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兴隆山
作者:李培洁
来源:《丝绸之路》2013年第19期
难得静坐下来,让生命在烟雨迷蒙的世界里静静打开禁忌的樊篱,释放出那只灵魂的飞鸟,以它柔情似水的双翅,在兴隆山的怀抱中上下翻飞。那种惬意正应验了康德的一句话:“无目的而有目的。”
好友自远方来,专为登临久仰而未曾谋面的“陇右名山”而驻足。谁知,天公不作美,艰难孕育了数天的甘露偏巧下在了那天,雨雪笼罩了整个世界,望着满天翻飞萦绕的精灵裹挟着雨滴没完没了地舞动,我和朋友急不可耐的登山心情一下子冷却了下来。无奈,在窗前静静地守望着缄默、深沉的大山坐等。
5月的国家4A级旅游景点兴隆山下是绿油油的麦田,金黄的油菜花,还有雪白的条状地膜,仿佛是大山的衣裙,绚丽多姿。楼居就是大山的衣扣,我的窗口如同扣眼儿,高挂于楼上,与大山恰巧形成极致的对视角度。只可惜,平日里的人生就如同洗衣机里的物件来回地搅,人忙心困乏,哪能顾得上认真仔细地审视一番呢?借此闲暇,以渐渐静下来的心,细细品味雨雪中的兴隆山,酷似炎炎夏日里慢慢品茗般舒心润肺。
蓝褐色的大山浸透在雨里,轮廓更加清晰可辨,正对着的是层层叠叠的主山峰,磅礴起伏,绵延不绝。雨雪拦住了纷至沓来的游人,连同嘈杂和纷乱;浓雾包裹了缄默的大山,覆盖在山顶上的皑皑白雪若隐若现,如同茫茫大海上停泊着的巨轮、小舟,明快、清丽中潜透着仲夏时节特有的朦胧、抒情和随意。
平日里嘈杂鼎沸的荣枯生灭,早已溶入大山的腹腔,山连着天,敦敦实实地袒露出从容自在的风骨,留下一个空灵、清静的境地,任我们细细审视,久久凝望着它安然端踞的姿容,一种肃穆的深邃与苍茫大气升腾为强大的气蕴,渗透到心肺,彻骨透髓,猛然醒悟,古往今来,频频临访兴隆山者不计其数,感受与思辨它的超然物外与宁静之后,得出了“稳重如山”的结论。
朋友问我:“山里有水吗?”有啊,连贯上下的兴隆峡、太白泉、滴水岩等,它们都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不像大山,始终依然如故地迎送四季变迁。雨季,大山任狂风暴雨、雷劈电击,依然将遍身创伤默默地埋进腹腔,把水分输送给河流、泉眼。这时,河流翻腾奔流,跳跃飞溅,在山石间鸣唱着心中的欢歌流向远方。水下的鹅卵石顺势奔跑着,碰撞着,似和水流对吟当歌。无雨的季节,大山仍承受着烈日当空的烘烤,将自身脉管里的养分输送给每一棵草木,让它葱葱茏茏,一片翠绿。
那年的夏季,一季无雨,烘烤的地表温度烫脚,朋友邀约我去兴隆山的核心景区。带着孩童般的新奇与向往,几经转手,我们总算拿到了通途的钥匙。在后山不起眼的山弯里,我们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到了叫藏秀谷(兴隆山核心区)的入口。草木掩映的铁栅门刚一打开,一股清凉瞬时扑面而来,脚下的泉水清澈见底,整个渠底全铺展着厚厚的水秀青苔,在水缓的地方,青苔摇动着婀娜的腰身,高高低低的石头上全鼓隆起一肚子的绿色心事,仿佛在诉说着沧桑的历史变迁。据说这就是全县人的饮用水,每月一次的抽样检测就在这里取样。抬眼望去,阳坡上齐人高的树冠上干花高挂,也不知是哪一季大自然留存下的华美图案,经久不衰。脚下依然是红的、蓝的、黄的小碎花挨挨挤挤地遍地盛放,它们各有各的模样与造型。花草的上方便是高耸入云的松柏树,像是青山壁画,将我们掩映其中。在行进的过程中,脚下的小路时断时续,幽深寂静的小路上除了罕见的附近村民取水外,就是麻鹩儿“水啾、水啾”悠远且绵长的叫声,划破苍穹,真是鸟鸣山更幽。行走其间,那是怎样的一番山川奢华的气象啊——遍山葱茏,蓊蓊郁郁,山花肆意烂漫,怒放得不计成本,整座仲夏时节的兴隆山核心区生机盎然,充满了灵动的深情……真正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内心又一次开悟,在同一座山上,核心区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外界气候的挑战与超越,让人走进了它,就走进了另外一片天地,另外一个世界,迷恋不知返途。
有哲言道,自然界的奇迹是在相对静态中沉积的,宇宙的巨轮在无声中运转。动是宇宙的本能,静是自然的灵魂。静也是运动后的一种休整与升华。静是一种超凡的境界。兴隆山悟出了这一哲理,从而凝练出了任物变依然故我、宠辱不惊、持重守恒的品格。一个人和一座山,可以一直对坐对视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人与山川之间,那份凝视永远不会有厌倦。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此,让人们一走进它的怀抱,自觉不自觉地多了一些持重和规整,同时不乏有几分浪漫温馨与诡秘。就拿兴隆山上的白云来说,时而从山谷尖飘浮而升,顷刻间化作铅灰色的幕布笼罩山顶,细雨弥漫。一时山色朦胧,人影浮动,恍若仙境。瞬间雨停日出,缕缕白云在阳光辉映下变成绚丽的玫瑰红,在行人足下冉冉而动,如诗如画。这种意趣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如不是自己切身感受,我们又如何能够懂得呢?正因如此,兴隆山在人们心目中增加了分量,也让人平添了几分敬仰与虔诚。 有一首禅诗云:“开悟之前,砍柴挑水,开悟之后,挑水砍柴。”我开悟之前,没有细细地审读大山,是因为我闭锁着自己的生命方式。而朋友在开悟之后,依然要离去,只是我们各自的心灵深处不再贫瘠,那是大山给我们注入了一份相亲相融的怀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