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惠萍
来源:《新教育·综合版》 2020年第2期
林惠萍
在新技术、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群文阅读越来越显示其育人的多元价值。于泽元教授认为“群文阅读内在蕴含着一种思维方法论,对于人的素养形成、思维的发展、人生观的形成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何立新老师说:群文阅读教学就是“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实现问题的解决和意义构建的过程。” 可以说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贯穿始终的线索,它将分散的信息串连在一起,使群文阅读内容结构化,使学生阅读探索有规可循。
人们普遍认同的关于群文阅读“议题”的概念是:依照多文本的特性所提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关键问题。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议题是依照多文本的特性所提炼出来的。但是,笔者认为具有实际意义的群文阅读教学不能光为了文本特性而定议题,更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凭空想一个议题,然后又凭空组合文本,这样凭空操作会失去其阅读教学的意义。有价值的议题应该是既基于文本,又来源于学生的实际需要,这才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困惑,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
那么如何确立议题,确立什么样的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提升教与读的品质呢?笔者基于“学生视角”,以统编教材编写的理念和学习任务为参考,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群文阅读议题的提炼做了一些探索。所谓“学生视角”即学生的角度,这里特别指的是学生的思维角度、学生的阅读体验、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学习困惑、学生素养发展需要等。换句话说,基于学生视角,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关照学生的成长需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们试图通过议题来统摄教与读的整个过程,从而达成理解、对话与融通,提升群文阅读教与读的品质。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角度与大家探讨群文阅读议题的拟定:
一、规避学生“应试阅读”的议题
阅读本应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在升学等诸多现实面前,学生的阅读掺杂了很多功利性,强大的考试压力让许多孩子的阅读不再纯粹。笔者发现为了应付中考,为了省时省力,不少学生预先抱持他人的解读,然后快速浏览原著,囫囵吞枣,肢解原著。更尤甚者,有些学生干脆就百度名著内容,死记硬背名著中的人物、情节和主旨,连囫囵吞枣都不愿意了,于是2019年海南中考名著阅读答题中,不少学生出现了“武松三打白骨精”“武松抓毛毛虫”张冠李戴的笑话。这种“以他人的阅读为阅读”“不阅读”等现象,韩军老师认为都是“伪阅读”,学生作文的套话、空话大底都是由“伪阅读”导致的。学生没有真阅读,就无法受到经典内涵的浸染,更谈不上学会阅读学会表达,只有在真阅读中才可能学会阅读。杜威说“在做中学”,只有真去做了才能促使学生思考。功利性的“假”阅读只会浪费时间,也违背了新教材所倡导的“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前所未有地对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有了量化的指标,这与新教材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理念是一以贯之的,这种理念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风向标。
基于对以上“应试阅读”问题的反思,笔者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做了针对性的弥补,试图改变这种被扭曲的阅读状态。
在有序地督导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同时,笔者精心挑选名著中精彩文段,提炼议题,进行更深入的阅读教学,并且提倡阅读的个性化。如“《骆驼祥子》的多选段阅读”教学一课,为了让学生真阅读、真体会,笔者聚焦议题“人物内心世界的多样展现”,选择了《骆驼祥子》中八个相关文段组成文本群,在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再深入地对这八个精选片段进行品读,加深学生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从而真切领悟作品的主题内涵。这种以议题牵引、督导学生阅读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假读名著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品质。
二、关注学生学习困惑的议题
新教材把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等语文要素散落于各单元各篇章之中,便于学生随文学习,但是一个班里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参差不齐,常规的教学很难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有的学生就很难理解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的多元解读,又比如有的学生怎么也搞不清楚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区别。这种种的学习困惑,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化教学,为此,笔者基于学生的学习困惑提炼出相应的议题,然后围绕这样的议题整组文本,创设熨帖的文本情境,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在求同比异中去理解、辨析语文学习中的困惑点,从而构建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些来源于学生困惑点的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而且能更好地将零碎的知识结构化,使僵硬的思维变得灵活、将封闭的视野变得敞亮。
如针对“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易混淆的问题,笔者特地组织了议题为“宗璞散文里的托物言志”的群文阅读教学,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作为引子,和课后推荐的同一作者的两篇写景状物散文组成文本群,通过读、比、对等方法让学生辨析理解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学生获益匪浅。
又比如:根据边塞诗解读困难而设计的“化无形之思为有形之像”的群文阅读;根据惧读鲁迅这一阅读现象而设计的“鲁迅小说里的小人物”群文阅读;根据学生写作问题而设计的“怀想类叙事散文中叙事、议论和抒情的安排”群文阅读……
议题是应有尽有的,但是有教学价值的议题应该来源于课堂教学实际,来源于学生的学习需要。缺乏指向的、随意性议题容易给学生带来学习负担,而源于解决问题需要的议题是有归所的,有聚焦的。因为一个基于解决学习问题的议题更能生发有价值的思考,更能促进结构性知识体系的形成,更能促进师生思维的跨级,提升阅读的品质。
三、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的议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内驱力,尤其是青少年。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
忆”,只有感兴趣才会更用心,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基于学生视角首先就是尊重学生的兴趣,试想如果我们抛出的议题让学生觉得无聊无趣,那关于这个议题的阅读也将变得无聊无趣,徒增学生学习负担。在某种程度上讲,只有让学生阅读过的文字,才能成为学生的阅读文本,毕竟阅读的主人是学生,如果学生根本没有兴趣阅读或者根本看不懂,那么多优秀的文本都是徒劳,温儒敏教授说:“教师应当放手,让孩子自由阅读、个性化地阅读,潜心会文,切己体察,避免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他们的体验与思考。”尊重学生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自我的、个性的阅读。
在教学实验中,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心理成长需要,笔者尝试着举办了“诗文赏读会”活动,努力做到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赏析。具体的做法是:分组分工—小组商量选择议题—整组诗文—朗读赏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文,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去诵读和赏析。这个过程中,学生因为可以“选我所爱”,所以更能发自内心地进行赏读。这样的“诗文赏读会”议题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可以说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和阅
读兴趣,这也恰恰说明源于兴趣的阅读更能激发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如可以巧妙地运用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阅读主题“亲情”,给学生推荐赏读议题为“亲情的力量”组文,这样既加深学生对课内文本的理解,又关联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感触,有话说。学生由“被动阅读”,变成“主动阅读”,课堂由静默寂寥变得自由轻松,笔者认为这便是一种无功利的自我阅读,一种纯粹的阅读。
书海浩瀚,议题也是无穷无尽的,一个有价值的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成功一半的关键,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灵魂,统摄整个教学过程,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基于学生视角的议题,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差异,我们应努力做到:规避学生的阅读问题,关注学生的学习困惑,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说,基于学生视角而确立的议题是灵活的、开放的、多元的、丰富的,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生命体验与文本相遇相融,生成多彩多姿的思想智慧。选择适切议题,就是优化信息的整合与融通方式,提升群文阅读教与读的品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