台阶,2007年突破200亿元,2009年突破300亿元,2011年达到489亿元,十年增长了3.4倍;特别是近三年增长最快,2010年比2009年增长25%,2011年比2010年净增101亿元,增长26%,2012年上半年全部财政收入达到312亿元,相当于2009年全年的水平。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不断提高为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市生态环境、交通状况、居住条件、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这十年,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7240元,提高到2011年的20534元,增长了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3245元,提高到2011年的7822元,增长了1.4倍。
投资、消费拉动作用增强。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2002年翻了近三番,年均增速25.9%。特别是近三年投资总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分别达到2436亿元、2958亿元、3107亿元,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民生事业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消费市场繁荣活跃,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63亿元,比2002年翻了两番,年均增速16.4%。
工业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我市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
2
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开展对标行动,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全市工业呈现速度加快、总量扩大、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46.3亿元,比2002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18.2%,第二产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8%。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全市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工业效益一直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19.8亿元,居全省11个设区市之首,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四分之一。
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省会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等62项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15项支持政策,按照“一产集约、二产集聚、三产集优”的总体思路,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工业结构更趋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近几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一直快于全市工业增速,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17.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比重达到12.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加速提升,近几年,新上重大项目200个,总投资2100亿元,新建项目技术装备水平普遍较高;实施重
3
点技术改造项目1383个,总投资1115亿元,存量工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优化。落后产能逐步淘汰,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部拆除水泥机立窑,彻底淘汰了落后生产工艺,减少能耗105万吨标煤,消减二氧化硫排放7500吨,减少粉尘5100吨。2011年淘汰炼钢产能72万吨、造纸产能5.07万吨、氧化锌产能9000吨。今年上半年,又拆除水泥磨机113台,淘汰落后产能1500万吨。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市重点培育的24个工业聚集区规划面积473.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9.7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1473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8%;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6%以上。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29家,位居全省首位。201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利润率达到2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243吨,同比降低4.19%,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服务业结构逐步优化。近几年,我市在加快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步伐的同时,着力加大了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力度,服务业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文化创意、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城市综合体等高端服务业日益兴起,成为省会服务业发展的一大亮点。“10+X”物流项目
4
加快建设,其中南部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和正定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区已列入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总部经济加快集聚,目前已有67个企业在我市设立区域性总部。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已得到国家发改委认定,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已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河北美院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信息工程学院动漫产业创意产业园区初具规模。金融服务业加快发展,2011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6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新型商业业态不断涌现,全市已竣工和在建城市商业综合体12个。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35.8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12.2%。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种植业结构继续优化,在保持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林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到2011年,全市果树标准化园区达到215万亩,其中名优果品面积达到8.4万亩;设施蔬菜达到120万亩,占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大幅提升,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组织实施了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115行动计划”,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全市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48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3%。都市观光农业逐步兴起,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三、生产力布局更加合理。
近几年,我市加快了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步伐,将产业布
5
局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机衔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城市中心区和四组团县市产业发展重点进行了重新定位,对县域经济进行了进一步整合,目前一个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中东西经济协调发展,中部已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最快的地区,2011年,中部服务业增加值已占到全市的55%;东部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新高地”,东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西部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区完善功能,正定新区加速建设,国家级高新区快速发展,11个省级开发区提档升级,7个市管产业基地率先发展,24个工业聚集区各具特色,为石家庄市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四、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近几年,我市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呈现出项目个数逐年增多、投资规模逐年加大、项目质量逐年提高、落地速度逐年加快的新特点。通过项目建设,我市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主、次干道和小街小巷得到全面提升,城市交通承载能力大大提高;环城水系全线通水,滹沱河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气化省会工程稳步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全面改善;铁路新客站及六线隧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京石高速铁路已经负载试车;青银、张石、西柏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机场改扩建工
6
程主体完工,轨道交通已获国家批准。我市综合交通和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重点产业类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2010年以来,先后有345个带动性强、支撑作用大的产业类项目相继开工, 119个项目投产达效;全市重点项目中,产业类项目占比达到60.8%,高新技术项目占比达到10.1%。
五、开放水平日益提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交流的日益增加,我市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近几年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拓展对外合作。通过举办石洽会、正博会、药博会和石家庄国际动漫节等一系列大型商贸会展活动,为我市企业和国内外客商进行经济技术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我市还不断创新招商方式,通过“以外引外”、“引进人才”等方式,吸引外商来我市投资置业。截止目前,已有2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我市,合资、合作或独资建设项目33个。从2002年到2011年,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7.69亿美元,合资合作项目涉及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大大提高了我市企业的装备、技术、管理水平和产品档次。对外贸易逐步扩大,十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78.62亿美元,年均增长24.6%。对内合作进一步加强,与20家国内500强企业合作建设项目21个,总投资913.5亿元;与31家央企合作项目66个,已有16个竣工投用。近三年累计引进市外资金达1032.3亿元,有力
7
助推了全市的经济发展,石家庄市在国内外知名度、美誉度日益增强。
总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市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