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考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练习(二十九)(含答案与解析)

2022-01-18 来源:欧得旅游网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曰:“(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 ) A.已然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 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 C.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2.孙中山说:“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展其生产力则贫。以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最符合孙中山本意的是( ) A.发展社会经济,倡导社会公平 B.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生产 C.倡导排满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D.反对私人资本,防止贫富悬殊

3.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相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特点是( )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 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

4.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表明孙中山( ) A.十月革命影响下主张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 B.十月革命影响下决定节制资本以实现民生 C.受十月革命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

D.想仿照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

5.(2016·株洲检测)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6.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严厉批评义和团运动的“愚蒙之质”和“狂妄之举”;但在1924年的演讲中,他

- 1 - / 7

却称赞义和团运动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合作形成 C.民主革命发展

B.农民运动的高涨 D.民族主义成主流

7.毛泽东在1925年12月1日写成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这说明( )

A.毛泽东对于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尚未有清晰认识 B.毛泽东反对我党在革命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 C.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得到了所有革命阶级支持 D.毛泽东初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8.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赖家坊的“协成店”驻地写了一封题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的长篇信函,除对那些右倾悲观思想做了分析批评外,更多的是深刻阐发了他的关于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该信函( ) A.明确指出工人无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B.肯定了农民的历史作用和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C.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实际上否定了当时部分“左”倾领导人奉行的“城市中心论”

9.1977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籍华人作家韩素音时说:“中国人是聪明的,再加上不搞关门主义,不搞闭关自守,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洋为中用,吸收外国好的东西,先学会它们,再在这个基础上创新,那么,我们就是有希望的。”邓小平的这段话( ) A.要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正式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0.(2016·岳阳检测)“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 ) 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B.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

11.“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民族、民生 C.民族、民权

B.民权、民生 D.富国、强国

12.(2016·长春调研)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 2 - / 7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

A.确定“和平”“民主”方针、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D.毛泽东思想成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孙中山: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6分)

14.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民生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位伟人,都曾高度重视和关注民生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生主义真要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要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的土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田,耕者有了田,只对于国家纳税,另外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孙中山《耕者要有其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如果不能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并首先使工人生活有所改善,并使一般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那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

——《毛泽东选集》第4卷

- 3 - / 7

材料三

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问题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已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少部分获得了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现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阅读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土地政策上有何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4分)

- 4 - / 7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答 案

1~5.CADCD 6~10.CBDDD 11~12.AD

13.(1)原因: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 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成果: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理解: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14.(1)举措:提出耕者有其田。

原因:苏俄土地政策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孙中山反封建的革命精神。(答出两点即可) (2)重点:改善人民的生活。关键:发展生产力。意义:巩固新生的政权。 (3)特点:敢于创新;及时总结、不断深化。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写出任意两点即可)

- 5 -/7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解 析

1.解析:结合史实,三民主义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的只是封建君主专制,并没有彻底推翻封建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我高皇帝”“清室”即突出满汉民族矛盾,而非民主与封建的矛盾,故C项正确;D项属于表象,题干要求从“本质”来看,故D项错误。

2.解析:依据材料“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然不可不防一种流弊,即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可知孙中山在共和告成以后主张发展产业,但又担心资本家将从此“以出是也”,所以要倡导社会公平,故A项正确。

3.解析:三民主义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除了具有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外,更有追求民族独立的内容,故D项的说法最准确。

4.解析:材料未涉及“无偿分地”,故A项错误;未涉及“节制资本”,故B项错误;1905年的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只提出“平均地权”而不具体,1924年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将之具体为“耕者有其田”,故C项正确;“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5.解析:材料只是提供了民权的内涵,只是共和国建立的一方面,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享思想,以偏概全,故B项错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C项错误;孙中山对民权作出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故D项正确。

6.解析: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对义和团运动的“灭洋”不满,1924年,随着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对民主革命认识更加深入,称赞义和团的反帝精神,故C项正确;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故A、B两项错误;近代中国,时代主流是反侵略求民主,故D项错误。

7.解析:1925年12月,此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革命党人,放弃革命的领导权,不放手发动工人农民起来斗争,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针对革命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毛泽东撰写此文。

8.解析:材料中毛泽东阐发的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与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无关,故A项错误;与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无关,故B项错误;1939年毛泽东才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故C项错误;他强调中国革命要“以乡村为中心,以农村根据地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实际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故D项正确。

9.解析:邓小平的这段话强调了对外开放,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A项错误;1977年的中国还未确立对外开放的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主张抛弃意识形态,“吸收外国好的东西”,但无法推断是此时才开始,故C项错误;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学习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D项正确。

10.解析: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在1985年,故A项错误;1979年,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故B项错误;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1992年的“南方谈话”,邓小平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认识误区坚定了改革信心,故D项正确。

- 6 -/7

11.解析: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民族独立,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故A项正确;民权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不是解决民权问题,故C项错误;新中国的建立不是解决富国问题,故D项错误。 12.解析:A、B、C三项表述都过于片面,故A、B、C三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时代的宏观概括,故D项正确。

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可知原因是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第二小问,要求的是思想成果,可知是孙中山的理论思想,即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农村包围城市”的历史意义表述即可;第二小问,“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意为“农村包围城市”对当今社会有重要影响,从“农村包围城市”形成的根源、主要内容、理论特点,阐述对当今社会的影响。第(3)问第一小问,从“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可知内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可知内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材料一、二体现出推翻封建制度,进行民主救国斗争,材料三体现出振兴民族经济,故三者共同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14.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提及向俄国学习,可知此时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正在形成中;土地方面提出“耕者有其田”;第二小问,联系相关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失败,十月革命、共产国际及中共的帮助等构成孙中山转向的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毛泽东同志认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关键,予以概括回答,即恢复和发展生产,改善人们生活;第二小问,梳理材料逻辑及关键词可知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第(3)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中相关信息,可知其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等;第二小问,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的目标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4)问,从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有哪些共同追求,联系所学相关时代背景及三大思想内容,予以比较,围绕三者追求予以回答。

- 7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