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2020-07-12 来源:欧得旅游网
《愚公移⼭》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练习题(含答案)

⼀、阅读下⾯⽂⾔⽂,按要求回答问题。

太⾏、王屋⼆⼭,⽅七百⾥,⾼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愚公者,年且九⼗,⾯⼭⽽居。惩⼭北之塞,出⼊之迂也,聚室⽽谋⽈:“吾与汝毕⼒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以君之⼒,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王屋何?且焉置⼟⽯?”杂⽈:“投诸渤海之尾,隐⼟之北。”遂率⼦孙荷担者三夫,叩⽯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京城⽒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返焉。

河曲智叟笑⽽⽌之⽈:“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曾不能毁⼭之⼀⽑,其如⼟⽯何?”北⼭愚公长息⽈:“汝⼼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虽我之死,有⼦存焉;⼦⼜⽣孙,孙⼜⽣⼦;⼦⼜有⼦,⼦⼜有孙;⼦⼦孙孙⽆穷匮也,⽽⼭不加增,何苦⽽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负⼆⼭,⼀厝朔东,⼀厝雍南。⾃此,冀之南,汉之阴,⽆陇断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惩.()⼭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

2.请你⽤⽣动形象的语⾔把下⾯这⼀劳动场⾯描绘出来。(愚公)遂率⼦孙荷担者三夫,叩⽯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3.第⼆段可分为三层,请⽤⽂中语句写出⼆、三层⼤意。第⼀层:⾯⼭⽽居第⼆层:第三层:

4.本⽂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答: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 曾不能毁⼭之⼀⽑.⽑: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 惧其不已.也已:⑷ ⽆陇断.焉断:6.⽤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4分)⑴甚矣,汝之不惠!⑵ 何苦⽽不平?

7.从课⽂学习中知道,“阴”“阳”⼆字在和⼭⽔名称相连时,多指和⼭⽔相关的⽅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的位置。(2分)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⑶ 衡(衡⼭)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阴_____________;

8.在⼈和⼭这对⽭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孙⽆穷,⼈⼒⽆限,⽽⼭不加增,⼈定胜⼭;智叟认为:⼈是“残年余⼒”,⼭却⾼⼤难平,愚公不⾃量⼒。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的评价。(4分)⼆、阅读下⾯⽂⾔⽂,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甲】愚公移⼭(节选)

太⾏、王屋⼆⼭,⽅七百⾥,⾼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愚公者,年且九⼗,⾯⼭⽽居。惩⼭北之塞,出⼊之迂也。聚室⽽谋⽈:“吾与汝毕⼒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以君之⼒,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王屋何?且焉置⼟⽯?”杂⽈:“投诸渤海之尾,隐⼟之北。”遂率⼦孙荷担者三夫,叩⽯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京城⽒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反焉。

【⼄】卖蒜⽼叟【清】袁枚

南阳杨⼆相公精于拳术,每⾄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揶揄之。杨⼤怒,招叟⾄前,以拳打砖墙,陷⼊尺许,傲之⽈:“叟能如是乎?”叟⽈:“君能打墙,不能打⼈。”杨骂⽈:“⽼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垂死之年,能以⼀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缚于树,解⾐露腹。杨故取势于⼗步外,奋拳击之。⽼⼈寂然⽆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晚⽣知罪矣。”拔其拳已夹⼊⽼⼈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腹纵之,已跌出⼀⽯桥外矣。⽼⼈徐徐负蒜⽽归,卒不肯告⼈姓⽒。

【注释】①睨:眼睛斜着看。②揶揄:出⾔嘲笑、讽刺。10.下列斜体词的意义和⽤法相同的⼀项是()A.叩⽯垦壤叩头⽈:“晚⽣知罪矣。”B.年且九⼗且焉置⼟⽯C.跳往助之旁睨⽽揶揄之D.杂然相许陷⼊尺许

1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箕畚装⼟⽯) B.始⼀反焉(始:开始)C.观者如堵(堵:墙) D.⽼⼈⿎腹纵之(纵:放开)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甲⽂段中写太⾏、王屋⼆⼭的⾼⼤,运⼟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程的艰巨,显⽰了愚公的⽓魄。B.⼄⽂段中画线句“拔其拳/已夹⼊⽼⼈腹中/坚不可出”的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C.甲⼄两⽂段靠运⽤了对⽐⼿法。甲⽂段将妻⼦和愚公进⾏对⽐,⼄⽂段将卖蒜⽼叟与杨⼆进⾏对⽐。D.⼄⽂“卖蒜⽼叟”故事给我们的启⽰有:天外有天,⼈外有⼈;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三.阅读⽂⾔⽂,完成16~20题。(共12分)(⼀)

北⼭愚公者……(节选⾃《列⼦》)(⼆)

发鸠之⼭①,其上多柘⽊②。有鸟焉,其状如乌,⽂⾸③、⽩喙、⾚⾜,名⽈精卫,其鸣⾃詨④,是炎帝之少⼥⑤,名⽈⼥娃。⼥娃游于东海溺⽽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之⽊⽯,以堙⑥于东海。注释:①发鸠(jiū)之⼭:⼭名。②柘(zhè)⽊:柘树。③⽂⾸:头上有花纹。④其鸣⾃詨(xiào):它的叫声很像⾃⼰呼叫⾃⼰。⑤少⼥:⼩⼥⼉。⑥堙(yīn):填塞,堵塞。(节选⾃《⼭海经》)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含义。(4分)(1)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2)河曲智叟亡.以应

(3)其妻献.疑(4)始.龀.

17.下列加点词意义⽤法相同的⼀项是(2分)

A.且焉.置⼟⽯有鸟焉.B. 以.君之⼒以.为妙绝C. 出⼊之迂也.惧其不已也.

D. 甚矣.,汝之不惠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18.⽤“/”给选⽂(⼆)画线句⼦断句。(断两处)(2分)⼥娃游于东海溺⽽不返故为精卫19.翻译选⽂(⼀)画线句⼦。(2分)其如⼟⽯何?

20.请从⼈物形象和主题上说说这两则选⽂的共同点。(2分)四.阅读下⾯【甲】【⼄】两⽂,完成各题。【甲】北⼭愚公者…… (《愚公移⼭》)

【⼄】蜀之鄙(边境)有⼆僧,其⼀贫,其⼀富。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吾数年来欲买⾈⽽下,犹未能也。⼦何恃⽽往?”越明年,贫者⾃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千⾥也,僧富者不能⾄⽽贫者⾄蔫。⼈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蜀鄙⼆僧》)(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惩⼭北之塞 ________ ②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③西蜀之去南海 ________ ④⼦何恃⽽往________(2)⽤现代汉语翻译下⾯两个句⼦。①叩⽯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吾欲之南海,何如?

(3)甲、⼄两⽂在写作⼿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从愚公和僧贫者⾝上得到了什么启发?五.阅读下⾯⽂⾔⽂,按要求回答问题。(15分)【甲】愚公移⼭【⼄】铁杵磨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