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池塘节能减排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作者:许玉霞
来源:《河南农业·科技版》2018年第11期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品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水体环境污染是我国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传统的淡水池塘养殖模式是造成污染的原因之一,同时污染也会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必须积极推广节能减排的淡水池塘生态养殖模式。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多品种养殖、浮动草床生态调控、微生态环境调控及人工湿地水质调控4种生态养殖技术。
关键词:淡水池塘;节能减排;生态养殖 一、我国淡水池塘养殖存在的突出问题
众所周知,构建一个完整的淡水池塘生态养殖系统需要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充足的光照和空气,二是丰富的水生生物,三是足够的含有无机盐及有机物的淤泥。淡水池塘只有具备了上述基本条件,才会形成互养互生的关系,生态养殖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但是,目前我国的淡水池塘养殖存在比较严重的外源性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池塘的养殖环境。耗氧有机物、植物性营养元素磷和氮是最主要的外源性污染类型,这些外源性污染物会释放出氨氮、硫化氢等对水产生物有极大危害的物质,给淡水池塘的养殖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这些物质的大量出现会导致水中的氧气含量下降,使水产生物出现缺氧死亡的现象是其危害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另外,重金属和其他化学成分也是主要的外源性污染之一,这些污染物的出现与化工企业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有关。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不仅会导致水产生物大面积中毒死亡,还会对水体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更重要的是会影响水产品的品质安全,带来食品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淡水池塘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发展生态池塘养殖技术对于减少淡水池塘水体污染、净化水体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其不仅可以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安全的水产品,而且可以达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淡水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淡水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突破,获得许多研究成果。
(一)多品种养殖技术
多品种养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淡水池塘养殖技术,其符合生态学原理,是一种生态养殖技术。在淡水池塘中,以池塘合理生物载量为依据,通过将多个品种的水产品进行合理搭配,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加水体空间,提高饵料利用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和水生态环境的净化[1]。多品种养殖技术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 1.鱼鳖混养技术
这种将鳖和鱼2种不同的水产生物搭配养殖的技术可以带来很大的好处。一方面,其能够提高淡水池塘的水体溶氧效果,由于鳖是依靠肺来呼吸的,不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并且其通过换气可以使水中的溶解氧增多;另一方面,这种技术对于预防病害效果良好,鳖可以以病鱼为食,从而避免病原体在淡水池塘中扩散。另外,这是一种有效节约饵料的养殖方式,可以达到降低能量消耗进而实现节能减排。 2.鱼虾混养技术
淡水池塘中进行单一的鱼或者虾的养殖方式很容易造成水质恶化或者疾病暴发,而将鱼和虾进行混养则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打造出良好的淡水池塘生态系统。虾在这种模式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减少水中的有机物质积累,加快有机物的转化及代谢。而且虾经常在水底活动,可以搅动底泥、减少底泥中的有机物积累,从而减少水污染。而在淡水池塘中投入适量的滤食性鱼类,可以减少水中的浮游动植物,达到改善水质、减少疾病的目的。 3.鱼鱼混养技术
由于不同种类的鱼的生活习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通过将不同种类的鱼进行科学搭配,实现鱼类多元化规模养殖,对于提高养殖效果、改善水体环境有很大的帮助。淡水池塘是一个立体的空间,不同品种鱼类的活动水层有所区别,可以打造立体养殖系统。同时,不同品种的鱼类存在互利关系,对于饵料利用率的提高和水体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作用。鱼鱼混养不仅可以实现环保和节能减排,还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水产品,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二)浮动草床生态调控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是淡水池塘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威胁,因此,要想实现生态养殖,就必须减少水中的磷和氮等有机物,抑制水体的富营养化。一些湿地植物、水生植物或者经过改造的陆地植物可以起到抑制富营养化、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通过这些植物打造浮动草床可以实现淡水池塘的生态养殖,改善水产养殖环境[2]。相关研究表明,如美人蕉、水芹、水蕹菜和水葫芦等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氮和磷含量,是打造浮动草床的最佳选择。不同植物的除氮磷效果存在一定差别,而且水面植物覆盖率不同所起到的效果也不一样,应根据水体环境的具体情况进行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搭配。 (三)微生态水质调控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微生態环境对于淡水池塘养殖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于微生态水质进行有效的调控对于减少水生植物病害和水体环境污染、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有积极的作用。微生态水质调控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非生物环境的调控
非生物环境是水中的动植物和细菌群落生存的环境,对于生存于其中的生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非生物环境的调控是微生态水质调控的核心。其调控对象主要是氨氮、硫化氢和溶解氧等物质,通过对于这些物质进行调控,可以为水生生物打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使用增氧机是对于溶解氧进行调控的措施,其效果显著,但通常被用作应急之用。而水中的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溶解氧最重要的来源,因此,调控水中的浮游植物不仅可以增加水体的溶解氧,还可以控制硫化氢和氨氮等有害物质。 2.细菌群落的调控
在水体环境中,细菌群落是普遍存在的,而一些致病菌的存在是导致出现细菌性疫病的罪魁祸首。调控淡水池塘的细菌群落,通过加快有害物质进行内部转化,提高细菌的代谢可以实现科学调控,从而改善水体环境。 3.浮游植物的调控
淡水池塘养殖中期是鱼类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需要增加饵料的用量,但是饵料的增加可能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甚至还会因为蓝藻快速生长而产生水华现象。当蓝藻衰亡后水中的溶解氧产生翻塘现象,释放出大量的藻毒素。在进行调控时应利用硫素钠等化学药剂进行清塘和换水,但药剂的大量使用会增加池塘污染物的排放,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所以,浮游植物的调控应针对不同的养殖阶段运用不同的措施,控制水中有机物的富集程度,从而抑制蓝藻等浮游植物的生长。
(四)人工湿地水质调控技术
湿地不仅有涵养水源的作用,还有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打造人工湿地进行淡水池塘水质调控就是应用湿地净化水质的功能,实现生态养殖。通过人造湿地中的植物、土壤、微生物和沙砾等可以进行过滤、沉淀、吸附、氧化还原,对于养殖废水进行净化,从而建造一个人为控制的水处理系统[3]。相关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可以降低水中的高锰酸盐、氨氮、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含量;而由植物、滤食性鱼类等组成的多级生物修复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浮游生物和营养盐等,改善水质。
总之,节能减排、生态养殖是我国养殖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在水产养殖中兼顾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必然要求。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为实现生态节能的淡水池塘养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董济军,刘朋,林艳青,等.淡水池塘节能减排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水产,2017(6):102-105.
[2]张一漪,王正毅.淡水养殖池塘微生态环境调控研究综述[J].商情,2016(37):274. [3]李文华,赵瑞亮.浅谈我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山西水利科技,2017(1):91-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