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ECON10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授课对象: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学 分:3学分
指定教材:
1、(美)平狄克和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四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英文原版)R.Pindyck & D.Rubinfeld: “Microeconomics”5th. 清华大学出版社
总课时:18周,共54课时
成绩标准:百分制,100分满分,其中平时成绩(以平时作业统计)占20%-30%,考试成绩占80%-70%,其中计算题占考试的40-60%,考勤中的缺勤为倒扣分。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市场机制是如何通过需求、供给和价格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了解经济行为者是如何通过对自己最大利益的追求进行消费和生产的决策;同时了解市场机制对解决资源配置的局限性以及政府所相应采取的措施又是如何影响市场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以后许多的专业课学习提供必备的知识和工具。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决定;消费者行为与效用论;生产与成本理论;竞争市场和非竞争市场中的厂商产量和价格的决定;要素市场和要素价格的决定;市场效率、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
教学内容提纲:
第一篇 导论 市场与价格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导言
课时:3课时
参阅教材第一章。
本章教学内容
2
本章主要介绍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微观经济学的应用。
1、微观经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
1.1 经济学的分类
1.2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经济学的产生
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满足人类需要的社会经济资源的稀缺性(scarcity)
选择(choice)及其可能性曲线和机会成本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的矛盾使人类必须面对选择——如何使有限的资源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1.3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1.4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3
2、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2.1 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定条件
经济人
信息是完全的
2.2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价格理论
商品经济与市场机制
价格机制决定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看不见的手”原理
价格的决定成为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2.3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价格决定理论--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即均衡价格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需求
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的行为决定了市场的供给
要素市场与要素价格的决定
4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不总是有效的,通过政府的行为实现资源更有效的配置。
2.4 微观经济学流量循环图
2.5市场与价格
市场的定义、划分和界定
市场价格、名义价格和实际价格
3、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个量分析
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与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
均衡(equilibrium)分析
边际(marginal)分析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4、微观经济学的应用
5
解释消费者的选择
提供企业决策的依据
阐述政府政策对市场诸多方面的影响
5、微观经济学教学安排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教材及参考材料
成绩标准
辅导安排
第一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的复习题。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分析
课时:8课时
6
参阅教材第二章。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分析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如何说明了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变动。具体内容包括:影响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分析;需求、供给的变动与均衡价格的变动;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政府进行价格控制的影响等。
1、需求的基本原理
1.1需求的概念及影响需求的因素
1.2需求函数、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需求定理
1.3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概念上)表现在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同
(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不同
2、供给的基本原理
2.1 供给的概念及影响供给的因素
2.2供给函数、供给表和供给曲线、供给定理
7
2.3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
(概念上)表现在影响供给的因素不同
(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不同
3、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3.1 经济模型
3.2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决定
均衡价格的决定(静态分析)
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和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求解)
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3均衡价格的变动(比较静态分析)
需求变动的影响
供给变动的影响
综合因素引起的均衡价格变动
8
案例——美国禽蛋价格、大学教育价格、矿物资源价格、小麦价格的变动
4、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4.1 需求的价格弹性
4.1.1概念与计算公式
4.1.2需求价格弧弹性系数值的计算与分类
4.1.3需求价格点弹性系数值的计算与分类
4.1.4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4.1.5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4.2 需求的收入弹性
4.2.1概念: 衡量需求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
4.2.2意义:根据弹性值的大小判断(定义)商品的性质
4.3需求的交叉弹性
4.3.1概念
9
4.3.2意义:根据弹性值的符号判断两种商品的关系
4.4供给弹性
4.4.1供给价格弹性的概念与计算
4.4.2供给价格弹性的几何计算及图形表示
4.4.3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值的分类
4.4.4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值大小的因素
4.5 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
4.5.1需求的短期价格弹性和长期价格弹性
4.5.2需求的短期收入弹性和长期收入弹性
4.5.3 供给的短期价格弹性和长期价格弹性
4.6 弹性理论的应用
4.6.1根据需求供给弹性的变动确定产品价格的最终走势
4.6.2根据商品价格、数量和弹性系数值,求供求函数
10
案例练习——咖啡的价格变动
5、政府作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政府可以两种形式影响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直接的价格政策和间接政策。
本节只涉及直接的价格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5.1限制价格——最高限价
案例练习:美国对天然气井口的限价。
5.2支持价格——最低限价
案例练习:美国的农产品价格。
第二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二章的复习题、练习题。
第二篇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课时:4课时
11
参阅教材第三章、第四章及第四章附录。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分析决定价格的市场需求是如何由消费者的行为决定的。具体内容包括:用以序数效用论为基础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和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的边际效用分析来说明消费者的选择,而消费者选择的目的是实现效用最大化。
1、效用与边际效用
1.1效用的概念和特征
1.2 基数效用—效用的度量方式之一
基数效用与总效用
边际效用及其递减规律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2、效用与序数效用
2.1序数效用论
2.2 消费者的偏好
12
消费者偏好的含义
消费者偏好的假设条件
2.3无差异曲线
2.3.1 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图形
2.3.2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2.4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4.1 边际替代率的含义
2.4.2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2.4.3 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举例: 对汽车款式和性能的偏好
2.5 无差异曲线的特例
3、预算约束
3.1 预算线
13
预算线(budget line)的概念
预算线是消费者选择的(资源)限制条件
3.2预算线的移动
收入变动预算线平行移动
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预算线斜率变动
4、 消费者选择
4.1无差异曲线情况下的消费者最优选择
4.1.1消费者选择的必要条件
4.1.2 消费者选择均衡条件的图形分析: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
4.1.3消费者选择均衡条件的公式分析: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
举例:汽车的消费者选择
4.1.4 消费者的特解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有特别的偏好
14
当消费者的预算有其他的限制时
4.2 边际效用情况下的消费者最优选择
4.2.1消费者最优选择的实现条件
4.2.2 消费者最优选择条件的公式分析
4.2.3消费者最优选择条件的推导,即对效用函数U=U(X,Y)在预算约束下求极值(通过设计拉格朗日函数)
4.3 无差异曲线与边际效用最优条件分析的比较
两种分析结果一致
第三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的复习题和练习题,第四章附录的练习题。
第四章 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
课时:3课时
参阅教材第四章、第四章附录,选择阅读第五章。
本章教学内容
15
本章主要分析当收入和价格变动时对消费者选择变化的影响,同时说明了个别需求的形成。具体内容包括:消费者选择的变化;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消费者剩余及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
1、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个别需求曲线的形成与变动)
研究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和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变动对消费者选择(均衡购买)的影响。
1.1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1.1.1 价格-消费曲线
1.1.2 (个别)需求曲线的形成及特点
1.1.3 相对价格与边际替代率
1.1.4价格-消费线与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
1.2 收入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1.2.1收入-消费线
1.2.2 恩格尔曲线
1.2.3 恩格尔定律与恩格尔系数
16
2、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均衡购买的影响可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根据商品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分析,可将商品分为正常品、低档品和吉芬品。
2.1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2.1.1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含义
2.1.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2.2 低档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2.2.1一般低档品的含义
2.2.2一般低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2.3 吉芬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3.1吉芬商品的概念
2.3.2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2.3.3 吉芬商品与低档商品的关系
17
2.4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比较
举例:含退税的汽油税的影响
3、市场需求
从个别需求曲线可以获得市场需求曲线
存在连带外部效应(network externality)的关系
3.1 市场需求曲线的形成
3.2 连带外部效应
攀比效应为连带外部正效应
虚荣效应为连带外部负效应
4、消费者剩余
4.1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计算
4.2消费者剩余的图形表示
4.3案例分析:清洁空气的价值
18
5、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略讲)
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
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
第四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四章的复习题、练习题。
第三篇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五章 生产理论
课时:5课时
参阅教材第六章、第七章附录。
本章教学内容
从本章开始研究决定价格的市场供给一方(企业)的行为。本章主要分析企业生产中生产函数。具体内容有:投入(要素)和产出(产量)的技术关系——生产函数,以及产量的短期和长期变动规律:企业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等。
1、生产函数
19
生产函数是研究企业生产中投入(要素)和产出(产量)的技术关系。
通过短期生产函数研究产量的短期变动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通过长期生产函数研究产量的长期变动规律——规模报酬规律。
1.1 生产函数的一般含义
1.2 生产函数的一般公式及假定条件
1.3生产函数中的技术系数
1.4生产函数的主要形式
1.4.1固定比例的生产函数
1.4.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2、短期生产函数
2.1 短期与长期
2.2短期生产函数的表达式
2.3产量及其曲线—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及其曲线
20
2.4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5 技术进步与短期生产函数
2.6 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及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的确定
2.7劳动的生产率
3 、长期生产函数
3.1 长期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失
3.2 等产量线
3.2.1等产量线的含义
3.2.2等产量线的特征
3.2.3等产量线的特殊类型
3.3边际技术替代率
3.3.1边际技术替率的含义
3.3.2边际技术替率与边际产量的关系21
3.3.3边际技术替率递减规律
3.4规模报酬规律
3.4.1规模报酬规律的含义
3.4.2规模变动与产量变动之间的三种关系
4、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4.1 等成本线及其移动
4.2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确定(证明)
4.3 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函数分析
4.4 要素价格变动对要素最优组合的影响
4.5 企业的生产扩展线
第五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六章的复习题、练习题,第七章附录的练习题。
第六章 成本理论——成本、收益与利润分析
22
课时:4课时
参阅教材的第七章、第八章一、二节和第七章附录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分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函数。具体内容包括: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成本函数及其变动规律;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的对偶关系;利润最大化及其条件等。
1、有关成本与利润的重要概念
1.1机会成本
1.2 显形成本和隐性成本
1.3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
1.4沉淀成本
1.5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1.6经济利润、会计利润与正常利润
2、厂商的短期成本
2.1 短期总量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总成本
23
2.2 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平均总成本
2.3边际成本
2.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短期成本函数中的体现
2.5 短期成本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对偶关系(数学证明)
3、厂商的长期成本
3.1长期总成本
3.2长期平均成本
3.3长期边际成本
3.4长期成本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
4、利润最大化原则
4.1收益的概念与类型
4.2利润最大化原则——例如最大化的必要条件(证明)
第六章思考题:
24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七章的复习题、练习题。
第四篇 市场结构和竞争策略
第七章 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
课时:6课时
参阅教材的第八章和第九章。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分析在竞争市场中,企业如何遵循最大利润化原则决定产量。具体内容有:市场结构的特点与划分;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特征;完全竞争企业的产量决定;企业与行业的供给;完全竞争市场政府政策的经济效率分析。
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条件和特征
1.1市场与市场结构
1.2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与特征
1.3 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2、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产量决定
25
2.1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产量决定(计算)
2.1.1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决定
2.1.2 完全竞争企业短期盈利能力分析
2.2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
2.2.1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供给曲线
2.2.2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供给曲线
2.2.3短期的生产者剩余(计算)
3、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产量决定
3.1 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的长期产量选择
3.2 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2.1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2.2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3.2.3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26
3.3 税收对厂商和行业产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3.3.1 税收对厂商和行业产出的短期影响
3.3.2 税收对厂商和行业产出的长期影响
4、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计算)
4.1 政府政策的损益评价—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4.1.1 消费者剩余
4.1.2生产者剩余
4.2 政府限价政策的效率评价
4.2.1最高限价带来的效率变化
4.2.2最低限价带来的效率变化
4.3 支持价格和生产配额的效率评价
4.3.1支持价格引起的效率变化
4.3.2生产配额及许可证带来的效率变化
27
4.4 进口配额和关税的影响
4.4.1使进口额完全消失的进口配额或关税的影响
4.4.2使进口额下降而非完全消失的进口配额或关税的影响
4.5 征税或补贴的影响
4.5.1向消费者征税的影响
4.5.2向生产者征税的影响
4.5.3征税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影响程度的计算及图示
4.5.4需求供给的价格弹性与税收归宿
4.5.5补贴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
第七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八、九章的复习题、练习题。
第八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行为
课时:10课时
28
参阅教材的第十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选择阅读第十一章附录和第十三章。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分析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如何遵循最大利润化原则决定产量和产品价格。主要内容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造成垄断的原因;不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寡头垄断厂商的策略行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等。
1、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
1.1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及其形成
1.1.1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及其特征
1.1.2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
1.2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3 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计算)
1.3.1垄断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极其推导
1.3.2垄断厂商短期均衡条件下的盈利能力
1.3.3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29
1.4 垄断厂商价格和产量的关系—供给曲线
1.4.1完全垄断市场没有供给曲线
1.4.2需求变动可能引起产量变动但价格不变
1.4.3需求变动可能引起价格变动但产量不变
1.4.4税收也影响产量和价格的变动
1.5 垄断势力的测定和来源(公式)
1.6 垄断市场的效率
1.6.1资源的利用效率较抵
1.6.2价格较高但产量较低
1.6.3垄断造成无谓净损失
1.6.4政府对垄断的限制—价格管制
2、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
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企业定价的简单法则
30
为获取更大的利润,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企业可对其同一产品实施不同的价格
价格歧视
2.1 垄断厂商简单的产品定价法则
2.1.1公式
2.1.2公式的推导
2.1.3运用—成本加成定价
2.2 价格歧视
2.2.1价格歧视的概念及所需要的条件
2.2.2 价格歧视的类型(一、二、三级价格歧视)(计算)
2.3常见的定价形式(略讲)
2.3.1 成本加成定价
2.3.2 时间期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
2.3.3 两步收费制
31
2.3.4 配售与搭售中的定价
3、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均衡
3.1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3.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3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产量和价格决定(计算)
3.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产量和价格决定(计算)
3.5 垄断竞争的经济效率
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效率的比较
3.6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4、寡头市场的厂商均衡
4.1 寡头市场及其特点
4.2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均衡模型
4.2.1纳什均衡—模型分析的基础
32
4.2.2古诺模型—双寡头垄断厂商的产量决策(计算)
4.2.3斯塔克博格模型—先行者利益产量决策(计算)
4.2.4古诺模型在双寡头垄断厂商价格决策中的应用(计算)
4.2.5斯威齐模型—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
4.2.6价格领先制
4.2.7卡特尔的价格决定
5、不同市场结构经济效率的简单比较
5.1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5.2经济效率
5.3垄断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
6、博弈论与决策行为(略讲)
6.1博弈论的基本知识
6.2博弈的分类
33
6.3博弈的基本形式
6.4重复博弈
第八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十、十一、十二章的复习题、练习题。
第九章 生产要素市场
课时:6课时
参阅教材第十四章,选择阅读第十五章。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通过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阐述要素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但本章的重点在于分析要素的需求。具体内容有:要素需求的特征;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要素的供给和价格的决定等。
1、竞争性市场生产要素的需求
1.1 生产要素及其需求特征
1.1.1生产要素
34
1.1.2生产要素的需求特征
1.2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基础——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1.3 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利润最大化的条件(证明)
1.3.1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收益
1.3.2要素的边际成本
1.3.3厂商使用要素原则的确定
1.4 竞争性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1.4.1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1.4.2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2、 要素供给和要素价格的决定
2.1要素供给分析的有关问题
2.1.1要素所有者为原始要素所有者
2.1.2要素供给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
35
2.1.3要素供给数量的特点
2.1.4要素供给是一种选择
2.2要素供给原则——效用最大化
2.2.1要素供给原则——效用最大化
2.2.2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2.2.3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
2.3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
2.3.1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2.3.2市场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2.4 个人劳动的供给曲线
2.4.1劳动供给的含义
2.4.2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特点
2.4.3个人劳动供给曲线的推导
36
2.4.4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2.5 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与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2.5.1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
2.5.2均衡工资率的确定
2.5.3均衡工资率与经济租
3、非竞争性市场的要素需求
3.1买方垄断的要素市场
3.1.1买方垄断要素市场的含义及形成
3.1.2买方垄断要素市场的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
3.1.3厂商对要素购买的数量和价格决策
3.1.4买方垄断要素市场的效率评价
3.2卖方垄断的要素市场
37
4、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测定
4.1洛沦兹曲线
4.2基尼系数
第九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十四章的复习题、练习题。
第五篇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
第十章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课时:2课时
参阅教材的第十六章。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分析市场经济效率条件。具体内容有: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市场的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等。
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1.1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含义
38
1.2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分析
1.3两种产品市场之间的一般均衡分析
2、经济效率——帕累托最优(公式)
2.1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最优
2.2 交换的效率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2.3 生产的效率和帕累托最优条件
2.4 产出市场的效率——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2.5 完全竞争市场和帕累托最优(证明)
第十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十六章的复习题、练习题。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课时:4课时
参阅教材的第十章第四节、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
39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分析说明市场机制在分配资源中的局限性—市场失灵,并由此分析政府针对各种市场失灵表现所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市场失灵的表现;针对市场失灵的对策——微观经济政策等。
1、垄断与价格管制和反托拉斯法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1 垄断的低效率
1.1.1垄断低效率的表现
1.1.2垄断低效率的原因
1.1.3垄断低效率的图示分析
1.2政府干预之:对垄断的价格管制
1.2.1垄断条件下价格管制的效率
1.2.2垄断条件下价格管制效率的图示分析
1.2.3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管制
1.2.4价格管制的效果常常有限
40
1.3政府干预之二:反托拉斯法
1.3.1实施反托拉斯法的途径
1.3.2反托拉斯法的限制内容和主要法律
2、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2.1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
2.2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2.2.1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的逆向选择
2.2.2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2.3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的校正
2.4其他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市场失灵问题
3、外在性与产权配置
3.1 外在性的含义及其分类
3.2外在性与无效率
41
3.3有关纠正外在性的政策
举例:废气排放的治理
3.4科斯定理
4、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4.1物品的特征与分类
4.1.1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特征
4.1.2物品的分类
4.1.3公共物品不等于政府提供的物品
4.2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4.2.1存在大量免费搭车者
4.2.2使用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4.2.3应由政府来提供公共物品
4.2.4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不一定由政府直接生产
42
4.3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保护
4.3.1公共资源过度使用的主要领域
4.3.2政府对公共资源的保护
4.4公共物品的提供——社会最优数量分析
4.4.1私人物品的供求均衡
4.4.2公共物品最优数量的决定
4.5公共物品的公共选择
4.5.1公共物品选择机制——投票
4.5.2投票的规则
4.5.3公共选择理论
第十一章思考题:
指定的中文教材《微观经济学》第十、十七和十八章的复习题、练习题(的一部分)。
本课程的其他参考书目:
43
1、 茅于轼:《生活中的经济学》(第二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美)加里.贝克尔:《生活中的经济学》,华夏出版社,2003年。
3、 (英)迈克尔.帕金《走进经济学大师》,华夏出版社,2001年。
4、 卢锋:《经济学原理》中国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5、 约翰.D.海主编《微观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
6、 (美)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商务出版社,2001年
7、 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8、 不定期刊物《经济学家茶座》,山东人民出版社。
9、 定期刊物《财经》
10、经济类报纸:《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导报》等。
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