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车站餐厅里的老人阅读题

2024-03-01 来源:欧得旅游网


车站餐厅里的老人

【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

一个干瘪的老头儿,满脸都是硬得像刷子似的的胡子茬,坐在麦奥里火车站餐厅的角落里。严冬的风雪一阵又一阵呼呼地刮过里加湾的上空。近岸的海水结成了坚厚的冰。

老人到餐厅里来,显然是为了取暖。他什么酒菜也没点,嗒丧地坐在长椅上,【A】两手笼在渔夫穿的那种短大衣的袖筒里,短大衣上叠满了歪歪扭扭的补丁。

跟老人一起进来的还有一条毛蓬蓬的小白狗。小狗伏在老人脚边打着抖。

邻座上,有好几个年轻人正在嘻嘻哈哈喝啤酒,他们的后脖子红通通的,皮肤都很紧。【B】他们帽子上的雪正在融化。雪水滴到啤酒杯里和夹有香肠的面包上。可年轻人只顾起劲地争论足球赛,没注意到雪水。

有个年轻人拿起一个夹肉面包,一口就吃掉了半个,这时小狗再也忍不住了。它跑到餐桌前,举起前腿,人立起来,谄媚地望着那个年轻人的嘴。

“彼季!”老人轻声唤道。“你怎么不害臊!干吗去打扰人家?”

可彼季仍然人立在那儿,只是前腿已累得一个劲地哆嗦,后来终于放了下来。但是脚刚一碰到湿漉漉的肚子,小狗立刻想起它立在这儿的目的,又把前腿举了起来。然而那些年轻人并没有发觉它。他们正在兴高采烈地谈着话,不时给自己的杯子里斟满冰凉的啤酒。

雪糊没了窗户,在这样的大冷天,目睹人们喝冷得跟冰水一模一样的啤酒,脊梁不由得会打起寒战来。

“彼季!”老人又唤道。“喂,彼季!回来!”

小狗迅速地摇了几下尾巴,似乎是在向老人表示,它听见他在叫它,不过请他原谅,它实在是没办法了才出此下策的。

“唉,彼季呀,彼季!”老人轻声说道,伤心得连声音都有点打颤了。

彼季重又摇了一下尾巴,顺便央求地望了老人一眼。它仿佛在请求老人别再叫它,别再数落它,因为它自己心里也不好受,要不是出于无奈,不消说,它是决不会去向陌生人乞求施舍的。

有个戴帽子的高颧骨的年轻人,终于发觉了这条小狗。

“狗杂种,讨东西吃吗?”他问道。“你主人在哪儿?”

彼季开心得摇了下尾巴,瞥了老人一眼,甚至尖着嗓子轻轻地叫了一声。

“公民,您这是怎么搞的!”那个年轻人说道。“既然养条狗,就得喂它,要不就不文明了。您的狗向我们讨饭吃。可我国的法律是禁止行乞的。”

年轻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瓦利卡,您这话太过分了!”其中有个年轻人大声责备道,随手丢给小狗一片香肠。

“彼季,不许吃!”老人喝道。他那被风吹得粗糙的脸和青筋暴绽的干枯的脖子涨得通红。

小狗瑟缩着身子,耷拉着尾巴,走到老人跟前,连看都没看香肠一眼。

“他们的东西,哪怕是一粒面包屑,也不许碰一碰!”老人说道。【C】他急急忙忙地翻着身上的几只衣兜,找到了几枚银的和铜的分币,放在手心中一边数着数儿,一边吹掉粘在分币上的碎屑儿。他的手指不停地哆嗦着。

他走到柜台前,那几枚硬币放到潮乎乎的柜台上。

“买一个夹肉面包!”他嘶哑地说。小狗夹紧尾巴,站在他脚边。

女营业员把两个夹肉面包放在碟子里,递给老人。

“一个!”老人说。

“您老拿着吧!”女营业员轻声说道,“我不会因为给了您两个面包就破产的……”

“谢谢!”老人说道。“谢谢!”

他收下两个面包,走到站台上去了。那里一个人也没有。一阵风雪已经过去,另一阵正在逼近,不过眼下还远在地平线那边。老人在长凳上坐下来,把一个夹肉面包丢给彼季,把另外一个用一条灰不溜丢的手帕包好,藏在衣兜里。

小狗痉挛地吃着面包,老人望着它,用袖子揩着眼睛——大概是叫风刮得流泪了吧。

1.有人想把文末老人望着小狗吃面包的场景成一幅版画,井在画上题一句诗。你觉得下面哪句诗最适合?请说明理由。(3分)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此文节选自《金蔷薇》,作者在后文阐述了对文学创作的思考,他有这样一个观点:“没有细节,作品就没有生命。”请你从上文画线的A(老人穿的短大衣)、B(年轻人帽子上的雪水)、C(老人买面包的硬币)处任选其一,结合小说内容阐释作者的观点。(4分)

3.文中有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列举两组,并分别分析其效果。(4分)

4.文中的一群年轻人和《孔乙己)中的酒客们都是一群看客,你怎样评价这些看客?请结合两文相关内容进行阐释。(4分)

1. (3分) A.因为文中老人的生活状态和年轻人形成对比,年轻人生活安逸,无法理解老人的痛苦。用此句题注,体现的是社会的贫富差距,有钱人家中飘出酒肉香,穷人却在街头忍冻挨饿,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B.因为本文中的老人生活拮据、贫寒,即使买了面包,也不舍得自己吃。用此句题注,表达了对老人贫苦生活的感慨,也寄予了底层人民生活能逐渐好转的美好愿望。 (3分,能结合诗句合理表达感受。选择AB,可得3分,选C不得分)

2. A.“渔夫”“短大衣”“叠满补丁”充分体现了老人生活穷困潦倒,处境艰辛;也为后文老人因没钱被嘲笑作铺垫,老人的颓败、穷苦的形象更加丰满。

B.帽子上的雪水照应了开头严酷的风雪场景,与餐厅的温暖形成对比,与老人进餐厅的目的相呼应;也为后文小狗向年轻人乞讨食物却没有被发现作铺垫。

C.作者具体描写了老人摸硬币时的动作,“翻”“找”“放”“数”“吹”等词以及硬币上粘着的碎屑刻画,既表现了老人的穷苦与窘迫,也表现了年轻人冷漠无礼,突出体现了老人的骨气与尊严。

(4分,结合具体细节能至少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 (4分) 小狗进餐厅后向年轻人乞讨的谄媚和老人制止后顺服听话形成对比,从侧面表现老人悲苦的命运和困境中保持的尊严与骨气;将年轻人对老人的嘲笑和女营业员善意举动进行对比,表现了社会中人情的冷暖,表达了对老人的同情与关爱。(4分,从对比内容和效果两方面回答,各2分。其他对比,如“老人处理两个面包不同的方式”等合理即可)

4. (4分) 他们都是普通人,对弱者冷漠无情。如咸亨酒店里的客人嘲笑孔乙己的生存状态,到处都是哄笑声;文中的年轻人嘲笑老人不给狗吃饭,让狗行乞,笑声四起。两位作者通过对“看客”现象的描述,意在讽刺当时不近人情、冷漠虚伪的社会现状,体现了世态的炎凉。(4分。结合两文内容分析,评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