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们:
大家好!
下面就这一年度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近年来全市组织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部认真落实市委要求,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在“主题活动走在前列,职能工作强基主动,特色工作国省争先”上狠下功夫,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干部工作抓基础,着力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识人体系。把握好干部标准和市委“五个大胆起用、五个注重”用人导向,按照“平时善于发现干部、用时能够推荐干部、关键时刻选得出干部”的要求,初步建立了以“一表两定十账三库一流程”为重点的干部工作基础台账:
“一表”就是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修订完善领导干部职务名称表;
“两定”就是分层核定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职数;
“十帐”就是分别建立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定期分析信息、女干部信息、年轻干部信息、非中共党员干部信息、少数民族干部信息、专业干部信息、选调生信息、年度干部综合考评结果排序、近年来引进人才德才表现情况分类排序、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等台帐;
“三库”就是建立完善并定期维护干部信息库、后备干部信息库、人才信息库;
“一流程”就是按照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流程,以利干部选用全程记实。通过健全完善各类台账,把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和日常表现情况掌握清楚,并有效运用到识人察人、选人用人中,使之切实发挥作用。
目前,各类台帐、数据库、资料库都逐步健全完善,通过多渠道、及时收集整理管理权限范围内的干部各方面现实表现情况,做到人头清、数据准、情况熟,有效服务领导班子建设。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一季度全市组织部长工作例会上,围绕在组织部门建立科学的识人体系进行了专题研讨,并统筹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力量集中攻关,务求取得制度成果。
二是队伍建设抓作风,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去年1月以来,在全市深入开展以“践行宗旨,争做好干部”为主题的“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大讨论活动,深入推进“灵魂革命”,促进干部换位思考、改进作风、服务群众。
新华社、求是杂志、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对活动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襄阳找到了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抓手;鸿忠书记、国生省长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作出批示,并在全省推广。
今年第二批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市委高度重视,精心谋划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君正书记带头蹲点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市委常委一班人坚持带头边学边查边改,积极参与活动,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好了示范,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三是基层组织抓服务,不断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积极适应基层组织建设形势任务的变化,按照服务定项、组织定责、干部定事、运行定制、考评定标的基本模式,着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全市广大基层党组织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功能。
继续加大农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五务合一”规范化建设,组织各级党代表开展“四进四访”活动。在全市推行群众工作“三事工作法”,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长批示肯定。总结推广“王运福工作法”得到了中央书记处几位领导的批示肯定。四是人才工作抓品牌,围绕产业发展聚集各类优秀人才。大力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各类市场主体面向海内外人才市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截至目前,已引进国家“__”人选4人,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7人,数量在全省市州(除武汉市外)名列前茅;支持“隆中人才支持计划”项目25个、“隆中人才创新团队”9个,资助总额555万元,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我市招才引智的品牌。策划举办“隆中对”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尊贤重才文化,打造高端人才交流平台,被省委组织部评选为“20xx年度全省组织系统‘十佳’特色工作”。对襄阳打造内陆人才区域高地的做法做出重要批示。
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注重顶层设计,突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地位。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襄阳历届市委高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其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每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专门听取关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二是注重工作规划。20xx年,中央、省委关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出台后,我们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29-20xx年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对全市县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和目标任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三是强化责任落实。坚持党委(党组)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并把后备干部工作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级党组织,层层建立责任制,坚持定期督办检查和考核。
2、注重选拔机制创新,不断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的结构。
一是严格选拔。市委严把入口关,坚持后备干部的资格条件,按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研究决定等程序,确定后备干部。在考察中,突出考察后备干部“德”的情况,采取德的表现和作风建设方面突出问题专项测评、五量化五分析等方式实行多角度、全方位考察。20xx年,我们在后备干部推荐考察中,首次引入了中组部人机对话软件,模拟实战环境,重点考察后备干部在处理具体问题中表现出来的德才素养。
二是拓宽来源。按照后备干部总体规划,坚持“五个一批”的多层次选拔,不断拓宽来源渠道,即结合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市直部门领导班子集中调整,集中选拔一批;结合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发现掌握一批;结合“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培养,选拔培养一批;结合届中考察、年度考核和干部考察,补充调整一批;结合干部平时调整考察,重点吸收一批。20xx年底,我们结合省委组织部推荐考察厅级后备干部,对县(市)区党政后备干部人选进行了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确立了15名县(市)区党政后备人选。20xx年初,我们结合班子届中考察市县两级同步开展了后备干部推荐考察工作,全市确定各级后备干部1325名,初步建立了分门别类的后备干部库。
20xx年,结合县(市)区集中换届和市直部门领导班子调整干部推荐选拔工作,择优确定县级后备干部323人。20xx年底,我们结合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公开推荐优秀科级干部,进一步择优充实了后备干部队伍。三是优化结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选拔后备干部。
20xx年,我们按照班子建设需要,分党政综合类、党务类、文化宣传类、政法类、女干部、少数民族、党外干部类等11类别,结合组织实施“1+11”类“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市一级重点选拔培养年轻干部627人,从中分类择优选拔了114名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县级后备干部队伍。同时,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等限制,通过选调生招录遴选、人才引进、干部交流挂职、公开选拔等方式相结合,注重选拔班子建设需要的结构性、紧缺性、专业性人才,不断优化后备干部队伍结构。
目前,我市后备干部基本形成以35岁至4岁干部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结构逐步优化,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比例不断提高,学历构成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主的后备干部队伍。
3、注重体现重点培养要求,不断提升后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一是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分层次加强对后备干部进行轮训,每年在市委党校组织2个以上班次。每期后备干部培训按“三个1周”设置,即“理论与知识教育1周”、“业务与技能教育1周”、“理想信念教育1周”,以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锤炼党性、丰富知识。我们还积极创造条件,每年组织一批年龄较轻、学历层次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后备干部,到全国重点高校及国(境)外著名高校或培训机构培训。近几年来,先后选送了347名后备干部到国内高校或培训机构进行专门培训,选送了79名后备干部到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参加培训。
二是强化实践锻炼。建立后备干部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到上级部门、到基层、到沿海发达地区、到急难险重工作一线去锻炼和磨练。近年来,我们分批次选派17名县级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到上海、深圳、东莞等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分4期安排市直经济部门和县(市区)41名分管城建、旅游工作的后备干部到重新“两江”新区、西安古城、天津开发区、广东东莞等地挂职锻炼;采取“上下对口、互派挂职”的方式,先后选送了11名学历层次较高、发展潜力较大、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分别到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等中央和国家部委,以及东风公司、中国兵器集团等中央企业挂职锻炼。
4、注重强化管理,确保后备干部队伍进出有序。
坚持每20xx年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一次集中调整,平时注意补充调整,确保后备干部有进有出,始终保持合理数量和质量。一是注重分层分类管理。20xx年12月,我们建立了后备干部管理信息库,并对入库人员实施分层次、分类型的培养管理,明确党政正职后备干部由组织部直接掌握管理;副职后备干部由组织部与各部门党组织共同管理,以部门党组织部管理为主,副职后备干部名单确定后,及时与各部门“一把手“通气,确定后备干部管理责任领导,落实培养计划、培养路径和管理措施。
同时,邀请市委统战部、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参与,加强对党外后备干部、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女干部、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二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定期同后备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及时掌握了解后备干部的情况,特别是在后备干部思想出现波动,工作遇到困难,生活受到挫折时,党组织及时采取措施,热情帮助,政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工作上多支持,生活上多引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积极创造后备干部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形成“结对人、单位、组织部门”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
三是实行优进绌出动态管理。坚持后备干部动态调整机制,对经实践检验不符合后备干部条件以及不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人选的,及时调整出去,同时对表现优秀、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干部,及时补充进入,从而保证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质量。建立后备干部考核制度,除平时考核外,每年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及时掌握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意识和心理素质等情况,并集中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及时掌握后备干部情况和发现优秀干部,并通过程序对后备干部及时调整。20xx年以来,我们通过后备干部综合考评,共调整不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的对象64人。
5、注重备用结合,及时把优秀后备干部选任到合适岗位发挥作用。市委明确,提拔使用干部时,要注重从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中挑选。尤其是对德才兼备、实绩比较突出、群众公认、各方面条件都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根据工作需要,按程序及时予以任用。20xx年以来,我市呈报的16名厅级后备干部,有11名提拔担任厅级领导职务,占69.5%;我市确定的27名县(市)区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已提拔担任县(市)区党政正职的有8人,已经担任其他党政正职或正县级领导干部的11人,占7.1%。近20xx年来,我市连续采取公开选拔、差额比选、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了43名县级领导干部,其中县级后备干部11人。20xx年以来,全市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腾出县级领导岗位132个,调整县级干部122名,其中使用后备干部在一半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有些党组织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上海存在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本单位只需配合就行;有的重班子建设,轻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没有做到同安排,同规划,同落实;等等。
二是后备干部队伍的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不少地方在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上,注重了年龄、性别、政治结构,对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方面储备比较充足,但是忽视了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对专业性干部、能力型干部储备的不够。主要原因在于后备干部选拔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组织等党政机关以外的优秀人才因体制等因素,目前进入渠道还不够畅通。
三是后备干部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实际工作来看,由于受政策和长期思想认识误区的影响,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还没有真正做到常态化;在管理模式上比较笼统,特别是在后备干部的跟踪管理方面,还有待及时跟进。
四是在后备干部的备用结合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对后备干部的使用,上级的要求比较宏观,没有出台具体的、可操作的工作细则和办法,缺乏制约性和规范性,在一些地方对后备干部“备而不用”、“备用脱节”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不仅挫伤了后备干部的积极性,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
(三)加强和改进的建议。
1、建议启动新一轮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工作。考虑到20xx年将进行新一轮市县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且目前市级领导班子、县级领导班子后备干部自20xx年大规模调整补充以来,经过几年的使用和调整,数量和结构要求都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全省作出统一要求,启动新一轮后备干部的调整补充工作,为换届做好干部储备。
2、关于后备干部队伍的规模和结构。建议在坚持领导班子正职按照1:2确定后备干部数量,领导班子副职按照1:1确定后备干部数量的基础上,以市和县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具体到某一个单位不作硬性数量要求,符合条件多的就多确定几个,符合条件少的就少确定几个,以防止凑数量搞降格以求。在后备干部队伍结构上,要注重优化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政治结构、专业结构,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专业性干部都要有一定的数量,保证在领导班子换届时有较为充足的选择空间;同时要注意后备干部的能力结构,注意选拔充实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干部。
比如,在换届时,有的县(市)区政府班子成员全部调整出去,新提拔进政府班子的都是从乡镇和县(市)区直部门过来的,既没有工作的连续性,也还有一个磨合的过程。所以,政府班子的副职成员优秀的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任常委,不要都调整出去,造成政府班子整体功能的削弱。
3、关于后备干部的资格条件和来源渠道。后备干部的资格条件应当参照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进行严格把关。结合落实“好干部”标准,确定后备干部关键要看五个方面:
一是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看政治上是否过硬。
二是突出实践能力和工作实绩,看是否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特别是要看在基层应对复杂环境、承担重大任务时的表现。
三是突出发展潜力,看能否承担更重要的职责。四是突出作风情况。看是否坚决反对“四风”,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五是突出廉政情况,看是否存在不廉洁的行为。在后备干部的来源渠道上,要把握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的精神,后备干部可以从党政机关内产生,也可以从党政机关以外产生,充分吸纳国有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4、关于后备干部人选的产生方式。按照中央要求,干部工作要强调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上体现党组织的作用,就是要把干部了解在平时,通过基层调研、走访座谈、和干部交心谈心、日常考核管理、信访举报等干部监督信息、年度考核等各种途径了解干部一贯表现情况,通过综合分析研判来确定后备干部人选,防止民主推荐“唯票”现象发生,也防止有针对性的组织考察引起社会震动和干部人选的思想波动。对那些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中暂时不能提拔使用的优秀干部,如果符合后备干部条件,也可以研究列入相应的后备干部名单。
5、关于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以党校为主阵地,每年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利用多种形式、多层次对后备干部进行轮训。重点对后备干部进行路线方针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知识的培训,兼顾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现代科技等知识培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后备干部的培养方向和能力、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
二是派驻到基层培养锻炼。对部分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适时选派到乡镇等基层一线培养锻炼。
三是安排进行多岗位锻炼。要加强对后备干部实行多岗位锻炼特别是重要岗位、主要领导岗位的锻炼。对缺乏下一级党政正职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要适时安排到下一级正职岗位历练。对于工作经历相对单一的后备干部,要加强轮岗历练,注意选派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处理重大突发事件、参与信访督查、到艰苦地区任职等工作,让后备干部在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困难岗位、重大任务中经受考验、磨砺。四是选派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进一步开拓后备干部视野,采取上挂、交流任职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选派年纪较轻、学历层次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后备干部到发达地区、上级领导机关挂职锻炼,让后备干部在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和发展经验,在上级领导机关提高宏观思维和综合协调能力。
6、关于后备干部的管理。
一是要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并定期维护,把后备干部的数量、结构掌握清楚。
二是要逐人建立后备干部档案。除了基本情况外,要逐步收集完善后备干部人选各方面表现情况,一一记录在案。
三是要定期谈心谈话。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要求,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每半年和后备干部谈心谈话一次,掌握思想、工作动态。对发现有倾向性问题的,要及时谈话提醒,帮助其改正。
四是强化跟踪考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后备干部每年要进行一次集中考核,作出阶段性的评价报告,将考核评价情况作为后备干部动态调整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五是要适时调整。根据党组织平时掌握的情况,对那些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要及时充实进来。同时,实行备用期限制度,后备干部最长备用年限一般不超过20xx年。对那些因为年龄等结构性要求、工作造成重大失误、思想作风问题严重、身体素质不适应等方面情形,经考察不合格的要及时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坚持“每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从而使后备干部队伍通过不断新陈代谢,始终保持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以适应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
7、关于后备干部的使用。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强调,要注重使用后备干部。使用后备干部要避免进入“成为后备干部就要使用”、“后备干部备而不用”两个误区。后备干部是经过各级党组织选拔产生、精心培养、严格管理的一支队伍,在个体成熟、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应当大胆使用,充分体现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要结合领导班子换届或平时干部调整,注重使用经过培养已经成熟的后备干部。在职数有限的情况下,必要时可采取“先进后出”或“加长板凳”的办法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使后备干部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既“备”又“用”。同时,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参加公开选拔,在同等条件下优选使用。
8、关于强化各级党组织对后备干部建设的领导把关作用和责任。一是明确党委(党组)及其主要负责责任,强化对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坚持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的重要内容,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在平时考虑领导班子建设时,同步考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检查指导工作时同时检查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情况,研究干部工作的同时掌握后备干部情况。二是坚持经常性教育,促进后备干部健康成长。各级党组织要严格对后备干部的思想教育,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严格日常管理。三是坚持集体研究,严格后备干部的选任程序和纪律。
9、关于后备干部的定位。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是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需要,也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任务。后备干部是重要基础性工作,但不是干部人选的唯一来源,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对工作需要、经过考察确实优秀的其他干部人选,也要注意同等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