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场调查:你为何而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从古至今,人们曾千百次地追问自己:我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匆匆过客;有人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二、了解作者
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罗素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1840年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雷子爵(Viscount Amberley)是一名无神论者。罗素的母亲也出生贵族,她在罗素2岁时便去世了,2年后,罗素的父亲也去世。罗素是这个辉格党家庭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教父是哲学家约翰·斯图亚特·弥尔。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代表作有《几何学基础》(1897年),《西方哲学史》,《相对论入门》,《心灵分析》(1927年)(1925年)。
三、整体感知
1.文章的结构是什么?
明确: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 2.找出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激情是什么?
明确: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激情分别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四、把握精神 (一)对爱情的渴望。
1.请学生饱含激情地朗读此段。 2.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明确:能够给人带来狂喜;能够摆脱孤寂;看到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3.补充资料介绍罗素对爱情的追求和在爱情中的遭遇。
明确: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是罗素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止一个女性,经历过四次婚姻的变故,每次变故都是因为他的不专情,其第二次婚姻因与一美国记者的婚外情而告终,他与妻子共同创办的学校后来也由妻子打理,其间还与牛津大学的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后这个学生成为他第三任妻子,这种复杂混乱的感情后被曝光。当时罗素已经搬到美国,并被任命为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地方法院就取消了他的教授资格,认为他在“道德上”无法胜任教授一职。第四次婚姻是在他80岁时,与美国的英文教授缔结婚约。但他珍视他的所爱,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褊狭得多。”
(二)对知识的追求。 1.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明确:渴望了解人的心灵,知道星星为什么发光,还有数字如何支配万物。这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和社会。
2.补充资料介绍罗素的学习经历。
明确:2岁丧母,4岁丧父。由笃信宗教的祖母抚养。从小爱冥思。11岁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18岁考入剑桥大学,大学前三年攻读数学,第四年转攻哲学。
罗素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一生著书71种,论文几千篇,涉及哲学、数学、科学、社会学、政治、历史、宗教等诸方面,尤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为现代西方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罗素于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
3.结合罗素及其他名人的学习经历,引导学生热爱知识,热爱读书。 (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1.请学生深沉的朗读此段。
2.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明确:同情人类苦难包括同情饥饿中的孩子;同情被压迫被折磨者;同情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
3.补充资料介绍罗素的社会经历和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明确:与通常纯学者不同,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终其一生热衷于政治活动和社会事务,并且撰写了大量关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著作。
“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得他坚决反对导致人类灾难的战争,他多次发表反战的声明和演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素因反对英国参战,被控反战宣传罪而判刑6个月;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1961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他支持希腊与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运动,反动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发表声明抗议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直到1970年(98岁)初逝世前还抗议以色列发动的中东战争。
4.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这三种激情可以说是罗素在漫长的一生中奋斗不息的精神动力。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明确: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的所有智慧和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他直接参与救弱扶困,但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他曾受迫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他终其一生,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专制,追求和平。可以说,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多姿多彩,博大精深。
第二课时
六、拓展讨论
从罗素的为人及他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中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以及自己的责任感和道德心中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这篇文章对自己的启示。
1.师生一起谈谈古今中外名人的生存观及相关名言警句。 2.学生畅谈,教师引导和点拨。 七、教师小结
莫里哀曾说:“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我们活着应爱惜和珍
惜自己的生命,但同时,还有我们的情感和人生的追求以及我们身上所承载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加起来构成了我们有意义和有尊严的一生。人活着的更高的境界,便是超越自我利益,把人生目标升华为一种崇高的信仰,古代的屈原、岳飞如此,现代的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天的温总理也同样鼓励我们能够成为一代大家。今天,老师也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自己的理想,做一个社会人和有意义的人。 一、导入:
师:我为什么而活着?
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二、作者
师:谁来介绍一下罗素? 生:(读有关资料)
时:我来补充点。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 三、朗读
师: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下面我们有请一名同学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 (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四、分析
师: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生:(读出课文第一句话)
师:对!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的关爱,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文章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具体说这三个方面,最后一段又是总结。所以,全文采用的结构是—— 生:总——分——总。
师: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严禁。那么我们具体看看罗素的人生内容吧。 师: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生:有三个理由:爱情给作者带来狂喜,给作者解除孤寂,令作者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师:很好。爱情无意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只要是健康的,生理发育健全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会怀有爱情的美好渴望。在座的你们,不是也萌发了恋爱的种子了吗?(学生笑) 师:不要笑。你们中的某些人甚至实践了。你们的思想、你们的行为逃脱不了我的锐利的眼光。(学生笑)有这样的欲望是正常的;但是你们现在的任务毕竟是学习,所以请把你们美好的情感暂时藏一藏,可不能“将爱情进行到底”,(笑)现在的爱情果子是青涩的,不宜品尝哦。知道吗?能不能接受我的参考意见? 生:能!坚决不谈恋爱!
师:孺子可教!罗素是一个“渴望”爱情的人,情感非常丰富。为此,他会毫无顾忌地引诱任何一个女人上钩。这里,就不妨揭揭他的“丑”吧。
那么再看下一段。罗素追求哪些知识?
生:也是三个方面:人的心灵,星星为什么闪闪发亮,毕达哥拉斯是思想威力。
师:对。罗素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心灵分析》(1927年)。第二个方面,说“星星为什么闪闪发亮”,实际上就是说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
《科学的未来》 (1924年),《物之分析》(The Analysis of Matter)(1927年)
第三个方面,说“毕达哥拉斯是思想威力”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罗素是个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他的一生,写了70多部著作,还有若干篇文章,涉及哲学、数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可谓著作等身,知识庞杂。特别是临近80岁的高龄,即1951年才开始创作小说,居然在文学方面又取得了不匪的成绩。真的令我们感叹啊! 如果说,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入了美好的理想境界,那么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则把罗素带回尘世,带回现实,那么现实世界怎么样? 生:有饥饿的儿童„„
师:这样的世界令罗素怎么样? 生:痛苦。
师:于是罗素有什么想法? 生:“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罗素又“无能为力”,“自己也深受其害”。 师:是啊,罗素不仅仅是渴望“减轻这些不幸”,更是身体力行。下面我来读一则材料,看看罗素是怎么样同情人类不幸,保卫世界和平的吧。
罗素为什么活着,这就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的关爱。
显然,他睿智,他博大精深;他渴望知识、追求真理;他充满温情、多姿多彩;他的胸怀充满了正义与良知,为了拯救人类苦难者,即便是自己身受迫害也不顾„„这就是罗素的一生,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智慧和力量献给了整个人类。他多想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可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满怀着对他的崇敬之情,齐读一下课文! 六、小结
师:罗素活者的意义无疑是崇高的,有价值的。在罗素面前,我们无疑是渺小的,无论是就其成就而言,还是其思想而言,我们不能不景仰他。学习了本文,我们每个同学也应该叩问一下自己的心灵:我们又是为什么而活着? 生:为了将来有个好工作。 生: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是好事。我们可不能浑浑噩噩啊。至于这个目标和理想,可以有大小、远近之分,却不能有美丑好坏之分啊。像刚才,有人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活着,有人为了自己而活着,有着大小之分吧,这不要紧。师: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大多是有区别的,即使人生的每一阶段也有所不同。同学们,好好设计一下你的人生旅途吧,让你活得更精彩!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2)俗语:“人生在世,吃穿二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