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实习是大学阶段尤为重要的一门实践环节课程,也是我们综合运用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课程。它不仅使我们各方面的知识系统化,而且使所学的知识实践化。通过毕业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本科教学目标,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
自12月16号开始,我们就参加了我院组织的为期十几天的毕业实习课程。通过阅读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学习建筑结构施工设计图纸,参观了本校的几个工地以及河南大学学生宿舍楼,土木建筑学院院楼等部分重要建筑以及开封市一些重要建筑的参观和考察,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联系课本上的理论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多课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
通过阅读相关的.规范和设计要求,我又重新学习了解到以下部分内容:
1、在建筑设计中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外,尚应执行下列基本原则:
①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的城市规划实施条例;
②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目的,综合讲求建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③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和空间,提倡社会综合开发和综合性建筑物;
④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间来提高和改造的可能;
⑤节约建筑能耗,保证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⑥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应与多样化结合;
⑦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怀,为他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提供无障碍的室内外环境;
⑧建筑和环境应综合考虑防火、抗震、防空和防洪等安全措施;
⑨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有关条例和保护规划进行。
2、对于建筑的平面布置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工艺要求、合理布局,并应符合有关防火规范的规定,做到适用、安全、经济、合理;平面布置的柱网、开间、进深等定位轴线尺寸,应符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GBJ2等相关规定,平面布置宜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改造性;根据使用功能,应使大多数房间或重要房间不布置在有良好朝向、日照和通风的部位,辅助性房间如卫生间、设备用房可设在朝向较差的部位,对有私密性要求的房间,应防止视线干扰;地震区的建筑,平面布置宜规整,不宜错层;建筑平面布置应将不同人流、物流,水平和垂直的交通道路线分隔开,互不干扰。
3、建筑物层高应结合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综合确定,并应符合有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室内净高应按楼(地)面至吊顶或楼板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楼板或屋盖的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楼(地)面至结构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计算;建筑物各种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有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及房间的最底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4、对于楼梯的梯段、平台宽度、踏步的数目、踏步的高度和宽度,栏杆的高度,走廊的宽度,根据建筑物的建筑功能、使用要求和技术经济条件的不同,规范上也有着不同的尺寸要求。
另外通过参观正在施工的工地,我们又一次重温了建筑施工中对模版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的有关要求与相关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熟悉与了解。
建筑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混合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以混凝土梁柱组成的框架来作为抗侧力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剪力墙体系(以混凝土剪力墙来作为抗侧力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以内部外部设置双重混凝土筒体,来作为抗侧力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桁架结构体系、网架结构、拱式结构、悬索结构、薄壁空间结构等等。本次实习我们参观了具有混合结构体系的学生宿舍与旅馆,由于建筑物功用的要求,往往要求建筑物底层会采用框架柱与梁,以满足对大跨使用空间的需要,而相对较高的部分则采用砖砌体结构,以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本学院院楼的结构体系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即框剪结构,这种结构形式是以混凝土梁柱组成的框架及剪力墙共同工作来作为抗侧力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相对于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使建筑物的工作性能要好一些。
通过本次实习,不仅让我温故了以前所学的知识,也让我更深的体会“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意思。以前总在感觉,大学四年自己几乎是学一门丢一门。大家都在讨论说,曾经学到的东西在考试完之后不久就已经全部归还给老师了。但是经过这次实习之后,我发现,其实我们学到的知识并没有丢给老师,只是因为所学的知识没有应用的空间,所以暂时的存储在大脑中。这也使我认识到,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记不住,只是因为缺少实践的机会。因而,为了能让我们学有所用,学有所得,我们应积极参加实践,同时也肯定了我们其实我们的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是美好的。至少我们有着我们的发展空间。或许对我们这些对未来畏惧,对未来未知的畏惧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意义。
这实习的十几天,很短,但是却给予了我们综合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应用所学知识的机会,也成为了我们这些还迷茫于人生路口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