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 存 高 远
——读冯志远老师事迹有感
读罢冯志远老师的事迹后,我对他有些抱怨,认为他太傻。抱怨他不会享受,放弃大都市的生活不过,去西部受罪;抱怨他没六情七欲,抛弃新婚妻子不顾,抛弃自己的孩子不顾,去培养别人的孩子……,当我再次读到“得到资助”这一节时,我找到冯老师的人生真谛,为培养西部的孩子,乐于奉献,看到西部的孩子一个个走去大山,他幸福!这就是他的追求。得到学生的资助,不就是最好的回答吗?这大概就是他的志向吧!他的名字不是诠释了吗?真是名副其实,志存高远啊!
因为,他知道城市的孩子,学习条件优越,孩子不需要他,当时,最需要他的是西部的孩子,因为当时的西部没有教师,更没有冯老师这样高水平的教师呢!
虽然冯老师一生很平凡,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但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他对祖国人民的忠心,他对西部孩子的真情,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是不平凡的,永远值得我们称颂!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用自己宝贵的一生向我们诠释了一句人生真谛:西部孩子的教育,是我人生的追求,爱我所为!因此他义无反顾。
冯老师就是一颗“红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默默燃烧了42年。42年离别妻儿去宁夏支教的执着,42年离开繁华去偏远地区奉献的果敢,42年扎根西部播撒爱心的义举,42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献身教育的行动,无不向我们昭示着这句信言:要爱我所为,无怨无悔。
是的,爱我所为,无怨无悔。这爱,是冯老师对自我理想的爱;这爱,是冯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爱;这爱,是冯老师对西部孩子们的爱;这爱,是冯老师对祖国人民的爱。对自我理想的爱,冯老师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奋勇当先;对教育事业的爱,冯老师47年献身讲坛,诲人不倦;对西部孩
子们的爱,冯老师双目失明,坚持工作达五年!对祖国人民的爱,冯老师淡泊名利,真情无限感人间!冯老师爱得无怨无悔,乐得桃李满园!
“他离开上海的妻儿毅然到宁夏支教,一去就是42载;他顾不上视力恶化,起早贪黑地备课、批改作业,失明后仍然凭着记忆为孩子们讲课;直到瘫痪,他才不得不离开大西北,离开那些割舍不下的孩子们……”我体验到了,冯老师离开西北那一刻的痛。那是人生失去志向的痛。还有比失去志向更痛的呢?当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了想法,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冯老师,一名普通而伟大的人民教师,一位可歌可泣的人民教师,一个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爱岗敬业的楷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也是一名教师,我平时在工作中,总认为自己的工作最辛苦,怨声载道,说自己太辛苦,不值得。今天读了冯老师的事迹,既欣慰又羞愧。从现在起我将继续努力,以冯老师为楷模,当我工作辛苦时,想想冯老师,双目失明坚持工作5年中的苦,当工作有困难时,想想冯老师,在西部吃喝住困难,当工作中有挫折时,想想冯老师亲人不理解的精神挫折!
冯老师你是我们教师的骄傲!也让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真谛。我选择,我无悔。尽教师的责任,家乡的孩子需要像冯老师这样的教师,我的辛苦,是尽了一份责任,应该是:为学生的一切,而不辞辛苦工作!
同仁们,我们当教师的,不仅仅在奉献,在孩子们中间,我们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亲眼看到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和冯老师一样,就会由衷高兴,产生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这种职业的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在学校工作中,我们还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矛盾,一切以学校事业的发展为重。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放弃或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满足他人或集体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蜡烛”精神吧。这也是冯老师的精神所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