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体能锻炼,除了能增强身体的防御能,对孩子的大脑-神经-骨骼-智力-人际-情绪,以及人格发展,都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幼儿体能训练在幼儿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团体,他们需要更多的爱,更多的帮助。同时幼儿又像是一颗将要发芽的种子,除了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充分的水分,阳光和各种帮助他们生长的有机条件。而我们就是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之一。但是,如果一颗种子自身都已经坏掉,没有生机,那么外部环境不管有多好,他始终不会发芽长大。所以如何选一颗种子,如何把一颗种子变得又饱满又健康就成为了重点。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幼儿园都曾做过尝试,甚至有些还设了专门的课程去加强幼儿体能方面的训练。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继续下去。那么就我看来,玩耍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户外活动更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但是由于小孩本身有了一定的思想,所以当他来到户外时,就避免不了对周围的一些新事物做出反应,这个时候就可能产生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因此在许多学校老师不鼓励要求幼儿进行户外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让幼儿能有一个开心的过程,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更能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呢?我觉得。
幻想。这里的幻想,简单一点解释就是为幼儿设立一个想象的空间,在空间中给幼儿一些美好的东西,这个老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自由发挥。如在上手臂力量的训练课时,老师可以把幼儿多看的动画形象《铁臂阿童木》加上去,试问一下:孩子对阿童木的看法和态度,
然后设计一个可以让幼儿扮演阿童木的活动,让幼儿有去争取的冲动,老师可以把他当做是一种鼓励,这样在课程的开始不会让幼儿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别的事情,而是想到这个鼓励为何物。老师这时候就可以引出下一个环节了,在这里老师不能过多的给孩子比如说实物之类的奖励,这样幼儿会因为这些转移视线。课程组织起来就有些麻烦。
吸引。所谓吸引就是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当老师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后,就必须把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安排的课程上去。那么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在课程安排上要多一些心思,比如:可以请其他老师做一些形象的扮演,如孙悟空,怪兽等。也可以以魔术的形式“变化”一些道具出来,同时老师要多一些肢体语言上的表演,尽量把孩子的目光拉到自己要求的地方去。然后引入课程内容。
民间游戏的利用。1.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成功与失败。如玩《包剪锤》《跳绳》等游戏时,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成功的
喜悦和满足感,增强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2.幼儿民间游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发的民间游戏中,幼儿没有任何干预,没有心理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娱自乐,敢于大声说笑,大方的表现,大胆的想象;他们随时随地、自由组合,不用任何道具就可以玩的很开心。
第四.创新。在进行体能课上如果缺少创新,那么课上就会很枯燥乏味,幼儿也没有兴趣参与,就不能达到上课的目的。老师可以把上课的内容多样化,然后以音乐’’加上活泼有趣的动作’’来设计课程。课程的开始,老师应该以多样的音乐律动来开始课程。
音乐律动不但可以作为热身运动,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各种不同的特色曲风(全世界各国的音乐);它包含有趣的体操、可爱的动物律动、时尚流行的律动、生活化律动、环保律动、卡通律动、亲子律动、节庆律动、数字律动、美语律动、古典音乐、民俗律动、温馨手语带动唱等,锻炼幼儿的大脑、骨骼、肌肉的发育。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与幼儿一起参与活动游戏,对一些身体协调能力差的孩子要多一些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胆小,勇敢的跨出第一步。其次在活动中除了律动之外,老师应该在生活中多关注孩子的基本情况,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去安排课程。
第五.循序渐进。首先:幼儿体能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发现,运动能力越差的幼儿越是害怕运动,原因在于这些幼儿害怕运动会让他们受到伤害。所以提高体能的关键是针对不同幼儿的体能特点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培养幼儿对运动的自信心。其次:选择项目要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好带一点游戏的性质。例如,对协调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玩投篮、拍皮球、飞盘等。对懒惰、不爱运动、力量不足的幼儿可以玩弹跳、踢足球、简单越障等。
在以上的活动中老师只是一个中心而已,最主要的还是孩子,老师引导,孩子自主去挑战一个个难点,达到锻炼的目的。其实幼儿教育很多时候不是单纯让老师依靠教材去灌输一些理论知识给孩子,他需要老师与孩子成为朋友,让老师融入孩子,更重要的是需要老师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创新,为孩子的明天做好课前准备。
陈中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