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8年春季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2022-02-09 来源:欧得旅游网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8年春季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杨 晶 校对:杨 晶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导致了王朝更替的是( )

A.盘庚迁殷 B.国人暴动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

C.诸侯国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3.右图中,由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在商鞅变法的法令中,最能反映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趋势的是( )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为田开阡陌封疆” C.“连什伍设告坐之过” D.“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5.和谐社会是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的目标,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思想家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 1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6.“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该诗中提到的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 )

A.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楚汉战争 7.与秦朝相比,两汉时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

①加强相权 ②中央权力加强 ③监察制度不断加强 ④郡县制被封国制所取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8.被司马迁称为“凿空”的历史事件是( )

A.班超经营西域 B.张骞出使西域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昭君出塞 9.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条件有( )

①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②与西域的联系加强 ③西汉政府的重视 ④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董仲舒( )

A.宣扬散财就穷、自食其力 B.认为精神依附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D.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

11.西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以下有关佛教在我国传播发展的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

A.东汉时期,为宣扬佛法修建了白马寺

B.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王充所著的《神灭论》,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的打击 C.因佛教的传播,石窟艺术在我国一些地方发展起来 D.在隋唐时期,以佛教为纽带,我国与天竺的交往大大增强

12.下列现象都是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消极影响的有( ) ①春秋时期,人们开始用牛犁耕并逐渐推广

②昔元光(光武帝年号)之间,“人庶炽盛,缘堤垦殖”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垦规模缩小,畜牧业扩展

④唐朝时,“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 -

13.根据现在已知的资料,我国古代人民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14.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地理学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早在《尚书》一书中,就首先提出了“地理”的名称 B.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徽绘制出《禹贡地域图》 C.《齐民要术》主要介绍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质环境 D.《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15.汉唐前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③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 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功,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

A.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B.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C.民能载舟,亦能覆舟 D.重农抑商,轻徭薄赋 17.某传记以中国古代皇帝为主人公,根据其在位期间的作为,可以判断这位皇帝应该是( ) ①其统治前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 ②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如任用姚崇、宋璟

③曾创作《霓裳羽衣舞》 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A.汉武帝 B.汉光武帝 C.唐玄宗 D.宋太祖 18.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19.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应排列为( )

①均田制破坏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两税法实行 ④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20.按下图顺序,农具功能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①谷物加工 ②汲水 ③耕地 ④耕地 B.①耕地 ②汲水 ③耕地 ④灌溉 C.①耕地 ②汲水 ③耕地 ④谷物加工

- 3 -

D.①谷物加工 ②耕地 ③耕地 ④灌溉

21.下列历史现象,不是在唐朝首次出现的是( )

A.青瓷中的秘色瓷 B.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C.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22.西汉和唐朝,在现今的天山山脉南北,曾设置军事行政机构(或官职)来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按照先后顺序是( )

A.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北庭都护府、安西都护府

C.西域都护、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D.黑水都督府、安西都护府、西域都护 23.如右图所示,造纸术在两汉时期经过丝绸之路开始外传,其中8世纪的传到当时的( ) A.大食 B.大秦 C.倭国 D.新罗

24.某同学将唐朝医学的发展整理成表格形式以便记忆,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①②③处分别是( )

编撰人 孙思邈 ② 唐高宗时期政府编修

A.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元丹贡布 《黄帝内经》 B.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元丹贡布 《唐本草》 C.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松赞干布 《黄帝内经》 D.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元丹贡布 《唐本草》

25.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成就的各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先秦时期的诸子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 B.要了解有关西汉前期的历史,可以查阅《史记》和《汉书》 C.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D.隋唐时期,杰出的画家有展子虔、阎立本和顾恺之

26.与秦朝设置的三公九卿相比,隋唐时三省六部制和北宋时期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设置体现出的一大特点就是( )

A.封建官员人数越来越多 B.相权加强,皇权削弱 C.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D.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 27.王安石变法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 )

A.财政危机 B.土地兼并 C.冗兵冗官 D.整顿吏治 28.下列有关少数民族地区制度变革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夏仿照汉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 B.东突厥仿照宋朝官职,设置各级官府 C.女真族推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D.契丹族为加强统治推行猛安谋克制

- 4 -

著作 《千金方》 《四部医典》 ③ 影响 ① 由吐蕃名医主编,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29.在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实行监察职能的机构,按时间排列顺序有( )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刺史 ④御史台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①③②④ 30.右图中斜线部分在元朝时应为( ) A.驻藏大臣辖区 B.宣政院辖区 C.察合台汗国 D.伊犁将军驻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6分,第33题24分。) 31.(1)简述秦汉时期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表现。(5分) (2)分析说明隋唐时期,交通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

(3)综述交通事业的发展对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32.选拔官员,招揽人才是关乎历代政权盛衰兴亡的大事,古代历史上选官制度的变化明显地呈现出几个阶段。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三代时期(夏、商、周)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与后代那种职业官吏有着很大不同。……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与后代的‘选贤任能’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从汉武帝元光元年起,郡国每年都要向上推举孝廉,除郡国外,三公、九卿或列侯也都有权向皇帝推举人才。察举的对象,多为……精通经学的儒生和有德行的处士。东汉时,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东汉时‚选士而论族姓阀阅‛……

——引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制。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学生和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主要考诗赋,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引自范文澜主编《中国通史》 回答:

(1)依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是何时开始被废止的?(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汉朝和唐朝的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又是如何发展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的。(6分)

33.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 5 -

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不可推移(改变)。……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材料二 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女直(即女真)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

材料三 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3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10分)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3分)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8年春季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题纸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6分,第33题24分。) 31.(1)简述秦汉时期我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表现。(5分)

(2)分析说明隋唐时期,交通发展的主要表现。(4分)

- 6 -

(3)综述交通事业的发展对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产生的积极影响。(6分)

32.(1)依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是何时开始被废止的?(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汉朝和唐朝的选官制度和用人的主要标准各是什么? (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又是如何发展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的。(6分)

33.(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 7 -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3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10分)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3分)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8年春季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1.C 牧野之战中商纣王的军队临时倒戈,引导周军进攻商都,商朝灭亡,随后西周建立。国人暴动没有导致周政权的变动,而长平之战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2.B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春秋之中,臣弑君,诸侯战争、兼并,社稷不保非常多。反映了分封制的动摇,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趋于崩溃。

3.A 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地区。

4.B 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大历史趋势是社会转型和民族融合。其中当时的社会转型是指由奴隶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这种转型的核心是经济基础发生根本性变化。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对私有制给予全面的肯定,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使封建经济基础建立起来。其余三项都是上层建筑的内容。

5.A 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主张“无为”,反对严峻刑法,他认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孟子强调施行“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赋。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 8 -

6.C 从诗中的“竹帛烟销”、“坑灰未冷”可知应该是指焚书坑儒,而“山东乱”泛指农民起义。 7.C 两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在西汉前期是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汉武帝时期诸侯王问题得到解决。

8.B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此行被司马迁称为“凿空”。 9.C 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发生在公元97年,在东汉时期。

10.D A项是东汉时形成的道教的主张;B项是王充的观点;C项是宋代朱熹的主张。

11.B 在佛教内传的过程中,由于佛教的盛行带来的社会危害严重,反佛斗争也不曾间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范缜所著的《神灭论》,从理论上给佛教以沉重的打击。

12.D ①中耕犁的出现使耕作效率大为提高;②这种做法导致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出现过度垦荒的现象;③魏晋南北朝时,随着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畜牧业发展、两汉滥垦荒现象受到限制,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④这种做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D项符合题意。 13.C 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由关于利用石油、天然气的记录。

14.D 首先提出了“地理”的名称是在《周易》一书中;西晋的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齐民要术》主要介绍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方面的农书。

15.D 汉唐前期呈现出封建盛世的原因包括前代打下的基础。

16.B 从材料中的“以不失其时为本”、“而欲不夺农时”看出应该是主张保证农业生产时间,是其“存百姓”思想的体现。

17.C 根据姚崇、宋璟;曾创作《霓裳羽衣舞》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出应该是唐玄宗。

18.B 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审核,然后由尚书省执行,而在六部中是由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19.A 两税法的实施是由于在唐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原来的均田制遭到破坏,导致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改革税制,实行两税法。

20.B ①是唐朝时期出现的耕地用的曲辕犁;②是春秋时期出现的灌溉工具桔槔;③是战国时期的铁口犁;④是魏晋时期马均发明的翻车。

21.D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

22.C 在现今的天山山脉南北,按照先后顺序设置军事行政机构(或官职)是公元前60年设置的西域都护,唐太宗时期的安西都护府和武则天时期的北庭都护府。黑水都督府是唐朝时期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的机构。

23.A 大食是唐朝时期对阿拉伯半岛等地的称呼;大秦是两汉时期对罗马的称呼;倭国是两汉时期对日本的称呼;新罗是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

24.D 本题考查书本知识的再认再现。孙思邈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吐蕃名医元丹贡布主编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唐高宗时期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25.D 顾恺之是我国东晋时期的杰出画家。

26.C 隋唐时三省六部制和北宋时期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设置都限制了相权,加强了皇权。A项无法从官职的设置中看出,B、D两项不符合史实。

27.A 王安石变法的中心内容是理财措施,主要是针对这一时期出现的财政危机。B项王安石变法中没有涉及,C项是导致这一时期财政危机的一部分原因,D项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的中心。

28.A 东突厥在唐太宗时期被打败以致灭亡;女真族的统治者完颜阿骨打为加强统治推行猛安谋克制;契丹族推行 “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29.D ①是秦朝时期的监察机构;②是宋朝时期的监察机构;③是两汉时期的监察机构;④是元朝时期的监察机构。

- 9 -

30.B 图中斜线部分是西藏地区,在元朝时,我国设置宣政院管辖该地区。

31.(1)秦朝时期修筑了灵渠,统一车轨、修驰道。西汉时张骞通西域,开通陆路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5分)

(2)隋朝时开通了京杭大运河,在北方修建了两条驰道。陆上丝绸之路可达欧非,海上丝绸之路可达波斯湾。(4分)

(3)便利了中原和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央政权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分)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交往,加强中国和世界交流,促进相互间的影响。(2分)改善交通状况为商旅往来提供了方便,促进交通沿线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封建国家经济的繁荣。(2分) 32.(1)根据出身高低,世代为官。(2分,答“世卿世禄制”亦可。)战国时期变法中,逐渐取消贵族特权。(2分,如学生具体回答商鞅变法相关内容亦可。)

(2)汉:察举制度,(1分)从以品德才能为主到以出身门第为主;(2分)唐:科举制,(1分)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2分)

(3)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6分)

解析:本题以先秦至隋唐的选官制度的变化为切入点。 回答第(1)问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加以概括即可。至于如何被废止,根据战国时商鞅变法的内容‚奖励军功,按功受爵,贵族无军功不再受爵‛即可作答。第(2)、(3)两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答题时注意要条理清楚,语言简练。

33.(1)从分散走向整合。(2分)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民族逐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6分)

(2)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刚劲、豪爽、活泼的多民族色彩。(3分)

(3)契丹族和女真族社会文化落后于中原,统治中原,必须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政治中心的南移,采用中原王朝政治制度;采用中原的生产方式;接受汉族的文化习俗。(10分)

(4)考生回答出以下任一内容,如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继续发展仍需要个民族共同努力;中华文明要发展应保持自己的优秀传统,广泛吸收世界其他各国的优秀文化等,言之成理,即可赋分。照抄题干和所给材料,不得给满分。(3分)

解析:本题从文化入手,考查春秋到宋辽时期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第(1)问根据材料‚春秋时期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性也,……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而至东汉初年,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再结合其历史背景,春秋时期分裂割据,汉代大一统,可以得出答案从分散走向整合。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方面入手。第(2)问应该从生活、文化方面入手。第(3)问主要根据材料作答:材料二迁都永安,政治中心南移;材料三行汉法,可以长久。第(4)问是开放式问答,综合前面几问特别是第(2)、(3)问即可得出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 1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