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策略

2023-07-23 来源:欧得旅游网
■响露目赛厨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策略 陈 政 (贺州市中医医院,广西贺卅l 542800) 【摘要】目的 总结早产儿胃肠喂养的临床特点,分析喂 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探讨有利于喂养成熟的要点。方法对 2006年1月一2008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03例早 养;吸吮力好或胎龄>32周,体重>1 500 g的早产儿采用橡胶 奶头吸吮。主要采用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则采用早产儿配方奶 喂养。 1.2.3统计学方法2结果 产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开始喂养日龄、窒息、缺氧等与喂养不 耐受的关系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68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占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 33.5%.小胎龄、低体重、开奶延迟、加奶过快、胎粪排出延迟、窒 采用t检验和 检验。 在20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有68例出现喂养不耐受, 发生率为33.50%.68例喂养不耐受患儿与其胎龄、出生体重、 开奶时间、并发症、窒息等的关系见表1. 表1 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 息、缺氧等因素影响喂养耐受性。结论生率高,多与其胃肠道功能不成熟及胃肠激素水平低下有关。 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缓慢加奶、谨慎禁食、促进排便 和促胃肠动力药物、抚触、肠道微生态制剂有利于促进喂养耐 受性。 【关键词】早产儿预防策略 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 高危因素 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喂养问题日显突 出和重要。早产儿消化功能发育不成熟,在喂养过程中易发生 呕吐、胃潴留、腹胀等喂养不耐受,严重影响体质量的回升、早 期生长发育和存活率。现对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2008年 12月收住的203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喂养不耐受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防策略,从而降低早产儿喂养 不耐受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新生儿科2006年1月—2o08年12月 因各种原因住院治疗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共203例,其中男 126例,女77例。有68例出现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33.50%, 入院时间均≤7 d.有明确的解剖学异常、未经开奶即死亡或放 弃治疗者不在研究之列。 1.2方法 3讨论 3.1早产儿胃肠功能不成熟,胃肠激素水平低下,易出现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窒息诊断标准参照 喂养不耐受。本组资料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33.50%, 略高于李清霞、王莉莉的报道(30.OO%Y' ̄。胎龄<32周的早产儿 1.2.1诊断标准《实用新生儿学》[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① 频频呕吐,每天>3次;②奶量不增加或减少,持续>3 d;③胃残 留量超过上次喂量的1/3或24 h胃残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 喂养不耐受率为49.38%,胎龄>32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 为22.95%,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体重<1 500 g的早 1/4;④腹胀(24 h腹围增加1.5 em伴有肠型);⑤胃内咖啡样 物、大便隐血阳性;⑥第二周末喂人量<8 mL/kg每次回。 1.2.2方法入院后给予保暖,有缺氧者给予氧疗,加强 早产儿护理,针对不同的并发症给予积极治疗。能量摄入按《中 产儿喂养不耐受率为50.65%,体重>l 500 g的早产儿喂养不 耐受率为23.02%,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胎龄 愈小、出生体重愈低、胃肠功能成熟程度愈低,喂养不耐受率愈 高。 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供给【3]。胎龄≤32周,体 重≤1 500 g,无吸吮或吸吮力差的早产儿采用间歇鼻胃管喂 作者简介:陈政,女,47岁,大专学历,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成人教 育学院,主治医师。E-mail:IyIia0yuan¨aoyuan@163,eom 本次回顾分析中发现有窒息、缺氧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 (48.15%)高于无窒息史(28.19%)的早产儿,两者相比有显著性 差异(P<0.O1),这与窒息造成肠黏膜缺氧缺血,甚至脑组织缺 氧缺血损伤有关。因为正常肠道功能的实现有赖于中枢神经系 6O1 基层医学论坛2OlO年第l4卷7月上旬刊 一嘧露自爨固 统、肠道神经系统、肠肌等的互相配合,缺氧会造成胃肠道动力 紊乱,从而不耐受喂养。 喂养开始时间早晚影响喂养耐受性。本组资料显示,开奶 时问≤72 h,喂养不耐受率为30.11%,>72 h喂养不耐受率为 55.56%,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有并发症 (46.77%)和无并发症(27.66%)也有显著性差异(Pl<0.01),这与 患儿病情重、推迟开奶时间有关。提示开奶时间越早,喂养不耐 受发生率越低。 出版社,2006:192、401. 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如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新生儿 抚触、肠道微生态制剂、保持大便通畅等,促进胃肠道功能早日 成熟,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N1.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 【2]汤小园,王有成,黄艾美_,J、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 受疗效观察IJ1.临床儿科杂志,2005,23(7):494. f3】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会儿科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 3.2早产儿胃肠耐受性差的重要原因是胃肠动力不足51, 因此为了减少其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 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4 ̄JL#b科学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营 施。 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lJ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8):692-695. [4]李青霞,王俐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蚌埠 3.2.1早开奶、微量喂养结合非营养性吸吮(NNS) 目前 医学院学报,2007,23(6):693. 主张早开奶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的作用并不是为早产儿早 [5]赵宇,祁俊明,丁国芳.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临床观察[J】.I晦 期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而是为了使其在接受肠道内喂养之 床儿科杂志,2007,25(3):196. 前滋养胃肠道黏膜,促进胃肠道功能进一步成熟。NNS能促进 【6】廉伟林_肃J激排便及NSS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J】.实用儿科临床 早产儿胃肠动力及胃肠功能的成熟,加快其吸吮反射的成熟, 杂志,2006,21(9):544. 促进新生儿胃泌素及胃动素的分泌,促进胃排空,降低胃食管 [7】LeeSJ,CboSJ,ParkEA.Effects ofprobiotics0n entericfloraandfeeding 反流,改善吸吮和吞咽协调能力,防止呛奶、窒息,增加经口喂 tolerancein preterminfants[J].Neonatology,2007,91(3):174-179. 养安全性及适应功能 。 [8]牛峰海,徐心坦.抚触对早产儿胃肠运动的影响【JJ.实用儿科临床杂 3.2.2缓慢增加奶量胎龄≤32周,体重≤1 500g者,从 志,2008,23(14):1076—1077. 0.5~1 mU次开始,每2 h 1次,以母乳或1/2早产儿配方奶逐渐 (收稿日期:2010—01一l1) 过渡到全奶。以后根据患儿消化情况,每天加奶1次,每次加奶 1 ̄2mL,当每2 h喂1次,l0mL/次能耐受时,加奶量可增加到 3 ̄5 mid次,每12 h加1次,直至足量。 剖宫产865例社会性因素 3.2.3药物干预多潘立酮为胃动力药物,可增强食管蠕 分析及初步对策 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使胃肠道上部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 常,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的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收缩,从 刘海梅 而缓解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用法:0.3 mg/l【g每次,每6 h ̄8 h喂 (响水县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响水22461 1) 1次,于喂奶前30min口服,共6d一10d. 3.2.4肠道微生态制剂 能直接补充早产儿肠道内有益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社会性因素的构成及 的生理菌群,这些菌群含有的各种酶能水解蛋白,分解碳水化 初步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分 合物,使脂肪皂化,溶解纤维素,从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利 析其剖宫产原因,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我院2008年 用;代谢过程还产生大量有机酸,刺激肠壁蠕动,从而促进胃的 1月—2o09年10月分娩产妇1 643例。行剖宫产术产妇865例。 排空 。常用妈咪爱散:1 g/次,每12h 1次,共7 d~10d. 剖宫产原因分布为:社会性因素占26.82%,产妇及胎儿因素占 3.2.5新生儿抚触抚触可促进早产儿胃动素和促胃液 73.18%.结论社会性因素在行剖宫产术产妇中占有较大比 素的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加速胃肠道排空功能Jill。抚触应在病 例,且呈上升趋势,与当前医疗环境、社会观念变化等密切相 情稳定的情况下,并在喂奶前30 min或喂奶后60 arin,患儿安 关。剖宫产术的施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医疗安全。但也 静、不哭吵、不烦躁、清醒状态下进行,且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 增加了医疗成本及社会保障成本。在当前医疗资源还不是十分 业护士操作,15~20m 次,1~2次,d. 充足的情况下,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群的正确妊娠分 3.2.6刺激排便排便不畅既是喂养不耐受的表现之一, 娩知识,改善医疗环境,让孕妇以科学的态度选择分娩方式。 又可加重喂养不耐受,延长其持续时间,且使新生儿黄疸加重。 【关键词】剖宫产术社会性因素 对策分娩方式 刺激排便结合NNS可使早产儿胃潴留量明显减少,腹胀时间 明显缩短[61。方法:开塞露10mL/次灌肠,2次/d,共3 d-5 d. 剖宫产是指妊娠I>28周,经剖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 综上所述,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且发生 附属物的手术,是解决阴道难产、某些孕期并发症和合并症的 率较高。小胎龄、低出生体重、开奶延迟、加奶过快、胎粪排出延 一种有效快速、相对安全的常用手术。近年来剖宫产率呈明显 迟、窒息、缺氧等影响喂养耐受性。我们建议:在生命体征平稳 作者简介:刘海梅,女,39岁,本科学历,毕业于南通大学医学院 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早地开始胃肠道喂养(建议3 d以内),并 主治医师。E-mail:qinghua.Iiu.2007@163.com 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第14卷7月上旬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