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急诊科部分

2021-02-10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二章 急诊科

1、护理人员如何对成批伤员进行快速分诊?

答:常用颜色分诊法,一般分红、黄、绿、黑4种等级。

⑴第一优先(红色标志):伤员有生命危险,需立即处理。⑵第二优先(黄色标志):伤员可能有生命危险,需尽早处理。⑶第三优先(绿色标志):伤员有轻微的损伤,能行走。⑷第四优先(黑色标志):伤员已死亡。 2、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⑴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⑵大动脉搏动消失。⑶呼吸呈叹息样或断断续续,常发生在心脏骤停后的30秒内,随后即呼吸停止。⑷心音消失。⑸瞳孔散大。⑹皮肤灰白、发绀。

3、抢救心脏骤停者的生存链包括哪些?

答:⑴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⑵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胸外按压。⑶快速除颤。⑷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⑸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4、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应包括哪几点?

答:⑴按压速率至少为100次/分。⑵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儿童和婴儿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1/3(儿童大约为5cm,婴儿大约为4cm)。⑶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⑷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10秒)⑸避免过度通气。 5、电除颤的适应症、模式和能量选择分别是什么?

答:适应症:室颤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模式选择:非同步模式。能量选择:双相波除颤仪可选择能量为120-200J,不明确时选择200J的默认能量;单相波除颤仪首次及随后均选择360J。儿童除颤时,初始除颤能量选择2-4J/kg,后续除颤能量≥4J/kg,但不超过10J/kg或成人最大剂量。

6、复苏时常用的药物及给药途径有哪些?

答:常用药物:①血管加压剂,常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阿托品;②抗心律失常剂,

如胺碘酮、利多卡因和硫酸镁;③碳酸氢钠。

给药途径:①外周静脉途径;②骨髓腔途径;③气管导管途径;④中心静脉途径。 7、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常规实施的4项处理是什么?

答:⑴给氧,如果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94%,则无需为没有呼吸窘迫症状的患者补充氧气。⑵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喷雾或静脉滴注。⑶阿司匹林300mg嚼服。⑷吗啡静注,可镇静止痛,对于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应谨慎给予吗啡。 8、如何对急诊创伤患者进行初始评估?

答:初始评估遵循ABCDE原则。A:固定颈椎及维持呼吸道通畅;B:维持呼吸及换气功能;C:维持循环及控制出血;D:意识;E:暴露身体检查及控制环境(避免低温)。 9、如何实施多发伤的急救护理?

答:多发伤的急救和护理应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实施VIPCO程序。V: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给氧;I: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及细胞外液;P:对心泵功能的监测,尽早发现和处理心源性休克;C:控制出血;O:急诊手术治疗。 10、简述电击伤的急救护理措施。

答:⑴立即脱离电源。⑵如心脏呼吸停止,立即心肺复苏。⑶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高钾血症。⑷局部治疗,创面严格消毒、包扎。⑸预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防治并发症。

11、重症中暑患者的紧急降温护理措施是什么?

答:重症中暑患者的紧急降温主张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联合进行,通常应在1h内使直肠温度降至38℃左右。⑴物理降温措施包括:①控制室温在22-25℃.②头部冰枕、冰帽降温。③全身降温:冰袋、冰毯、4℃生理盐水灌肠、酒精擦浴、静脉滴注4℃液体。⑵药物降温包括:①人工冬眠治疗;②口服解热剂或使用消炎痛栓;③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12、急性中毒的急救原则是什么?

答:⑴立即终止毒物的接触和吸收。⑵清除尚未吸收的读物。⑶促进已吸收毒物排出。⑷特异性解毒剂的应用。⑸对症治疗。

13、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时如何判断已达到阿托品化?

答:病人表现为:⑴瞳孔扩大且不再缩小。(2)口干,皮肤黏膜干燥。(3)面色潮红。(4)心率增快,但≤120次/分。(5)肺部啰音减少或消失。 14、减除成人气道异物梗阻的方法有哪些?

答:(1)自救法:自主咳嗽、自行腹部冲击法。(2)膈下腹部冲击法。(3)胸部冲击法。(4)病人昏迷或转为昏迷时启动急救系统并开始CPR。 15、气管插管的途径及置入深度?

答:气管插管的途径有:经口气管插管和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的深度为:①经口气管插管: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2cm±2cm;②经鼻气管插管:导管尖端至鼻尖的距离,通常成人为27cm±2c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