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课标:
(一)先看课程总目标,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阐述: 知识与能力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3.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4.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5.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6.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8.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9.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10.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二)下面说一下本册内容标准 1.识字与写字教学:
(1)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
(2)用硬笔书写正楷,行款整齐,有一定的写字速度。 (3)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阅读教学: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4)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3. 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2)要创设特定的情境。 (3)体现双向互动。
(4)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4.习作
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要求不可过高。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 作文讲评重在激励。培养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
5.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要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说教材
(一)教材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组由“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五部分组成。教材的最后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二)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阅读教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这八个主题共有28篇课文,精读和略读各14篇。每篇精读课例包括课文、课后问题。略读课例包括导读、课文。
八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单元间学习内容相互铺垫照应。
(三)编写特点
从主体设置来看,教材的特点以及知识技能的范围如下: ①、主题设置灵活多样,编排形式又有创新
例如,“语言的艺术”,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四篇课文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初步感受古代文学、历史名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作家笔下的人”,收入的是古今中外名作家写人的精彩文章或片段,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方面揣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本册还编排了一组专门用于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走进信息世界”,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与其他单元截然不同。
②、选编的新课文有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
有表现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的《丝绸之路》,有反映我国西部建设成就,歌颂新一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精神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有充满生活情趣,再现多彩童年生活的《祖父的园子》《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已救人的高尚品质,赋予革命传统教育以新的内涵的《桥》,有表现一个孩子实现纯真善良心愿的《梦想的力量》,有展现多姿多彩异域风情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
③、重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如,“走进西部”这一组课文,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祖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热爱祖国的
感情,还可以从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绵绵不绝的民族情、爱国情。在“他们让我感动”这组里,学生可以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国际主义情谊;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已救人的高尚品质。 ④、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文言文《杨氏之子》,、近代白话文《景阳冈》《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剧本《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研究性报告等编入本册教材。
⑤、拓宽课文系统,编制“资料袋”“阅读链接”“课外书屋”“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栏目,以丰富语言学习内容。习作的编排:(1)记实作文。安排了三次,童年趣事,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2)应用文。安排了三次,写信,写发言稿,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3)材料作文。安排了两次。缩写练习,看图作文。从以上安排可以看到,更加重视写实性作文,体现了习作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思想。另一方面,习作的内容、形式更加丰富。 (四)教材立体式整合
从纵向上看,首先是内容的整合——各册专题相互联系,主题的设置上体现延续与发展的特点。
其次是表达上的整合——五年级下册教材“走进西部”单元与四年级上册的“自然奇观”这一单元,六年级上册的“投入大
自然的怀抱”一脉相承,都是引导学生注意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独特的感受,还要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这些独特的感受,只不过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
第三是语文素养上的整合——语文素养的提高与知识有关,但是主要依靠实践活动。因此从第二学段阅读和写作训练中的仿写训练开始,例如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观察与发现”为学生的仿写提供了范本;本册教材中的“作家笔下的人”这一单元,为学生观察人物,描写人物打下了基础;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横向联系上,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例如在第四单元“他们让我感动”这一单元,利用美术的形象直观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利用计算机网络搜索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各学科的整合生动地再现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场景、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而《桥》则用音乐来表达烘托人物的高大形象。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识字与写字教学:
教学中,要对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
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2.阅读教学:
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在默读训练方面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并且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中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本册教材体裁广泛,文体的丰富给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的研究课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3.习作教学: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内容来写。至于怎么写的问题,在打开思路、选择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渗透。
4、口语交际教学:
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第三学段口语交际的训练重点是:听人说话能抓住要点。表达能有中心,
有条理。讨论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目标,要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加以落实。
5.综合性学习:高年段的综合性学习,要比较充分的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
1.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2.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3.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4.口语交际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
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5.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通过研读全册教材,让我们认识到,我们教师要凭借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通过指导语文学习,不仅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做人的基础,而且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
李晓燕
2013年3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